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农村人建房子,现在一律是砖瓦房,得提前一年交钱预订砖瓦。张集镇至今,还是原来的那一处砖窑,严重的供不应求。
  韩屯村建设所用的砖瓦,是从全区调拨的,特别是建设楼房和工厂,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木材,这些建材只有国家立项的计划内项目,才能购买到。
  另外,建设楼房和厂房,必须是专业的建筑公司才行。农村的建筑队,只能盖个平房,他们缺少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专业的设备。
  韩屯村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能赚取大量的外汇,还给国家上交了大量的利税,八五年韩屯村上缴国家的利税达到了五千万元。
  村民谈发展,老首长坐在一旁笑眯眯的听着,到了最后,他拍着韩玉林的肩膀说:“老伙计,村里增加的招工指标都给我留着,以后村里的宿舍楼,我让工程部队来盖。”
  有了老首长的这句话,村里以后建设的宿舍楼,都是部队给援建的。就连扩大的村台,都是他们给垫的,部队的工程队,垫村台全部是机械化作业,比用民工可是快多了。
  当然了,韩屯村以后招工,大部分都是来自部队的退伍兵。老首长退休后,一直住在韩屯村,简直把韩屯村,建成了业余的军营。
  老人家带着他的退伍兵,在韩屯村快乐乐的生活着,一直到一百零三岁,无疾而终。临终之前留下了遗言,遗体在韩屯安葬。
  正是由于老人家的存在,给韩屯村解决的好多的麻烦,韩屯村作为拥军模范集体,也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
  八五年的除夕,是韩屯村最高兴的一天,一大清早村里就传来喜庆的唢呐声,一曲《百鸟朝凤》,把村里的孩子都吸引了过去。
  大伙一块在食堂吃的早饭,村里的退伍兵,留下来的也就五十多个。毕竟是头一年参加工作,写信说的再好,也不如回家亲自解释清楚。
  这些人回家还有个心思,那就是把妻子带回来,韩屯村年后接着扩大生产规模,用人也越来越多。留下来的是二十名的炊事员和妻子快要生孩子的。
  悠悠天没亮就起了床,她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桂萍花新娘妆,穿嫁衣。凤冠霞帔穿起来,长长的头发盘起来,浑身带满了金银珠宝,桂萍通身的贵气逼人。
  可惜的是,她本人煞风情,不住摇来晃去,一个劲的嘀咕:“悠悠,头上带的能不能少点,压的我脖子酸。”
  二奶在一旁尅她:“你就作吧,还敢嫌带金子累,你几个姐姐的福分,让你一个人给享了。她们出嫁的时候,别说金子了,就是银的,你娘也买不起。你可给我老实点,晃掉一个就是一千多。”
  这些金首饰,有二奶买的,也有亲人们给她的添箱。别说亲大伯了,就是兰芝这个堂嫂,添箱都是给的金首饰。
  悠悠一家人,给她添的是珠宝首饰,这些东西的价值村里人不懂,他们买玉手镯和玉坠,就信奉一个原则,贵的就是好的。
  悠悠笑着拿起给桂萍准备的蒙头红,上面缀满了各种亮晶晶的宝石,份量更足,当然了上面的钻石都是高仿的。
  桂萍看到了,哀嚎一声:“悠悠,你就可劲的坑我吧。”
  悠悠变戏法似的拿出另外一个绣花的:“别说我坑你,你自己选吧。”
  桂萍看着两块蒙头红,最后一咬牙,还是选了带钻石的那块。“我今天是豁出去了,一辈子就这一次,好好的风光一次,让俺娘也高兴一回。”
  二奶还真是高兴,她笑着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你姐妹几个能过上好日子,当娘的就放心了。”
  桂萍是从娘家出嫁的,村里人对桂萍都熟悉,可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用花轿娶亲,更没见过桂萍的龙凤嫁衣,到底是什么样的。
  光是装饰华贵的花轿,就让村里人赞叹不已。别说年轻人了,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觉得悠悠改造的花轿好,谁见了谁说好。其实花轿做好几天了,昨天下午,悠悠才带人把花轿上的装饰弄好。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后世设计的花轿,造型极尽华美,和以前农村里的花轿,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虽然用八仙桌改装的花轿,可悠悠是按照八抬大轿设计的,桌子不大外观大啊。反正就坐一个新娘,内里小点没关系,外装饰漂亮就行。


