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美好 (你好好想想)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你好好想想
- 入库:04.11
“怎么交易?”赵永问道。现在交易地点到了,东西呢?
“交易什么?”段良玉好奇地问道。
封华又把藏起来的玉米拿出来……回去一定做很多口袋!衣服也缝上十个八个兜!
段良玉的表现比赵永实在多了,一边惊讶一边赞好,一点不伪装。
“怎么卖的?”段良玉问道。他没有正经工作,没事也倒腾点东西,但没有赵永那么交游广阔,路子就窄。
以前都是去农村收点农副产品卖卖,勉强混个温饱。从去年开始农副产品也收不到了,好几个月没开张了,都在吃老本。
摸着手里的玉米,段良玉尝了一粒就再也舍不得吃了,这都是钱啊!哪怕这是别人家的玉米。
“这哪长的玉米?什么品种?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玉米!”段良玉问道。
赵永瞪了他一眼,规矩都忘了!这哪是能问的?黑市交易的货,有些来处可是不可说的。
段良玉讪讪地住了嘴,他也是一时惊讶,脱口而出。
封华当做没听见,回答他第一个问题:“15一斤。”
“哦,这价合适!”段良玉一副占便宜的样子,一点没有再压价的意思。
赵永有些无语,恨不得踢他两脚。话都不会说!有这么做生意的吗?再看看一边一脸笑嘻嘻的封华,同样是大资本家的孩子,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你有多少?”段良玉问道,问完直接看向赵永:“匀给我点呗,哥们好几个月没开张了。”现在谁家能出来卖个一斤两斤粮食就是顶顶富裕的人家,他以为赵永都包圆了。
而封华一身与衣着不符的气质他也没看出来,他只看见了破衣烂衫,当封华是穷人家的孩子,着急用钱。
“你要多少给你多少。”赵永没好气道。
段良玉感动地拍拍赵永的肩膀,一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样子……
“好哥们!够意思!”
……
封华看着他,原来他是这样的人……怪不得能干出那些傻事,最后更是郁郁而终。
段良玉这回看向封华,好奇地问道:“你卖多少斤?”
“卖了150斤,还有450斤,你要多少?”
段良玉:“……”
说好的穷人家的孩子呢!
第17章 交易
“你怎么有……”段良玉惊讶地问道。
这次赵永实在忍不住,隔空给了他一脚,把他后半句踹了回去。
“哪那么多废话!你就说你要多少吧!”赵永道。
“哦哦,我要……”段良玉想了想手里的余钱,“我要50斤。”这也是他所有现钱了。
“还可以拿东西换。”赵永补了一句,到底是多年的好朋友。
不过他突然想到个问题,扭头问道封华:“什么东西都可以吗?还是只要烟酒?”
“我也得看看货,不值钱的拿回去可是要挨骂的。”封华眨眨眼,笑着说道。
“懂懂懂!”赵永高兴了,拉着封华看货。
这里是段良玉的家,小小的一个四合院,有主屋,厢房,柴房,天井不大,也露出泥土,看样子平时也自己种点蔬菜。
而现在主屋和厢房里都堆满了赵永的货。
主屋里有两辆凤凰牌自行车,一辆28,一辆26,两台缝纫机,一堆烟酒,几匹粗布,花布,毛料,甚至还有几样糖果点心。
封华以目前黑市价的90%全部入手了。她现在可是来做“买卖”的,不是来购物的,本来想再压下价,装的像一些,不过想到赵永对钱的执着,为了1块钱他能墨迹1小时!
她现在可没时间,一会还要赶早上8点的车回去呢!那边都联系好人来接她了,她要是赶不上车,方远万一知道了得多担心。
仓房里就是一堆半旧不新的二手货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沙发立柜,甚至还有张大渔网!
这里不远处就有一条大江经过,有渔网不奇怪。
封华眼睛一亮,但还是装作不在意地调侃道:“赵大哥,你还收破烂啊?”她现在也不叫同志了。
赵永有些讪讪:“呵呵呵,你别看这些都是旧东西,这些也是好东西呢!”
封华的手指在一张书桌上缓缓划过,随意道:“紫檀木啊,确实是好东西。”
赵永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得,忘了人家什么身份了,哪能不认识这些红木家具,他就不要班门弄斧了。
封华看着这套书桌书椅,典型的明清风格,是个老物件,心里很喜欢,关键是值钱!
