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 (溜溜猪)


  “肖老师,我们也知道你刚刚上来想要做出来些成绩出来,但是这事儿不能急功近利,你想想咱们都种了一辈子的地,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谁也没有听过这么荒唐的事情,一亩地能产四百多公斤,多的话有一千斤,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
  每一个人的诉说肖敏都在认认真真的听着,来这里的都是老农民老把式,大部分是陈老头这一代的人,有些跟陈小军同辈但是比小军年纪要年长一些,都种了一辈子的地,刚刚欢喜起来还没有两年呢,前几年那些连红薯都吃不起的日子还历历在目,现在肖老师一下子要改革成试验田,步子太大会不会扯到蛋蛋啊。
  老农民一个个的都在说着自己的担心,无非是,因为成片的种植新式稻谷造成的恐慌,是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到饥荒状态之中,谁也不愿意重新再尝试一次六几年的饥荒。
  村里开始有不安的传言传了开来,就连陈大江也忧心忡忡的劝:
  “肖敏,我知道你年轻人想法多,像去年养猪跟养羊这样的建议也挺好的,咱们今年可以继续多养一些猪和羊,等到出笼了以后卖钱了也可以给社员分多分点粮食,何必要这么冒进呢?”
  好歹在大河村干了十年的村干部,陈大江虽然现在卸任了,但是说话的影响力还是在,老农民们都齐齐看着陈大江,指望他能够说服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兄弟媳妇,好叫她千万别这么冒进。
  也不怪陈大江保守,坐在大队长这个位子上,不仅是他求稳当,就是其他的生产队的大队长也是这样想,所以说唐老操心了一辈子的新式稻谷,一直到不了农民的实验田。
  为啥,大家都是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当这个村官。
  肖敏知道这些老农的担心,这种担心也不是不存在,早几年就有人搞出来几倍粮的稻谷种子来种,最后没有结出来几倍产量的粮食不说,当季的粮食也颗粒无收,那么大的灾难过后,是个人都会谨慎一些。
  大家不是不想过好日子,只是早些年苦日子真的让人过怕了,他们宁愿不吃好的,也不要全家人跟着饿肚子了。
  肖敏怎么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呢。
  她把早就准备好的报纸拿了出来:“这份报纸,是新华日报上面的报道,报道里面提到了海南光明农场的成功,海南光明农场去年种植了三季,实现了三季粮食亩产超过了一千五百公斤的大成功,你们里面有会认字的,这种可以拿去看看。”
  这种报道在六几年的时候并不少,当时不仅仅有亩产上万斤的报道,还有堆满了粮仓的粮食,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样的照片当年是怎么拍出来的,很多仓库里面都是空的,在外面弄成了粮食满到都能溢出来的假象,有的甚至动用了关系找了好几个公社借的粮食凑齐了完成任务。
  这样做最后的后果是什么,农民的口粮都被交了上去,地方上不知道多少人饿肚子。
  农民们是不会相信这些照片的,不少人觉得肖老师又在骗人。
  但是肖敏递过去的,不是粮食堆满仓房的照片,而是成片的稻田,稻田里面微笑着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在试验田取得了成功的唐老。
  还有一张近照,照片上面是一簇沉甸甸的稻子。
  是个老农民就知道这一簇稻子比他们种植的稻谷要多一倍以上。
  “这些照片都是咱们国家的农学专家在海南试验田拍的照片,海南的国营农场已经开始实现新式的种植,但是在咱们遥远的内陆地区,新式种植还是很难普及跟推广,我想说的是,咱们不仅仅肩负着孩子们吃饱饭的责任,还肩负着承担起祖国四亿人民吃饱饭的重则。
  一旦咱们取得了成功,新式稻田就会在大河村附近开花结果,乡亲们,想想你们家里的孩子,当他们艰难的咀嚼着干巴巴的红薯干,艰难的吞咽着玉米面冲出来的糊糊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咱们的下一代不用过这样的日子,让他们顿顿都吃上肉。”
  “至于陈大江同志说的那个方案也不是不可行,而是不太适用于现在这个阶段,猪是要吃粮食的,现在队里多出来的米糠跟麸子最多也只够养十头猪,再多的话是负担不起的,只有等到咱们人吃的粮食足够,才有足够多的米糠跟麸子养猪养鸡,难道不是吗,等到咱们的粮食产量翻倍,就有更多的地种大豆跟菜油,但是这一切都是要以满足人生存的粮食能够生产出来的前提之下。”
  会识字的老农民艰难的看着报纸上的报道,中间还有稍微有见识一些的农民说道:“这种照片是做不得假的,难道真的有办法让粮食的产量翻番不成?”
