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小美好 (你好好想想)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你好好想想
- 入库:04.11
封华一愣:“没人管吗?这里可以随便做买卖?”货郎啊,他们省份是见不到这种“生物”的。
不过封华想想后世的报答,她似乎看过一篇文件,说是国家提倡这种走街串巷的“货郎”存在,方便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
但是因为风气总是变,下面对上面的理解也是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货郎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
看来这里是有的。封华想想也就理解了,这里毕竟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管的可能不严。
在说游牧民族,如果没有货郎的存在,让他们去定点的“供销社”买东西,那真是坑人了,不利于民族团结~
封华高兴了,这真是个好消息啊!
“大叔,你都卖什么啊?”
“吃的穿的用的,人民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我进草原的时候带上布匹,食盐,针头线脑什么的,出来的时候带上奶和肉,基本就这些。”阿拉坦仓骄傲道。
封华又热情地向他打听着草原的知识,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就连地里认知都跟她后来知道的不一样。
她原来以为草原有三个盟,但是阿拉坦仓告诉她现在是8盟2市。
她赶紧拿出本地地图就着淡淡的日光看着,还真是!她之前只关注兴安盟周围了,还没往别的地方看。
这一看,她看到了更可怕的事情,从乌兰到呼和,没有铁路线……
她本来打算在这里逛一圈就去呼和的,然后从呼和去边疆。
继续看,从呼和到边疆,果然也没有铁路线……
从兰州到乌市倒是有一条,封华松了口气。这要是没有火车,她光坐汽车得转2个月车也许能到。
封华这下子是彻底清醒了,清清醒醒地认识到现在是60年,要把脑子里所有的常识都格式化一遍,达到初始状态。
可能还不够,她对社会的初始状态都停留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了。60年,应该比她想象的还要初始化一些。
走了只有十分钟,旅店就到了。一个大院子,一排房子,就是旅店了。院子里停着几辆勒勒车,一角有个牲口房,里面分开养着几匹马几只牛。
勒勒车,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专用交通工具,两轮的木头车,轮子特别大,直径1米半左右,用牛马拉着,适合在草原和沼泽地带行走。
阿拉坦仓打开了一扇门,屋子很大,靠墙有个土炕,空地上都摆满了包裹。
阿拉坦仓随便拎起一个打开,里面满满的牛肉干。看着少年今天吃肉的架势,就知道是个喜欢肉的,至于吃的少,那是人家胃口小。
“新做的牛肉干,银河村的手艺,味道草原第一,不信你尝尝!”阿拉坦仓大方地拿过一条递给封华。
封华默默地看着这块能有1两的牛肉干,草原人民果然淳朴热情……或者这人眼光好,看出她不差钱?
封华撕了一条尝了尝,味道果然好,比她前世吃过的任何一种都好。
“怎么卖的?”
“100一斤。”
“……”说好的淳朴呢!“大叔,你不愧叫阿拉坦仓啊,果然会赚钱!你家金库都装满了吧?”
“嘿嘿嘿……”阿拉坦仓笑得挺淳朴的:“你从外边来的吧?外边肉什么价你肯定知道,我这牛肉干你在外面有钱都买不到!100一斤我都觉得亏了。”
他一个买卖人,哪能不知道外面的物价?
“大叔,你这牛肉干最多1块钱一斤收的。”封华信誓旦旦道。
外面物价,外面物价!里面肯定不一样。在纯牧区,几乎与世隔绝,一年也见不到个外人。
能接触外面的就是生产队的队长了。
是的,59年的时候,所有牧区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编成了生产队,所有牲畜归集体所有,牧民各自分工,按劳分配。
大队长可能偶尔出去开个会,每年交任务的时候会接触一下上面的人,但是“黑市”物价他可能是接触不到的。
唯一知道的就是这种货郎了,但是货郎会告诉牧民牛肉干100一斤吗?封华猜不会。
她果然猜对了,阿拉坦仓的眼里闪过一丝尴尬和震惊。
草原人民还是实在的,哪怕是这种商人,阿拉坦仓尴尬了一下就选择说实话。
“1块不行了,1块收不到了,去年的任务比较重,交上去很多牛羊,剩下的少了,牧民分到的肉也就少了,我这些都是5块钱一斤收的。”
第81章 红珊瑚
封华的心跳了一下,为这平民般的物价,也为了这人的实在。这要是赵永,打死他都不带说实话的!他顶多说80一斤收的。
“大叔,你给个实在价,你平时都卖什么价?别坑我。”虽然人家是5块钱收的,但在这个大环境下,他不可能便宜卖了。
“卖的话,50一斤,最低价了。换的话15斤玉米换一斤,大米白面10斤换一斤。其他东西也行,但是我得看看。”
草原还流行着以物易物,实际上他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以物易物来的,直接给钱人家还不愿意呢,因为给了钱牧民也没地方花。
他们不喜欢收钱。
这个物价听得封华皱眉,这和外面的出入好大。15斤她能卖200多,10斤大米白面能卖500!
