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妹妹的计划,张小林沉默下来。他不由反思,为什么妹妹总能想出主意怎么去赚钱,自己就从没想过呢?
“你在家写好了我去卖,赚到钱咱俩三七分,你七我三行不?”
“不行!”小芽张口反对,看哥哥张小林脸上露出失望,却矜持地没再继续开口请求,她才坏心眼地加了一句,“得五五分才行。”
虽然她整天想着怎么赚钱,可她并没有完全钻到钱眼儿里去,最看重的,还是家人。
比起在集上摆摊,她缩在家里写字的工作不知道有多轻松。刚才在那里没待多久,她就已经冻得不行了,要是在那里摆上一天摊子,受的罪会更多。
写毛笔字手冷了不行,在集上一边摆摊一边卖显然行不通,所以小芽才想着隔一天摆一次摊子。如今哥哥主动提出跟她合伙,代她出摊去挨冻,她怎么能让哥哥吃亏?
张小林被妹妹给这样小小戏弄了一下,不仅不觉得恼怒,反而愈发觉得妹妹贴心了。
不过他却不同意和妹妹对半分,“纸墨都是你出钱买的,字也是你写,我只用拿着去卖,三成够了。”
小芽当然不会同意,最后争论的结果就是,由张小林把小芽这次买纸墨的钱都给出了,兄妹两个再对半分。
算起来还是小芽沾光,不过她可不会跟哥哥似的,觉得不好意思,哥哥让着妹妹,可是天经地义的~
……
说干就干,张小林帮着裁纸,小芽就挽起袖子可是泼墨挥毫。等楚芸慧和张建军带着满身寒凉把地排车拉回家,她已经写了四十多副。
忙着赚钱大业的兄妹俩谁都没想起来把晚饭做了,还是楚芸慧拖着疲累的身子去做的。这让小芽十分自责,难得回家来还让妈妈伺候,摆摊一天本来就已经累的不行了,自己也真够不孝的!
吃完饭,小芽抢着去刷了碗,张小林则麻利地把客厅给收拾干净了,拉着父母坐下,开始汇报兄妹两人的打算。
得知了兄妹两个的想法,张建军夫妻俩没一个觉得惊讶的。这段时间以来,孩子整天挂在嘴边的,不都是怎么赚钱,怎么努力学习,怎么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好吗?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夫妻俩其实都故意忽略了,张小芽买彩票中得的那一大笔钱,下意识地觉得那就不是自家的东西。所以张建军在兄弟两个卖了几批大棚菜,弟弟张建业又把之前借给他的钱还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补上了自己动用的那些,又给两个孩子分别存上了。
花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他觉得腰板儿硬朗。
张小芽觉得老爸把钱重新存进去,是因为他一家之主的尊严作祟,要是让她得知老爸老妈的真实想法,也只会觉得无语。
其实她倒是一直记挂着那笔钱的事的,不过目前没有遇到什么可以投资的项目,不如就让它在银行里涨利息算了。
等以后有了机会,她会拿这笔钱赚回更多的钱,也绝对会拿出比这笔奖金还要多的多的钱,去回报社会。
……
儿子要去集上摆摊,楚芸慧连夜赶制出一副厚厚的棉花手套,又翻出张建军准备过年戴的新帽子,这才准备洗漱睡觉。张建军撇嘴看着媳妇把手套送到儿子房里,一脸幽怨。
“看啥看?你在集上一会儿拿包子一会儿端盘子洗碗的,就算给你缝了手套也戴不住!”
