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大舅妈看着姥姥身上的棉袄:“朝霞,你光看到好看了,你看看这得用多少布,多出来一层。”
  “嫂子,用布是多了,不过外面的这件可以单独当罩衣穿,再说,这样也方便拆洗。”二舅妈也拽着姥姥的棉袄,研究起来。
  大舅妈听了她的话,也觉得有道理。“还真是这样,姑,让俺试试,俺得比着做一件。”
  大舅妈和姥姥身量差不多,穿上也挺合身。二舅妈看着:“嫂子,你穿着真好看,也让俺试试。”
  二舅妈个子也高,但身材瘦,她穿上就显得不合身,不过也挺好看。大舅妈说她:“朝霞,这衣服你穿着肥,要是做的话得瘦出来。”
  二人说干就干,比对着那件唐装,用上次姥姥带回来的碎花布做里子,商量着先把朝霞舅妈的做了出来。
  朝霞舅妈穿上,悠悠对着她们用双手竖大拇指。“高,实在是高。”简直是以假乱真,可以列入高仿产品。
  悠悠想,以后政策允许了,说什么也得和两个舅妈合伙,开个服装加工厂,不能埋没了舅妈的天分。
  接着,她俩就把在平城买的织锦缎都做了。三舅妈穿上她的那件,美得找不着北,连声后悔。
  “姑,俺们结婚时不知道您有这衣服,早知道,俺说什么也得比着做一件,亏死俺了。”
  她们也给智慧和悠悠做了件活面袄,里外用的都是小花的棉布,穿上特好看。俩人从农家小丫头,变身清纯文静的小美女。
  十一月二十六日,姥姥带着悠悠去了临水。现在,家里人都知道,姥姥在外面认识的人多,事情也多,娘俩出去也不用找借口了。
  李保国这次的手笔真的很大,衣服加上玉玉要的小东西,一共485000元。他装了一麻袋的大团结,拎着给了姥姥。
  姥姥也被他震住了,“兄弟,你是真有能耐,银行里也没这么多钱。”
  他嘿嘿一笑,“姐,恐怕真没有,咱这钱可不能进银行,不然得被公安局给带走。不满您说,这里面可是好多人的家底。不过,年前准能回来。”
  一大堆的货物,来回拉了三趟,才倒腾完了。姥姥撵他,“兄弟,你快去忙吧,这一大摊子,俺看着就眼晕,俺得出去转转。”
  李保国说:“姐,中午,我安排人给您把饭送来,十一点半准到,您在家等着。”
  姥姥说:“你不用麻烦了,俺还有别的事,中午就不回来了。”
  姥姥领着悠悠去了王奶奶家,带了五十斤白面和十斤花生油。到她家时就十一点了,王奶奶也是刚回来。


第203章 条编培训班结业
  “妹子,你咋又带这么多东西,上次你拿来的还没吃完那。”
  “姐,省得您去外面淘腾了,过年时我再给您带些。”
  “妹子,姐可是跟着你享福了,从遇上了你,俺这日子顺心极了,就没愁过。”王奶奶满足的说。
  姥姥把东西给王奶奶放到厨房里,王奶奶从房檐下够下来一块羊油。“悠悠,奶奶给你烙羊油饼吃,好不?”
  想起酥香的羊油饼,悠悠赶紧点头:“好,我就好吃羊油饼。”
  姥姥说:“姐,您别管她,她啥都吃,就是吃饭香。”
  王奶奶夸悠悠:“吃饭香好啊,吃得多长得快,看悠悠长的多好啊,就不像是五岁的孩子,个子和人家七八岁的孩子差不多,还懂事,长的又俊。”
  悠悠听的心花怒放,笑眯眯的站在一旁。姥姥说道:“姐,您可别夸她了,这就是个脸皮厚的。”
  俩人唠着磕,就把饼烙好了,王奶奶又做了个鸡蛋汤。刚过十二点,三人就吃完了。
  王奶奶把这段时间收的东西拿了出来,真多啊,得有一百多件。悠悠终于看到了,王奶奶上次说的镶宝石的首饰。
  成套的就两套,一套是镶绿翡翠的,上面的翡翠娇艳欲滴,水头极好。另一套更好,是粉钻的,配套的桃花设计,漂亮别致。
  每套首饰都是七件,项链、两个手链、耳坠戒指和胸花。杨奶奶说:“这套绿的宝石大,花了二百元。粉的这套宝石小,链子也细,花了一百五。”
  悠悠狂喜,捡到宝了。奶奶哎,粉的是钻石,能和翡翠一样吗,谁见过鸽子蛋大小的钻石啊,那不成了世界之最了。
  再说,临水这市级城市,也不可能有啊。敢情,您老收首饰,还是按黄金的粗细出的价。
  姥姥也喜欢这两套首饰,对王奶奶说;“姐,您收的可真便宜,都是好东西。”
  王奶奶却说:“这我还是多给了,她们自己都没想到能卖到这么多。我不是给你说过吗,要不是我拦着,她们就把宝石拆下来了,想着单买宝石那。要是那样,这些钱也卖不到。我收的小宝石,一个才2元钱。
