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导入代工厂的前导试产和流片都不会付钱的,张,我想你应该清楚这一点,另外,我们的加工费也不可能因为你们是32nm制程工艺就比SS公司的代工价格更高。”
乔布斯当然不希望被代工厂独家垄断,尤其是现在的水果机产销量大增,未来在芯片代工这一块将会是公司的一件大事。
事实上,TMS已经找上门来,同张如金一样要求承接他们的业务,乔布斯已经答应他们试流的机会。
条件同刚刚乔布斯说给张如金的一模一样。
“没问题。”张如金当然清楚客大欺店的道理,如果是小客户,要导入32nm制程工艺,即便是交数百万元的试流费用张如金都未必答应,毕竟这个可是龙工厂核心宝贝,耽误一条都是很大的损失。
对于没有看到大规模订单的生意,张如金是肯定不会承接下来浪费时间的。
“那好,祝我们合作愉快。”乔布斯伸出手,同张如金紧紧地握在一起。
乔布斯叼着烟斗笑了。
货比三家才是好买卖。
这个张,同上次来的那个张都是不错的好人。
嗯,如果他们都试流没问题,或许可以考虑轮流量产A5的事情了。
能够带着大苹果在赚钱的大路上狂飙猛进,乔布斯考虑的东西,当然不只是站在巨大的舞台上,为自己的产品强势代言!
代工业界没有多少大单是秘密,大客户大家都盯得非常紧。
SS公司也好,TMS也罢,大家对于这个客户的争斗早就在意料之中。事实上对于TMS的显卡处理器订单,SS公司也没少动脑筋。
奈何在这一块上,TMS严防死守,对于客户完全是帝王般的待遇,何况现在TMS的产线已经按照厂家进行了深度调优,无论是产能、良率还是价格上,SS公司其实很难同TMS再进行争夺。
要拿下这个订单,首先价格必然会下调才有可能让客户松口,代工费用降低,初期的良率方面肯定是不如竞争对手,这样初期导入基本上还是亏损状态,一直要等到良率赶上了TMS后才有可能赚钱。
可是等待赶上的这个时间有多长,是一个季度还是俩个季度?SS公司其实没有多大的把握,何况他的核心利益并不在代工上面。
他的最先进的产线还要保障自己的存储器业务具有优势。
现在的奇梦达太凶猛了。
不但有着巨大的普通存储芯片生产的产能,还有龙工厂的4条先进制程工艺的产能储备,一旦在高端生产上交火,龙工厂加上萨克森工厂,SS公司的压力就太大了,他只能把海力士拉在一起才能对抗。
同样,张如金可以动苹果处理器A5这块眼看有落入SS公司的肥肉,却不能去动TMS在显示卡处理器方面的大蛋糕,也是同SS公司有着同样的理由。
存储器决战还没有一分高下,如果说一旦双方要在高端交火,龙工厂势必会卷入进去进行残酷的价格大战,必须保留一部分高级制程来作为后盾,届时必须开足马力输出源源不断的价格战弹药。
关键时刻向市场输出足量的高阶存储颗粒,如最新规格的4Gbit内存颗粒,将竞争对手的利基市场变成红海,看谁能够熬住市场的寒冬,换句话说就是比谁资金更加雄厚,可以在流血战争中忍到将对手熬死!