现在存世的红木家具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
特别是紫檀木,生长周期500年,中国不产,是郑和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一开始用来压船,后来被皇家工匠发现,制作成家具,仅供皇宫贵族使用。
后来慢慢在民间流行起来,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来都是贵的很。封华重生那会,紫檀家具的价格大概在40-100万一吨。像这种制作精美的老物件,还要加上古董的价值,更贵。
而因为紫檀木密度大,封华眼前这个长长的大书案,估计就得小半吨。
“这书桌什么价?”封华问道。
这个价不好定啊,赵永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哪里懂什么红木黑木,他真是按破烂收来的……
是段良玉看见了,给他科普的,他才擦吧擦吧放到了厢房,不然早扔柴房了。去年冬天太冷,柴不够烧,他差点没批了烧火。
赵永看看段良玉,希望他给个建议。
段良玉也很为难,这要是搁以前,得值个百八十大洋,但是现在,百八十块都没人要,十块八块都够呛!
识货的人家要么不要,要么没钱,不识货的人家两三块钱买个崭新的书桌多好,谁花大钱买个旧货?
这个时候,人的收藏意识,古董意识,只有极少数人还有。
就连段良玉自己,也只觉得这桌子烧火可惜了些,但也就是个桌子,只是比外面两三块一张的杨木柳木桌好很多。
“你……看着给点吧……”段良玉道。
赵永……
封华曲指敲了敲桌面:“10块钱吧,带椅子。”她总不能因为这东西几十年后很值钱,现在就给个天价,那是傻子。
再说10块钱对于这东西现在的价值来说,也是天价了。
“成!”段良玉立刻道。
赵永本来习惯性地想抬抬价,又想到这桌子和一堆破烂是他2块钱收来的,人家已经很仗义了,也就闭了嘴。
“这还有!你看这立柜,正经黄花梨,也是红木的,这个木头还带着香气,女孩子用最好!”赵永指着墙边一个一米五高,一米二宽的柜子道。
段良玉张了张嘴,偷偷看了眼封华,只见小姑娘脸上果然带了点尴尬。
“行了行了,就你懂得多!我当初是这么说的吗?不懂别瞎说!”段良玉吼着赵永。
这黄花梨的香气可特殊,有催,情效果,这么大咧咧地跟一个小姑娘说这个真是太尴尬了,关键是这小姑娘还懂。
赵永一愣,不是你当初信誓旦旦地跟我说这是好东西吗?尤其是这香味才是最值钱的?
“咳,10块。”封华淡定道。这确实是好东西啊,要比紫檀木还贵一倍,而且功效神奇,留着她结婚以后用正好……
“成交!”赵永道。这是他一个朋友卖给他的,因为雕花精美,又完好无损,他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给了大价钱,3块。
屋子里剩下的大物件就是一张沙发了,皮质弹簧的,现代出品。封华有些看不上,这种东西,没什么收藏价值,只要有票就能买新的,她就不要旧的了。
剩下的小物件里最值钱的应该是那几口铁锅。因为前两年的“砸锅卖铁”,现在的锅还是很值钱的。
封华虽然不需要,她的空间里有锅,而蔡老太太家也有锅,但是她是来做“买卖”的,值钱的不要,光要破烂可不符合她的身份。
这锅最后20块钱一个成交,可是不便宜。
“渔网你都收啊?”封华看着墙角的渔网随口问道。
“朋友放我这的,代卖,代卖。”
“多少钱?”
“这是张围网,大,而且是尼龙的,结识,只要50块,朋友定的,也是实在价,我也不好给你降价。”卖别人东西,他就不用那么卖力了。
“成。”封华道。她买渔网当然不是为了捕鱼,她这小身高还没有围网竖起来高,放不到水里,就算放进去了,明天也不知道去谁家了……
她有别的用处。
大件挑完,剩下的都是零散八碎的小东西了,封华装作不经意,实际上每样都仔细扫过,确定没什么好东西,才对赵永道:“就这些了。”
第18章 吴道子换玉米
最后这些东西一共作价2000块,最贵的就是自行车和缝纫机了。自行车每辆500,缝纫机500.打了9折一共1800,剩下的乱七八糟加起来才200块。
最后折算成150斤玉米,封华多给了10多斤。不是她大方,她只不过是没占便宜,因为这600斤是毛粮,净粮的话能出570多斤,这还是因为是空间出品,如果是外面的玉米棒,大概只能出500斤左右的净粮。
不过现在人吃的都是毛粮,连粮站里卖的都是毛粮,甚至是玉米杆玉米瓤都加进去的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