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十年代之出逃[穿书] (空山澜月)


  叶清舒靠在椅背上闭目养身,听到邻座两个大叔的对话,才恍然发觉,原来两天后就是除夕了。
  怪不得火车上的人越来越少,要不是实在没办法,很多人都会更愿意提前回家,而不是在节前火急火燎地赶路。
  在千里之外的阳平镇卫家村,卫小雨如愿住进了叶清舒和叶奶奶的小院子里,就住在叶清舒的房间。
  她铺好炕,归置好自己的东西后,正准备烧炕取暖,却在炕灶里看到一堆书,她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翻看的时候有一封信从书里掉了出来。
  卫小雨急忙把信拿起来,她认得一些字,是二姐以前教过她的,姐姐还说她很聪明,等念书后肯定能考上初中,没准也能考上高中。
  她认出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卫小雨。
  名字前面也是三个字:收信人。这几个字说明,信是给她的。
  卫小雨急忙打开信封,信封里有一张写满了字的信纸,还有二十块钱。
  她打开折着的信纸看信,但是学到的字不多,很多字都不懂得是什么意思,一些句子也不太明白。
  一封信看得磕磕绊绊,但有些句子卫小雨连猜带蒙还是看明白了,这二十块钱是二姐留给自己的,二姐希望她能去上学,还说这卫家村不是个好地方,爹娘不靠谱,让她给自己早作打算,最好能一直读书,读到大学去。
  卫小雨一边看眼泪一边止不住地流,在爹娘用大姐二姐换亲换好处的时候,她就知道爹娘不靠谱。
  但是那时候她只是绝望,连二姐这样聪明的人都要受父母摆布,卫小雨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现在好了,二姐给她指了一条路。
  这些日子村里人发现二姐不见了,她娘就在村里跟人说,二姐是在镇上被拐子拐到更穷的深山里给人当媳妇儿了。
  卫小雨当时没看到这封信,也没相信她娘说的话,她觉得二姐肯定是被娘买了换好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给三哥换到媳妇儿。
  村里有的大婶儿不相信王桃花的话,有人还说那天看到王桃花带叶清舒去镇上了。
  现在卫小雨终于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二姐逃了,成功逃离了这里。
  二十块钱被卫小雨小心翼翼地藏好,她今年十岁,跨过年虚岁就十一岁,按理早就该上村里的小学了,只是爹娘不让她去,想留她在家干活。
  卫小雨决定等过了年,村里的小孩去报名的时候,自己去给自己报名,就算娘打死她,她也要去!
  二姐给自己留下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不用买书,这二十块钱足够支撑自己小学的费用读完小学了。
  即使逃离这个地方后,她的未来是未知的,但能自己决定的未来,也比留下被人换亲的未来要好得多。
  卫小雨终于下定决心要跟二姐一样,逃离这个鬼地方!
  叶清舒还不知道,自己随手的善举,让一个小姑娘彻底觉醒了自我意识,改变了小姑娘的一生。
  除夕前一天的凌晨四点钟,她终于到达中福市火车站。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男主该出来了~


第11章
  中福市的热闹看起来比起燕市稍显逊色,火车站前买东西的小摊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也许是因为公共交通不太发达,外面到是有很多在外面等着载客的三轮车。
  这座城市在这几年依托作为经济开放口岸的邻市临海市发展。
  目前临海市的发展刚刚起步,这边除了风气比其他地方开放一些,经济上与其他城市相差不了多少。
  不过,过几年再看就会不一样了,靠近开放口岸城市是很有好处的。
  临海市过年会迅速发展,中福市同样会被带动起来,这些开放口岸附近的城市的发展会比一些内陆城市会更好。
  叶清舒扛着行李走出过车站,就看到在火车站门口有不少等生意的三轮车。
  有乘客出来他们就纷纷招手招揽:“来了啊来了啊,北河区、临河区、新宁区,区区都能去,马上上车马上走,不用等公交不用绕远路,价格实惠……”
  叶清舒没急着走出去,反而跟在出站的人群身后,听本地人跟蹬三轮车的人砍价。
  现在的三轮车大多是人力拉车,一眼望去都是大叔大伯,其中混着一个大姐很显眼。
  大姐生意不太好,刚才她的车就在很靠近出站口的地方,身边的三轮车换了好几波,她还在那里。
