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连陈大刚都去了。
见童秀这表情,章金芸与陈秋实也猜到什么情况了。
章金芸劝道:“他们也是听见了徐大海的事,想替你报仇吧。”
陈秋实拼命点头。
其他两个人,她不敢保证。但她堂哥肯定是替童秀报仇去了。
童秀扶额:“我知道。”所以才更头疼了。
她不担心那徐大海,她只怕这三个人受了什么伤。
在她心里,那徐大海比不上他们一根手指头。
那三个人哪怕因为教训徐大海,受一丁点伤,她都觉得划不来。
“算了。”童秀没好气道,“让他们去胡闹好了。要是待会儿,他们赶不回来,就等着自己走过去吧。”
话音刚落,
顾靖安幽怨的声音就响了起来:“秀姑娘,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狠心呢。”
简文斌笑道:“放心吧,我们没有受伤。”
倒是那顾大海现在脸肿得和猪头似的,至少一个月别想出门了。
实在解气。
童秀松了口气,扬起了小拳头,龇牙咧嘴道:“还有更狠心的,你们要不要试试?”
顾靖安简文斌感受到了危险,往后退了一步,齐齐摇头。
童秀哼了一声,嘴角偷偷扬起了一个弧度。
还算这些家伙识相。
……
……
人太多了,秦东方将车暂时停在了县二中旁边,让人开了一辆小型客车过来,将人一起全装了回去。
一行人上了车,浩浩荡荡回了秦家村。
刚到了秦家村门口,陈大刚与陈秋实便下了车。
章金芸透过车窗户,看见了田野尽头,被恢宏蜿蜒的雪白围墙围起来的庞大建筑群。
她惊讶望着那建筑群:“那是什么?”
童秀笑道:“你们不是想看妹儿瓜子厂的样子吗?那个建筑群就是了。”
秦东方骄傲道:“现在有两千多平米了。”
这些厂房都是他监看着,一点一点建起来的。
章金芸几人纵然成绩好,见过的世面也不多。
这还是他们头一次见到真正的大规模厂房。
尤其这厂房还是属于他们同学的。
武翠娇笑道:“现在妹儿瓜子厂在当可出名了。妹儿瓜子厂收购价格合理,数量稳定,所以附近好几个村都成了妹儿瓜子厂的原料供,种植花生或者瓜子、还有小麦、蔗糖等。”
“除此之外,妹儿瓜子还吸收了附近五个县的上千名的闲散劳动力,超越了当地的国营饮料厂成了当最大的就业单位。”
第四百五十五章 繁荣向上的秦家村
“金华县今年的财会统计里,咱们妹儿瓜子的税收占了八成了。凭着咱们妹儿瓜子的税收,咱们金华县可再也不是市里和省里的贫困县了。”
“再加上你给县二中开的小灶,县二中这回高考成绩都惊动了市里教育局了,说要大力扶植有潜力的学校,加大拨款。”
“咱们金华县这是真的要发达起来了。”
与童秀和秦东方等秦家村人相比,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华县本地人,武翠娇对金华县的感情更深,说起这些与有荣焉。
秦东方跟着嘿嘿笑:“现在三姑父见到我都不喊我名字了,喊我秦厂长了。”
童秀也笑了:“三姑爹一向是最聪明的。”
秦武的性格,童秀是知道的。这人最最聪明且油滑,惯会看人下菜碟,且十分在意脸面,帮了你一分,要你记十分好。
讲架子的聪明人秦武愿意不和秦东方将长辈关系,而喊秦东方厂长,说明秦东方的位是真的变了。
时隔一年多,她真正改变了这一家人的生活,也算不辜负原主的托付了。
章金芸几人对妹儿瓜子厂的一切都很好奇。一路上都在问七问八,秦东方和武翠娇一人一句地给他们解释了。
看他们俩这黏糊劲,年底结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正说话间,车辆缓缓驶入了秦家村。
此时的秦家村与一年以前也有些不一样。
村间的泥泞小路都被换成了水泥路,不时有庞大的运输车辆如游龙板呼啸而过。
因为交通基础措施的改善,客流量的增大,村里商业也荒蛮发展起来了。
不少临路的人家就开了个小窗户,专门卖一些茶水绿豆糕和自家做的吃食。
托经济发展的福,原来还随处可见的茅草房已消逝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排高大的白墙红瓦砖石房。
往路上随意一看,要下田做事的人们也不再穿着破了好几个窟窿,打着各色补丁的旧衣裳,而是一件件厚实干净洗得发了白的灰色工作服。
秦东方解释道:“这是厂里给工人发的工作服,一人两套,为了方便他们工作操作安全。规定的是一年换一次,今年刚好换下旧工服,好多人就把这些衣服给家里人穿了。”
衣裳虽然旧了一些,却比穿着补丁的破衣服好看许多。
