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极品女知青 完结+番外 (鸩离)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肖承国便去街道办事处,给曲红梅娘仨转粮食关系,拿粮票和办居民购买粮证明。顺便置办家里还缺的东西,比如煤球和铁锅。
  锅要新买,岩门大队家里的大铁锅不适用小炉子上,所以得买个小铁锅。
  一个小铁锅大概要八块四毛钱,六张工业劵,肖承国每个月有三张工业劵拿,上个月和这个月的工业劵加起来正好六张,倒完全抵了。
  煤球有煤球票,分季度发,一季度总共两百斤蜂窝煤,必须在当季度使用,超过期限就过期作废。
  蜂窝煤球三厘钱,两百斤蜂窝煤球才六毛钱,燃料费倒是挺便宜。
  曲红梅一听肖承国要去领粮票,想着自己以后有了工作,也要把单位的伙食关系转回来。
  肖承国工作忙,到时候又麻烦他跑腿多不好。便说跟他一道去认认路,等她上班以后,她自己过来转单位粮食关系。
  两个孩子自然不愿意呆在家里,一家子就锁好门,跟着肖承国去了街道办。
  街道办离家属区不远,就在总公安局的南面儿。
  里面办事儿的两个办事员原本坐在扶手椅子上,手里都端了个茶盅,翘着二郎腿说话。
  看到肖承国穿着公安的白上衣蓝裤子制服进门来,立马站起身来,笑着喊:“哟,肖公安,过来□□明啊?”
  肖承国点点头,示意曲红梅把她和佑佑的户口拿过来。
  两个办事员便态度友好的拿过去仔细核对一番后,一个胖一点的办事员就拿出一串钥匙,从柜台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红色塑料封,印有居民购粮证几个大字的证明出来,在上面盖了一个钢戳。
  另一个办事员则从打开的柜子里,用剪刀剪下几张票,又撕下一串票出来,递给肖承国道:“这个月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按理你们才转户口过来,只能领半个月的。不过你们的指标在那里,我就给你们按一个月的算。这里面,粮票、肉票、油票、糖票、肥皂票等等,所有票据都有,你点点对不对数了。”
  这人说这话,无非是想告诉肖承国,让他记得他们的人情,以后他们要去局里办什么事儿,肖承国得帮着点儿。
  人情世故向来如此,你帮了我,我才能帮你。肖承国也不见外,票数都不数,往包里一放,跟两人道了谢,带着曲红梅娘仨回家。
  到了家里,他把各种票据拿给曲红梅,城镇户口的粮食按人头供应,大人们参加了工作,街道办和单位核对了以后,按照工资相对应的粮食指标发放粮票。
  比如曲红梅现在没有工作,原本只有二十一斤的的粮食指标,只能拿到二十一斤粮票。
  这些粮票又分粗粮票和细粮票,比如细粮只有四斤米面,粗粮又分为红薯票,土豆票,玉米面等等票据。
  而佑佑是孩子,只有九斤饭票,因为根据城镇户口规定,拥有城镇户口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三斤粮食定额,每长一岁就增加两斤粮食供应,直到二十一斤粮食封顶为止。
  如果孩子以后读书,考上了初中,可以去学校开证明,到街道办把粮食增加到二十五斤。考中高中则能增加到三十一斤,比那些乡下的干部粮食还多。
  曲红梅是高中文化毕业的,即便她没有工作,按照指标,她现在每个月都能拿三十一斤的粮食指标。
  不过先前的街道办事员也说了,她们才把户口转过来不久,原本只有一半的粮食指标,那办事员在半月的指标上按照基本指标给了她二十一斤的粮票,下个月起就是三十一斤的。
  当然如果曲红梅找到了工作,工资待遇在其之上,还得知会街道办一声,粮票再涨。
  一般来说,这些粮票和其他副食日常用具票,都是街道办每个月月初挨家挨户的上门发放,曲红梅他们错过了那个时候,且要办居民购粮证,这才亲自去街道办领票。
  这个时候要买粮食,必须到指定的粮店、副食店,带上粮本、粮票、钱,三者缺一不可,才能买到粮食、菜和其他副食。
  比如曲红梅他们所在的街道叫毕博街道办事处,附近有个粮仓叫毕博粮仓,副食店也是这个名儿。街道办给曲红梅她们一家子划分的粮食区域就在这里,她要想买粮食副食儿,要带上本子钱票,到这些指定的地方买。
  去别的地儿还买不着,因为你不属于那个区域的,人家粮店工作人员不会卖给你。
  肖承国的各种粮票副食票,早在月初的时候,一大半都换成了粮食放在家里放着。
  现在是月初过了,副食店也不会供应什么新鲜货儿。
  曲红梅盘算着,他们从岩门大队搬家的时候,把往年的工分兑换成了粮食,分了一半给石头爷孙俩,他们还剩五十斤左右的粮食。
  吃一个月不成问题,曲红梅就把票都收了起来,打算下个月月初,再和肖承国的粮票拿上,一起买粮食。
  折腾了一整天,两个孩子都累了,煤球送了过来,曲红梅也没那个心情做饭。
  肖承国便去食堂打了饭菜回来,今晚的伙食儿不错,有红烧肉和小鸡炖芋头,蒸的三合馒头,还有一份大骨冬瓜汤。
  两个孩子都挑肉吃,不喜欢吃芋头,曲红梅就问他们:“咋都不吃芋头,不好吃吗?”
