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gl]凰涅天下 番外完结 (君朝西)


  
  大家都笑了起来,说:“正是。”
  
  这时菊宴的主人到了。
  
  门外一条长廊,黑衣峻面的众铁卫护在身周,如众星拱月,行走间足落无音。
  
  名可秀穿了身宝照大锦的深衣曲裾,衣摆宽袖都绣了金瓣菊花,十分应景,外系件宝蓝缎大氅,紫貂的风领衬着一张峰峦毓秀的脸庞,明亮的眼神,笑意淡雍,步态闲适走入。
  
  众臣离席长身揖礼,齐道:“主上。”
  
  随着时日推移,名可秀在人前威渐日重,或许自己未曾察觉,但与之相对的一干臣属却心生凛然,多半不敢直仰其面,对其称呼也渐齐整起来,便是一直以“宗主”相称的赵鼎,也不由改口称为“主上”。
  
  “今日赏菊,闲散逸兴,不可拘了礼去。”名可秀一面说,一面解去颈下系的宝蓝丝绦,铁丑立即上前替她脱了大氅,接在手中。
  
  众臣笑着称是,目光微抬却未见卫国师随行,不由暗讶。
  
  重新入席后,名可秀在北面主位落座,陈旉随口道:“不见卫国师呀。”
  
  名可秀趣笑道:“上午在这边,将过午时被李山长一道纶旨,召去书院听宣了。”
  
  众臣一愣,便都笑起来。
  
  宋藻笑嘻嘻接口道:“这下惨了,有易安山长在,卫国师再想挂个名头不管事,怕是不会称心如意了。”
  
  众人又都哈哈大笑起来。
  
  温酒斟上,饮过一巡后,席上以菊花为题,诗词相和。几番尽兴,便有人起头说起政事。像这样的例会每年都有几次,或试新茶,或赏花,或观雪,不一而足,既便于上下联络感情,又是臣僚沟通言事的场合,这样的氛围下说起正事也自有几分轻松。
  
  宴上说起九月初八日朝堂下的两道官员调迁任命,一是尹东珣(字青珉)户科给事中任满,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二是许景衡(字少伊)免殿中侍御史,除户科给事中。
  
  从官职上来看,这两道都是升迁。尤其尹东珣出任的江南西路转运司,职掌一路财赋,又代朝廷实行对州县官员的监督,堪称有钱有权的肥职,是官员外任地方的首选。
  
  宋藻摇着自题“悠林”的墨纸折扇,风姿潇洒道:“听说任命下来的当晚,尹青珉就备了大礼参拜叶相府。啧,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二位有多深笃。”
  
  众臣哈哈笑出声。户科给事中与户部参政的“交情”,朝中可谓上下俱知,若说交情深笃,如果针尖对麦芒算的话,那确实有够笃的。
  
  丁起抿口酒,道:“吏部最初提拟的是福建路转运副使,正巧江南西路亦出了这个缺,叶参政便做了荐举,遂改任江西路。”
  
  诸臣心下都明瞭,江南西路虽比不得两浙路、江南东路的富庶,但相较淮东、淮西、福建、广南却是绰绰有余的,尹东珣得以不去福建那湿热多瘴的地方,自是要感激叶梦得。
  
  而叶梦得做出这个人情也不奇怪,两人并无私怨,只因户科给事中掌户部封驳,双方意见又多有分歧,是故针锋相对,因随尹东珣离任,这矛盾自是消解,原来的敌人便可成为朋友,多个朋友就多条路,顺水推舟的人情谁不会做?
  
  陈旉对官场上这些道道还不太通透,诧异道:“叶少蕴前阵子还为了《钱行法》和尹青珉闹得不可开交,好生纠扯才得通过,这会怎的却为尹青珉说话?”
  
  名可秀淡然道:“不过是顺水人情,费不了多少力。一则可结个善缘,地方转运司掌一路财赋,和户部职事相关甚紧,将来公事上少不得要打交道;二则,是做给许少伊看的,要他任上多留情,将来才好说话;三则,还可博个‘不计前嫌,胸襟宽广’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陈旉揪了下胡子,“这些门道,还真是……”笑着摇摇头,自忖学不来。
  
  名可秀温笑道:“陈公心无旁骛,这些门道不学也罢。”
  
  陈旉翘起胡须,嘻嘻道:“还是主上明白臣下。”
  
  宋藻撇撇嘴,拉开话道:“许少伊做殿中侍御史时就是个风骨清峭的,听说当年在程伊川门下求过学,是胡参政的同门,没准儿比尹青珉更令人头痛,叶参政一番心思可别是打水漂了。”
  
  程伊川即故逝的儒学大家程颐,号伊川先生,许景衡青年时求学伊川门下,与胡安国是同门,平时交往甚勤,被隐隐划到胡系一派。
  
  赵鼎却有不同看法,他是许景衡任御史时的上司,对其人的了解熟过在座同僚,道:“许少伊向有主见,未必全然附从胡康侯。”
  
  名可秀点头一笑,“如元镇所言,许少伊掌户科封驳,叶少蕴的日子倒会好过些。”
  
  谢有摧忍不住问:“这是何故?”
  
