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还在悠悠家的三楼上,看录像片《唐老鸭和米老鼠》,一个个被逗得哈哈大笑,到真是没有困意。
不过,既然大人让休息,孩子们只好恋恋不舍的关上录像,回家去了。
第683章 电风扇
姥姥拉着悠悠,把阜城港口的事情说了。智脑还真有记载,原因吗只有一个,那就是阜城不是特区,开放程度不够,审批手续多,处处受限呗。
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就看阜城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了。现在的政府机关,虽然没有吃拿卡要的弊端,可有些事情,真的扯起皮来,还是非常的令人头疼的。
不过作为沿海城市,港口贸易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发展经济最好的捷径。
悠悠姥姥看到这里,自言自语的说:“明天还得和你援朝舅舅好好的说道说道,都是一样的港口,深南能做到的事情,为啥阜城就不行啊。”
“胆子小呗,国家没有禁止,可他们就是不敢,守着过去的老规矩,小心翼翼的过日子。
山本还真说了,阜城要是和深南那样,他们光是运费就能节省不少钱。”
姥姥听悠悠这么一说,就更加的明白了。
接着她又吩咐悠悠:“你援朝舅舅,准备在阜城新建个彩电厂,我明天给建业打电话,让他给购买生产设备,你先把彩电的配件订好了。”
悠悠依稀记得,八十年代的中期,电风扇产业火爆,直至进入新世纪,还是农村必备的主要家电。
现在的电风扇,主要是以大型的吊扇为主,供应公共场所,私人家庭安装吊扇的极少。
像韩屯这样的村庄,能在住宅楼内安装吊扇,应该归功于悠悠姥姥。
想到这里,悠悠对姥姥说:“彩电这个项目是不错,可毕竟受制于人。电风扇这个项目也很好,投资小见效快,让援朝舅舅也建个厂子呗。
姥姥,您明天一块问问建业舅舅,购买电风扇的生产设备,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国内也有电风扇的生产线,可和国外的自动化生产线,真的是没法比,也不是悠悠崇洋媚外,国内低下的生产效率,限制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在京都的友谊商店里,从国外进口的电风扇种类很多。不过悠悠撺掇着姥姥直接买了空调,价格虽然高,可一步到位,比电风扇效果好多了。
空调在国内使用范围的很小,高昂的价格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的,另外空调的的耗电量太大了,现在的电力系统,可是供应不上的。
姥姥被悠悠说的,对电风扇来了兴趣,竟然不顾大年初一,主动要求进悠悠的仓储园,上智脑观看资料。
悠悠可是困了,在智脑上找出有关的资料,把姥姥抛下,独自找周公去了。
姥姥熬到凌晨,才把悠悠叫醒,娘俩就在悠悠的房间里休息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二,悠悠姥姥一大早,就给艾建业打电话,这里是早上六点,建业那里却是晚上六点了。
彩电生产线,建业已经采购过一次,倒是没啥困难,至于电风扇生产设备,他也得联系过以后,才能有具体的消息。
建业个人认为,应该没啥问题。电风扇在国外就是普通的家电产品,不是高新技术,没啥可保密的。
援朝舅舅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去了临水。志斌的姥爷和姥姥,是在临水过的年。胜男是回娘家,援朝趁机去临水看望老领导。
舅姥娘看着外面的积雪,担心极了,一直嘱咐小王:“孩子,你开车慢着点,路上的雪不知道扫了没有。”
小王再三的表示:“大娘,您就放心吧,这么大的雪,我保证不开快车。”
爱国和爱军,也都陪着妻子回娘家。桂金两口子领着孩子,跟着红英一块去了周楼,他们家今天亲戚都去,胜英一年回来一趟,趁着这个机会能和所有的亲戚见个面。
今天代销点开业,大卫和吴馨儿,吃过早饭就去了代销点,他俩主要是挑选粗布花样。适合加工床上用品的,他们准备在韩屯加工出来,这里的人工费低,回国加工成本就高了。
昨天打扫积雪,悠悠家的代销点,头一次年初一没开门。
现在过年,人们都给孩子们准备了充足的零食,孩子们收到的压岁钱虽然多,可也不再想着买零食吃了。
这两年,各村都有了代销点,走村串巷的货郎担也消失了。
哪知道,过了上午的十点,各家都来代销点里买盘子碗,他们要的数量都挺大,张口就要几十个。
不止是韩屯村的人买盘子碗,石庙村的人也来买,他们张口就要好的,普通的白瓷碗盘,他们还不乐意买。
幸亏悠悠的仓储园里,有着大批的存货,全都是震宇公司从各地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大批量采购来的。
现在这些知名的陶瓷基地,不是国营就是集体,产品的价格特别的便宜。当然了,价格便宜是悠悠的认知,比起普通的白瓷碗,他们的价格可是高多了。
现在,普通的白瓷碗,价格还和原来一样,七分钱一个,十五公分的白盘子,也是七分钱,二十公分的大盘子,一毛一个。
那些知名陶瓷厂的产品,一个十公分的小茶碟,就买一毛钱。两毛一个的精致饭碗,农村人嫌小,悠悠可是爱不释手。
花色多样的精致盘子,十五公分的二毛,二十公分的三毛。就因为价格高,他们的产品,大多供应市级以上的招待所,就连地级的饭店,都不用这些东西。一是价格高,二是损耗大。
这些知名的陶瓷厂,也是靠生产普通的白瓷碗盘支撑着,精品主要用于出口创汇,供应省级的友谊商店和市地以上的招待所。因此,他们的库房里,积压着大量的精品。
这些东西在后世,虽说不是价值连城,可也是身价倍增。
悠悠有了这样的好机遇,逮着机会就扫货。仓储园里的存货,自然是越来越多。
存货再多,悠悠在电子商城里,也是采取拍卖出售的方式,这种饥饿销售的办法,促使拍品的价格节节升高。
韩屯村的人,进京购物时在悠悠姥爷家吃过满汉全席,不仅享用了美食,对那些盛放食品的碟子碗,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684章 夜叉
回家就淘汰了以前的盘子碗,全部换成了精品餐具,好多人家连大口径的盘子都置办齐了。在家摆个三八席,不用出去借了。
悠悠肉疼的往外搬盘子碗,好奇的问他们:“刚过年买这么多的盘子碗做啥?”
