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看到姥姥进来,几人赶紧站了起来,王卫红和一个中年妇女把孩子顺手抱了起来。
  王奶奶迎上来,看到姥姥往下拿东西,就说:“妹子,你带的东西也忒多了,快过来,看看这俩小宝贝。”
  王奶奶指着两个孩子介绍:“这个是哥哥,叫王继业。这个是弟弟,叫孙继祖。孩子,这是你们韩奶奶,这是悠悠姑姑。”
  孩子们瞪着两个乌溜溜的眼睛,认真的瞧着悠悠娘俩,嘴巴闭得紧紧的。王卫红哄着他们:“宝贝,叫奶奶。”
  孩子小声的叫着:“奶奶。”喊完就害羞的把头扎到妈妈的怀里。另一个有样学样,大声的喊了起来:“奶奶,奶奶。”
  “哎,奶奶抱抱。”姥姥响亮的应着,满脸都是笑纹。从卫红手里把孩子接了过来。
  王奶奶接着介绍,“妹子,这是卫红的爸妈,今天特意过来,给孩子抓周的。”
  俩人过来给姥姥见礼,“姨,您老进屋坐。”悠悠见姥姥看自己,赶紧上前:“大爷,大娘,您们好。”
  “好,这孩子长的真好看,走,咱进屋喝水。”
  进了屋子,广杰给大家倒茶。姥姥把东西都拿了出来,最后把银首饰给孩子带在身上,真像年画上的胖娃娃。悠悠抑制住拿照相机拍下来的冲动,用微型的录像机把一切都录了下来。
  俩孩子看见橡胶玩具,忙着往上扑,一人抓了个长鼻子象,一个抓的了长颈鹿,高兴的哇哇大叫。悠悠围着他俩仔细看,越看越一样。
  “王奶奶,他们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啊?”
  王奶奶笑着拉过悠悠,指着继业说:“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这个是老大。来,继业,喊姑姑。”
  “嘟嘟。嘟嘟。”继业看着悠悠,欢快的喊着。老二也跟着喊:“嘟嘟,嘟嘟。”悠悠看着他们,还是犯糊涂,弄不明谁是谁。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花碌碌的棒棒糖,递给他们。他们扔了手中的玩具,伸过手来接棒棒糖。
  王奶奶指给悠悠看,“他们俩一人一个拴马桩,继业的在左耳里,继祖的在右耳里。”悠悠仔细的看了一下,俩孩子的耳窝里有个小肉柱,而且分开了左右。世界真奇妙,连这么牛叉的事都能出现。
  姥姥也感到惊奇,过来看了一遍。“姐,恭喜您,俩孩子都是有福的人。左上右下,哥哥的还真是长在了左边。”
  这里的人把耳窝里的肉柱叫拴马桩,有拴马桩的人长大了都能当官,大富大贵的命。
  王奶奶解释道:“因此啊,俺才想着给孩子办个抓周礼。这俩孩子还真是稀罕人,不哭不闹的,从小俩人大眼瞪小眼,咿咿呀呀的,一玩就是半天。”王奶奶说起孩子来,那是滔滔不绝。
  上午十点,王奶奶开始准备抓周礼,她拿了一块大红花包袱,铺到炕上,上面摆着印章、书本、算盘、铜钱、饼干、糖块六样物品。
  先把继业放中间,他俩眼睛滴溜溜的转着,身子也跟着转,爬着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把所有的东西抓了一遍,最后一把抓起印章,向爸爸扑去。
  大家看着他哈哈大笑,特别是她姥爷,高兴的说着:“好,好,俺继业长大了做官。”
  接着又把继祖放到了上面,继祖干脆,一把抓起拴着红线的铜钱,递给王奶奶。王奶奶两眼含泪,“继祖啊,你还真的和祖宗一样,财源广进啊。”
  悠悠认为,他应该是在哥哥抓周是就看过了,没了稀罕劲,直接就抓了起来。
  姥姥赶紧说:“姐啊,恭喜您,俩孩子一个做官,一个有钱,您老啊,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妹子,借你吉言,啥享福不享福的,俩孩子长大有出息了,俺就满足了。”王奶奶由衷的笑着。


第276章 水面养殖
  今年村里人又增加了一项副业,家家喂鸭子鹅,村子三面是水,下游有生产堤隔断了和平城县的联系,属于韩屯看管的大堤就有二公里。
  塘子坑宽二三百米,这么宽阔的水面,这种便利条件,村民自发的利用起来,每家都买了几十只鸭子,四五只鹅。
  舅姥爷他们商量了一下,村里统一购买了拦网,把韩屯和石庙交界处的塘子坑隔开了,避免了两个村的鸭子鹅掺杂。也防止了自己村里的鸭子鹅往上游跑。
  从年后化冻开始,村民就发现塘子坑里有鱼,大的有二斤多,会撒网的就撑着船撒上几网,也能捞上来十斤八斤的鱼。不过,这是集体的财产,必须交到村里,谁想要得拿钱买。
  这也是舅老爷他们用拦网,把水面和石庙隔开的原因之一。石庙村的群众,经常有打鱼的,村里基本不管。九个生产队,水面又没分开,还不是多占多得。他们村不管大小,网上来就舍不得扔。