现在的代工战场上,三分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然TMS仍然一马当先占据了最好的优势,有着最好的客户,高利润的代工项目。
但是龙工厂在不断蓄力,精进自己的制程工艺,现在32nm制程工艺的量产并没有成为龙工厂的技术进步终点,相反这个才是刚刚起步。
现在梁吉松在28nm制程工艺的全力研发,和22nm制程工艺的预研同步在进行中,而且28nm制程工艺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极可能可以进行28nm制程工艺第一次试流。
半导体加工技术狂人梁吉松的到来,当然不是仅仅在现有的产线上调优提升良率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将新工艺新制程的研发大梁跳起来。
为此张如金已经付出了至少不下十个的核心高端人才指标四处引进人才。
这些全部都是年薪高达50万美元到150万美元的核心技术骨干,是从全球范围内招募过来的顶级芯片加工设计专家。
全部来自IBM、Intel、AMD、东洋、宝岛业界著名公司,这些芯片设计或者工艺制程的专家为梁吉松增加了不少底气,否则单单就是他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子来。
这些专家来自不同技术路线,思维方式各不一样,正好为梁吉松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思路,这样在推进中遇到问题很少有一筹莫展的时候。
财大气粗的柳若依在硬件环境方面根本不会省钱,张如金提出要求后,直接同意搞了俩套产线的主要顶级设备供他们进行各种试验,要知道这些设备可是动辄以10亿美元起计价,一个工艺产线主要设备如果研发不出来可就是闲置资产,不过现在龙工厂这边根本不怕。
如果缺钱了,柳若依即刻就会继续融资朝里面烧钱。
这种外在条件不缺,内在技术实力不弱的情况下,龙工厂的技术进步保持着快速迭代螺旋上升的趋势。
即便偶尔会停步不前,但是很快梁吉松们就又会解决问题向前小跑一大步。
有了这种研发进展,张如金的底气就非常充足。
32nm制程工艺现在已经是当前代工业界主流顶级配置之一,当然更好的28nm制程工艺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小规模量产,从技术代差来说,从45nm制程工艺到28nm制程工艺有着俩代的差异。
不过这样一来,对于内地中鑫国际引进45nm制程工艺就不会有什么限制了。
香江的龙工厂毕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真正普通级别的半导体产品大规模量产,还是放在内地才有着更好的性价比。
以目前中鑫国际的内地产能来说,已经整合完成的月产40万晶圆存储器产能的梦工厂是核心,加上以前的15万其他130nm到90nm制程工艺产能,以及龙工厂已经形成战斗力的10万高阶制程工艺产能,整体合计年产能已经达到了780万片晶圆加工能力。
虽然说比领头羊的TMS高达1100万片晶圆加工能力还有差距,但是比起原来的业界第二名480万片晶圆加工能力来说已经超出了不少。
突破了32nm制程后,张如金为内地的中鑫国际引进45nm制程工艺月产能设计是起步15万片12寸晶圆产线。
除此之外,在晶圆原材料生产上中鑫国际也开始进行布局。
张如金为内地中鑫国际准备筹建一个大型的12寸晶圆生产厂,一期设计产量是月产30万片,未来二期设计产量将是50万片以上,这个产能使得中鑫国际足以满足自己代工产品大部分的晶圆需求。
在这种关键性的半导体原材料方面,柳若依的原则是一定要有备选方案,宁可费用高一点也不要成为瓶颈。
投入这块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去布局,钱不够就启动融资,迄今为止,中鑫国际内地和香江俩个公司先后已经融资超过了400亿美元之多。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柳若依旗下的投资机构融出,这样使得中鑫国际的股权现在基本上也集中到了柳若依手里。
尽管现在还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但是从账面上,去年快马加鞭提升的产能已经贡献了将近6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除掉大规模的资本金开支,账面盈利算是已经实现了,当然加上大额资本支出,中鑫国际还是没法实现自主盈利发展。
今年的营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要超过80亿美元,虽然离竞争对手预估超百亿美元以上还有些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已经开始急剧缩小。
此消彼长下,原本的第二名UMC就日子难过了,在这场代工的超级大赛中,UM已经无力在先进制程方面进行大规模备战。
以他们现在的480万片晶圆年加工能力,绝大部分都是65nm制程工艺以上的,现在建设一条45nm制程产线都限定到5万片月产能上,实在是资本金吃紧,他们融资可就没有柳若依这么好拿到钱了。
原本千年老二变成第三,业界地位的下降更是在投资人眼里慢慢失去了吸引力。
如果不是受岛内政策的限制,张如金都要铁心将联电收拢过来,以UM现在孱弱的股市表现,单单从商业方面来说张如金很轻易就可以收购过来。
现在的UM连中鑫国际一条新的32nm制程工艺产线的价钱都可以买下来。
可惜岛内绝不会让这种打脸的事情发生。UM同存储器代工商这种散兵游勇们不一样,这是岛内同TMS并列的核心企业。
中鑫国际可是挂着中字头的,不管是不是现在股权已经分散到离岸投资公司手里,传说落在了香江那个金融女王手上。
只要这个企业的根基在内地,打着内地的旗号,岛内就绝不会让它收购UM,连TMS几番试探都不行,中鑫国际就更没有这个可能性了。
柳若依就算通过第三方买下来,也不可能同实现同中鑫国际的合并。
所以张如金对于UM也就没有多少留念,直接准备发动产能大战,通过市场方式让UM三振出局,说不定还可以接收到一部分UM的客户。
尽管这些客户可能会大部分便宜了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