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缈轻轻松松将七百斤生肉卖给了李一桓,李一桓也很讲信用,仍然按一块一毛七收下货的,一共八百一十九块钱。
这一次她不但赚了一百二十九块钱外加五十斤肉,另外还按低价买到了一个猪头,以及一堆大骨和猪大肠,当真是暴利啊。
晏缈趁着这个小小雨季的空闲时间跑了几回沙河县,手里的钱从原本的四百多,翻到了一千多块,几乎将刘爷那里积压的肥肉全买了过来,就决定暂时收手了,毕竟再多李一桓那里也消化不了。
充沛的雨水不知何时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扎人的艳阳天。田里青蛙的呱呱叫声,也换成了树上知了吱吱的吵闹声。
时间渐渐走到了夏季,春播暂时告一个段落。村里挖的鱼塘已经成功投放了鱼苗,莲藕也长出了大片莲叶,冒着粉色尖尖的荷花苞悄悄探出碧绿的莲叶片,小蜻蜓从远处飞来,停在了花苞的小尖上。
整个村子好似被知了声笼罩,人们也渐渐闲了下来。
晏缈闲着没事清点空间里的东西,这段时间她和李一桓的关系很好,每次县里肉价下跌,她就趁机囤肉,现在已经囤了两百来斤,除此之外,空间里还有以前囤的牛肉和羊肉,大米和面粉。大米和面粉还有牛肉不像猪肉那样能轻易弄来,所以这些东西她基本不单独卖出去,如果有机会,她还想多囤一点呢!
晏缈看着空间里的面粉,忽然想吃凉皮了,于是说做就做,拿出面粉和面,到了第二天,再将洗出来已经沉淀好的面糊拿出来,倒掉上面的清水。
“晏缈,在家吗?”
院门被敲响,晏缈听出这是知青罗晓芝的声音,笑着应了一声,“哎,在家呢,罗姐姐自己进来吧。”
“好。”
罗晓芝是村里的知青,也是一个吃货,之前偷偷来晏缈家买竹筒肉打牙祭,渐渐的和她关系也变好了,得了空总往她们家跑。
“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罗晓芝循着声音进灶屋,就瞧见晏缈在搅面糊,眼睛顿时都亮了。
“凉皮吃过吗?”晏缈笑眯眯说。
“哎,吃过吃过,我以前在城里的时候,菜市场有人卖的。”罗晓芝说起在城里的生活,紧接着就叹了一口气。
罗晓芝下乡来好几年了,年龄也挺大的,家里人的意思是让她再撑一撑,那边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她转回城里。罗晓芝当然也想回城,但是她知道希望渺茫,一是家里人认识的人脉都没啥大本领,二是她年龄也挺大了,再不找对象的话,以后就不好找了。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现代许多女性敢保持单身是因为她们经济很好,这个时代大家吃饭都成问题,单身一辈子是她们不敢想的。
晏缈将面糊放在灶上,锅里放水大火烧开。她想到再有一年就恢复高考了,就问道:“对了,罗姐姐,你以前的课本有没有留下呀?”
“干什么?”罗晓芝想了想说,“留下的,高中的初中的都有,怎么啦?”
晏缈生好了火,用清水洗干净手,拿了根黄瓜放到砧板上切丝,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只读到初中,有点想学高中的课程,你、你能不能帮我找些课本呀?到时候咱们一起学习。”
罗晓芝倒是个爱书的人,有人热爱学习她就很喜欢,笑说:“好呀,没问题,对了,江知青也在鼓励大家不要放弃读书,时常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上课,你要有兴趣,也可以过去学的。”
晏缈轻轻挑眉,心说江锐果然不愧是书里的男主角,还是很有远见的,连连点头答应道:“哎,我有空一定过去,我觉得江知青说得对,任何时候咱们都不能放弃学习,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好运都是留给随时做好准备的人的。”
“是是是!”罗晓芝显然是个性格比较积极向上的人,本来有点低落的心情都被她的话重新激励了,“好运都是留给随时做好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喜欢!”
“今天我回去就写信,让我爸妈把我的书全都寄过来,到时候咱们一起学习。”
“好,我晚上也把以前的课本拿出来复习复习好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学习的事,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晏缈拿了一个铝盘洗干净,往里面刷了一点油,再将面糊舀在里面,均匀地铺了薄薄一层,再放到锅里的开水中。
罗晓芝这个吃货有的吃就更加勤快了,主动坐在灶前帮她烧火。
没过多久,晏缈就弄了不少凉皮出来,用刀切成条状摆放在粗瓷大碗里,上面撒上黄瓜丝和葱沫,再淋上红亮亮的辣椒油,罗晓芝光是看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这个能吃了吗?”罗晓芝咽着口水,眼巴巴看着她。
“可以了啊。”晏缈端了一大碗给她,又抽了一双干净的竹筷子放到碗上。
罗晓芝迫不及待的端起碗,用竹筷子将红油和凉皮搅拌一下,挑起一筷子就放进嘴里。
凉皮的口感又凉又滑,被辣椒油一泡,吃进嘴里那叫一个口舌生津,疯狂分泌的口水促使着人大口咀嚼大口吞咽,划过喉咙的食物更是令人得到全身心的满足。
“好吃不?”晏缈笑眯眯问。
罗晓芝吃得根本腾不出嘴巴来说话,疯狂冲她点头,声音含糊地说:“好次,太好次了!”
