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常梦你 (执江子)


  她的全部生的意志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恨不能将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全都捧到儿子面前。
  于是有了再一个受害者。
  周伟的母亲也很漂亮,不同的是,母亲被拐来时已经23岁,不同于当年17岁的奶奶,母亲被拐来的时候就已经很是成熟,所以她没那么容易被折断,也没那么容易被束缚。
  孩子出生,谁看了都会心软,两代美人的基因终于没再被湮没,统统遗传到周伟的身上。奶娃还没睁眼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出五官的精致了。
  但周伟的母亲,在生下孩子的当天晚上,就头也不回地连夜逃跑。
  可是大山太深了,母亲拖着病体并没能跑得太远就在野外晕倒,直到第二天晚上才被村民找到,也差点儿就断气了。
  自那以后,父亲更加变本加厉地家暴母亲,而母亲也从此留下了病根。
  周伟是知道这件事的。因为村子里人少,新鲜事也就那么多,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能传上十年八年,几代人都把这些事情当故事似的,闲得无聊了就拿出来消遣几句,周伟自然也会听说。
  但他从来没怪过母亲。
  大概是母亲的教育问题,他的思想和这里的人不一样,与人交谈时总让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甚至难以喘息。
  教育,是这个地方尤其缺乏的东西。
  那些被拐卖的女人虽然大多学历并不低,但在孩子懂事之前,女人们基本上不被允许和孩子单独接触。因此,即使这里的女人们凄苦如斯,生出来的孩子却并不理解他们,尤其是男孩儿。
  这里所有的男人都认为女人是个工具,或者奴隶。
  ——不论是外面买来的,还是山里出生的。
  周伟之所以能够接受到母亲的教育,是因为他的母亲比所有人都更加聪明。
  母亲很喜欢讲故事,自周伟记事开始,他每天都是伴着母亲的睡前故事安眠的。
  一开始父亲的确很防备,但是周伟小时候很调皮,到深夜都还精力旺盛,就是不肯睡觉,只有母亲的故事能治得了他。父亲天天跟着听这些故事,但始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后来便没怎么管了。
  后来想想,他的价值观念就是从这些小小的故事里建立起来的。他从母亲讲的故事里学到善良和坚强,也学到自由与反抗。
  可惜这些故事只有他一个人听见了。
  周伟八岁的时候,母亲又怀孕了,后来生了一个小妹妹。而在妹妹出生的当晚,母亲故技重施,再次连夜逃跑。
  那一次她依然没有成功,被抓回来之后,父亲打断了她的两条腿。
  断腿之后,母亲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再加上之前落下的病根,很快她就丧失了自理能力。
  只有小小的周伟会照顾她。
  到了周伟十七岁那年,卧榻多年的母亲像是回光返照似的,突然有了行动的能力。
  趁着家里人没注意,她竟然一路爬到了山脚的水沟。
  这一次她终于永久地逃跑了。
  ——她死在了那个水沟里。
  她宁愿死在一个水沟里,也不愿意待在这个地方。
  那是周伟小小的内心第一次受到巨大冲击,但奇异的,他一点也不觉得出乎意料。
  他只是想,或许有一天,他也可以离开这个地方。
  虽然说不清为什么非得离开这个地方,但他已经开始动摇了。
  后来的日子里,周伟越发感觉自己难以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
  只是那时候他还仅仅觉得难受,并不那么清楚根由。
  直到十八岁那年,家里开始帮他物色媳妇。
  有一天晚上,周伟听见父亲说钱还差得多,买媳妇肯定是买不起。
  奶奶说,孩子生得好看,很多小姑娘愿意嫁的,不用去外面买。
  父亲又说,聘礼不够,就算不去外面买,人家也不愿意把女儿嫁过来的。
  那晚上,父亲与奶奶两个人为了钱的事愁秃了头。
  没过几天,周伟发现妹妹不见了。
  那一年,妹妹才十岁,周伟还没来得及把母亲讲过的故事都讲给妹妹听,她就突然消失了。
  周伟什么也没问,但他知道妹妹去了哪儿。
  因为不是只有他们家有这种情况。
  因为……家里忽然有钱给他张罗婚事了。
  十岁的女孩儿,价格不会卖得特别高,还远远不如当年买他母亲的价格。
  一般人家都会等女儿长到十六岁再拿去换的,可谁叫周伟已经这么“老”了呢。
  看见家里准备的那些钱时,周伟内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破了。
  “一定得离开这个地方,”他想,“现在就要离开。”
  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离开了。
