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王代娣也选好了各种货物,纱巾2000条,袜子还是男女各3000双,头饰再要150袋,扣子50袋,共计11000元,最后罗新才给了姥姥550元。
  王代娣自豪的告诉姥姥:“嫂子,现在俺娘家那边的亲戚都跟着俺俩干,再也没人嫌俺丢人啦。”得,她也成了批发商。
  娘俩是跟着爱国舅舅的拖拉机回来的,在张集把20套女式的衣服给了胜男舅妈,还给她了一篓桔子。
  十月初五,姥姥领着悠悠去了平城。马上要立冬了,悠悠家准备搬家了,今年分的棉花多,自家也不织布了,姥姥打算把铺盖都换成新的。
  现在的棉布都是75公分的窄幅,做一床被子得用28尺布,一人一年才6尺布票,所以大家都织粗布做衣服。
  悠悠的空间里有的是棉布,不过和现在的棉布差别太大,拿出来用也得找好借口。还好,黑市上有卖布票的,每尺0.20元左右。
  这次去平城,娘俩就准备到黑市上多买些布票,做铺盖得用好多的布。
  进了平城的院子,到处都是落叶。悠悠进门就挨个院子的打扫卫生,把石榴全部摘了下来,姥姥去找杨奶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姥姥和杨奶奶回来了。进门就喊:“悠悠,快看奶奶给你带什么了?”
  悠悠闻声跑了出来,看到杨奶奶提着个布兜,满满的一兜桔子。看来平城的生活水平确实比洪城高,洪城就没有卖桔子的。
  “谢谢奶奶!”悠悠拉住杨奶奶的手,跟着进了屋子。屋里已经打扫干净,沏上了一壶热茶。
  姥姥给杨奶奶倒了杯茶水,“姐,喝杯茶暖暖。以后天冷了,您老是去广场也不是个办法。”
  杨奶奶扒了个桔子递给悠悠,“妹妹,我在好几个厂子都找好了人,一块钱给她们便宜0.10元,比我自己卖的快多了,以后冷的狠了就不出去了。”得,又一个批发商诞生了。
  杨奶奶跟着姥姥进里屋挑货,看到有新头饰,一口气要了300袋,另外还要了200袋的扣子,她说冬天做衣服的多,这些扣子正合适。
  杨奶奶这次男女袜各要了5000双,5000条纱巾。“妹妹,你是不知道,国棉三厂的女工都说,省城的东西也没咱的好,她们都往回捎。”
  姥姥帮着杨奶奶送了两趟,才把东西全部送了回去,回来把22500元钱给了悠悠。两个月前,杨奶奶1万元钱还拿不出来,这次出手就是二万多。
  姥姥告诉悠悠,下午一点,以前要衣服的那个妇女过来,让悠悠给她准备600套女装,每套25元。不知何时起,风衣和条绒裤子开始成套卖了。
  十一点半,有人送来了一个羊肉火锅,还有一盆10斤烧羊肉。原来,姥姥让杨奶奶领着去了个家庭饭店,在那里订的饭菜。
  铜火锅擦得铮亮,木炭火烧的正旺,打开锅盖,锅里的汤沸腾着,羊肉的鲜香飘了出来。悠悠馋得围着桌子转,很不得立马吃到嘴里。
  火锅放在中间,外面放着一圈盘子,分别盛着羊肉、白菜、菠菜、粉皮、冻豆腐、山药、木耳、蘑菇。还有几个小盘,盛着调料,豆腐乳、蒜泥、糖蒜、韭花酱、细盐、芝麻油。另外,每人一碗芝麻酱。
  姥姥把切好的薄羊肉片下到火锅里,稍停了一会,就浮了起来,捞出来沾上芝麻酱调料,滑嫩鲜美,味道好极了。
  “好吃,姥姥,您买个火锅吧,咱回家也吃涮羊肉,真好吃。”悠悠吃着给姥姥提建议。
  杨奶奶笑着说:“悠悠,奶奶家有火锅,一会给你拿一个。现在,可没有卖火锅的。”
  是的,在这吃饱都困难的年代,人们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确实没人买火锅,县级城市不卖火锅也很正常。


第170章 买卖布票
  姥姥瞪了悠悠一眼,“姐,您听她个孩子瞎说,即使有了火锅,也没地方买木炭去。再说,这些调料也没处买去。想吃了咱们就要现成的,还是这样容易。”
  杨奶奶也叹了口气,“悠悠,奶奶慢慢的给你买,韭花酱和糖蒜还真没卖的,奶奶去饭店问问,看他们卖不。”
  悠悠压下失望的情绪,笑着对杨奶奶说:“奶奶,咱不买火锅了,以后想吃了就让姥姥带着来城里,我还能来看您。”
  杨奶奶高兴了,“好啊,以后的火锅奶奶包了,你可记住多来趟。”
  姥姥拍了悠悠一巴掌,“你个馋猫,你到底是想吃火锅还是想你杨奶奶啊。”
  悠悠赶紧说:“我心里想奶奶,肚里想吃火锅。”一句话说出口,俩老太太笑抽了。杨奶奶搂着她:“悠悠哎,你就是奶奶的开心果。”
  饭后,杨奶奶带着火锅走了,得把火锅还给饭店。看时间快到一点了,悠悠赶紧把衣服拿了出来。
