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五零巧媳妇 (长白山的雪)


  往年十一月天气就挺冷了,有时候大雪已然盖上了地面。今年好像冷的晚一些,这两天也没有那么冷。
  也幸好是这样,灵棚搭在外头,守灵的人好歹不是那么遭罪。这要是赶着特别冷的时候,跪在外面守灵也受不了啊。
  陈家大门外已然挂上了烧纸,老太太八十一了,那烧纸挂了长长的一大串。
  公社里的人早起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陈家门口的纸,当即明白,这是陈家老太太不在了。
  “哎呀,咋这么突然呢?昨天不是还好好儿的过生日么?这咋今天早晨人就没了呢?”街坊邻居一见,也都议论纷纷。
  “这生老病死的谁能说清楚啊?阎王爷叫走,旁人还能留住啊?
  陈家老太太八十一了,这么大岁数没了也正常,咱公社有几个活到八十一的?
  这就是陈家晚辈都孝顺,还有巧莲这个大夫照看着,老太太这些年没病没灾的,也算享福了。
  就是可惜啊,眼见着陈家这日子是越来越好,子孙后辈都成器了,老太太没能看着第五辈儿人啊。”
  也有人觉得,陈家老太太这么突然就走了,也是件好事情。
  这要是病上个三年五载的再走,把儿孙们也都折腾的够呛,自己遭罪。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那些跟陈家有来往有礼的人家,都纷纷前来吊唁。
  今年好像形势好一点儿了,再者又是在农村,反正也没人管什么,多数的人都是送烧纸,也有一些送了幛子之类的过来。
  陈家这边安排了专门的人接待写礼账,然后吊唁的人往里走,来到灵前行礼,孝子还礼之后,客人被请到一旁喝茶。
  这时候地里早就没啥事情忙了,粮食该脱粒的脱粒,就剩下苞米还没干透呢,等着干透了脱粒之后,就可以往上交粮食。
  春天受灾不轻,今年这些粮食交完公粮之后还能剩下些口粮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酒啊?
  至于土豆地瓜就更不用说了,口粮不够吃,得先紧着肚子,也不可能弄去做粉条了。
  作坊已经两年没能开工了,今年也不可能,大家伙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没有了作坊,到这个时节大部分人都闲着,既然陈家有事,不少人得到了消息就过来帮忙。
  一般来说在乡下,看一家人的人缘好不好,就看这红白喜事的时候帮忙的多不多。
  陈家兄妹六个,除了陈民丰和巧云没住在大营,其余的都在。
  张家曲家人缘都挺好,陈民生父子也跟不少人家关系挺好,所以前来帮忙的人也着实不少。
  陈家今年开春养了两头猪,到现在也长的不小了,家里操办丧事,陈民生就让人杀了一头猪。
  一头两百多斤的猪,再加上从县里买些其他吃食,倒是能凑出来差不多的饭菜,招待帮忙的人。
  老太太岁数这么大了,早几年的时候,陈民生就偷偷给老太太预备了寿材,至于寿衣,是老太太自己预备的。
  当然,那寿材还没有拢起来,谁也没想到老太太能走的这么急。
  于是赶紧找了公社的木匠赶工,将寿材拢好了,然后刷漆、画好。
  乡下办丧事各种规矩各种礼数,如今还不让太讲究,所以多数礼节都省去了。
  可即便如此,依旧是有好多事情要做,陈家上下都忙的不可开交。
  嘉康自然是没办法回东岗了,早起就打了电话给美琳,让她安顿好孩子,也过来。
  毕竟是外孙媳妇,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对美琳也不错,不管咋地也该赶过来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美琳那边接了电话,立即把孩子们安排到邻居家住几天,然后坐车赶了过来。
  “妈,你也别太难过了,姥娘这是心愿已了,没什么留恋。
  她这些年最想做的,应该就是去陪姥爷。
  您要是太伤心病倒了,嘉俊嘉和他们知道,怕是都难安心了。”
  美琳赶来时,见巧莲形容憔悴,跪在灵前不停落泪,美琳跟着哭了一阵子之后,便小声的劝巧莲。
  “琳子,这要是换成别人,我也会像你这样劝,我本身是个大夫,见惯了生死的。
  唉,只可惜啊,说别人都行,等着轮到自己头上了,才知道那是个什么滋味儿。
  你姥走的太急太快了,我们都一点儿心理准备没有,我跪在这里就在想啊,哪怕是让我们伺候几天尽尽做闺女的孝心也行。”