  因为母亲给他讲过的那些美好的东西,这里都没有。
  男女之间没有互换真心的诚挚爱情,亲人之间也没有血浓于水的浓厚亲情。
  人没有梦想,生命没有未来。
  大山分明没有门,那漫漫山岭却像江海一样隔断了去路。
  这里与外面的世界有一堵宽厚高大的墙,好多人都活在墙里,捂住耳朵,说自己闯不过那堵墙。
  偏要闯过去。
  周伟想,一定要闯过去,看看母亲曾经见到过的美好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宝宝们,最近工作太忙了orz,这周更新频率可能低一点,隔天更或者隔两天更,之后尽量调整过来保持日更(/≧▽≦)/啵唧~
  ——
  11.12更新:改一个bug


第11章
  幼年周伟是一个极有灵性的小童星来演,戏份不多。导演怕孩子受苦,前两周都紧着孩子的戏份先演,目前已经杀青了。
  黎柘这两周也陆陆续续拍了一点儿,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宁导的要求下感受山里的生活,为了演起来更加自如,他甚至还做过砍柴挑水的活儿。
  到了今天,黎柘才算是正式地开始进入状态。
  他不是科班出身,演戏没什么技巧,但好在他悟性高,又肯钻研,很容易进入角色里,所以每次发挥出来都还不错。
  只是这种演戏的法子比较伤神,尤其是负面情绪比较多的角色,很容易让演员也陷入抑郁。
  前两周黎柘演的部分都是不痛不痒的内容,没什么太大的情绪起伏,所以他整个人还算正常,只是情绪在演戏的前后情绪出来得慢一些,缓一会儿就能恢复。
  这样安排也是让他有一个过渡期,现在他放松得够久了,为了让以后拍摄顺利高效,宁导决定用一场戏来把黎柘彻底拉入角色里。
  这场戏就是周伟母亲去世的那场戏。
  这是电影中的第一个小高潮,是周伟第一次情绪爆发,是他第一次直面村庄里血淋淋的现实,也是让他内心坚定“一定要离开山村”这个想法的开端,因此格外重要。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拍戏的头一天晚上宁导才会把黎柘叫过去谈到大半夜。
  其实周伟的幼年时期不会采用回忆或者倒叙这些结构方式来展现,而是采用闪回手法来展现,镜头不长,所以原本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但因为闪回这种手法尤其能够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宁导就抓得比较严,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细到演员表现情绪时的嘴角弧度,宁导都会反复地揣摩并尝试,对于主角尤其如此,所以实际上的拍摄时间不会太短,往往好几天才拍好一场戏。
  亲眼看到黎柘拍戏,兰筠才真正直观地感受到他的确是适合这个角色的。
  作为创作者,兰筠其实并不算理智。
  她不会条理分明地去分析这个作品里的角色具体都是什么性格,换句话说,她不会亲手去给自己的角色贴标签。
  在她的心里,这个角色会说什么话,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都不需要她刻意地去思考。因为角色是活的,他们不是用笔“描述”出来的,而是用笔“记录”下来的。
  自然,她也不会特地去总结自己的角色有什么特点,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饰演。
  这不是她的工作,也不是她所擅长的部分。
  这是导演们的工作。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她又往往能够最清楚谁是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这不是靠数据分析和贴标签得出的结论,而是一种直觉。
  就如同当初定下黎柘。
  那时候兰筠只是觉得,黎柘就是适合周伟这个角色。
  但若是要问为什么,她没办法说出个一二三来。
  后来宁导看了黎柘的试镜,倒是有和兰筠交流过,而且条理清晰并专业地给她分析过。
  然而兰筠那时候还觉得很抽象,没办法体会到。
  直到现在,她才能深刻地理解宁导当时说的那些话——
  “周伟这个角色,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宁导说,“一个是与生俱来的韧劲,一个是耳濡目染的善良。因为这两点,他才会为现实有所动容,会反抗,会决心走出山村,会梦想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黎柘和周伟多像啊。
  与生俱来的倔,耳濡目染的蠢。
  自己心里认定的事谁都劝不了他,做任何抉择都能不声不响,自我感觉是个救世主,和公司签霸王合约自身难保的时候却还在坚持做公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