“摆席用啊,今年来的亲戚多,把以前用的碗都拿出来,还不够用,只能买新的。”
一家买几十个,这得来多少亲戚啊。
韩屯村去年,没娶媳妇也没娶女婿,初二没一家侯新客的。这也没耽误孩子们找乐子,没有新女婿,就找老女婿的麻烦。
村里的男孩子们守在村口,攥了一堆雪球摆在路边,不管谁家的女婿来了,追着扔几个雪球,看着他们狼狈的逃窜,孩子们高兴的哈哈大笑。
这也是农村过年的一种习俗,没有积雪就投个土块。有积雪孩子们就乐疯了,不论新女婿老女婿,雪球就是见面礼。
二爷家桂花的女婿和“高高三”的俩个姐夫,今年成了孩子们的投掷对象,谁让他们的辈分高,村里的孩子,都得喊他们姑爷爷,还有喊老姑爷的,不扔他们扔谁。
宝景还好些,村里的孩子有些怕他。“高高三”孩子们给他瞎胡乱惯了,整天老高爷老矮爷的叫,谁会怕他啊。
他自己也没个正行,出门接自己的姑父,见面自己先扔了俩雪球,还喊着村里的孩子:“这是你们老姑爷,赶快扔吧!”
把他两个老姑父给气得够呛,也不用他陪了,赶紧往家跑,后面追着一群嘻嘻呵呵的孩子,画面特喜庆。跟来的儿媳和孙媳,都捂着嘴偷笑。
他姑骂他:“宝贵你个熊孩子,你姑父都五十多了,你还跟着瞎乱。”
宝贵笑呵呵的说:“我能扔雪球的,就这俩姑父,不扔他们我去扔孙女女婿,这不合适吧。”
他姑气得拽着他的耳朵,恨恨的说:“你都多大了,还跟个孩子似得胡闹,这都四个孩子的爹了,就不能正经点。”
宝贵嬉皮笑脸的说:“姑,我再大也是你们的侄子,俺老姑父都没说啥,看你俩护的这个样,以后受气别来找侄子出气。”
宝贵倆姑这次回娘家,儿媳孙子都带来了,守着孩子们说出气,他姑也感到没面子。
他姑真的拿他没办法,气呼呼的说:“你就别盼着姑姑好,俺们都多大岁数了,受气还回娘家搬救兵。”
宝贵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可和俩姑姑真的不亲,他俩姑姑都看不惯老太太宠宝贵。自打他奶奶去世后,这俩姑姑还真是和娘家成了单纯的亲戚关系,过年过节才来走娘家。
今年韩屯村盖了楼房,领着一大家子来走娘家,进村就被宝贵给败了兴头。
悠悠家的代销点,坐落在村子的十字路口,透过明亮的大玻璃窗,就能看到公路上挎着馍篮子的人群,确实比往年多了好多。
吃过午饭,好多人带着亲戚,来到悠悠家的代销点。他们大部分不是来买东西的,是过来打听悠悠家的代销点,都收那些东西,也有来看外国鬼子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常梦你 (执江子) 2019-12-24完结249 575【清媚妖孽慵懒型御姐vs隐忍克制易羞涩忠犬】大一的时候,黎柘向兰筠表白,话说得磕磕巴...
-
穿成七零年代泼辣女 (梦廊雨) 2020-01-07完结1771 7276一觉醒来,宋佳玉成了南拐生产大队宋老三家的独生女宋大宝。宋老三三十头上得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