  你看这首饰,一套用的金子,也没一个纯金的手镯重,还不是纯金,根本没人要,俺还给算钱了。”
  悠悠听得无语,镶宝石的首饰,链子可不得精致灵巧吗。要是像您老说的那样,能好看吗。
  另外还有几个镶宝石的首饰,不过都不成套。有个鸡油黄的戒指,那叫个漂亮。
  王奶奶知道悠悠喜欢绿色的翡翠,就把绿翡的放在一起,拿出来给悠悠看:“悠悠,看奶奶给你收的绿宝石,挑喜欢的让姥姥给你放着,剩下的再给别人。”
  悠悠说啊:“谢谢奶奶,您帮我挑呗。”
  王奶奶真的开始往外挑,悠悠看了,她挑的还真好,都是色泽纯正,水头极好的。看来,人们的欣赏水平都差不多。
  这一百多件东西,花了快五千元钱,姥姥接着又给了王奶奶五千块钱。
  王奶奶把钱接过来,问姥姥:“妹子啊,这两年生活刚好过点,就有人想着买首饰了。大城市有卖首饰的门市吗?反正咱这里没有卖首饰的。”
  姥姥告诉她:“大家都是私底下买点放着,就是有钱也不敢明着买啊。再说了,现在也没人敢戴金银首饰。”
  回到张集,姥姥把10件呢子大衣给了胜男舅妈,到家天也黑了。
  姥姥对悠悠说:“交九以后,天就冷了。咱娘俩就在家猫冬,不再出去了。”
  一个月的时间,柳编培训班结束了,大家的技术也拉开了档次。经过技术人员的安排,每个人都有了合适的活计。技术好的人编制工艺品,技术一般的编制生活用品。
  柳条是队里的公共财产,各人的速度不同,手艺也不同。根据其他村的经验,收入采取对半分配办法。编制好的成品,价格的一半归个人,一半归集体统一分配。
  这种多老多得的计酬方法,大伙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人们早起晚睡,夜里熬到十点半才回家,就这还有把条子拿回家,熬夜编制的。
  姥爷编制的东西比技术员都好,县外贸局的工作人员提议,让他做了村里的技术员,负责技术培训和质检。算是外贸局的临时工,每月十八元的工资。
  不过,空闲时姥爷还能编些东西,再挣一份加工费。一个月下来,还能挣十多元加工费。两份钱加一块,也三十多元。
  这样,他们就不用安排人员在这里常住了,两个星期来一次,把合格的成品收走。每次,大家都能领到现钱,技术好的一天七八毛,就是手笨的,一天也能挣三四毛钱。这还是一半的钱,剩下的一半归集体所有。
  看着领到手的钱,大家的干劲更大了,早起晚睡的加班干,积极性特高。
  今年,由于是夏季栽的簸箕柳,产量较小,也就够年前这俩月用的。大家尝到了甜头,都说:“咱明年把河滩里的地,都栽上簸箕柳,这比种粮食强多了,还省事,冬天咱们就能挣钱了。”
  悠悠听见大伙的议论,终于了个心事。据网上记载,七六年的六月底,这里的黄河发大水,好多村里的小麦都没打完场,麦垛就被洪水冲走了,春夏作物颗粒无收。
  洪水来势凶猛,黄河大堤到处出现险情。幸亏75年的复堤大会战,避免了堤毁人亡的惨剧。
  不过,黄河水发的急,退的也快,一个多月后就退了下去。复堤留下的塘子坑里,存下了两米多深的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
  尽管黄委会采取了好多的补救措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收效甚微。后来对这次黄河复堤工程,争议很大,功过难论。
  簸箕柳耐涝不怕水,就是在水里泡个十天半个月,也不影响生长。何况黄河本来就是悬河,每次漫滩,黄河岸边的土地,反而早早的露了出来。
  因此,在河滩种植簸箕柳是最佳的选择。何况,接下来的好几个年头,黄河都会发洪峰,只不过没有漫过生产堤。八二年入秋又出现了一次大洪峰,那一年的冬小麦都没种上,全部种的春小麦。
  以后,就没再出现大的洪峰,到了九十年代,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有效的缓解了黄河流量,也彻底的解除了黄河滩区的安全隐患。


第204章 桂莲的灾难
  现在村民都意识到了种植簸箕柳的好处,要是能把河滩里的二百多亩地都栽上簸箕柳,收获的柳条就足够大家用的。特别是明年,大家靠条编也能弥补秋季的损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