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兴冲冲地回去写报道,省城的报纸上一大版的新闻专题报道这件事。计划生育要怎么搞,首先得党组织重视,领导以身作则,破除封建迷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明明没有结扎的廖副书记这一回又成了先进代表。不怪记者胡说八道啊,他在杨树湾采访的时候,老少爷们都说是受了廖副书记的感染。
人运气好起来真是,捡个河蚌里头都藏了珍珠。
莫名其妙挨了表扬的廖副书记,满脸懵,创造了杨树湾计生工作医疗奇迹的余秋同样目瞪口呆。
作为大夫,她当然知道男子结扎是公认最好最安全也最方便的长期避孕方法,而且是欧美国家的首选。但是国内选择男子结扎来避孕的家庭少得可怜。乃至于她实习的时候碰上一台手术,所有的实习生都过来围观了,因为机会难得。
而那位选择手术的男子倒是挺大方地承认自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人生在世,谁没有眯瞪眼睛的时候呀?万一到时候他做错了事,也不至于叫小三抱着孩子上门逼宫,夫妻关系转圜还留有余地。毕竟只要不牵扯孩子,问题就会好办多了。
他们一帮实习生听得目瞪口呆,这种生活智慧也是杠杠的。
可惜有如此觉悟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在国内的现状就是避孕这件事情基本上由女方来负责。不管是结扎还是上环,普遍用在女方身上。嫌麻烦也没关系,反正最后怀孕了,遭罪的还是女方,为了自己着想,即便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上。
他们妇产科大夫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在避孕这件事情上,中国男人显得要比欧美男士更为自私呢?
分析来分析去,他们自己得出了几条可能的原因。
一个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毕竟走过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偏偏封建文化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叫做太监,这在欧美国家历史上好像很罕见。
对于中国男人而言,最恐怖的事情大概莫过于变成太监。而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男子结扎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会想当然的认为做了这个手术之后阳刚之气不复,即使不是太监也差不多成二椅子了。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甚至连医务人员也默认长期避孕是女人的事情,在询问避孕手段的时候,男方好像只负责带避孕套这一件事。
长此以往,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男子结扎术这种避孕手段,更遑论要选择呢。
另外一个原因,估计跟欧美国家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很多国家不允许堕胎有一定的关系。不让堕胎就意味着一旦怀孕了,很大的概率上这个孩子要被生下来。
养孩子这个事情比较麻烦,起码麻烦程度远远大过于直接掏钱让人打胎。这种情况下,男方不得不承担避孕的责任。为了一劳永逸,他们宁可选择结扎。
所以说,责任感都是培养出来的,没有多少人是天生的风度翩翩。文化与政策引导缺一不可,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现在他们的政策是有了,对抗传统文化的杀手锏就是主席思想。余秋藏了野心,决定这一回就逆转了避孕手段的主流趋势,直接让男子结扎术变成长期避孕的首选方式。
余秋觉得自己必须得感慨一下,主席思想才是格命的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不容置喙,必须执行,效果立竿见影。
其实他老人家对自己的定位还真是挺准确的,他就是樽偶像,被人们搬来搬去,放在人们需要的地方。
他连拒绝都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他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
余秋做完结扎手术,伸着懒腰出医疗站的门,迎头碰上宝珍的二位嫂嫂还有秀华一边说笑,一边往医疗站走。
二丫个子长高了一些,出落成清俊的小姑娘模样,一见余秋她就双眼亮晶晶,迈着腿直接往前冲。
余秋赶紧蹲下身,直接一把将人搂进怀里头,哎哟,他们家小二丫开始抽条儿了,以后也是个大长腿小姑娘哦。
两岁三个月的小根比起姐姐来就矮上一截子了,他看二丫跑自己也跟着跑,两条腿迈得可用力了。
余秋又一手搂住小家伙,美滋滋地一人一口亲了个满怀:“你们想不想小秋大夫啊?”
两声软软的“响”,真是把余秋那个老阿姨的心迷得七荤八素,怎么就有这么可爱的小东西呢?
宝珍大嫂手里头牵着自家的女儿,不到两岁的小姑娘瞧见哥哥姐姐的样子,也跃跃欲试,想要迈着小短腿跑过来。
她婶婶怀里头抱着的小弟弟还不会走路,这伙儿趴在妈怀中,身体一跳一跳地往前扑,似乎也必须得加入到哥哥姐姐的队伍中去。
余秋觉得自己又走上人生巅峰了,瞧瞧这群粉嘟嘟的娃娃,只要搂着他们在怀里,人生还需要什么其他追求啊?
她好奇地问三个大人:“你们怎么来了?”
