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家里有一个大队长,可日子也和村民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饭菜。
桌上放着一篮窝窝头,一大盘咸菜疙瘩,一份看不见几片肉的炒大白菜,一份凉拌菠菜和一盘清炒的土豆丝,每一份的分量都很足,不然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的。
当然,家里的儿媳妇现在怀着身孕,在早上的时候能吃到一颗鸡蛋,一直到分娩,家里的鸡足够供应一个孕妇吃的。
姜秀秀攥着半块窝窝头,对姜长海媳妇说道:“妈,姜瑜瞧着变了不少。”
“咋啦?变好变坏了?”赵彩花问道。
“不知道,就是一下子不大爱说话了。”姜秀秀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出心里的意思。
姜长海喝了大半杯水,张嘴咬下一口窝窝头,“再不懂事那就完了,她爸妈没了,家里就靠着大妮撑着,要是还和以前那样,可得把你大妮姐给拖垮了。”
赵彩花点点头,“之前我倒是想着给大妮说个好人家,谁知道他们俩就遭了横祸,等过两年大妮出了孝期,我再给张罗张罗。”
“那你可得把眼珠子擦亮点,那闺女是个好性子的,可别找个摸不准性子的人家,害了大妮。”姜长海叮嘱。
“还用你说,我都稀罕大妮那种性子的媳妇,要不是国光在外面自己谈了一个,我肯定得让他等大妮三年。”赵彩花语气中透着遗憾,不过也就是一瞬间,随后问身边的丈夫,“国光这次去南边,没说啥时候回来?”
“下礼拜吧,咋了?”
“上次他临走的时候,我告诉他,这次回家把对象带过来认认门,还没瞧见那闺女啥样呢。”姜国光是他们家最小的儿子,自小就和秀秀,是全家的宝,今年也二十一了,赵彩花想着这两年给小儿子把婚事办了,他们两口子也能轻松下来,闺女还小,结婚也得等个六七年,他们会趁着那几年,多给闺女存点嫁妆。
“说是城里的,在纺织厂做会计。”挺着孕肚的李萍笑道:“上次回来,国光和国良说了两句。”
赵彩花顿时笑的合不拢嘴,自家儿子能找个城里媳妇,她怎么可能不骄傲,“还说啥了?”
“也没说别的,不过我看国光那样子,长得应该不差。”李萍嫁给姜国良后,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头胎生的是个闺女,可公婆并没有给她脸色看,对这个孙女也是疼爱的,至于妯娌之间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毕竟大哥大嫂都住在镇上,每个月能回来两三趟,不经常见面,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摩擦。
“那就好。”赵彩花算是放心了,小儿子之前两次回家,任凭她怎么追问,都不肯多说半个字。
孩子大了,有啥事都不愿意和爹妈说,这让赵彩花很沮丧。
“妈,青青姐那边咋样?”姜秀秀问道。
“能咋样。”赵彩花皱眉,“听说不愿意,你刘婶就想让她去县城里过好日子,青青那孩子死活不答应,我瞧着她心里指不定有人了。”
一直没说话的老太太开口了,“那闺女一看就是个有主意的,母女俩有的闹腾。”
“长河媳妇给介绍的吧?我问过弟妹,这个人家的爹妈都是通情达理的,再说人家娶媳妇回去也不是给养孩子的,要不然前一个老婆难产死了,也不至于等个四五年再娶。儿子一直跟着他爷奶,明年说是要上学读书,也是爷奶接送,男方的条件很好了,在供销社坐办公室,每月说是有36块钱呢,一年就是四百多,还不算逢年过节发的东西,嫁过去那日子还不得舒坦死啊。”
“条件这么好?”老太太吓了一跳,“青青那孩子知道这些?”
“咋不知道,弟妹一开始就说了,所以我才觉得青青心里有人了。”赵彩花突然有些瞧不上杨青青,“妈你说,要是她有人了,就开门见山的说清楚是吧,瞧这事儿弄得。她刘婶也不容易,老杨瘫痪这么多年,当时全靠她一个人撑着,伺候全家老小。这不听到对方家里条件好,她刘婶就动了心思,毕竟自己苦了大半辈子,能不盼着闺女过上好日子吗?青青那孩子也不知道咋想的,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之前和弟妹说得好好想想,这都小半个月了,还没想好?”
“那家人瞧上青青那孩子了?”老太太了然。
“可不是嘛,上个月青青去了趟县城供销社,人家瞧中了她,不然男方的条件,找个县城的大姑娘还不容易?”
“那倒是!”
