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稚言当然不知道他脑袋里装的什么。放学后她去找谢朝,给他带了商承志秘藏的药酒,谢朝不知就里,直接在教室里拧开,身边顿时爆发出一阵惶恐的喊声:“谁放的大臭屁!”
余乐捏着鼻子跳起:“我靠,商稚言!又是这玩意儿!臭死了!谢朝我跟你说,你抹一次臭一星期,我怀疑里面融化了三百只臭虫。”
商稚言:“可是它很好用啊,你爸不是老让我爸帮忙买吗?”
余乐:“谁涂我就跟谁绝交。”
他和徐路捂着鼻子遁走。
谢朝只好小心收起,决定回家趁谢辽松在的时候再用。
应南乡拿着钱包来约余乐谢朝吃牛杂。此时刚好是活动课,距离校门开启还有半小时,许多学生拥挤在小卖部门口。商稚言原本以为他们来买限量供应的招牌萝卜牛杂,但很快,学生们忽然冲另一个方向的学生食堂大门举起了标语。
“食堂黑心!”有人带头喊,“抗议涨价!”
学生们跟着放声大喊,手里用小竹签和草稿纸糊成的三角旗挥舞不停。
余乐:“那不是牛杂的签子吗?”
小卖部老板:“对啊,就地取材嘛。”
原来学生食堂开学之后悄悄涨了一部分菜品的价格,比如蘑菇炒鸡块一块五涨作一块八,西红柿蛋汤八毛涨到一块。食堂的饭票全体学生都可以购买,平日里不少学生都在食堂消费吃食。这轮涨价从二月开始,起初涨了三个菜,已经有学生不满,三月底他们发现,一半以上的菜品都涨价了,仍旧没有任何通知说明。
“前头那个是学生会副会长。”小卖部老板指着外头闹嚷嚷的学生说,“学生会还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交到学校去了。今儿中午食堂老板出现,被学生围着问,他也是脸皮厚,说这食堂是他承包的,想涨就涨,学校也管不了。”
于是就发生了现在的这一幕。
商稚言觉得有趣极了,她第一次看到还能这样抗议。谢朝问:“什么调查报告?”
“就是批发市场、菜市场和菜农那边的价格对比啊。今年以来价格波动不大,根本没有涨价的理由。”
商稚言:“好想看……”
老板:“你可以看啊,在那边。”
他指了指角落的桌子。那桌子上放着两碗牛杂,还有两份摊开了的资料。一个相机包搁在椅子上,里面空空如也。
商稚言眼尖:她看见相机包上挂着浪潮社的LOGO挂件。
再回头时,走进来的赫然是崔成州和张小马。
崔成州见到商稚言,冲她扬扬手:“你不去抗议?”
商稚言先是惊喜,后是困惑:“我……抗议什么?”
说实在话,在坐下来前,这件事情她甚至没听过一点风声。
崔成州:“我以为你喜欢凑这种热闹。”
商稚言:“这是热闹吗……”
崔成州:“是啊,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最喜欢搞不务正业的事。”
崔成州从他们桌上顺走两根烤肠。“你们学校的学生还真有意思。”他冲商稚言亮了亮手里的资料,“连调查报告都给我们写好了。”
学生会除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抗议之外,还联系了浪潮社的记者。第一次联系浪潮社的时候,有记者认为这事情不具有新闻价值,只是安抚了事。没几天,两份调查报告寄到了浪潮社,里面详细地列出了从二月到三月底,本市大型蔬菜基地、批发市场、菜市场及其他学校食堂的价格波动,图标、数据一应俱全,总结、分析一个不落。
这份调查报告逗乐了崔成州,他主动揽下这件事,今天就是来拍照采访的,现在打算再去跟学校领导了解情况。
崔成州人已经走出去了,片刻后又折回来,指着商稚言:“同学,好好学习,考新闻系……不考也行,反正记者门槛低,谁都能入行。但我们浪潮社对学历有要求,一定要本科生。”
商稚言:“……”
“你进浪潮社,我带你。”崔成州说,“别反悔啊。”
商稚言心想,我答应你什么了我反悔。“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她问。
崔成州想了半天:“当然记得,严……严什么?”
商稚言:“……我就算当了记者也不跟你。”
崔成州:“我不答应。”
商稚言:“……”
崔成州:“记住了,记住我说的话!”