“我不也没跟你要啊,连看看都不行了?”张建军一脸小媳妇样儿,“反正在你眼里第一个是闺女,第二个是小林那臭小子,第三个才轮到我~”
“谁说的?”楚芸慧瞪眼。“你排第四,不,第五才对,第三第四当然是我爹娘,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可不能忘了孝顺他们~”
正满怀着希望,想要听到自家媳妇说自己最重要的张建军,差点儿栽到洗脚盆里。
第三十五章生意兴隆
第二天上午十点,老爸老妈和哥哥一块儿走的。
在此之前,老妈已经花了三个小时的功夫,蒸好了满满一箩筐包子,熬好了小米粥,并把老爸从大棚里摘回来的菜洗净切好了。
老爸张建军去大棚里干了会儿活,又拉着地排车去了一趟镇上,把青菜给几个饭店送过去了。
哥哥张小林也没闲着,不止帮着张小芽把红纸给裁出了厚厚一摞,足够她今天用的,还把院子给大扫的干干净净,连鸡窝里的几只鸡也喂了。
看到一家人都忙忙碌碌的,张小芽本来还有些懒散的心思赶紧收了起来,把红纸裁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写上工工整整的‘福’或‘春’字。剩下那些细长的边角料,她也没浪费,裁成适当的长短,上面写上‘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吉祥话。
……
家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张小芽回到房间里专心写春联。
一时间只听得到毛笔字写在纸上的沙沙声,阳光从窗外洒在正专心致志写字的小芽身上,给她整个人都蒙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恬淡又温暖。
不知道过去多久,小芽停下书写,揉了揉有些酸软的手臂,又活动了活动脖子,把目光转向窗外。
看了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十二点,干脆去厨房把午饭做了给老爸老妈和哥哥送去,也好歇歇脑子。
炒了两个菜,又烧好一锅菠菜鸡蛋汤,小芽找出老妈过年时用来装馒头的大篮子。家里并没有那么大的饭盒,想要把这些饭菜运过去还真是不容易,只能一样样用塑料袋给装好,再把东西放在篮子里。
现在的塑料袋远没有后世的那么光滑又结实,小芽还真是有点儿不敢用,但手边实在没有合适的用具,只能想着待会儿在集上转转,看能不能买到几个保温饭盒。
……
老爸老妈卖的是吃食,当然是越到饭点越忙,但哥哥摊子上的生意这会儿竟然也这么好,还是挺出乎小芽意料的。
看摊子上摆的春联已经没几副了,小芽赶紧拿出自己一上午的劳动成果补上,货物重新充足起来的张小林招呼起客人来底气更足了。
“小老板,你这里怎么没有适合店家贴的春联啊?”正喜滋滋地向顾客推销着,听着人们一句接一句对自己书法的恭维,猛不丁地听到瓮声瓮气的抱怨。
小芽抬头看去,发现那人有点儿眼熟,原来是在他们柳山镇中心小学不远处开小食店的刘胖子。
他的小食店里什么都卖,零食,瓜子,水果,最齐全也最出名的要数由猪肉和猪下水做出来的各种卤味。小食店开业三年,就已经远近驰名,用他那里的卤味来招待客人,是让双方都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小芽其实也只吃过一次,是去年两个舅舅来家里走亲戚时,老爸张建军从那里买来一块的猪头肉,那滋味,真的是让人念念不忘。
刘胖子人如其名,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最少也有个一百八十斤。他的大名叫什么张小芽还真是不知道,只听到大家都刘胖子刘胖子的叫。他也不恼,总是乐呵呵的答应,时间长了刘胖子就成了他的名字,他也干脆在自己的小食店的招牌上加上了刘胖子三个字。
“呦,刘胖子你怎么也没去市区里买一副高档的春联呐?一年赚那么多钱连个几块钱都不舍得花啊?”有人一看是他,忍不住调侃道。
“就是,这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可不能这么扣扣搜搜啊!”周围选春联的人也都附和着。
“几块钱?你去买一副看看,”刘胖子脸上的笑不减,“我去城里看过了,几块钱的那种尺寸都不够大,那些尺寸够的,最便宜的你们说卖多少?”
“多少?”众人十分配合地问。
“这个数,”刘胖子伸出自己肥嘟嘟的右手,大拇指小拇指和无名指一块儿往手心里并拢,“二十块呐!简直是吃钱呐!”
“嗬!”周围响起抽气声,二十块钱可以买好大一扇猪肉了都!谁舍得拿来买一张不顶吃又不顶喝的纸?!
“贵是贵了点,不过人家那春联也确实好看。”小芽开口为高档春联辩解,“而且那春联上的字,用的不是咱们普通的黑墨,是用金粉加上几种化工原料专门调制的,成本还挺高的。”
“那也不行啊,我买春联来贴不过是图个喜庆,要是把几十块钱贴那里,我看到一次心疼一次!”刘胖子直言。
“听小老板说,这些春联都是你写的?”
“嗯。”小芽点点头,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金墨你也会调制?”
“应该没什么难的,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其实是小芽前世在度娘那里学过。
“那你给我写一副呗!”刘胖子眼前一亮。
“我怕家里的红纸不够大……”
“那有啥?红纸我家就有!”
“家里只有一般的黑色墨砚,就算想调制金墨也没有原料。”
“没事儿,我家里也都有。”
“……”
闹了半天,原来你是早有准备啊!
原来,刘胖子在人家卖春联的摊子前抱怨一副春联就卖二十块,是狮子大开口,人家摊主可是好一顿委屈的。在情绪激动之下,摊主忍不住把自己从进货商那里听来的,金墨的与众不同给他好好普及了一遍,刘胖子就发现他所说的这些东西,除了金粉以外,其实都挺便宜的,索性就都去置办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