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渔家小奶狗 (任性小娘子)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任性小娘子
- 入库:04.11
陆春归脚步一顿,随即摸了下陆鑫的头,“当然好呀,你好好上学,将来考上了大学,每个月不用出海打鱼,就有工资领,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呢。”
“真的,那我就去上学!”陆鑫收回了目光,喜滋滋地对陆阿公道,“阿公,那我以后就去上学!”
陆报国点点头,看陆春归的眼神多了一份审视。
陆二婶则很不是滋味,怎么觉得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被人拐走了,上不上学这种事情,陆鑫竟然要问陆春归的意见?
什么时候起,陆鑫竟然觉得陆春归的想法有那么重要了,陆春归说应该去上学,他就乖乖地去上学?
陆春归可不管陆二婶是怎么想的,陆鑫十岁了,竟然还没上学,陆家是想整一个文盲出来吗?她当然是支持陆鑫去上学的,就连她自己,也想去学校上上学,或是找个老师什么的掩人耳目。
因为她识字,她可不想装一辈子文盲,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她得展露出来。
而她为什么突然识字了,也得找个借口吧。这可不是古代,一句“梦里有人教”之类神神怪怪的说法就可以混得过去的。
看看陆春归阴谋得逞,竟然可以不用做家里的活,陆二婶觉得她碍眼极了,这待遇竟然比自己还要好,她这个当阿妈的还得做饭给一大家子人吃的,这一家人吃得不可少。
陆二婶忍不住阴阳怪气,“春归,你可别把做糕点当成是什么容易的事。我看你去哪里弄面粉和糖。还有,你要是再借债,那也是你自个儿的债,可别整到一家人头上来。”
陆春归没理睬陆二婶,面粉去哪里弄?她有钱,她还怕弄不到面粉吗?办后事借的钱难道是白借的吗?要不是为了弄点资金在手里,她才不会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下陆海康的后事呢。
这就相当于借高利贷吧,为了弄到点本钱,那些为了办后事付出的就算是利息好了,虽说这利息有点高,但是也给她带来了好处,以后可以大大方方地挣钱,不用担心得把挣回来的钱上缴给家里。
陆春归以为做些糕点的原材料很容易,没想到第二天就被现实打了脸。
陆春归的想法是,没有烤箱,做面包之类就别想了,不过还是可以尝试下做蛋糕,蛋糕用锅蒸也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就做些油条、煎饺之类的。
这些前世对她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放到这个年代,都是极受欢迎、让人稀罕的美食。
可陆春归很快就知道,为什么油条这样的东西都让人稀罕,因为原材料太难得了。
陆春归先去了镇上的粮所,一问,大米1毛3分7厘一斤。
这个价格,陆春归摸了摸裤兜里的钱,觉得自己还是挺有钱的。
不过,“1毛3分7厘?怎么还要厘,这怎么找得开?”
粮食的大婶看了看显然是第一次来买米的陆春归,“怎么找不开了,有谁买米是一斤一斤地买的?都得按一百斤来买。这里一袋就是一百斤,不拆开卖,11块3毛7分钱一袋米。”
大婶看看陆春归的身后,没有其他人跟着,“你一个人来?你扛得动吗?你家大人是咋整的,咋让你一个人来?”
陆春归问大米是随口问问的,她当然不会买100斤大米回家,“那面粉是多少钱一斤?”
“那要看你要啥样的面粉了。精白1毛7,普通的1毛4,糯米粉是两毛三。”
那也不贵。
陆春归想了想,“我先拿10斤精白,10斤糯米粉。”
她先卖些面点,也不需要太多。
再说多了她也扛不回去,她走回村里,那可是全凭两条腿的呀。一次绝对不能多扛。
大婶伸出了手,“拿来。”
陆春归从裤兜里数出了四块钱,递给粮所大婶。
那大婶接过了钱,又问道,“还有呢?”
陆春归愕然,“不是刚好四块钱吗?您给数数。”
大婶翻了翻白眼,“我不是说钱,你的粮票和购粮证呢?”
陆春归有些傻眼了。她记忆里,1985应该是逐渐放开粮食买卖市场了,难道是她的记忆出了偏差,实际上并不是?
“还要粮票和购粮证?”陆春归问道。
“那当然了,我这里可是粮所!”大婶自豪地答,“你要是没有粮票购粮证,你来粮所干啥?你应该去集市啊,那里有议价粮!”