下午村民都上工后,姜瑜准备在院子里眯一会儿,却看到姜秀秀晃晃悠悠的过来了。
姜瑜心内好笑,瞧对方脸上那副八卦的神态,肯定是有新鲜事儿听了。
果不其然,姜秀秀进门,搬了张马扎在姜瑜身边坐下,和她聊起了杨青青的八卦事件。
“我妈说,青青姐不答应这婚事,肯定是心里有人了,你咋想的?”
“我和杨青青又不熟,有没有人不清楚。”四婶看人的眼光还挺准的,杨青青心里的确是有喜欢的人,就在县城机械厂做维修工,是当年跟着父母逃荒过来的,似乎和杨青青是两情相悦,不然女主也不会撮合两个人。
姜秀秀冲她翻了一个白眼,“你咋回事啊,一点精神头都没有。”
“太热,乏得很。”姜瑜没有多想,毕竟记忆中,姜瑜和姜秀秀的感情很好,可以说比亲姐妹都不差多少了,打打闹闹的都是常态。
姜秀秀靠在墙壁上,“你说姜烟姐以后得找个啥样的对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妈说了,要不是我三哥在外面自己处了个对象,肯定能让他等姜烟姐。”
“三哥找了个城里对象?”
“就是说啊!”姜秀秀瘪嘴,“我妈倒是高兴,我心里琢磨着,城里人肯定都挺傲的,别到时候有婆媳矛盾就不好了。”
“……”姜瑜无奈。
城里人到底是怎么给你这种错觉的?
第011章 姜烟喜欢的男人
姜瑜得知四婶想给姜烟介绍对象,并没有什么意见,首先他们家里三个人都需要守孝三年,这三年间自然不会有什么动作,等出了孝期谁知道又会是什么光景。
漫山遍野的麦子,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割完,而村中的麦场却变得拥堵起来,压的平整紧实的麦场上,刚收割回来的麦子被打着旋铺设在上面,一个很大的石轱辘碾子,前面一头老黄牛哼哧哼哧的拉着,一圈又一圈好似不知疲倦。
如今这年头还没有脱粒机,麦子都是人工脱粒,纯靠着石碾子碾压脱粒,这边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机械收割,姜瑜不清楚,穿到这里来,真的是睁眼瞎,什么都不知道。
她问过姜烟,麦收要持续多长时间,直接被告知差不多要一个月,姜瑜差点没崩溃了。
这就是说小麦还没有入库,紧跟着就要进入忙碌的种植时节,全部闲下来,估计也要等到快中秋,而后休息不了多久,会再次进入秋收时节。
公社制度下,冬天也不会让你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还得上工去给土地翻新,迎接明年的春耕。
而且这个年代可不兴用除草剂,至于有没有她都不清楚,却知道公社经常会组织村民去地里拔草,她难以想象以后的日子。
趁着一个阴天,姜烟终于得到一日空闲,说是要带着他们俩去集市上转转。
姜瑜兴奋的期待着,来到这里快十天了,整日里就是待在家里,她真的要闷坏了,现在能出门走走,看看农村的集市,挂念着一晚上没睡好。
次日一大早,姐弟三人就拎着两个布包出门了。
走到村口的时候,看到姜秀秀在那边冲着姜瑜打招呼,然后小跑过来。
“是去赶集吧?”
“你也去?”姜瑜问道。
“去,我妈回家换衣裳去了,马上就来,姜烟姐等会儿吧,咱一起。”
“行,反正也不着急。”
不一会儿,赵彩花走过来,看到他们仨,热情的打招呼。
“大妮去买啥?麦收这么些天,可累坏了吧?”
“都习惯了,也没觉得多累……”
两人走在前面,姜瑜领着姜川和姜秀秀走在后面。
这一路上赶集的很人多,越是临近集市就越是拥堵,不比春运好多少,从集市入口一直到里面,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一片,闹哄哄的。
姜瑜紧紧攥住姜川的手,免得被人群给冲散,跟在大姐身边,顺着一边的摊位慢慢的往里走。
这个集市位于平坝村,面积瞧着很大,占据着两条十字交叉的土路,土路宽约七八米,两边都是摊位,中间这么宽的路,几乎都连下脚的位置都没有。
一行人没有在外面停留,顺着人群中的空隙钻到了集市中间的十字路口,到了这里才算是宽松一些。
她第一次体验这种农村集市生活,眼神目不暇接的看着周围,集市上的产品种类有限,很多都是带着自家做的东西来售卖,有鸡鸭蛋类,有手工编织的柳条筐,有自家做的鞋子等等,当然这个时节正是杏子成熟的时候,姜烟买了两斤杏子,价格便宜到让人瞠目,很多的东西价格都低到了几分几分钱。
“二妮,小川,给你们吃冰棍。”赵彩花递给姐弟俩一人一根冰棍,五分钱一根,用一张纸包着,上面就写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冰棍”,再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