  巧莲知道儿媳妇是担心自己,可她心里这一股子悲伤就是怎么也过不去。
  当初老太太不待见巧莲,巧莲也跟母亲没多么亲近,可后来母女俩解开心结,越处越好,母女感情很亲密。
  以前住在石嘴子,工作在大营,巧莲几乎每天中午都能过来看看老太太。
  今年她搬去县里了,又在县里工作,半月二十天的也不能回来一趟。
  老太太这么突然就走了,巧莲就觉得心里特别难受,她都没能在母亲跟前好好尽孝心,心中万分愧疚。


第1094章 找到了
  前几年不让讲究封建迷信,好多规矩都省了,可是再省,有一些事情该做也得做。
  帮忙的女人们就在屋里叠金元宝银元宝,陈民生还找了公社里会纸扎手艺的人,给老太太扎了一头牛还有个牛童。
  巧莲等人白天都跪在灵前守灵,晚间换班留两三个人守着,其余人休息。
  到了十九这天晚间,一行人抬着牛和牛童,还有叠好的那些元宝以及一些烧纸,到了西边路口去烧了,这叫做送盘缠。
  送完盘缠之后,就不用再烧纸了,晚间留人守灵,其余人去休息。
  等到二十这天早晨八点,一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帮忙,将老太太的遗体装入了棺椁当中。
  封棺的那一刻,陈家上下老老少少,全数跪在了地上,放声痛哭。
  之后陈民生将丧盆摔碎,一群小伙子抬着棺椁快步离开,直奔送陈家的自留地里。
  之前就商议好的,老太太暂时不入葬掩埋,但是也不能一直把棺椁停在陈家,那样太吓人了。
  所以陈民生就说,先把棺椁停在自留地里,等着他们去找到了老爷子的尸骨,到时候把两位老人的骨灰送回青山沟合葬。
  有那岁数大的人,看着老太太的棺椁,看着那几个健步如飞的小伙子,连连点头。
  “看见了么?这棺材飘轻飘轻的,就好像一点儿分量都没有呢。
  知道这是啥意思不?这就证明了,死者是急着走的,不像有人死的不甘心,那棺材,死沉死沉的,抬着可累了。”
  “得了吧,赵大叔,您可别说这些了,如今不让宣扬封建迷信。”
  旁边的人听了,忙打断那老爷子的话,不许他再说了。
  女人不去坟地,只绕了个圈便回到了陈家。
  巧莲巧娟巧云、王氏刘氏周氏几个,都到东屋老太太住的那铺炕上坐了一会儿,之后便赶紧下地,去张罗酒席招待所有来帮忙的人。
  乡下办白事也是要摆酒席的,只是上菜用单数,多数有豆腐,没有四喜丸子。
  帮忙的人多,大家伙齐下手,做菜倒是也挺快,没多少时候,这酒菜就准备的差不多了。
  正好,那些抬灵柩的人这时也从外面进来,洗手之后就各自入席。
  白事酒席不论时辰,只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开席,所以家里这些女人赶紧就往上收拾。
  今天这天气挺好,太阳暖烘烘的,索性就在院子里摆上酒席,大家多少吃一口就算那么个意思了。
  一般红白喜事都要请个张罗,这一回就是韩运鸿给张罗的,见到大家伙全都坐下来入席,酒菜也都齐了,韩运鸿就站了起来。
  “多谢各位乡邻帮忙,才能让陈家婶子的丧事办的这么圆满。
  今天民生兄弟几个,备下了薄酒素菜,以示谢意。各位别嫌弃酒菜粗糙简单,大家都随意。”
  接着,韩运鸿又把陈民生兄妹几个都叫了过来,众人给宾客行礼,这是孝子答谢。之后,这酒席就正式开始。
  陈民生和陈民安他们着急要出门,故而只端着酒杯敬了众人三杯酒。
  然后就换了衣裳带着行囊,急急忙忙往仙人桥火车站赶,他们这就要坐车走,往黄土梁子那边去。
  从大营到那个黄土梁子公社,路途很远,一路上要倒很多次车。
  从仙人桥到通化、通化到沈阳,从沈阳坐上那趟往首都开的火车,半路上在平泉下车。
  然后再想办法从县城往黄土梁子走,再到小龙潭沟,往那边去。
  顺利的话,也得三天多能到,不顺利就得四天,不容易。
  老太太的棺椁不能一直停在自留地里,还是要尽早安葬。
  所以陈民生兄弟领着万禄万祺一点儿都没耽误,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只求尽快到地方,寻找老爷子的坟。
  一行人费了不少劲,路上用了四天的时间,总算找到了那个小龙潭沟村。
  跟当地人打听了之后,总算找到了村书记,领着陈民生他们来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坡下,找到了陈老爷子的坟。
  “就是这个,当初下放到咱村里的一个老头,生病死了,还是村里找了人给埋的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