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算平台的意义,就不是单纯靠钱可以衡量的了。
只不过对于柳若依这个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来说,根本看不到这些。
公司和院所研发体系是完全分开的,吴祖华这边的项目,只有愿意公开的才会在公司内部有进展简报,如果吴祖华觉得没有必要,公司那边就只有一个项目列支。
这种做法,当然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运作。
柳若依心知肚明却装着什么都不知道。
在她穿越回来之前那几年井喷一样出世的各种国之重器,现在对于半导体已经算是略有研究的柳若依,当然清楚同当时内地那么多半导体企业的各种突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处理器自主了,存储器也有自主了,高能效的DSP如果设计上再加把劲儿离自主也不远了,各种关键模拟元器件更是冒出了一大批厂商...
现在这些比上一时空更加快速地在迭代,柳若依进入半导体和科技界的蝴蝶效应终于开始显露巨大效果出来。
......
现在柳若依搅动了这个世界的半导体格局,起码是将原来的内地这个进程加快了五年以上,有些成果甚至是超过原来时空十年后的成果。
对于这个世界,甚至都不仅仅是现在看得见的那些商业版图的变化,还有更加深层变化外界的人完全感受不到。
32nm制程工艺在龙工厂量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一个内地在半导体技术发展进程中具备重要里程碑性质的突破。
有了这个东西后,让柳若依的芯片研发,和国内芯片设计研发的一众国家队的选手们,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托。
否则如果芯片交给岛内或者其它任何一个代工厂的32nm制程工艺代工,等于所有的技术机密都要开放给别人,这个所谓的自主可控就根本是一个笑话。
而缺乏自主控制的先进制程工艺,如果不开放大部分核心设计资料给代工厂,根本就不能生产出来这个东西。
而公开了硬件设计的核心资料后,这个东西的保密价值就大打折扣。
这就是内地在特殊应用领域需求上,明明现在有了实力更加强劲的SAPRCT2,但是基本上还是主要应用在中间研发过程的算力支撑和民间商业应用运用场合。
在主站设备终端上,有关部门宁肯用性能比SPARCT2还差一大截的高森半导体3A-1500,就是因为高森半导体3A-1500从头到尾完全自己重新设计了一下,虽然主要运算内核变化不大,但是其中加入了很多高度保密性质的硬件加密电路,来加强整个硬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包括硬件加解密电路,不仅仅是提升了加密和解密是速度,更是从源头上增强了外部侵入的抵抗能力。
如果不是有这样的一些考虑,考虑到电子战和网络黑客的存在,所以使用安装别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设备,等于是将脖子伸到别人刀下一样危险。
这一时空随着柳若依因缘际会在半导体行业狂飙猛进,相关特殊部门也算是借船出海,乘着这股东风掀起主力装备智能化升级换代浪潮,3A-1500虽然离现在的主流处理器能力还差些,但是相对以前使用的运算性能来说已经是数量级提升。
现在大家最重要的是验证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旦确认这些不是问题,那就是大规模在各种大型装备中应用的开始。
自主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这些关键性元器件,都有了中鑫国际可靠的加工力量可以借用。
在这个方面,尽管中鑫国际的股权已经非常私人化,但是在核心管理层上,张如金主导下只是在研发和业务拓展方面在控制大局。
具体的生产方面,某些产线阶段性出现保密度高的神秘订单,生产完毕即收回相关技术资料就根本不足为奇。
特别是在内地梦工厂总部新落成没多久的45nm制程工艺产线上,这种业务是越来越多。
而对于这个情况,张如金也只是装着不知道,反正这事绝不会在外面有任何传闻,产线在自己人手里控制着,做什么都方便得多。
龙工厂一如既往地在引进最新的设备供研发团队突破28nm制程和研究22nm制程工艺,目前量产拿出来32nm制程工艺只是跟上世界半导体代工大队伍的第一个目标。
现在只有在28nm制程工艺和22nm制程工艺上同对手齐平甚至领先,中鑫国际才可以说真正同竞争对手处于同一起跑线。
对手现在都还保持着领先半代的优势,已经提前中鑫国际1年量产的32nm制程工艺良率早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加上现在他们的这些高阶产能利用率饱和,高阶制程工艺产线为TMS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
而竞争对手最先进的28nm制程工艺试流已经成功,不出意外2011年肯定会量产,现在正在解决良率的问题。
龙工厂这边则还在苦苦摸索打通所有关节可以成功试流的各种难关,如果2011年的Q1能够试流成功,龙工厂就有希望只落后2到3个季度追上28nm制程工艺。
可以说28nm制程工艺这一战才是龙工厂跻身国际代工市场最重要的一战。
从技术上看,45nm制程工艺和32nm制程工艺之间技术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
但是从32nm制程工艺进步到28nm制程工艺,这就是一个难度陡然升高的奇点。单单从设备投资来看,28nm制程工艺产线将会以50亿美元起步,加上研发至少要烧掉柳若依将近七八十亿美元。
等待未来技术成熟后相关的设备回归本来的价格,一条月产能3万片到5万片晶圆的28nm制程工艺产线才有望可以降低到35亿美元左右的设备购置费用。
这么昂贵的产线,当然在使用上也很贵,目前一款新品的芯片如果要在28nm制程工艺流片,每次流片的成本至少要俩三百万美元起步!