  叶清舒心中了然,以前她在一些小城市旅游的时候,也坐过三轮车,那时候的三轮车大多是摩托车,不需要人力蹬,司机是男是女无所谓。
  现在不一样,很多人坐火车带的行李都多,一看到蹬车的是女人就会下意识觉得她力气不够。
  叶清舒在旁边对火车站到梧桐路的价格有所了解后,想了想就往大姐身边走。
  反正她的行李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九百多块钱没全部买糖果和糕点。
  这时候糖果便宜,一斤几毛钱到一块钱不等,真买几百块钱糖果那就是几百斤,就算她力气再大也没办法背回来的。
  一个人在车上不好顾这么多货,况且现在的人对‘投机倒把’还有偏见,万一遇上个思想固化的人,非要说她这是犯法,麻烦的也是自己,没准还要错过年前做生意的好时候。
  所以,糖果叶清舒只买了一个半蛇皮袋的量,逛那个菜市场的时候,她发现一个挺好玩也挺有年代感的东西——□□镜。
  这玩意儿体积小又轻便好拿,价格比糖果贵,外面有眼镜盒,看起来挺高档,叶清舒就决定冒险一把,买了一些卖来试试。
  看到有个姑娘扛着行李往自己这边挪,赵大红急忙迎上前去,喜道:“妹子,这是要坐车吧?想去哪儿?价格好商量。”
  实际上去哪个区哪条街价格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瞪三轮车的都商量好了,不然一个个的万一为了抢客把价格降得太低对所有人都不好,这个算是他们这一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即便心中有数,叶清舒也照例问一句:“去梧桐路多少钱?”
  “去梧桐路啊,你给五毛钱就行。我家也在梧桐路呢,回去正好能给家里孩子做早饭。”大姐说着顺手就帮叶清舒把行李都抗上车去。
  跟刚才她听到其他三轮车给本地人的价钱一样,叶清舒点头等大姐把车子转好方向,她跟着爬上车坐好:“梧桐路199号,麻烦您了。”
  “巧了!我家是189号。”大姐熟练地蹬起脚踏板:“妹子,你坐稳了。”
  三轮车稳稳当当地往前行驶,大姐轻松地蹬着三轮车,抽空跟叶清舒聊天:“妹子是来走亲戚?”
  “不是,那里是我家,我之前一直在乡下,今年才来的,明年准备参加高考。”叶清舒模糊了自己在乡下的一些重要信息,只含糊说一些。
  这年头有不少乡下知青回城,大姐自己就脑补到这方面去了:“原来是刚来,你家人真是放心,居然让姑娘家自己一个人回来,去年就听说199号卖出去了,买主一直没来住,大家都纳闷呢,原来是买主是你家。”
  大姐估计是把她家当作是刚得到平反的家庭或者刚回城的知青了,叶清舒也不解释,与人相交最忌讳的就是交浅言深。
  她转而打听起中福市和梧桐路的一些情况,赵大姐是本地人,一路上跟她说了不少,叶清舒在大姐这里了解到不少中福市本地的情况。
  梧桐路位置不错,靠近市中心,在火车站过去大概不到二十分钟,梧桐路199号是一个临街的房子。
  到达目的地,赵大姐帮着叶清舒把行李都搬下来,叶清舒拿出五毛钱给她,顺手塞给她一把桔子糖:“这是燕市新出来的桔子软糖,跟硬糖不一样,大姐拿回去给孩子甜甜嘴。”
  “这糖看着跟咱们中福市卖的都不一样,一定很贵吧,我可不能收。”赵大红急忙推拒,做生意归做生意,她好好把人送到,钱也收了,可不能占这便宜。中福市最便宜最常见的糖,两颗就是一分钱,这可是从燕市带来的糖,肯定更贵。
  “没事儿,您是我在中福市认识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邻居呢,以后有不懂的事儿可能也得麻烦您,您就收下吧。”叶清舒又把糖塞回去给她,指着自己的行李继续说:“我这袋子里全都是糖果和糕点,赵大姐要是不着急去其他地方拉客的话,能不能等等我?我想去一趟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是中福市对黑市的称呼,听说这叫法是临海市那边传过来的。
  赵大红一听到叶清舒的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知道叶清舒这几袋行李恐怕不是单纯的行李。
  自从她蹬三轮车讨生活之后,见过不少市面,也不再像那些思想僵化的人一样对这种事情如避蛇蝎:“成,那你先收拾收拾东西,我做好饭就来门口等你,去自由市场不远,我家就在那儿,走几步就到,你有事可以去找我。”
  “好,谢谢您了,您吃过早饭再来也行,我还是给您五毛钱。”这里离自由市场近,原本不需要给这么多车费的,叶清舒说完不等赵大姐拒绝就从兜里取出钥匙打开门,扛起行李袋快速走进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