  “滑腻腻的,跟鼻涕虫一样,难吃。”佑佑苦着一张脸说。
  小英则说:“妈妈,我想先吃肉,一会儿再吃菜。”
  曲红梅无奈:“随你们吧,吃饱就成,我也不拘你们吃啥菜,自己掂量就成。”
  这时代的孩子们基本都不挑食,因为根本就没什么东西吃,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们营养不全。
  肖承国打的饭菜是全份的,份量多吃不完,曲红梅把剩余的饭菜都装进盒子,打算明天早上当早餐吃,到时候饿极了的小英姐弟俩,不吃也会想吃。


第52章
  这天一大早, 天刚擦亮, 曲红梅就洗漱好,给一家子人做了饭菜, 让肖承国一会儿把两个孩子领给同院儿的万大奶奶照看一个小时,等她去钢铁厂递教了报名表,就回来答谢万大奶奶。
  这时候的人们大多是双职工, 有些职工没有父母,或者分了家, 老人家不帮忙看孩子。如果要上班,或者要去办什么事儿,一般都托付给左邻右舍照看, 回头给点粮食或者别的什么谢礼儿就成。
  这时候的人们大多心地善良淳朴,孩子们都是放养模式,一个家庭里面,少则两三个孩子, 多则七八个孩子, 这么多孩子都是大的带小的, 基本不用大人们操心,帮忙照看邻居家的孩子也没啥。
  万大奶奶就是万婶儿的婆婆,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虽然年纪大, 但身子不错,万家四个小孩子都是万大奶奶一手带大。
  万家家境不甚富裕,不过万家的四个孩子都穿得干干净净, 行为举止都十分礼貌,跟孙秀满家的六个孩子天壤之别。
  曲红梅想着万大奶奶就在家里带孩子,她出去应招工作,一会儿肖承国也要上班,两个孩子还没到开学的时候,放他们自个儿在家里不安全。
  昨儿就跟万奶奶说好了把孩子给她看一会儿,万奶奶答应了,曲红梅昨儿就送了几个红薯过去当谢礼。
  钢铁厂离家属区有大概大半个小时的路程,曲红梅不认识路,肖承国本来想骑自行车送她过去的,曲红梅心疼他昨天搬了家又去忙工作,忙到半夜12点才回家,想让他多睡一会儿,自己便拎着一个手袋出了门。
  好在钢铁厂很好找,出了局里,附近大半的职工都是钢铁厂的,全都穿着湛蓝色的工背厂服,曲红梅跟着他们一起走,就找到了钢铁厂。
  新年刚过没多久,大家都在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一路过去有很多工厂门口都张贴着崭新的大红纸招工告示。上面写着招的工种,还有招工人数。
  很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或者乡下来的人,想看看有什么职业适合自己做,几乎每家贴了招工告示的工厂前都挤满了人。
  当然人最多的,自然是钢铁厂。
  钢铁厂不同于其他厂,它是国家支持的大厂,里面的待遇福利都比其他厂好,比如工资和粮食都别的厂多上几块钱,各种福利比如糖票、肉票、工业劵等等都比别的工厂多。
  钢铁厂一般不招人,招人不管什么职位,大家伙儿都想应招,就把钢铁厂门口招工的位置挤了个满满当当。
  曲红梅应招的是会计,这个工做一般人做不了,她也不着急,慢悠悠的在后面排队。
  等轮到她的时候,她指着墙上贴着招工告示,对负责招工的人说:“同志,我来应招会计。”
  周围吵吵闹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一瞬,大家都知道会计比工人们的工资高,福利多,但相对应的是,事情也比较多,而且需要高学历,最低高中文化起步。没有那个学历的人,是想都不敢想。
  负责招工的人是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四十多岁,像是厂里领导的人。
  他带着两个小年轻,在招工告示下方摆了一张桌子,负责收拿报名表。
  他抬头上下看了曲红梅一眼,说:“同志,这个岗位需要城镇户口和高中以上文凭,你学历证明带了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