崔成州很快被张小马拉走了。
这周五,商稚言放学后第一时间来到咸鱼吧买新出的《浪潮周刊》。崔成州的稿子果真出现在社会新闻板块,但不是社会调查,只是普通的新闻报道。
商稚言坐在自行车上匆匆翻看,连车篮子里放的试卷被风吹走了也没发现。
周末过去了,谢朝家中终于迎来一个初生的小弟弟,而同华高中的食堂也终于贴出致歉声明,宣布所有菜式回落到原价,并承诺今年之内不会再涨价。
参与抗议的学生欢欣鼓舞,不在食堂消费的则没觉得有任何影响。商稚言不明白的是,崔成州怎么能把学生不满食堂涨价这件事儿,写成一个称赞学生主人翁意识觉醒、学校与学生组织配合得当,同时又反映出冬春之交蔬菜市场变化的综合性报道?
在她看来,那就是涨了两三毛钱的事儿。
“也许这就是记者吧。”应南乡一脸凝重。她的发圈断了,正用一支铅笔在脑后绾起长发,手腕灵活翻动,又快又好看。
“你以后想做什么?”商稚言问。她知道孙羡的理想是当老师,但她好像没听过应南乡的未来期望。
“我要当设计师。”应南乡笑着说,“我要让模特穿着我设计的衣服走T台。”
商稚言连连点头,她觉得应南乡做得到。
“你可爱死了。”应南乡揉她的脸,“放学我要请小可爱吃冬天最后一根冰淇淋。”
商稚言脸热了:自从她把谢朝“夏天最后一根冰淇淋”的事儿告诉应南乡,应南乡总拿这个开她玩笑。
此时的谢朝在班上狠狠打了两个喷嚏。
正跟他讲题目的余乐随口:“有人骂你。”
“不。”谢朝揉揉鼻子,“有人想我。”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文科班数学卷,选择题的11和12题用笔打着圈,画了五角星,还加了三个感叹号。
这是商稚言标记难题的标志。
“这不是她前几天说不见的那张卷子吗?”
“中午我去咸鱼吧吃米粉,老板给的。”谢朝摊开试卷,“有个光头仔捡到了,放在他那里让他还给商稚言。”
余乐:“……商稚言认识光头的朋友?”
作者有话要说: 食堂涨价抗议——我高中时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大家给食堂写意见信,去工商和物价局投诉,给学校反映,一直没声息,于是学生会副会长带大家抗议,开展罢吃活动。副会长搞完之后就辞职了,紧接着食堂恢复了原价。那大概是十七岁的我第一次亲眼见识小小的群众风暴。记得当时很多不吃食堂的学生冷嘲热讽,学校论坛上争论了很久,但那几毛钱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是十年前呐。
铅笔绾头发——坐在我前排的黑长直同学最擅长的事情,她有一次还给我们表演用一个普通的黑色水笔笔盖把头发绾成一个完美发髻,震惊得我们疯狂鼓掌。我至今没学会(我也没那么长的头发……
还有前面写的平安夜关灯,高二高三起哄唱歌,也是真事。第二天是圣诞节,高二变本加厉,有人带竖笛单簧管来挑衅高三,然鹅高三已经不想搞,他们一吹我们就哗哗鼓掌:好棒哦,好好听哦,再来一首。最后高二的学生被级组狠狠批评= =
……我的高中真的有在好好学习吗orz
---
谢谢摩托车、徐西临女朋友川川、34353243、冷杉的地雷。
谢谢旋转猫猫、湛湛生绿苔的营养液。
请大家吃招牌萝卜牛杂和不涨价的蘑菇炒鸡块!
第28章 周博(2)
晚自习最后一节课,商稚言和孙羡偷溜出教室透气。
经历了一次难度极高的五市联考,班上气氛十分压抑,新的几个插班生倒是闲适愉快,整天拿着本《男人装》在最后一排翻看,与前面的学生仿佛身处两个世界。
孙羡情绪不佳,她太容易紧张,遇到做不出来的题目就死磕,总是钻牛角尖里去,听到翘课立刻来了精神。应南乡则忙于手抄历史政治知识点,一边抄一边默背,分不出一丝时间操场溜达,并认为在这种冷飕飕的天气里跑操场散步的,都是小傻瓜。
商稚言和孙羡两个小傻瓜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走一圈后,跑进铺着草皮的足球场里。空气中的湿气过分充盈,球门柱上哗哗淌水,摸上去满手湿润;草叶上凝结着一串串夜露,打湿了商稚言的脚踝。
天气预报说这可能是2010年春天的最后一场冷空气。一想到这儿,她立刻开始回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如何移动,如何影响季风,暖湿的季风又是如何将南海的水汽泱泱推往陆地,这座沿海小城市才终于迎来特殊的气候现象:回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