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学霸蜜恋攻略/重回1981:蜜恋学霸小军嫂 (依月夜歌)
她那个不管家事的爸,偏偏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
曾经,在弟弟被害得进了少管所,回来后,杨海夏仅有的几次下山回家,都花在了教训弟弟的功夫上。
“现在回?”杨丹溪一愣。
“嗯,找爸说这事儿。”杨桃溪也没隐瞒。
“那,我和你一起回吧,你等我一下,我去请假。”杨丹溪想了想,立即起来。
杨桃溪也没拦,坐在大姐的床铺上,就着温水啃冷冰冰的馒头。
杨丹溪出去没一会儿,气馁的回来了。
“没请到假?”杨桃溪已经啃完了馒头,抬头看到大姐这样子,笑着问道。
“没,主任说有加急任务。”杨丹溪苦笑,“对不起啊,桃溪,不能陪你回去了。”
“姐,你说什么呢,这又有什么可对不起的。”杨桃溪哑然失笑,将杯子放回了桌上,“你好好的,也别太辛苦了,我走了,改天再来看你。”
“你等等。”杨丹溪掏出钥匙,开了自己的柜子,取了两张五元钱出来塞到杨桃溪的手里,“这个给你拿着,平时在学校,有什么事儿记得多和岩溪商量,实在不行还能找老师。”
“姐,我不要。”杨桃溪推了回去,“你每个月得给家里寄十元,现在又给我十元,你自己呢?”
“我在厂里,又用不了什么,你和岩溪在外面用处多,尤其是你,要高考了,不能吃不好。”杨丹溪轻柔的絮叨着,一边努力把钱塞进杨桃溪的包里,见她硬是不接,不由板了脸,“你不接,姐生气了哈。”
“姐。”杨桃溪伸手抱住了大姐,哽咽的说道,“你一定要答应我,一定要看清楚,别被凌家人骗了。”
“好,我答应你。”杨丹溪轻笑,安抚的拍着杨桃溪的背,“你先坐着,我还有些东西给你,都是我平时从废品站淘回来的书和本子,给你和岩溪的。”
从头到尾,她都没提青溪和金溪。
“嗯。”杨桃溪点头,松开了她,趁着杨丹溪收拾东西的空档,把钱取出来折成薄薄的,塞进了大姐柜子的缝里。
大姐从工作后,就不再从家里拿钱,相反,她常常将省下来的钱寄回家里去。
不用算,她都知道大姐平时该有多省。
至于她,完全可以去找程翠娟拿钱。
第42章 回家的路似乎也不一样
那女人好名声,一向对他们姐弟比亲生的龙凤胎还要好。
只要她开口,一定会给钱的,她又为什么要给那女人省钱?
“回去和爸好好说,别顶撞,知道吗?”杨丹溪不放心的送出了厂门口,还在一个劲儿的叮嘱。
“放心吧,我知道的。”
杨桃溪半点儿也不觉得不耐烦,反而心里暖暖的,后退了几步,她笑看着大姐说道。
“姐,那钱我塞进你柜子里了,你记得看,别丢了,还有,你一定要记得答应我的话,一定一定要做到哦,我先走了。”
说完,背着自己的包,转身就跑了,生怕杨丹溪再追上来给她塞钱。
“什么?!”杨丹溪这时才反应过来,可这时,杨桃溪已经跑远,她看着人消失在那头拐角,才无奈的摇了摇头,低头擦了擦泪花。
妹妹终于长大了,真好!
杨桃溪家在鹤栖镇下面的陡门村。
从县里过去,要先坐公交车到镇上,然后徒步走五公里山路,不过,鹤鸣山脉绵延横贯方圆数十里,她可以直接在镇上就能进山,完全可以避开陡门村。
县里到镇上的公交车分早中晚三班,最晚一班车是黄昏之前,杨桃溪到的时候,车上已经坐了一半人。
她找了最后靠窗的位置坐下,心情复杂的看着窗外的景。
对1981年的杨桃溪来说,坐这车不过是一个月前,可对她来说,却是隔了一辈子。
整整一辈子!
那时,她因为许在北的事被学校处分,恰巧杨海夏不知为何受了伤,回到了家里,知道她的事后大发雷霆动了家法,程翠娟为了保护她而受伤,惹得她又是感动又是愧疚。
当晚,她给程翠娟抹药时,听到程翠娟劝她不要记恨杨海夏,还说他怎么怎么不容易,家里怎么怎么艰难,让她好好读书,她一个冲动,就主动的提出了退出高考、随杨海夏到山上照顾他的话。
后来,就很少有机会坐这车,最后一次,也是跟着程翠娟出去,到虎爷公司上班的那次。
程翠娟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哄得她甘心情愿的为他们卖命。
她现在才知道,大姐也是被这样的手段毁掉的!
