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七零] 完结+番外 (湖边的小豆豆)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 入库:04.11
跟孩子们产生了共情的古建国,这时候可是一点儿也不心疼家里的粮食消耗的太快或是什么了。自家几个儿女,加上二舅子家的致远致和还有周天宇,孩子们不管是能吃掉多少,但凡是自家有的,古建国就会放开了叫他们吃的。
也因着自家粮食消耗量远远大过于每月两口子的供应,即使有白敬龄、宁荣臻会承担一部分,甚至还有古明妍牺牲的外公因着其烈士的身份,组织上定期的会给白敬龄的一些供应,但要想保证孩子们在最需要长身体的这个阶段吃得饱吃得好,刨除家里这些个在别人家里已经算是十分充裕的供应量之外,古建国不得不又开始了他各处去淘换的日子了。
米面粮油,肉食鸡蛋,零食水果的,反正是各种各样能吃的吧,只要是能在周边村子里收到的,黑市里有卖的了,不拘多少,他都能一揽子地全给买回来。反正家里人多,完全没有类似吃不完会放坏了的担心。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国庆节,古家人对这节日供应这么热衷的原因了。
这完全就是家里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需求量大的缘故啊。好不容易碰上个能把供应本儿上东西都给买齐了的时候,别管排队采购有多辛苦了,总是要买回来囤着才好的。再累也比家里没粮,心慌饿肚子强吧。
古明妍觉得这也就是自家了,双职工家庭,加上古建国自己还有别的来钱路子,家底儿厚实,这才能不计成本的给孩子们供应。
也不怪古建国老是想着些这个年代看起来歪门邪道的路子出来。这要是没有这些路子给家里赚足丰厚的家底儿,那也根本就养不起这一排五个加上仨别人家的大小子啊。作为一家之主的古建国,养家的压力之下,他能不想方设法的去拼尽全力赚钱赚票么。
古建国还是一个很好的父亲的,这一点上不光是对被他格外偏宠的古明妍来说是这样的,对于古明新几兄弟来说,能有这样的一个父亲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的。
虽然古建国对儿子们会比较严厉,要求也多,跟对待古明妍时的温柔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但是只要把他家的这一溜儿的孩子带出去,看着那一个个养的壮实的样子,脸色红润,精气神饱满,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给吃得饱吃得好的孩子,谁能不说古建国这个做父亲的尽职尽责,足够当得起一句好父亲的称号的啊。
孩子养的这样好,外面的人都夸古建国有本事,能给自家淘腾来好东西呢。
这年头基本上家家都有一个几个儿子的,儿子到了这个年岁能把家里吃穷,那都是各家深有体会绝不夸张的话。
但看人古建国家,这么多小子张嘴要吃饭呢,他还能把孩子们一个个养的这么好,别说人家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门路了,反正至今为止也没见人家出啥事儿是不是。你管人家私下里做什么呢,只要能叫老婆孩子吃饱了,半大的小子养的不饿肚子了,那这就是有本事,就是负责任的表现,你想不承认人家有本事都不行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一个能让家里小子们都吃饱的好爸爸,我为自己带盐——古建国。
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月底求一波营养液吧,谢谢啦。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花开半夏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6章 前程(三合一)
“建国啊,你说天宇这孩子心里会不会怨我哥和嫂子啊?这眼瞅着就差不多到了该走的日子了, 我这两天瞧着, 致远这孩子每次一见了天宇, 都是一脸不好意思欲言又止的样子, 也不知道这事儿会不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
睡前,宁荣薇躺在床上,把这两天一直困扰着她的问题问了出来,想跟丈夫聊上一聊, 分析分析这事儿。
“小薇你别瞎想了,天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么多年了, 你心里还能没个数啊。这事儿本也就是谁都控制不了的, 他年龄到了,城里没法儿招工留下来, 可不就得按着政策去下乡吗。”
“再说了,咱厂里那么多跟他一般大的孩子, 不也都是一个个的到了岁数, 背着包袱早早的就天南海北的离开家了嘛。这事儿又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肯定也是想好了之后才决定的, 你的那些个担心啊,我看就是多余!”
