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铮想了想,摇摇头拒绝了她。
“囡囡,你放心,哥可以做到的。”
看着方铮自信的模样,云烟以为他真的不需要帮忙。
然后,第三天,陆林忍不住了。
他趁着中午,偷偷找了云烟。
——“求你把你哥领走吧!我每天都要写那么多卷子,最近张老师还让我们转魔方,我都要被那些计算给搞疯掉……”
方铮却在各种拉着他问数学题。
云烟:“……”
她沉默着。
想起那天哥哥的自信心。
关键是那些题看着都难,解题步骤什么的更不简单。
毕竟方铮数学也很出彩啊,他都不会的,陆林就算会,也得费半条命来解。
方铮对陆林那边的魔鬼训练强度完全不知。
他这个人就是聪明,当时参加物理竞赛,也没有学到天昏地暗。
方家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休息时间绝对不能少。
所以,方铮完全没想到陆林那边时间会这么紧。
云烟感觉自己隔着屏幕都能看出陆林同学的悲痛。
她于心不忍:“我、我该怎么办,我之前叫我哥跟我一起学习了。”
但哥哥本人不同意啊。
云烟又问:“我能卖了你吗?”
就说陆林不堪重任,给哥哥讲题的任务落在妹妹身上。
陆林飞快的回过来两个字:“不行!!”
陆林委曲求全,“算了吧,我还能坚持住,真的,你别说出去。”
云烟:“……”感觉下次再见到林林,他的头发可能都要快没了。
陆林转头就去一中论坛开了一个树洞贴。
他觉得自己只要说出去,压力应该就会少很多。
虽然该有的作业和讲题一个都不会少。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
他居然收到了管理远的站内短信——
【陆林同学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第85章
陆林看着自己收信箱弹出来的小信封。
一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不过,陆林暂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他觉得现在除了自救,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就连云烟都说了,方铮不跟她一起学习。
那还指望谁给方铮讲数学题。
陆林这么想着,脑门的头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
再坚持了两天,每天三点睡五点起的陆林再也熬不住。
他失眠了。
明天天亮就是礼拜五,一大早就会出周四的模考成绩,然后老师讲解习题。
陆林因为精神压力太大,此次发挥失常。
他觉得自己成绩恐怕会垫底。
这么一想,陆林闭着的双眸再次睁开。
真的睡不着。
分明身体很困,大脑却飞速运转,胸腔里的心因为长时间熬夜而跳的飞快。
陆林把被子蒙在脑袋上,悄悄打开手机。
他想再看一眼树洞贴里面被大家安慰的话。
陆林想,看一眼就睡觉。
这次没考好,下次他一定考好。
黑漆漆、带着热意的被窝里。
陆林再次看到那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信封。
那是‘管理远’给他发的站内短信。
等等?
管理远……?
陆林一惊,这下身体的困意也陡然消失不见。
他很想扶起自己的眼睛,抬手戳了戳,才发现睡觉时候他没戴眼镜。
于是,陆林死死的盯着屏幕。
看了一遍又一遍。
的确是管理远。
前几天,为了给方铮搜索远墨的资料,陆林可谓是用尽了自己的八卦能力。
还真的被他找到了那么一点点有用的。
在清华大学,大家都称呼他为‘墨神’外,还有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
那就是‘程序远’。
这个消息还是在一个大四女生的毕业感言中看到的。
说得是刚开学,班导就很魔鬼的问谁之前接触过编程,军训前给班级做一个签到小程序。
然后远墨一人三天内编了一千多行的代码,实现了这个小程序。
班导让他打个名字上去,班里的同学说:“墨神,必须这个名字!”
远墨过去后,随便敲了一手字。
屏幕上面赫然出现三个字——‘程序远’。
“我觉得墨神更带劲。”
“我们墨神太低调了,这样也好。不然他这个长相,要是更高调一点展现出自己的实力,怕不是全校有一半女生都得给他寄情书。”
作为一个无聊时候能把一中论坛版规读完的学霸,从来不要小瞧他筛选文字的能力。
此刻,陆林在被窝里,盯着‘管理远’三个字。
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激动得回了消息。
“您、您好。”
“我需要您的帮助。”
那边居然显示正在输入中!
