重生七零宠妻忙 完结+番外 (明明不是命命)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明明不是命命
- 入库:04.11
喊完就往赵老二身上凑,赵国赶紧拦住了。赵国也很无奈了,自己亲娘如此的偏心。弄的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这个时候赵二爷也来了。说了一句“赵国也不是不随礼,再说大家已经分家了,他也要养活儿一家人啊!还有嫂子不是不讲理的人,不会太为难自己儿子的。”
第十四章爷爷加入
赵老太太看到这种情况直接说了一句“我讲理,可是有人不要脸啊!自己儿子我是指望不上了,以后也不指望他了,我靠自己闺女和小儿子养活儿,不过今天你要把钱拿了,以后我就不让你们家养老了。”
说完看了一眼赵老头说“我养赵国这么大,他不用给我养老,可是他爹的总要养吧!”
这才是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老头老太太早就分房住了。一辈子老太太都没有看上老头,趁着这个机会能帮老闺女多弄点嫁妆,最主要的是把这个糟老头子从家里踢出来。
赵老二也搭话了,“娘,你就安心在家住着,以后我养你。”
心里想的却是自己几个姐妹嫁的还不错,最主要的是,她们听娘的。而娘疼爱自己,肯定会帮着自己的。至于他爹就给他哥好了。
她娘接着又说了一句“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妹儿出门,你拿二十块钱行了,以后咱们正式分家,再不管你们的事儿,我也不要你养老。”
程翠气的都快炸了,自己家已经有了个老人了,可是这些儿不要脸的,丈夫和爹都不要了,往自己家塞。又要吆喝的时候被赵琳拉住了。
赵琳从始至终都没呢说话,看着这一家静静的演戏。
赵琳说“我们养爷爷也是应该的,可是我们一家养两个老人,给他们送终。几个姑姑和二叔只养奶奶一个人,总归是不公平的吧!”
赵老爷子很尴尬,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被他老婆和小儿子踢出门了,怪不得今天会拉自己来大儿子家。不过他心很大,在哪儿都是一样生活,也就没说什么?
赵琳又说“我爸是老大,别说养爷爷,养奶奶也是应该的,但是凡事儿要求个公平。我们养爷爷是应该的,可小姑姑的嫁妆应该不在我们家范畴内吧!”
赵红一听自己的利益要受损,很生气,“大人说话,哪有你个死丫头插嘴的份儿,还不给你奶奶倒茶去。”
程翠一听赵红又骂自己闺女,又发飙了,可是这个时候赵琳拉着她妈说,“妈,咱们可以养爷爷,可是以后奶奶那边,我们不管别人肯定会说道,咱们请村支书来吧。”
老太太本来想着趁这个机会,捞一把再把老头子这个包袱丢掉,没想到自己小孙女这么认真。
就说“我说不让你们养就不让你们养,逢年过节也不用来了,你们拿二十块钱,以后我死哪儿都和你们无关。”
赵国这个时候说了一句“妈,我们家这么没有那么多钱,你看看这个家有什么值钱的?这样吧,俺爹我养,家里昨天收拾收拾弄了十块钱,给俺妹添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老爷子跟着赵国一家生活,老太太小儿子养,赵国再拿十块钱给他娘。
把村支书喊来做见证的时候,村支书觉得这一家简直是胡闹,哪有爹妈活着把他俩拆开养的。可是赵老太太不待见老爷子,基本上村里人人都知道。两个老人和儿子也愿意,也就做了这个见证。
赵琳家房子少,赵二爷爷虽然跟着他们生活,不过却是住在自己家,所以赵爷爷也就搬到赵二爷爷院子里,哥俩两个做伴去了。
因为分家分老人的事儿,赵琳一家又成了方圆五里的新闻,没办法农村娱乐的事儿少啊!可是这不是她们关注的点了。想着以后应该不会和东院儿的人再扯上关系了吧!