  名可秀悠悠一笑,“许少伊与胡康侯确有同门之谊,但某些主张并不一致。《国学论刊》上登过许少伊几篇文章。擎升应该是看过的。”
  
  丁起应了声“是”。
  
  这《国学论刊》是《西湖时报》创办的一份月刊,专以登载朝野文士关于治学治道治世之见解,其中一些见解甚至隐约影响朝堂,而这部论刊也渐成了许多官员搁在书房的必备读物,在座诸人自然都是知晓其名的。
  
  便听丁起道:“许少伊的文论观点,颇为倾向春秋时期的通商惠工之政,言说‘重本不抑末’,‘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比之尹青珉多了几分变通。”
  
  若非如此,叶梦得岂会甘心胡安国的同门掌持户科?
  
  当初,叶梦得提举胡交修继任,而胡安国提举周武仲,双方相持不下,门下都给事中朱敦儒荐议许景衡,而这绝非临时起意,这位都给事中早就谋算在心了。是以,许景衡上任,实际上是各方利益持平后的选择。
  
  再说尹东珣顺利改任江南西路,并非只因叶梦得之荐议,更主要是他们这位主上不同意尹东珣去福建:
  
  一是福建临海,朝廷着意经略海洋,其地理位置将来越来越重要,而路下的泉州是朝廷四大市舶司之一,又比广州更临近京城,越来越多的海商更愿意经由泉州有往临安,其海贸繁盛渐有超过广州的势头,可谓前景远大,尹东珣虽有才干为官也廉,但缺乏商事上的远大眼光,去了福建转运司反会形成妨碍;
  
  二是泉州兴建水师,今后很可能出兵海外,而卫国师用兵历来是出奇不意,很可能会像打三佛齐那样再来个先打后奏,这转运司的衙门就在泉州,若是在任长官跟这位国师拧着干,那就成了硌手的麻烦。
  
  故而,借着叶梦得之手,顺水推舟,由得他做成这番人情。
  
  丁起跽直身子敬了名可秀一杯酒,心头揣着一份忖量,试探着道:“尹青珉既去,换许少伊上任,臣之前听户部提起筹谋,有意革新……钱制,以解朝廷的钱荒之弊害。”
  
  名可秀唔了一声,跽坐的神姿闲适,道:“户部最忧心的莫过于两桩事:一为两税,二为钱荒。”众臣心道,两税革新涉及到方田均税,盘根错节,户部哪是敢轻易动的?之前户部力推《钱行法》,想必是在为钱制新政打前阵了。
  
  “钱荒之弊,查朝历来说不乏名家之见,却不知其根本不在于钱法不良,而是币制出了问题。”
  
  座中赵鼎几臣不由面现愕色,这币制和钱制虽是一字之差,意义却迥然不同,币为货币本制,难道说主上的意思是——改变铜钱为本币的地位?
  
  陆宸目光微微闪烁,少府监统辖铸钱监,这币制若改,则必当先冲击铸钱监,由不得他不关心。
  
  名可秀闲适的语气柔和,却带着抑扬顿挫的节律,“货币者,圣人之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管子论国家财蓄,道,‘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这是从物之价值来断币之高下。然珠玉之质,高下参差,不易立为标准,而先代时黄金量不足,国家不敢为币,至于刀布为下不足为取,遂先秦统六国后,择立价值在刀布之上的铜为币,铸钱为制,迄今已过千年。
  
  “观天下商货流通,却远非秦汉前代可比,以前农耕立国,物通不盛,小民用钱出入不过百文千文,然商贸之繁盛必然使得流通用钱趋巨,至本朝为鼎盛,遂有交子之出现,看似是商贾便己之为,实则是随着天下财富进盛而生的货币变化,即如夏商贝币为后来的铁币取代,而铁币又为铜币取代一样,这是物贸流通的自然规则,国家顺之昌,而逆之蹙。
  
  “观铜之值,本非贵重,国家货币托赖于铜,自中唐起其弊已显,而至本朝因商贸更丰遂致弊害更厉,可以想见,随着朝廷通商惠工兴海贸之举措,继续以铜为国家币制将会愈来愈蹙,必得代之以价值更贵重之物——或金或银,”名可秀顾目微笑,“立为国家之本币。”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