  “如果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大片种植?”
  “不是说在国营农场种植过嘛!”
  这几年日子过的是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去年还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洪灾,之后好多人家都吃不上饭,从夏天到整个秋收不少人家里都是靠着红薯干和山上的野菜过日子。
  没有存粮,永远都没有存粮,这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旱灾其实还并不可怕,到底河边种的还是水稻,一天两天都淹不死,这要是来一场旱灾,或者是蝗灾,真真是连红薯干都吃不上的。
  这样的日子似乎从出生以后一直都是这样,大家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害怕改变。
  曾今也有老农民将希望寄托在亩产万斤这种新闻上头,也有人种植改良的新式稻种,最后证明了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只有像往常一样干活,像往常一样种植,才是不会饿肚子的硬道理。
  至于肖敏说的顿顿精粮,大家均以为这是她一厢情愿说的胡话。
  见老农民们听到这些,看到这些还是有些犹豫,肖敏知道自己给的理由和证据还不够让这些人动心的,只能拿出最后一件法宝。


第89章
  “这是济薯3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她从家里拿出来的番薯,个头足足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那样大的番薯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对,这是济薯。”济薯是去年在大河村种植的新品种红薯,使得整个大河村的产量足足多了好几成,陈大江看着那个大番薯,不知道肖敏要说什么,这个兄弟媳妇啊,做事还是太年轻了些,拿出来一个番薯能做什么呢,难道跟大家说失败了没有关系,咱们还有番薯吃呢。
  “这就是农科所实验出来的新品种,去年就开始种了,今年更是把大河村所有的番薯品种都换成了这种,产量大家也清楚,足足提高了三成,而且口感也改变了,到明年我们种植的玉米的品种也要换,要换成口感和产量更好的龙高L1,和龙科糯1976,这两种玉米不仅产量提升了口感,产量也会大大的提升,你们信不信到不远的将来,番薯这种东西将不会是人吃的东西,我们会拿来喂牲口。”
  肖敏接着说:“你们是看着这两天并未发生大的灾害,就觉得现在肚子填饱了也不用想太多,我说一句老实话,灾害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新品种的谷子不仅仅提高了产量,抗虫扛害性还提高了不少,这是跟传统品种的谷物相比而来的优势,就好像济薯3号,虽然提高了淀粉的含量,但是口感比之之前的品种,还是要好上太多。”
  当下的番薯跟玉米的口感跟后世没有办法比,就连玉米也不是我们理解的玉米的口味,有渣而且烧心,口感非常不好,跟后世的甜玉米、糯玉米完全没有可比性。
  听到肖敏构建的理想世界,台下的老农民甚至觉得她有点孩子气,啼笑皆非:“肖老师,我知道你年轻人想法多,番薯喂猪这种事情也只有你敢说出来,这番薯就算是产量再大哪有给牲口吃的。”
  不过刚才肖敏的话确实让他们松动了,当初种济薯3号的时候陈大江就保守了很多,试验田种的面积并不大,尽管这样去年依然让大家分到了理想的粮食,至少今年一整年都未曾饿肚子。
  今年的番薯田的产量就更大了,各家各户都分到了理想重量的番薯,不少人还卖掉了一些换精粮,准备好好过个年呢。
  因为番薯产量大,番薯藤做猪饲料,养的猪吃的饱了才会更肥壮一些。
  如果说人都吃不抱,没有足够多的麸子跟米糠,还有番薯藤这些做猪的饲料,是没有办法在这个基础上喂猪的。
  当然喂猪是后话,肖敏这次打算用自制猪饲料解决猪的口粮问题。
  听肖敏这样说,也有不少老农民动心了。
  陈大江最后跟老农民沟通了一下:“这样吧,我们还是建议保守一些,今年把村西头的地都种上新式稻米,东头的种上原来的稻米,即便是新式稻米不靠谱,咱们还有一半的田地种着老式稻米,不至于交不出来公粮来,你看这样可好?”
  肖敏迟钝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
  过了好久才点点头:“这样也好,你们也放心一些。”看上去竟然是妥协了?
  其实肖敏背过身来就想偷笑了,她并不是真的妥协,而是从一刚开始也只打算用一半的田种植新式稻谷,这样看起来刚好就是她心中所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