“大叔,你们这粮食怎么卖的?”
阿拉坦仓说了几种,差不多都是5块钱一斤左右。
封华有些惊讶,怎么这么便宜?
阿拉坦仓似乎也是知道外面的粮价,感叹道:“还是我们这里好啊,国家配给多。听说你们每人每天3两粮食?我的天,那走路不得打晃啊?还是牧民好,不给粮食也行。”
封华也反应过来,纯牧民的主食都是牛羊肉和奶制品,粮食都是辅助的,而为了民族团结,每年都会留足牧民需要的口粮牲口。
所以这里粮价比较低,这还是因为农区跟其他农村一样都是种地挣工分,吃粮食蔬菜的事,估计越往里,粮价越低。
封华看了看装牛肉干的包裹,不是很大,目测只有20多斤。
阿拉坦仓可能领会了她的眼神,道:“外面人都买不起,我这些还得卖好久呢,一不小心就得留下我自己吃了。”
“……”那你还敢要100一斤!
“我再看看其他的。”封华说道。
阿拉坦仓直接拎过5个包裹打开,都是奶制品。包裹刚刚打开,一股浓郁的奶香就飘了出来。
每样拿出来尝了尝,跟她之前吃过的都不一样,很有本土特色,味道怪怪的,一开始说不上好吃不好吃,但是越尝越觉得有味道,回味无穷。
毕竟是一个民族的食品,被无数人喜爱的。
“这个怎么卖?”
“10块钱一斤,或者不管什么粮食,2斤换一斤。”阿拉坦仓道。
这价钱跟他的民族很相似,好粗放啊,一点不斤斤计较。
这个便宜,买的人相对多一些,而且即便是农区,也是有些蒙族人的,他们虽然不放牧了,但是生活习惯一时还改不过来,吃不起牛肉,奶制品能吃还是要吃的。
而且现在奶粉厂非常少,草原上的牲畜又那么多,出产的奶制品基本都是牧民自己吃了,卖不出去,所以相对便宜一些。这也就是现在了,往年只要两三块钱一斤。
5个大包,100多斤。
封华又看了看地上的其他东西,最多的是一捆一捆的毛毡。
毛毡大小不一,有的是搭蒙古包的毡子,有的是做蒙古包的门帘,地毯的。
一个个非常精美,因为这些东西现在不好卖,所以牧民做的时候都尽量往精美里做,希望能卖出去。
看封华对这些东西感兴趣,阿拉坦仓非常高兴,这汉族少年能喜欢这些东西,是对他民族文化的肯定。
阿拉坦仓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这些毛毡的用途,做法,和价钱。虽然他觉得这少年买的可能性不大。人家又不住蒙古包,要毛毡干什么?
结果封华说她全要!
又不贵,一张5平米的地毡才要5块钱!两平米的卧毡才2块钱。基本上1平米一块钱。
将来做个地毯床垫什么的,非常不错。而且仓库那么大,封华每次看见它空空荡荡的都非常难受,急需一些东西填满。
可惜供销社里的东西她都不喜欢,而且人家还要票。
现在好了,封华感觉自己可能来对了地方,这里似乎可以放开了购物。
阿拉坦仓愣愣地看了她一会儿,没什么反应。
“这还有一个包,里面是什么?”封华指着最后一个没打开的包裹问道。
“哦,这是些首饰。”阿拉坦仓说着,打开了包裹。
蒙古族人有佩戴首饰的习惯。男人带蒙古刀,鼻烟壶,扳指,镯子,腰带。女人带的就多了,头饰,颈饰,手饰,腰饰。
游牧民族不像其他民族一样可以积攒各种财产,他们往往把财产积攒在女人身上,就是女人身上的各种饰品了。
而且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饰品,红珊瑚,绿松石,老蜜蜡是最经典的三样。
封华看了看包裹里,确实都是这种饰品。一颗颗红色的珊瑚或大或小,做成头饰,项链。
但是最小的珠子直径也在15毫米以上,最大的跟鸭蛋一样大……一大串三十多颗鸭蛋大小的红珊瑚黄蜜蜡做成的项链,封华看了都觉得自己脖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