宁荣薇听着丈夫说的这些,道理她都懂,但耐不住女人家的就是容易多想,对于最近家里, 不,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自己哥嫂家里的两个年纪最大的俩孩子——宁致远和周天宇,他们各自未来的安排,她始终还是有几分不安心的。
说起这事儿来吧,其实算是这年头里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要面对的,一个关乎下一代未来前程的大事儿了。
这年头不在有统一的高考,上大学全靠推荐,所以这里面就有了很多的可操作空间和人为因素,不是那么的客观。
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到了家里的孩子念完了初中、高中之后,关于孩子的未来就成为了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年龄到了不用上学之后,就自然的跟着他们父母、祖父母辈一样,接着在家的生产队里务农,参加生产劳动赚工分养活自己和以后的小家庭即可。
而对于城市里的十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能被推荐去上大学的几率很小很小,剩下的出路就是走城里各大工厂、政府机关单位等的招工路线就业,再不然就是看能不能参军,最后若是实在没别的路可走的了,那就只有上山下乡,去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修地球去了。
因着“五二二”的学制,古明妍16岁的表哥宁致远将在今年,也就是1973年的7月份正式从高中毕业。
而当初因为周晓淳出于担心周天宇在学校无人帮衬,会因为外来户的关系受到别人欺负,而叫他跟着宁致远一起上学,因此,今年也才15岁的他,也将跟自己的表哥宁致远一起,马上就要面临着毕业后的前程和未来选择的问题了。
早在年初,宁荣臻和周晓淳两人已经开始为自家这两个即将毕业,前路不知在何方的孩子开始操心了。而其他的诸如像是白敬龄、古建国两口子,以及远在蒙省的周晓军和古家村的周老两人,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在经过跟两个孩子和周围的这些大人们商量过后,最初大家对两人的安排都是想先叫他们走安城各大工厂招工的路子的。毕竟周天宇的身份在哪里有所限制,而宁致远也对于从政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大家就都没想着把孩子们往机关单位的方向去发展。
他们想着,凭着自家这两个孩子的样貌学识,参加招工考试,考进大工厂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虽然现在各个城市里工厂的招工人数都在逐年缩减,但是优秀的人才放到哪里都是稀少且被需要的。全家人对自家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自信还是有的,他们两个完全有那个实力,通过所有的考核,从而能被工厂正式招工,通过此方式继续留在城里的。
再不然,说句不大合适的话,就算孩子们考试的时候有所失误,那就凭着全家这么多人的人脉,给家里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还是算不上是什么难事的。
因而,对于这一计划,全家上下没什么争辩的就一致通过了。
等到过完年,开春了过后,安城各大工厂就开始招工了。
因为家里在各个工厂里上班的人都有,能够提早的得到消息。所以宁致远和周天宇两个人,并没有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什么厂子什么时候会招工,从而慌乱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反而,因着家里在城里的人脉广,两人清楚的知道他们心仪的工厂单位的招工时间和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情报在有序的准备着,非常从容不迫的去参加了考试。
最后的结果也如他们之前所料想的那样顺利。
宁致远想去的是他爸妈的单位。因为有子弟的优势在,他本人又是通过了兵工厂考试的正儿八经的高中生,加上政审什么的都完全没有问题,于是他很顺利的就被录取了,只等着毕业后拿着毕业证去报道就好了。
对于儿子的选择,宁荣臻夫妻俩也是很满意的。
虽然仅仅靠着高中的学历,儿子只能在单位里承担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做起,但是这也是有好处的。两人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觉得儿子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加上他外公外婆和那些老教授们给他传授的那些知识,还是很需要他在实践中多多将这些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跟着老师傅们多多学习实践一番的。
而且,跟他们夫妻俩在一个单位,孩子不用单独住单身宿舍,衣食住行都有人照应之外,他们俩也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给儿子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
有了他们两个这么多年研究经验的研究员的指导,相信这孩子肯定能收获不少。这有了本事了,未来的前途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了。等他在岗位上做出一定成绩了后,说不得有他们夫妻的人脉在,也能活动活动,帮着孩子争取个上大学的名额啥的,让他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