  刚准备好,就听到有敲门声,姥姥打开了们,果然是那个妇女,还有两个男的,他们拉着辆地排车。
  “赶紧进来,进屋喝杯茶。衣服我给你准备好了,你们清点下。”姥姥指着房檐下的包裹说。
  “嫂子,俺们刚吃过饭,都不渴,你们先点货吧。”那妇女指使俩人点货,自己和姥姥拉起了家常。
  “嫂子,您可让俺找苦了,这一个多月,俺天天在广场那里守着,这里也来了好多次。俺去临水拿货,等十天半月的,还拿不到一百套。”
  姥姥看她着急,就说:“我这货也没个准头,数量多了本钱也大,这些你先卖着吧。”
  她听了姥姥的话,深有感触。“可不是吗,俺这钱还是卖了几件老物件才凑起来的。孩子们都大了,光靠那几个工分钱,连个媳妇都娶不起。就把那死物件卖了,当本钱做点生意。俺也看透了,这年景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还是妹子想得透,你干多长时间了?”姥姥向她打听。
  “嫂子,不满您说,俺这身体不太好,不能出工,这两年就到处瞎倒腾。去外地买些稀罕的东西,回来加点钱卖出去。别说,这两年还真让俺摸出点门道,比在队里干活强多了。”
  听了她的话,悠悠肃然起敬,看人家这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在后世就是个创业典范。
  很快,俩人就点清了,把衣服装到车上。她把个布兜递给姥姥,“嫂子,您点下,这是15000元钱。”
  姥姥掏出钱,和悠悠一起点着。看到悠悠熟练的动作,她惊奇的夸道:“这孩子,才多大点,比大人点的都快。”
  姥姥笑着和她解释,“从小就是个财迷,算账可准了。”
  钱他们在家就点好了,当然不会错。那妇女走时还问:“嫂子,您下次什么时间来啊,俺这些货可撑不了多长时间。”
  姥姥告诉她:“我也说不准,以后有货了,我去广场那找你。”
  “好的嫂子,俺就等着您了。”她高兴的走了,到底也没说第二个地址,看来防备心挺重。
  他们走后,姥姥和悠悠去了百货大楼。先去成衣柜台,货架上用衣服架挂着秋装样品,还不如夏装那,男装干部服,女装列宁服,就蓝黑灰三种颜色。列宁服里面衬上粉色的衬衣,还好看些。
  冬装也上架了,是混纺的羊毛大衣,样式真难看,男女都是大方领,颜色就两种,黑色和藏蓝。衣服上挂着标价,用毛笔写在黄色的布条上,女的九十元,男的一百元。
  一对小青年正在挑羊毛大衣,看样子是准备结婚的。女的试穿了一件藏蓝色的,羞答答的问那男的:“合适不?”
  悠悠仔细的打量着,衣服还算挺括,就是太肥,里面能套下件棉袄。颜色也暗,穿上显得人老了好几岁。凑上前去,用手摸了下料子,手感还行。
  旁边围着一圈看的,营业员也在看,还带提建议:“肥点,给您换个小号。”
  那男同志听见,赶紧说:“不用换,我看着正好,小号往后吃胖了,就没法穿了,肥点好,冷了可以套棉袄。”
  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得肥点,这衣服厚实,不得穿一辈子,女人到四十就该发福了。”
  悠悠听得心酸,后世的女人,过季的衣服都不穿,根本没有穿一辈子的说法。
  棉大衣就一种,不分男女,蓝色和灰色的斜纹棉布,棕色的毛绒领子。里头套得是棉花,摸着挺厚实。大小号价格不同,32—38元一件,20尺布票。
  倒是孩子的棉猴,看着合适,蓝色的斜纹棉,带着棉帽。价格也合适,28元一件,10尺布票。给智慧姐买一件,她早晚得上课,穿着暖和。
  买了棉猴,娘俩就去了布匹柜台。被面有纯棉和丝绸的两种,纯棉就一个牡丹凤凰的花样,颜色分红绿蓝三种。75公分的窄幅,每尺0.46元,一尺布票。
  丝绸的有大红和玫红两种,带着提花,幅宽90公分,0.72元一尺,不用布票。丝绸的被面立在货架上,姥姥想看下,就喊:“同志,麻烦您拿下玫红的被面。”
  营业员拿了下来,小心的放在柜台上,嘴里还嘱咐着:“您小心点,这被面容易划。”悠悠用手摸了一下,柔软光滑,不过确实容易扯丝,可能是生产技术问题。
  姥姥看后就不想要了,“这也忒不结实了,确实不适合农村用。”
  营业员听后就笑了,“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咱城里也没人要的。年轻人结婚图鲜亮,才要一床。要说实用,还是这棉布的,您看多厚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