要是专门带着小娃来看她的,她可真要竖起大拇指夸奖,很好,继续保持住,就让她幸福死吧。
秀华看她那副晕乎乎的样子就想笑,要不是怕余秋害臊,她真要打趣让她自己赶紧生一个。
她笑着逗抱着二嫂抱着的小家伙:“我跟二嫂过来上环的。”
余秋惊讶不已:“你们还可以再生个呀,你们的情况不要求上环的。”
二嫂直接摇头:“哎哟,我可不要生了,我要上环。起码几年的功夫我都不想再生了,太耽误事情了。”
养了娃娃就得喂奶,每天光伺候这个小祖宗便花了她大量的时间。现在小东西还没断奶就意味着她不好直接把人往托儿所里头一塞。
她现在管着印刷厂,事情多得要命,总不好上班一半再跑回头给孩子喂奶。不喂奶吧,吃其他东西又怕孩子营养跟不上,实在太折磨人了。再来一个,她真是头发都要愁秃了。
宝珍的大嫂因为胎盘植入短期内再次怀孕风险太高,需要避孕,去年余秋就已经给她上了环。
此刻她听了妯娌的话,也跟着点头:“我们家开会商量了,决定先以生产建设为主。现在家里头已经有两个孩子,就不急着再要小孩。”
秀华在边上附和:“我们家有三个娃呢。我现在不想再生,一生孩子就顾不上事情。”
眼下大家伙儿都忙忙碌碌地搞生产,她叫生孩子的事情绑住了算什么呀?也就这一年多的时间小根送进了托儿所,她日子才轻快些,能够正正经经地上班。现在要是再怀孕生孩子的话,她可得从工作岗位上退出来了,她不甘心。
二丫有点儿失望:“那你们不再生小妹妹了吗?”
秀华笑着逗她:“我们二丫为什么要小妹妹呀?”
二丫自豪地宣布:“小妹妹都软软的,抱起来很舒服。”
余秋大惊失色,这娃儿怎么小小年纪就怀揣着一颗广开后宫的心,到底跟谁学的呀?总不会是为师她吧。
她赶紧搂着小姑娘,跟大人们说上环可能存在的风险。最重要的除了避孕失败带环怀孕之外,还有一点,取了环之后也有可能怀不上孕。
上环本身就会导致宫腔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有子宫内膜炎的时候,后面怀孕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二嫂非常坚定地摇头:“这不是什么事儿,要真怀不了的话,那就不再生了呗。我们家现在有儿有女已经双全了,没什么好不满足的。”
秀华也跟着点头:“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呢,两个妞妞儿,一个小子,已经够热闹了。要是到时候真生不了那也没什么关系。”
屋子里头做好了结扎的老爷儿们,人缓得过来,挪着步子出医疗站,听见她们说话的声音就调侃:“那怎么不让二叔跟卫红直接过来结扎呢?说不定还比你们上环快些。哎呀,叫比下去了,关键时候动真章还是差了一截子呀。”
“才不是呢。”二嫂立刻维护起自己的丈夫来,“我们是怕耽误了大夫的事。”
其实本来二柱跟卫红哥儿俩是打算自己过来搞结扎的。但是两家商量了之后觉得还是上环比较合适。倒不是他们两家心疼儿子,而是他们分析了如果搞完结扎以后想再生孩子,那肯定还得把那管子连起来。
那管子细成那样,想再通缝合好,肯定花的时间比较长,那就耽误事情,比不上取环来得轻省。
宝珍二嫂呼呼啦啦说了一大通话,听得先前打趣她们的男人都目瞪口呆:“你们家里头也太细致了,怎么连这问题都要想到啊?”
余秋也深感佩服,从这方面考虑,他们想的的确很仔细。况且输丼管再通手术不是所有的大夫都会做,取环术妇产科医生倒基本上都不在话下。
她立刻点头同意给她俩上环。
旁边一直盯着在杨树湾拍纪录片的电影厂的导演立刻采访了宝珍二嫂与秀华,要把她们树立成典型表扬。
完了以后,吃晚饭的时候,导演在饭桌上都感慨:“要是全国都能有像杨树湾这样的觉悟,那计划生育工作真是不愁了。”
人家都是下乡苦口婆心地劝,各种招数用尽还要担心被人放狗撵出来。到了杨树湾,全是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要求避孕。
余秋笑了起来,声音里头掩饰不住的得意:“要是全国都像杨树湾这样,男女老少手上都有事情做,那估计就顾不上成天生孩子了。”
黑灯瞎火的晚上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天一黑除了造人还能干什么?的确,孩子生的越多,家里头贫困的概率越高。不过即便不生孩子,家里头日子也没多好过的时候,人们自然也就没那么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