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现在韩屯村医院的仪器,比乡镇医院的都要齐全,有些仪器比县医院的都要先进。县级的医院,至今没有B超机,吴馨儿就给韩屯村医院,带来了一台。
  有了B超级,对于判断好多的疾病,都增加了准确度,对症治疗的效果当然好了,吴馨儿的医术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
  人们也顾不得过年的忌讳了,专门赶到韩屯村找外国来的医生看病。好多病人来的时候,就带着被褥,做好了住院的准备。
  韩屯村的医院里,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宝景光是做辅助检查,就忙个不停。迪迪和狗剩也顾不得玩耍了,在医院里跟着帮忙。
  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都该准备年货了,可大伙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哪有时间准备年货啊。
  关键是二爷的制作的麦芽糖,包装用人比较多。年后正月初二打春(立春),芝麻糖的制作就得停止了。
  就剩年前这一个星期了,大伙可是不舍得把这高利润的生意,给耽误了。
  自打和山本签订了麦芽糖合同,村里人只要不上班,都去包装麦芽糖,每天的晚上,加班到十点多。
  制作麦芽糖下午五点天黑就停工,可包装麦芽糖,就没时间限制了,不论干到夜里几点,基本上是当天制作当天包装。
  包装这工作,没啥技术要求,年轻的干活利落,包装的快些,年龄大的手脚慢干活也慢,包装是按件计酬,年龄大的挣的也少。
  其实就是无偿劳动,韩屯村的人都会积极的参与。麦芽糖的利润太高了,又有时间限制,大伙都知道,村里的收入是个人和集体对半分配。包装费和高额的利润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麦芽糖每天产值50万元,成本才5万元,每天的利润45万元。也就是说村民每天可以收入22.5万元,平均每人700多元,比国家工作人员一年的收入都多。
  虽说只能生产俩月,仅此一项每人也能收入45000元,在这巨额的收入下,村里人谁还能在乎这点包装费。
  所以,村里好多人有空就去包装麦芽糖,干的多了还记个数,时间短干得少,大伙懒得计数,干完就走。
  在这种情况下,大伙谁还顾得过年啊。
  大人忙得不顾过年,孩子都盼着那,吃了二十三的祭灶糖,孩子们就唱开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第665章 新鲜蔬菜
  大伙这才想到该准备过年的年货了,平时可以吃食堂,过年就不行了。关键是每家都有亲戚,不能过年也领亲戚去食堂里吃吧。
  食堂每天就两个菜,一荤一素。过年候客(kei)咋着也得四个菜,韩屯村今年大变样,家家住楼房,候客的标准更得提高。
  腊月二十四,夯领着食堂里的人,做了一件令全村人高兴的事,食堂里不仅包了菜馍(包子),还蒸了枣泥豆沙馅的黏豆包。
  孩子们一年没吃甜豆包了,也顾不上吃肉了,用碗盛着黏黏的豆包,吃了那叫个香甜。边吃边问:“明天该吃啥了?”
  “小老妈妈”告诉孩子:“明天蒸枣花,后天炸丸子,等着吧,让你们一天一个样的换着吃。”
  宝山奶奶干啥都爱占便宜,她跑到卖饭窗口往里看了一下,张嘴就说:“剩下的甜豆包和菜馍,俺都要了。”
  “大一号”往橱窗里张望了一下,不解的问:“这两样得有一百多,您老人家都要了得吃多少天?”
  宝山奶奶得意的说:“俺四换和五断都回来了,一家六口人,过年不用蒸了,省下工夫干啥不行。”
  还真是,干啥都能挣钱。村里没活计了,就是织布,一人一天也能挣五元钱。五元钱能买五十个大包子,一家人都吃不了。
  宝山奶奶引开了头,妇女们都说:“夯,下午多蒸些菜馍和豆包,俺们也不在家蒸了。”
  接着就是报数量,你家一百,她家二百,“大一号”更绝,直接要了五百个,她家大闺女景芝结婚了,家里还有四男四女八个孩子,个个都是大肚汉。
  今天吃豆包,最小的双胞胎儿子,每人吃了三个大包子。
  “夯”被一群妇女围着,看着手里各家的预定数量,为难的挠着头,对韩志杰说:“志杰,这可咋办啊?我们这些人就是不睡觉,也蒸不出来啊。”
  “老骡子”大声的说:“这又啥遭难的,咱们也跟公家学,招临时工啊。”
  “小老妈妈”却说:“这和平时不一样,马上就到年下了,家里的妇女都忙,临时工恐怕不好招,一天五块也不一定有人干。”
  平时招临时工,一天二元管饭就能找个壮劳力。可现在妇女们织布,一天就能挣五块钱。
  做面食还是妇女在行,离了她们还真不行。别说是年关了,就是平时,一天五元钱找个妇女劳力,也不一定有人干。
  韩志杰请示韩玉林:“大爷爷,您看这可咋办?”
