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五零巧媳妇 (长白山的雪)


  巧莲一看这样,赶紧给儿子还有哥哥回电报,把他们的地址互相告知,让他们自行联系。
  以后钱汇过来该怎么处理,听陈民生安排。
  陈民生那边还能有什么话说?当然是按照老太太临终前的吩咐去做,三十万一家分五万,到时候让嘉和直接给转汇就行了。
  又过了十来天,嘉和来电报,说是钱已经转汇出来,让这边注意及时去办理。
  正好这时候陈民安、陈民丰还有万禄万祺万喜都回来了,巧莲又通知了巧云,大家都去办了手续,接收了这笔钱。
  “媳妇,嘉和来信说,他接收那三十万的汇款,拿到了三十万的侨汇券,问咱们都要点儿什么,他帮着买回来。”
  这天下班的时候,曲维扬拿着儿子写的信进来,笑呵呵的说道。
  这个侨汇券,是在接收国外汇款的同时,为了鼓励消费,同时发放的一种票券,接收多少汇款,就有同等额的侨汇券。
  这个侨汇券用处可不小,可以顶所有种类的票,还可以顶工业券。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到友谊商店去,就可以买好多国内供销社、商店里没有的货品。
  比如说之前巧莲说的洗衣机、冰箱、电视这些。
  嘉和写信过来,就是想问一问家里面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如果有,他们就从首都买了给运回来。
  老妈不是念叨好久了么?他们就想着让老妈开心一下。
  巧莲接过信一瞧就笑了,“这几个傻孩子啊,还用问么?我要是想弄什么哪还用他们花钱往回买啊?
  你就回信跟他们说,家里不缺什么,要是他们在首都买了房,就自己看着添置东西吧。
  剩下的侨汇券,倒腾着匀出去也行,那东西别留在手里,过期就不能用了。”
  侨汇券上面也是有日期的,在日期前使用才行,过期了就不能用。
  三十万的侨汇券呢,谁家能用这么多啊?嘉和他们就算是没门路往外倒腾换钱,最起码也能送人走人情啊。
  这年月要是送给别人一叠侨汇券,那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比送啥都让人喜欢呢。
  既然媳妇这么说了,曲维扬自然没别的话,于是就给儿子写了信,把巧莲的话复述了一遍。
  那边嘉和接到老爸写来的信,当即就明白了,老妈这是看不上友谊商店里的东西,也怕他们多花钱,所以就不让买啊。
  得,不买就不买吧,正好手里的钱都买房子了,想要买什么也没余钱啊。
  嘉和他们秋天一回到首都,立即就找人打听房子的事情,然后东奔西走的踅摸着。
  别说,还真是踅摸到了几处宅子,都不错,地段儿挺好,房子也不算破败。
  嘉和嘉晟嘉祥三个,各自买了一套三进的院子,价钱上下相差一些,主要是地段和房子新旧的差别,不过基本上都是在四五千块钱。
  佳莹没买三进的院子,她看中了一个大两进的院子,房子不比嘉和买的那个小,就是少了后头的后罩房。
  其实院子也挺宽敞很不错,花的钱比嘉和他们的少一千。
  刚开始买房子的时候,嘉晟嘉祥还都舍不得呢,觉得太贵了,买下来也没什么用处。
  结果,他们刚买了不到俩月,那房子就有人出价七千要买了。
  嘉晟他们这下可算是明白了母亲的心意,一个个高兴的啊,啥都不说了。当然,别人出再多的钱,他们也不卖那房子。
  “三哥,还是咱妈厉害,老早的就让咱们买房子。
  我听说,最近房子又涨了,就我买的那套房子,现在已经有人出九千要买了,这才几个月啊,翻了一番儿。”
  周日没啥事,兄弟几个都到嘉和家里聚一聚,图个热闹。
  虽然兄妹四个都买了房,但是三胞胎都单着呢,自己住一套房也太冷清了。
  所以房子买回来之后,跟那些租客说好了,让他们都限时搬走,之后找人收拾了一下房子,那房子就直接锁起来没住。
  只有嘉和这边,两口子也不能总住宿舍,所以房子买了之后就收拾出来,嘉和跟婉瑛搬进来住了。
  正好之前公房的那些家具他们找地方都放着呢,暂时也没钱再置办家具了,就把那些搬过来先用着,等以后攒下钱了再说吧。
  “那是啊,听咱妈话肯定没错儿,就冲着现在房价这么涨啊,往后还不知道要涨成啥样儿呢。
  我就是手里没钱了,我要是有钱,再买一套放在那儿,肯定不吃亏。”
  嘉和听了弟弟的话,就笑起来,谁也没有老妈厉害,这眼光看的多准啊。


第1101章 孩子们放寒假
  转眼十二月末,雪晴和铭昕都考完期末试,成绩刚一出来,领了寒假作业,俩孩子就喊着要来县里看爷爷奶奶。
  冬天里嘉康也没什么别的事情,于是就跟美琳俩人请了假,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家来住几天。
  雪晴和铭昕回来了,巧莲便不让铭昭铭晖去幼儿园上学,反正家里有人照看着了,由着孩子们玩去吧。
  院子里那一套孩子玩的城堡依旧在,就是上头缺个棚子,反正曲维扬每天早起都扫扫雪。
  再说这年月的孩子也没那么娇贵,穿好了衣裳,一样跑出去玩儿。
  四个孩子凑一起,一天就不用听别的动静了,全是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院子里成天都是欢笑声,格外热闹。
  “妈,姥娘那边咋样了?我听说二舅三舅他们都回来了?都弄好了么?”