最明显的是,整个村里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有了奔头,看到的改善生活的希望,村里人连夫妻吵嘴都少了许多。
武翠娇望着这个已一天天变化起来的乡村,语气感慨:“自从秦姐和秀姑娘你们弄出来妹儿瓜子门店,并且说要招女工当服务员,要求上了学的人优先,现在村里的女孩辍学率都降低了许多。”
在妹儿瓜子门店工作要去城里,在农村人看来是一种体面,再加上工资不低,很是抢手。
不少人家为了这工作,终于舍得咬牙供女孩读书了。
教育不同了,人的精气神自然就不一样了。
秦东方道:“秀姑娘,你不知道吧。王大妞和和陈大娘的一个远房侄子好上了,年底两人就要结婚呢。”
王大妞是村里王老婆的孙女,父母早亡,由爷爷奶奶带大,到了十七岁还没钱上学,还跟着童静一起学了一段时间认字。
她是妹儿瓜子最早一批服务员,很是勤快大方。
陈大娘则是妹儿瓜子最早的老顾客。
从妹儿瓜子还是一个小摊位时,陈大娘就一直照顾他们生意。后来妹儿瓜子门店在二柳街的门面还是陈大娘家的。
童秀挺替王大妞高兴的:“真的?”
王大妞父母早逝,在观念封建的农村还是颇受歧视的。
若能在城里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对她对王老婆都是一件好事。
秦东方笑道:“听说那后生是个附近机械厂的技术工人,读过两年书,有高中文凭,今年二十出头,长得相貌堂堂的,还很有能力,工资和王大妮差不多。”
“之前陈大娘给这后生介绍了很多女孩,这后生都没看上。然后就有一天跟着陈大娘在妹儿瓜子买过一次东西,那后生一下就看中了王大妞的爽利和大方。之后,每天都要往妹儿瓜子跑,听说一个月的工资都砸在这上头了,弄得店里的人都笑她。”
武翠娇接着笑道:“那家人还不错,不嫌弃王大妞的身世,只要人好就行了。现在双方都见过家长了,事情算是板上钉钉了。”
童秀笑道:“到时候一定要好好找他们家讨一杯喜酒。”
武翠娇就笑。
王老婆怎么可能差了童秀这一口喜酒。
自从王大妮的婚事解决后,那老婆子喜得嘴就没合上过,见人就念叨着童秀和妹儿瓜子的好。
要不是这样,今年怎么会那么多人家想要让女儿进妹儿瓜子当服务员。
武翠娇又道:“有点可惜的是陈红梅。她年纪太大了,在妹儿瓜子赚了点钱,家里就让她嫁人了,就嫁在村里。现在一年不到就怀孕了,孕期反应太大,她现在在家里养孩子呢。说是一年之后再出来做工。”
一年之后,孩子才不到一岁,想出来全天做工又哪是说的那么简单。
况且一年后,妹儿瓜子都不知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她是无论如何都保不住现在已经拼出来的小头领地位了。
童秀笑道:“我们觉得她可惜。说不定,在她眼里,觉得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我之蜜糖比之砒霜。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与取舍,这世上没有一种真正两全其美的路,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好。
“也是。”武翠娇摇头一笑道:“就是看着和她同期的王春华已经是一家分店的店长了,工资都能拿一百多一个月了。我看着有些感叹而已。”
童秀好奇问:“王春华年纪和陈红梅差不了多少。她家里人没有让她嫁人吗?”
武翠娇撇撇嘴:“怎么没有?王春华家里四个闺女一个弟弟呢。她是老二,家里就指望着她嫁人回家拿彩礼好给弟弟娶媳妇。”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秦东方的成长
“但王春华自己不想嫁。说不想过姐姐一样,在农村憋一辈子,累死累活还要在家受婆婆和男人的气。她和我说过了想要在外头多赚点钱,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再找机会调到沿海的分部去看看。”
“为了躲她爸妈,这孩子都住在店里半年多没回家了。得亏咱们妹儿瓜子势大,那家人不敢上门来闹。”
或许是同类的惺惺相惜,武翠娇很欣赏这种性格刚毅的女孩。
童秀望了眼顾靖安,眉眼弯弯打趣道:“回头你去告诉王春华,咱们妹儿瓜子在沿海的店可就包在咱们顾大公子身上了。回头店开不成,就去找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