陆林更加振奋了。
只见‘管理远’下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知道我是谁了?”
陆林:“……”
周五、凌晨四点钟。
两个人达成了某项不可言说的交易。
自此,方铮多了一位比陆林算题更快、更准确的老师。
林林脑袋上的头发也保住了大半。
=
自从有了‘管理远’的帮忙,方铮的刷题速度也在飞速提高。
云烟依然保持着每天刷一套数学或者物理题的速度,在有题上继续直播。
就算她刷题时间不长,但架不住做题快啊。
所以,积分还是十分可观的。
礼拜六,云烟换上早春的针织外套,背着书包出门。
“哥,我去海大啦。”
“注意安全。”
“哥,你现在变得跟爸越来越像。”
分明只比她大那么一小会儿,可长辈范儿越来越足。
要不是被陆林揭穿了哥哥在她面前打肿脸充胖子,云烟还真的以为哥哥变得成熟又稳重起来。
不过,云烟还是不能戳破。
谁让哥哥爱面子呢。
为此,云烟专门给陆林寄了不少黑芝麻糊。
看着就能促进头发生长。
至于到底长不长,那就看林林的头发争不争气了。
=
此刻,数学竞赛国家集训队。
张老师又收到了自己之前那位学生的电话。
这位同学兴高采烈地讲:“张老师,您知道吗?西塔藩猜想被咱们国家一个女生推导出来了!我们学院的老师刚刚说了这件事。”
张老师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今天距离论文发表已经过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啊。
他说:“我已经听说过。”
话语中还是得谦虚。
虽然他知道云烟推导的整个过程,甚至就连发论文,都是他找远墨联系的教授。
“上次我不是给您发了这个猜想么,已经算到一半,没想到就被人捷足先登了。”
男生感慨道,“不然再多等一段时间,说不定破解出来的人就是我了。”
张老师:“……”沉默着。
“也不知道那个女生是哪个大学的。张老师,你知道吗?国外的报纸上刊登这件事,用‘girl’来指代这名女生,那她一定很年轻了。”
这下张老师可以搭话,“嗯,确实挺年轻的。”
刚满十八啊。
“真想跟她认识一下,”男生说道,“对了,张老师,你是不是说今年还有个高二学生也在研究这个猜想么?文献看完了吗?”
张老师端起水杯,有点不忍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他含糊道,“看完了,你呢,最近还在研究这个猜想?”
“嗯,我在看她发表的论文,推导过程一环扣着一环,确实异常精彩。”
男生说,“也不知道她参不参加今年的‘十大青年新科技人才’评选,这可是全国性的大奖。”
国民度最高的全国大奖应该是‘感动华国’。
毕竟这可是很有可能出在高考作文题目、初高中政治考试里面的。
其次就是五百万的科技贡献奖。
其它在科技方面的大奖,不是这个领域的人都很少知晓。
就连张老师这个专门搞竞赛的人,对此都不甚了解。
他连忙问,“全国性大奖啊,评选上了有什么奖励?清北随便选专业吗?”
男生第一回感觉自家竞赛老师有点跟不上潮流。
果然,读个好大学,眼界会宽一倍不止。
“张老师,您别跟我开玩笑了。这个奖一般都是各个大学的顶尖博士才能获得,获奖后直接就留校任教,以后升职潜力无限。”
再往大了说,还有‘青年千人计划’‘某某学者’等评选。
哪里还需要保送清北啊。
“任教?!”张老师自己都懵了。
云烟同学还没考上大学呢,你就说了留校任教……
“是啊,”男生对此了解得比较多,细心解释,“每年报纸上都会刊登不满三十岁的博士生毕业,带着论文和成果进入某所顶尖大学任教。”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张老师对此来了兴趣。
“那你刚刚说的全国大奖,那个‘十大青年新科技人才’,该怎么报名啊?什么时候评选啊?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