所以只有苹果这种客大欺店的主儿,才敢开口要求流片免费!
而像蓝芯科技这种柳若依旗下初创企业,只能找内地130nm制程工艺来流片。
蓝牙芯片这种低价芯片完全用不起32nm高端制程工艺产线。
第525章 组建旗舰
正因为不同的制程工艺有着不一样的成本,中鑫国际旗下才会保持着从130nm到现在32nm各种制程工艺的产线,来适应各种代工产品的成本需求。
目前正在开建中的10万片晶元45nm生产线显然不是给低价位芯片准备的,而是面向高端处理器,存储器和DSP,FPGA这种每颗售价起步就是数十甚至数百美元,数千美元的高端货色,这样的产品量产上百万颗以上就是代工费用不菲的高价值订单。
对于眼下旗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柳若依充满信心,除了在向移动存储的转型稍微有点不如意,进展比起SS公司来说迟缓了不少。
没办法,奇梦达的长项不在这个方面,加上亚太研发中心草创,LPDDR2研发进展相当滞后。
对于技术这块,除了砸钱,柳若依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随着柳若依将MIPS拖入移动通讯处理器市场,以较高性价比打天下的白羊座MM-710开始攻城拔寨,从中走出了高维移动通信O2系列和HTC的中端Android手机G1lite后,正式在内地手机厂家成为重要一个选择。
基于白羊座MM-710处理器的方案,使得2000元以内的Android高性能手机提前四处开花,移动互联网比原来想象得还要快速。
在柳若依上一个时空中,这个进程是随着小米第二代1999元旗舰型性能低价手机横空出世开始爆发式增长。
所以目前这个进程已经比上一个时空提前了将近一年。
高性能手机对于存储的需求必然会吃紧,这个市场对于柳若依来说当然非常重要。
事实上这才是她瞄准奇梦达最初的战略设想。
仔细研究完当前的技术进展后,柳若依放下报告,转头向今天值班的薇薇安。
“移动存储领域我们的收购目标咨询公司有没有新的建议?”
“Annie姐,雷曼那边并购小组刚刚传来一份移动存储领域潜在可并购目标,目前来说,最理想的就是东洋那边的尔必达和美国的Spansion公司。”
“这是报告,从并购专家意见来看,尔必达的LPDDR2研发成功在即,最迟不超过2个季度即可量产。
而Spansion拥有闪存方面最多的专利和现在市场第一的份额。
从现在俩家公司的情况来说,都不太妙,他们在金融危机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找到盈利的方法,持续在亏损中。
其中尔必达由于高额的资本支出,现在有高达55亿美元的借债,年度财务亏损高达7.5亿美元,净资产剩余不足14亿美元,并购专家估计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尔必达撑不过2012年即可能破产。
同样Spansion公司持续亏损,已经成为母公司AMD的拖累,他们现在谋求以上市融资来解决资本支出需求,但是以他们现在的营收情况即便上市也很难筹到足够的资本。”
“以奇梦达的名义发起对尔必达和Spansion公司的收购!”
柳若依研究完雷曼并购小组研究报告后,果断下了决心,以目前两家公司情况,尔必达并购小组预计收购现金价格应该在20亿美元,如果采用延期付款收购方式,可能会达到25亿美元。
而Spansion公司现金并购价格应该在20亿美元左右,以目前AMD的财务状况,相信对于卖出Spansion获得宝贵现金流是非常乐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