  嘉康得空的时候,向巧莲打听了陈家老爷子老太太合葬的事情。
  “嗯,都弄好了,前些日子万祺往咱这送了些粘火勺啥的来,跟我说了一下回青山沟的事情。
  这一次回去还行,都挺顺利的,陈家老坟地还在。
  你大舅他们直接在你太姥爷的坟前面不远,选了个位置,把你姥爷和姥娘的骨灰合葬了。”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挺长时间,可是一说起来,巧莲还是有点儿难过。
  陈家这一次回乡给父母合葬,顺道祭祖,闹出来的动静不小。
  陈家那头还有几个同宗的堂亲,老太太娘家那头其实还有兄弟。
  只是这些年老太太特意不跟家里人联系,多少年不走动,都疏远了。
  这一次回去,陈民生他们就借住在亲戚家里,亲朋好友得知当初陈明德没死,也都十分惊讶,倒也算尽心尽力的帮忙。
  “你大舅和万福估计过一阵子能回来,咋地也得烧了五七,百天就不烧了。
  等明年烧周年的时候,他们还会再回去一趟,再就是三周年和十周年了。
  唉,按说不该葬那么远,这逢年过年上坟填土的离着太远没法总回去。
  可那是你姥爷的遗愿,大家伙也是没办法,只能按照老人的意思去办。
  往后反正小辈儿的就勤回去几次吧,也没办法。”
  “你爸看着陈家都回青山沟了,他也惦记着再回去看看呢。
  我寻思着,等嘉和他们回来,大家商议商议,来年开春之前找个时间,咱一家子也回去看一看吧。”
  故土难舍,这话绝对不假,哪怕曲维扬这么多年都在外头,可心里还是惦记着青山沟营匡子村。
  算一算又十来年没回去了,也难怪曲维扬惦记。
  巧莲的意思,赶着年后天气暖和一些了,回老家去看看,省的曲维扬总惦记。
  “行啊,反正我现在没啥事儿,参场那边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上了正轨,我就算请一段时间的假,也不要紧。”
  嘉康在参场这几年干的不错,人参出产量年年增高,利润也是连年递增,年年受到省里的表扬,嘉康也是年年都评先进。
  不光是人参产量增高,这个参地培植天麻也成功了,这两年天麻产量也是逐渐增加,就等于一块地有了两份收入。
  参场的日子越来越好,上缴利润越来越多,省里领导别提多高兴了
  今年秋天还发文件肯定了抚松的人参产业呢,说人参产业是抚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部门一定要积极配合,为人参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嘉康这个参场场长,那可真是功不可没,什么奖状证书的不知道得了多少了。
  “嗯,那就等着找时间,我给老二写信,问问他啥时候有空。
  嘉和他们好说,今年一月二十七号除夕,年后趁着他们返校的时候,咱一起走就行。”
  这事儿曲维扬念叨好多次了,巧莲也盘算过,要走就赶在那个时候。
  年后天气不算特别冷了,又还没到种地的时间,各家都清闲,回去看一看住两三天也就那么回事。
  “行,到时候定下日子,妈告诉我一声,我和美琳好请假。”
  嘉康是曲家长子,肯定要陪着父母回老家,美琳还一次都没去看过呢,不如就一起出去走走,就当是休假了。
  母子聊了一阵子,天色就不早了,于是赶紧去收拾做饭。
  曲维扬不多时也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喊巧莲,“媳妇,那个咱家要不要安电话啊?
  咱县里邮电局新上来了设备,八百门纵横自动电话交换机,往后打省里电话直接可以拨通了,外省电话还需要接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