陆家是渔业户口,没有口粮,哪来的什么粮票和购粮证。幸好还有集市可以买。
陆春归松了口气,有地方买就行。
她就说嘛,她记得85年不用票也可以买粮食了,记忆是对的,但是她来错了地方。
大婶一看她的神情就明白了,把那四块钱甩回给她,“拿去吧,你有钱也没用,没有购粮证,就是不卖给你。这真是,不知道是哪家的大人,让孩子出来买面粉都不说清楚的。”
“议价粮还有议价粮?市场上有大米卖?”陆春归眼前一亮,“那有面粉吗?”
大婶笑了,“大米肯定是有的,只要你有钱,舍得花钱,肯定就能买到大米,不过比在粮所的贵多了,要不怎么叫议价粮呢?不过,你想买面粉,那可真得靠运气了。”
陆春归谢过了她,一路打听到了集市。
集市不大,连固定摊位都没有,卖东西的人把箩筐放地上,就是一个摊位了。
陆春归四下张望,看见了两个卖大米的大婶,两人跟前都放着一袋大米。
陆春归问了下价格,两个人卖的大米看起来都差不多,价格也保持一致,2毛1一斤。
粮所里才1毛3、1毛4!这里直接就2毛1了,这都卖得比面粉还贵啊!陆春归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所以城镇户口就是好啊,人人都想弄个商品粮户口,这样一家人能省好多钱呢。
“你们没有面粉?有没有面粉卖?”陆春归问,别说是2毛1,就是1毛2的大米她也不会买,她需要的只是面粉。
两个卖米的妇女看着陆春归笑了。
一个妇人笑起来就是一口黄牙,“哎哟,那有钱人才吃得起的稀罕玩意儿,我这里怎么会有?这都是家里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交了公粮还剩一点,这才挑出来换点钱花。小姑娘,你来错地方了,要买面粉,你得去粮所啊。”
陆春归摇了摇头,“我没有购粮证。阿姨们,你们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面粉吗?”
另一个妇女,头上包着块头巾,看了看陆春归。这小姑娘生得漂亮,就算是蹙着着眉头,显得愁苦,看着也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替她揪心。
她低声说道,“面粉也不是没有,久久会有人把家里不吃的面粉拿出来买。面粉贵,大米便宜,有些人家里人口多,吃不饱,就会把面粉换成大米。你想买面粉,得等。”
陆春归又好似看到了亮光,“那得等多久?经常有人来卖面粉吗?”
“这谁知道呢?有时候等半天就有人来了,有时候等上十天半个月才有。”
陆春归很是失望,难怪那粮所的大婶说想在市场买到面粉,那真的是全靠运气了。
陆春归心头沉重,这条致富路,比她想象中的难走啊!
她擅长缝纫,想做成衣卖,可是根本没路子弄到布票,小村落渔民家庭怎么可能拿到布票,更不可能拿到缝纫机票。
她会做面食糕点,可竟然买不到面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再厉害,再怎么有前世生活了一辈子的经验,没有原材料,她也生产不出东西来。
陆春归抱着一丝希望,就这么在市场寻了个角落就蹲着看着,想看看能不能运气好遇上一个来卖面粉的。
第30章 我家有,我全给你。
市场不大,就那么两百平米见方的空旷地方, 一个漂亮可人、皮肤白皙的小姑娘在那里站着, 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市场里大妈大婶、还有小姑娘的目光。
实在是陆春归的皮肤生得好,海滨小镇上的姑娘们, 常年接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肤色不是黝黑也是黑黄,可陆春归的皮肤, 却是白里透红,白得像张白纸一样, 吹弹可破。
衫衣领口上方露出的一段脖子、裤管下没遮住的那一截脚踝, 都是白得晃人眼睛。
陆春归也没闲站着,时不时地这个摊位、那个摊位走动着,这里问问,那里聊聊。
现在猪肉是9毛8一斤。排骨不值钱,才6毛8一斤。
鸡肉是7毛8一斤, 鱼就相对便宜多了, 大点的5毛8一斤, 有些小的才一毛一斤, 甚至还有8分钱一斤的小鱼仔。
昨天中饭餐桌上的那种小鱼仔,新鲜的也才两毛一斤。
毕竟是海滨小镇,几乎大半都是渔民,只要家里有个男人, 就能下海抓鱼, 鱼也就不值钱了。
蔬菜类就更便宜了, 都是几分钱一斤的,再贵的也才一毛。
这些东西,除了买猪肉需要肉票,其他的都不要票了。
但是像粉丝、腐竹之类副食,还得要副食票,有些是专门的粉丝票。想买黄豆,也得要豆票,所以市场上的豆腐也比寻常蔬菜贵。
陆春归逛一圈下来,得了个结论:凡是农家、渔家产品,基本上都是食品,都是便宜不值钱的,而工业制造的生活用品、加工食品之类就很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