本想着今年能过个好年,结果赵老太太这么一闹,家里虽然没动根本,可是也是没那么好过了。不过蒸大馍,过油这些还是必不可少的,赵琳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买材料叠了麻糖,卖了一部分回本剩下的自己家里吃了。
转眼间就是腊月二十八了,哪怕是已经彻底分家。可是对外还是一家人啊!赵红结婚那天,赵国还是去送她了。
程翠作为大嫂本也要去的,可是老太太和赵红没喊她,她也就没有自作多情,在家带着几个孩子打扫卫生,中午破天荒的做了一锅鸡蛋面。
赵国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看家里已经收拾好,就睡了。明天还要接赵红回来一天呢。
年二十九也就是除夕,接完赵红回来,赵国回家把家里收拾一遍,又跑去祖坟上了坟,回来贴上门联,给他爹和他叔那院把对联也贴上。喊上他爹他叔家吃饭了。至于他娘已经不是他的事儿了。
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守岁守到半夜都去睡了,毕竟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没人能熬通宵。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程翠带着赵琳跟着隔壁嫂子,给村子里的长辈拜年,赵国带着赵强跟着平辈的一帮人也去了。留下俩老头在家等着别人来拜年。
初二回娘家,赵国程翠一家子都去了,他们分家的事儿已经传到娘家耳朵里了。几个舅子没有跟着媳妇儿回娘家,就是为了收拾赵国。最后还是程翠出面护住了他。
赵国这个年过的很憋屈,可是他没办法改变。只能自己生闷气。赵琳看到她爸这样安慰道“以后家里就没有这么多糟心事儿了,咱们会越过越好的。等过几个月咱们有了自己的地,再搞些农副产品。咱不会再为钱发愁了。”
赵国只当那是他闺女的美好幻想,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笑。觉得自己能在盖两间房,一家人够住,能吃饱饭就行了。
因为房子不够住,现在三岁多的赵强跟着两个爷爷一起住。赵琳定期帮老爷子们打扫,拆洗,不然怕有虱子,老小都遭罪。至于赵胜现在还小呢,不过照这种趋势,过不了多久会跟着他哥作伴去。
过完年八岁的赵琳继续去上学。家里人开始翻菜地,把能做的活儿都做了。暂时也没什么事儿了。
第十五章春天来了
过完年,天气开始慢慢回暖。柳树都开始抽条了,赵国弄了一些嫩柳芽,烫了一下,用水泡一夜去苦味儿,蒸蒸或者凉拌吃了,也算是见了点绿。
大家的生活依旧苦巴巴的,每年到这个时候都难熬,青黄不接。家家都在勒紧裤腰带,上工的时候一天还能吃到些干的,不然只能是野菜加棒子糁子熬着吃。
基本上家家都是如此,还有一些早就没有粮食的人家是真的靠野菜度日了。大家都在期待着什么?具体就是吃饱穿暖,至于怎样吃饱穿暖,大多数一辈子土里刨食的老实人并不知道怎么做?
这个时候可以说很松了,只不过农村接受外来信息太晚了,大家都一样,在慢慢的熬着,没有什么特殊性。
过了几天,有人从镇上回来,带来了一个消息,可能是要动地了,去年就已经有人做过,土地依然是国家的,不过人们可以自己承包。交够国家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
所有勤快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在跃跃欲试。没有人想自己拼死拼活的干活儿,自己不够吃,还要养着一帮懒汉。不过也有人不高兴,因为没办法偷懒了。
只是村长和支书都没有说话,大家也只是私下猜测至于什么时候执行谁也不知道,可是这个消息已经给了大多数人一种希望。
赵琳继续上学,她发现了一个与前世不一样的点,那就是学习使她快乐的同时,也给她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她的努力沉着不像这个年龄段的人,自律性一直都很强,这个孩子好好培养应该能成才。”这是她班主任和她父母说的原话。
可惜赵国和程翠并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们自己活的都是浑浑噩噩的,认为女儿认识几个字就行,以后不至于做睁眼瞎。反正以后要结婚,是婆家的人,成才不成才什么的无所谓,因为那套i遥远了,还不如现在帮家里多干点活儿呢!不过自己家孩子得到老师的夸奖两口子还是比较高兴的。
每年例行的野菜馍馍从早吃到晚。还好一家人都习惯了。
“吃过饭你去打听一下分地的事儿是真是假?真的话,咱们家七口人么?好好干应该不至于饿死。”程翠边吃边对赵国说。
赵国喝了一口糊糊回道,“咱们也只是听说,具体的还是要等到支书他们通知。也不知道政策到咱们这儿还要多久?别想那么多了,还是先干好手中活儿吧!”
赵琳竖着耳朵听了很久,她知道不只是今年的春天来了,人生的春天也来了。这让她很躁动,忍不住的开口。
“爸妈,既然有人做第一个,那么到我们这儿迟早的事儿,说不定过几天,村长他们就说了呢!现在也没有以前严了,咱家的鸡今年要是再抱窝了,我们就多孵点小鸡出来。回头卖鸡蛋,卖鸡肉都行,不过吃的饲料很多,可能要麻烦爷爷和二爷了。”
两个老头赶紧表态“只要生活能过好,咱们不怕麻烦,庄稼人歇着也看不到力气在哪儿?还不如多干点活儿,”
赵琳又说“那到时候咱们也抓两只小猪娃,把去年冬天咱们家垒的猪圈也用上。到时候我爸种地,爷爷和我在家搞副业,咱们早晚成为村里的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