  韩玉林看村里的妇女都眼巴巴的看着他,笑着对韩志杰他们说:“这有啥难的,五元不行咱们出十元,就年前这六七天,平时还按老规矩办。”
  一天十元钱的高工资,哪怕是年前几天,就能挣六七十元钱,韩屯村的正式工,一个月也就八十多元钱,肯定有人干。
  临时工的问题没用往外宣传,就被食堂里的几个工人给解决了。他们本身就是厨师,知道自己村里谁家的妇女做饭好。
  第二天,十个妇女就上岗了,全都是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开工就各显神通,连菜馍都做出花样来。
  枣花馒头更是花样繁多,各种各样的枣花多达十几种,孩子们高兴了,每顿饭都换着花样的吃。
  别说是韩屯了,现在所有的村庄,基本上都是全年吃白面馍,枣花和菜馍只是费些工夫,孩子们可以随意吃。倒不像原来,为了走亲戚才做些,想吃得等过了初七以后。
  有了她们的加入,韩屯村今年各家的年货,全都由食堂准备了,各家只需要报个数量就行。
  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村里专门宰了一批猪羊鸡鸭和两头肥牛。大伙都说了:“小日本专门化验了,咱们村用苜蓿草养的家畜质量好,以后咱们村自己的食堂,就吃自己养的。”
  鲁西的黄牛体型大,接近千斤,出肉率达到了50%,两头牛光是纯肉就达到了一千斤,就这还不够大伙要的,最后只能是限量供应,其他的就随意购买了。
  夯开始卤制各种肉食,烧牛肉,烧羊肉,猪头肉,猪脚,肘子,猪肚、大小肠、心肝肺,这些猪下水,每种都是几百斤的量。自己村里就有肉食厂,这些东西都充足,而且还都是苜蓿猪的。
  红烧肉,酥肉和各种丸子,也是食堂统一加工的。就连过年上供的十碗菜,都是食堂统一准备的。
  包饺子的肉馅,也由食堂调制,各家买回去,加上自己喜欢的配菜,就能直接包了。
  每做好一样年货,就根据预定量,直接分开让各家领走,最后一块算账。
  过年的食材,各家订购的数量都比较大,年后招待亲戚,大伙都打算大摆宴席。
  搬家的时候,村里人都低调的很,没有一家请客温屋的。这到年关了,要是再按照以前的标准,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各家的楼房可以说是国家统一盖的,可家里的摆设瞒不住人,最少也得五千以上,想哭穷都说不过去。
  新石庄也是两间的楼房,他们大部分也置办了新家具,可他们的家具都是在本地买的,全套四十八条腿也不到一千元。
  所以,韩屯村的人都准备利用春节好好的招待亲朋,多要些卤制好的熟食,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一个硬菜。
  农村这两年生活条件提高了,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还是喜欢大鱼大肉,也就春节期间能多吃几次。
  韩屯在这肉食方面还真是充足,大棚里的蔬菜比肉价格还高,真的留着分给大伙吃,村里人都舍不得。
  反季节蔬菜再稀罕,到底还是青菜。大家宁愿用大鱼大肉招待客人,既有面子客人还喜欢。
  临近年关,韩屯村的大棚蔬菜,供应更加的紧张,各县的招待所,每天都来韩屯蹲点,能抢多少算多少。别说豆角黄瓜了,他们可是连菠菜和油菜都抢。
  这就到年关了,招待任务肯定不多了,他们买新鲜蔬菜主要是给领导人准备的。对他们来说,这比招待客人还重要。


第666章 玉玉婆家
  为了多买些青菜,距离远的几个县,直接留个人在韩屯蹲点。韩屯村还真有住宿的地方,吃饭有食堂。
  留住的都是招待所的管理人员,他们在韩屯村住着带暖气的别墅,看着20英寸的大彩电,高兴的说:“在你们村比住招待所都舒服。”
  这个年代,别说县级的招待所了,就是地区的招待所,也没有暖气,更别说一天24个小时供应热水了。
  带卫生间的房间,整个临水地区,就没有一处有的。地委招待所,有两个带套间的房间,也不带卫生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