第889章 骑马
  花轿从桂萍自己的别墅里出发,新郎王强是东北人,虽然是个孤儿,可有着东北人的豪爽性格,是个特阳光的男孩子。
  和他一起的几个战友,过年也都没回家,自封为王强的家人,留下来给他帮忙娶亲。可笑的是,这些人都被王强给抓了差,充当临时的轿夫。
  娶亲用的马一大早就送过来了,马匹的主人也跟着一块过来了,还得麻烦他跟着牵马。
  马匹上骑个人虽不是大事,王强在东北从小就会骑马。可这里的马很少被人骑,结婚请了两班的响起,人又比较多,也怕马受惊吓。还好桂香找的这匹马,比较的温顺。
  悠悠给马匹的主人,也准备了一套外衣,和抬轿的衣服差不多,又肥又大,直接套在棉衣的外面就行。
  马的头上带上红绸做的大红花,马鞍也用红色的金丝绒包上,看起来特别的威武。王强试着溜了一圈,可把村里的孩子馋坏了。
  王强下马后,这些男孩子缠着马的主人,都想坐上一圈。宝贵直接把自家的两个儿子,都放到马背上,招呼迪迪给照相。
  “高高三”开了头,村里的男孩子都抢着往马背上爬,迪迪把手里的照相机塞给昊昊,自己也加入了骑马的队伍。
  娶亲订好的九点出发,吃过早饭才七点多,这帮孩子可着劲的折腾,原地上来下去的,就为了照相片。
  大卫从早上吹唢呐的到来,就举着录像机跑前跑后的到处抓拍。悠悠看他不靠谱,只好把自家的录像机拿了出来,交给志高,让他负责录制婚礼的整个过程。
  迪迪只是坐在马上拍了张照片,没能骑上一圈,感到特遗憾,和狗剩俩人抵着头的嘀咕:“咱兑钱买匹马,让你姥爷给喂着好不?”
  狗剩大包大揽的说:“不用俺姥爷喂,我放了学去喂就行。迪迪你去找首长爷爷,让他把马鞍留下来就行。”
  吴馨儿在旁边听到了,诱惑迪迪:“迪迪,跟姑奶奶去英国吧,我带你去骑马,名贵马随你挑。”
  大卫跟着许诺:“迪迪,我送给你个牧场,想养多少马都行。”
  迪迪听了他们的话,眼前一亮,稚气的问:“英国的牧场能让个人买?”
  “能啊,只要你能出的起钱。”
  吴馨儿继续给迪迪下套:“迪迪,去英国看看我的医馆。你妈也在那里,年后跟我去英国,再跟着你妈回来。”
  迪迪还真被说动了心,吴馨儿高兴的像偷到了腥的猫。
  结果就是,迪迪跟着她去了英国,并没有跟着妈妈回来,而是一直留在了英国,只是每年跟着她和大卫回来过年,后来接手了吴馨儿的医馆。
  吃过早饭,附近村庄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韩屯村这么宽的街道,都围满了人,可真是热闹。几十年的时间,人们还真没见过用花轿娶亲的。
  不过说书唱戏,倒是经常听到。这两年的电影和电视上,也能看到抬花轿娶亲的。人们都想亲眼看一下,花轿到底是个啥样的。
  再说了,今天是除夕,过年准备的都差不多了,正是有空的时候。石庙村两千多口人,来了得有一半。
  上午九点花轿正式出发,王强穿上大红的状元服,带上状元乌纱帽,骑着披红戴花的高头大马,前面两班吹唢呐的开道。
  王强是东北人,个头本来就高,加上当了几年兵,形象特别的好,这一身的状元服穿在他身上,活脱脱一个美男子。
  两班吹唢呐的,虽然没换统一的服装,可每个人的腰里,都系着大红的绸子,就连乐器上都系上了绸子做的红花,看起来特别的整齐,而且喜庆。
  桂萍的别墅,和二爷家的是前后排,出东进西,吹吹打打的围着村子转一圈,半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红英舅妈是娶女婆,穿着一身红色的唐装,可别扭死了,关键是裙装的下摆小,她大步流星的走惯了,猛得迈不开腿,大冬天的,把她给急了一头汗,手里拿的红绸巾,成了擦汗的手帕。
  到了二爷家,她端起茶杯就喝,喝完才说:“这裙子可真是好东西,冬暖夏凉。”
  大伙看着她满头的汗,都笑的不行。韩志杰笑着对她说:“大婶子,你这媒婆扮的可真像。”
  兰芝是送女婆,和她穿的一样。俩人都是齐耳的短发,悠悠也没费劲,给俩人弄了个发髻形状的发套,往头上一套,和这身唐装特配。
  震宇公司在洪城就有发制品厂,做的发套都是出口用的,悠悠手能拿出出发套来,大伙都不感到奇怪。
  红英舅妈带着发套,还挺高兴,她对悠悠说:“这发套就归我了,过年穿唐装,带上比短发好看。再说了,这发套冬天戴挺好,比帽子还暖和。”
  悠悠听了真心疼啊,这上万元的发套您当帽子带,能比貂皮的帽子暖和。不过,大舅妈有一点说的对,穿唐装戴发套确实比短发好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