晏缈开心地笑,自己也端了一碗坐在门边吃了起来。
家里人这会儿都在睡午觉,晏缈给每人用辣椒油拌了一碗,等他们起来时凉皮会更加入味,吃着更有味道。
“哎,缈妹子,你再多做些呗,我一会儿再带一碗回去,馋死那些知青。”罗晓芝咽下一口凉皮,总算空出嘴巴说话了。
“行,那就给你带一碗回去。”晏缈舔了舔嘴巴上的油,知道她是想替自己打广告呢。
罗晓芝吃完自己那一碗,又带了一碗走了,当然她走时也没忘记留下钱和粮票。
她走之后没多久,晏家午睡的人都起床了,晏宝见灶房门开着,眼睛一亮,嗒嗒嗒跑过来,还没进门就喊道:“小姑,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呀?”
“凉皮,你吃不?”晏缈笑眯眯问。
“吃!”晏宝眼睛都亮得放出光来,不过,“凉皮儿是什么呀?”
“都不知道是什么,你还吃?”
晏宝咽着口水说:“小姑做的一定好吃!”
“真的?”晏缈一边收拾厨房,一边笑眯眯逗他,“那在你心里,是不是比喜欢你爹还喜欢小姑?”
这个晏宝就有点为难了,他抬手挠了挠后脑勺,为难地说:“和爹、和爹一样喜欢的。”
晏缈乐不可支,在他肉肉的脸蛋上捏了一把,感叹着手感真好,“去叫太爷爷太奶奶一起过来吃,快去。”
“好~”晏宝迈着两条小短腿,飞快跑去叫人了。
双桥县地处西南,以大米、玉米和洋芋为主食,凉皮这样的面食,晏家人听都没听说过。
马秋英挑了一筷子放进嘴里,眯起眼睛咀嚼了起来,咽下去后说:“好吃!缈儿你这个跟谁学来做的啊?这个也太好吃了!特解暑!”
晏家其他人也纷纷埋头大口吃了起来,用行动告诉她什么叫好吃得要把舌头吞掉!
“是和一个朋友,你们见过的,就是来过咱们家的李一桓。”晏缈一边编着谎话,一边深觉自己就是个谎话精,到处编故事骗人。
“哦。”马秋英是个马大哈,完全没觉得有什么。
晏奶奶有点担心,毕竟这些人都是男人,她更担心自家宝贝孙女和他们走得太近了,会被他们坏了名声。
夏季虽然算是农闲,不过村里现在挖了鱼塘,生产队长一咬牙买了不少鱼苗,得精心呵护着,白天要按时投放鱼食,晚上还得安排人守夜,不然怕有人耐不住嘴馋偷鱼苗吃。
晏缈知道江锐现在正在研究饲养鱼苗的事,等自家大哥吃完凉皮,又跟他提起了这件事,想让他跟着去学习。
“我、我能行吗?”晏时有点踌躇,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一直觉得江知青那样的人都是很厉害的文化人,和他这样的庄稼汉是隔了好远的两个世界的人。
“行,怎么不行了?你又不傻,要力气有力气,要脑子有脑子,怎么就学不会了?”晏缈可不希望自家大哥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她来自后世,深知文化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晏时被妹妹一鼓励,心里也生出些信心,“那、那我晚上去问问。”
“没事没事,我晚上要去池塘守夜,我去问,我跟他很熟,他看在我给他做那么多吃食的份上,也不会拒绝的。”
“那好吧。”晏时点点头。
到了晚上,晏缈用饭盒装了一盒凉皮去了知青点,在门口喊道:“江知青在吗?”
“是晏姑娘啊,江知青在的,我帮你喊一声。”旁边屋里走出一个女知青,也是在晏缈那里买过吃食打牙祭的,和她关系挺不错。
“哎,那就谢谢你了。”
“不碍事的。”
清水村的知青点靠近清水河,晏缈记得,知青点旁边就是原文女主角方美君家。
方美君家里以前是地主,盖得房子又高大又敞亮,房子中间是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院子,往上走几步台阶是正房,两边还盖有厢房,整体成U型。后来方家被打倒了,这些大房子收归生产队,之后改成了知青点,而方家的人,则搬到了旁边的小房子里,据说那小房子是以前方家的长工住的,窄小破陋,而且因为靠近牛棚和茅厕,味道很大,方美君也因为住在这里,总被村里人嘲笑身上有味道,因此她从小就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