当初,她有多相信他们,今天,她就有多恨!
“小同志,请买票。”
杨桃溪的回忆被打断,她回神,才发现公交车售票员站在前面看她,她忙从口袋里掏了一张两角钱递过去。
县里到镇上,一趟一毛钱。
售票员找了钱,看着杨桃溪发红的眼眶,多问了一句:“小同志,你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没。”杨桃溪接过,冲售票员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只是想家了。”
这回答,换回售票员和边上几个乘客善意的笑声。
小姑娘想家,很正常的事。
杨桃溪应付过去,又转头去看窗外。
她刚刚确实是在想家,那个已经称不上是她家的家。
这一次能重新活一遍,她一定要想办法,揭穿程翠娟的真面目。
要是杨海夏信那女人不信她,那么,她就在揭穿之后,带着姐姐弟弟和他们脱离关系!
当然,这些一时半会儿急不来,她得徐徐谋之。
车子很快就离开了热闹的县城。
杨桃溪将心思也转回了沿途的风景上。
她发现,这条回家的路似乎也不一样了。
第43章 黑眼镜再现
她的家乡原来依着鹤鸣山,三面环山,东面是海,从县里到镇上是一段平原一段山道的循环,可现在,车都是在山道上走,左侧的东方是一望无际的海。
沿着蜿蜒百转的海边,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村庄。
而海面上,远远的还能看到一个山头,瞧那山势回转,好像也是属于鹤鸣山的一部分。
看到这儿,杨桃溪忽然有些忐忑起来。
她今天去鹤鸣山上,能找着杨海夏吗?
一个小时后,车子顺利的停在了鹤栖镇的公交车站里。
杨桃溪出了站,站在站前观察了一下附近既熟悉又有点儿陌生的环境,最终决定先去打听打听,现在天都快黑了,冒然进山很危险。
最要紧的是,鹤鸣山这么大,她哪知道杨海夏是在工作站还是哪个临时歇脚点。
“老板,还有什么吃的吗?”杨桃溪找了供销社附近的一家小面馆。
81年,已经有不少人尝试着做生意了。
这小面馆只有一个店面,收拾起来却很干净。
里面靠墙两边各摆了三张长条桌,此时已坐满了四桌,约有十二三个客人。
老板在门外搭了个小棚子,用石头砌了两个圆筒灶,一个蒸着蒸笼,一个烧着开水,旁边则放了一张大案桌,用来揉面。
这会儿,案桌上还摆着做好还没开蒸的方馒头,老板则在卖力的擀面条。
“有馒头包子。”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和学校食堂的老陆有点儿相像,一说话就两眼弯弯的带出笑容,很是亲切。
“馒头怎么卖?”杨桃溪算计着自己这个星期的生活费,舍不得吃带馅的包子。
“馒头五分两个,包子五分一个。”老板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主动揭开了旁边的蒸笼盖,介绍道。
馒头看着有点儿偏黄,并不像学校里用的白面,个子也略小点儿,不过,以她的食量,两三个也就够了。
杨桃溪默算了一下,买了四个。
“老板,附近进山的路知道吗?”
就在她低头掏钱时,里面一个客人出来付账,一边开口问道,杨桃溪的手顿时慢了下来。
这个问题,也正是她想要确认的。
“客人这么晚了要进山?”老板惊讶的看向那客人,因为接钱,他没顾得上把蒸笼盖盖上,蒸笼里的热气腾升,笼住了视线。
杨桃溪悄悄抬头,也没看清面前这人的长相,倒是在不经意间,她看到了店里靠门一桌的那个客人。
那个在县里车站遇到过的黑眼镜中年男人!
他不是被抓了吗?
怎么会在这儿?
杨桃溪心里大惊。
这时,黑眼镜中年男人放下了筷子,起身出来。
杨桃溪忙低下头,迅速的翻出一毛钱递给了老板,拿着自己的馒头,转身离开。
她不知道那人看到她没有,但她也不敢太显现的跑开,只好压住狂跳的心,尽量从容的往旁边的民居走,走到一条巷子边,她脚步一拐走了进去,贴在墙边转头看向那小面馆。
“我有个亲戚在鹤鸣山上当护林员,我很久没来了,这不,家里要办喜事,拍了电报一直没有回复。”
那个打听进山路的客人正和老板解释。
“我听说鹤鸣山里有野猪,做护林员的又辛苦又危险,,我家里人着急,就催着我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我明天上午再去,这么晚了,我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