  韩屯不是这样,大小鱼都是按斤称,一样的价格,谁家要小鱼啊,所以,大伙把小鱼重新扔回坑里。
  塘子坑靠近韩屯村护村林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几十米的土地没挖着,也都归管理村里使用了。
  韩屯村前又多了快二百亩的土地,近千亩的水面,这也是黄河转弯给韩屯留下的财富。本来这些土地归属沿堤里面的五个村庄,一个村三十多亩土地,隔着河水,他们确实不方便耕种。现在有被国家购买了,按照黄委的属地管理办法,就归韩屯村耕种。
  七九年以后,实行了农村责任制,尽管塘子坑变成了耕地,一个村二百多亩地,每人还不到半分地,那五个村庄也没再提过,韩屯又多了这一千二百亩的土地使用权。
  以后,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亩荷塘,也是韩屯乡村游的热点项目之一。出产的白莲藕,每年都给村里带来丰厚的财富。
  石庙村二千多人的大村,管理的大堤才三华里,还没有韩屯村多五百米。他们村的群众看着韩屯多出来的二百亩地,酸溜溜的说:“这场水把全县的财富都冲到韩屯去了。”
  韩屯把这二百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棉花,村里人还是对棉花情有独钟,这年代棉花可是紧俏物资,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回,韩屯村又和别的村淘换棉花种子。悠悠一个晚上,就把种子全部换成了一代抗虫棉。
  姥姥的代销点又热闹起来,姥姥把海魂衫、劳动布裤子、解放鞋、尼龙袜又摆了出来。不只是民工买,石庙村了人也没少要。
  悠悠平时没事,还是跟着桂萍往河滩跑,现在,悠悠自己会骑自行车了,桂萍家也买了一辆,俩人骑着车子,一个上午就能跑两三个来回。
  桂萍已经十四了,个子长到了一米六多,从后面看,已经是大姑娘了。可是她不长大人心眼,还是喜欢带着悠悠玩。
  冬季也跟着编东西,不过她编不了细致的工艺品,都是编些生活用品,好在手里利索,速度快,每月也能挣十五六快钱。
  上水的时候,她也跟着上了几天学,算术学的特别快,语文就不行了,头一天记住第二天就忘了。倒是悠悠的启发式教法,适合她,悠悠准备教会她常用的三千个字。
  桂萍还有一个优点,她的字写的好,一笔一划非常有力,多年以后,她给自己的哥哥当会计,看着她的字,没人相信她从没进过学校。。
  所以,四栓和五断上学时,二爷也想让她去学习,她是死活不干。没事就来找悠悠,跟着悠悠学习识字。没事了和迪迪和狗剩比赛,看谁认字多,每次都是输给迪迪,完胜狗剩。
  不过,就是这样,她倒是认识了好多字,比三年级的学生也不差啥,二爷是听到她读小人书时知道的。
  桂香也惊奇,听她显摆是跟着悠悠学的,也动了学认字的心思,就让她在家里教自己。桂萍自豪的告诉悠悠,“俺也当老师了,教俺三姐认字。”
  悠悠和她一块去河滩,每次过生产堤,都是她帮着悠悠把自行车推过去。当然,悠悠也驮不了多少,就是跟着桂萍来回的作伴。可是,悠悠有作弊器,带回来的苜蓿,绝对够喂猪的。
  大舅妈每次喂猪都夸,“姑啊,悠悠这孩子真值人疼,比个大人都中用,这一天几次的来回跑,一个人能供十多头猪。志高和她一般大,还是哥哥那,光顾着玩,还没悠悠割的草多。”
  昊昊和志亮每天放学后,也去割饲草,家里的猪羊就靠孩子,没用大人割过草。昊昊每天帮着垫圈,清理猪圈。姥爷看到就说:“孩子们真的长大了,赶上个大人了。”
  年后,大舅妈和悠悠家还是在一起吃饭,孩子们更是住在一起。家里,就她和大舅带着智茹住。舅姥娘回来,智茹就跟着奶奶睡,他俩又过上了二人世界。
  根据李保国的要求,姥姥带着悠悠,隔上20多天,就出去一趟,给他送货,买些青菜,把自家院子里的水果摘回来。
  三舅妈出了正月就上班了,一上班就被她同事和同学找上门,她们还是托她买风衣和裤子。于是,洪城的衣服市场成了她的,一个春天,她卖出去2000多套衣服,挣了一万多块钱。
  三舅这才知道,原来商业的利润这么高。这对他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现在,临水的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见风衣和条绒裤子,这两样衣服,深受人们的欢迎,时间越长大家的认可度越高。结实耐磨不褪色,穿着舒适方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