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港岛豪门 (我是阿斗不扶)


  长期投资研发,不会没有收获的!


第516章 【布局和记洋行】
  一月中旬,贺远章将环球集团的年报(1971年)送到了吴光耀手上。
  航运方面确实开始下滑的厉害,环球航运在去年(1971年)总盈利为9亿美金,较高峰时期(1969年)的11.5亿美金利润,已经锐减了20%多的利润;
  不过吴光耀已经非常心满意足了,从1967年苏伊士运河关闭开始,有行业媒体指出,环球集团赚取了全世界航运20%的利润;而吴光耀知道,20%的数据可能低估了环球航运,25%的话应该差不多!
  毕竟苏伊士运河关闭前,环球航运的船队总载重量远远超过了苏联,直逼美国的商船总载重量;可以说这些年,环球航运掌控着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
  航运虽然利润下滑,但是码头的利润开始大幅上涨;环球航运目前一共42个港口(包括在建),去年(1971年)盈利整整2.6亿美金;
  码头服务,无疑将成为环球集团的下一个赚钱利器!
  吴光耀记得前世李超人在收购和黄之后,和黄的葵涌货柜码头在八十年代创造了55亿港币一年利润的记录;
  可想而知码头有多赚钱!
  香港的葵涌码头一直是世界前三吞吐量的货柜码头,这是因为香港就是内地的贸易马甲;
  内地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会将货物在香港换个马甲,再进行贸易;
  正因为如此,香港的葵涌码头才如此繁忙!
  葵涌货柜码头按照历史,应该会有九个,目前已经有七个归属完毕:
  环球集团独占1号、2号、3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美国海路联运公司拥有4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日本大山船务公司拥有5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由欧洲三家轮船公司联合本地洋行组成的现代货柜公司,拥有6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和记国际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拥有7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也就是说,葵涌货柜码头还有8号、9号货柜码头,尚未招标。
  而被吴光耀视为囊中之物的和记洋行,则拥有1.2个葵涌货柜码头权益;
  同时,据吴光耀所知,日本大山船务有意出售5号葵涌货柜码头的权益;
  环球集团自然不会客气,恐怕再过几年环球集团将拥有葵涌5.2个货柜码头权益,占据了葵涌码头一半还多!
  唯一麻烦的就是,港岛回归之前,内地吵着要将葵涌地区码头权益重新分配;
  不过吴光耀有信心,内地绝对会拉拢吴氏家族为主;
  吴氏家族当然也可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最多卖出一个货柜权益。
  赚钱的不仅有香港葵涌码头,新加坡投资的两个货柜码头也开始发力;
  新加坡的港口本身也是后世的三大港口,所以新加坡的两个货柜将来的利润也不会低于葵涌的两个货柜码头;
  环球集团还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拥有货柜码头,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非这些国土面积大的国家也拥有货柜码头;
  可以说仅凭目前取得的成就,就已经超过了前世李超人的码头业务(不包括内地港口);
  毕竟,环球集团的码头都是位于世界吞吐量大的港口。
  环球集团的支柱产业是航运、码头、航空,而航空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港岛航空方面,去年(1971年)盈利在2200万美元;
  但是这些钱依旧不能用于分红,需要继续投资购买飞机等事宜;
  自1953年收购了港岛航空,将近20年的时间,港岛航空未给吴光耀带来一分的分红,反而还倒贴了千万美元投资;
  航空业真正的爆发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那个时候港岛航空的利润将会大大的提升;
  前世八九十年代,一个国泰航空的利润占据了太古洋行的65%;
  要知道,当时的国泰航空在港岛的地产已经非常强大,但国泰航空的利润依旧远远超出地产项目;
  正因为如此,吴光耀才不留余力的购买飞机,以期待航空业的爆发。
  ......
  环球集团的股东大会上,沈弼的行为突然有点让吴光耀不舒服;
  沈弼显然希望汇丰银行能在环球集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试探了几次;
  不过吴光耀本着汇丰银行只享有分红权利和财务监督权,不声不响的给搪塞了回去。
  沈弼是去年(1971年)升升汇丰银行总经理的,而桑达士依旧担任汇丰主席;
  算起来,汇丰银行已经开启了‘沈弼时代’。
  事后,吴光耀在办公室沉思起来。
  汇丰银行的内部,可能已经视吴光耀为对手了;
  或者说,沈弼时代的汇丰银行,吴光耀将不是汇丰银行的华资‘唯一选择’。
  那么吴光耀寄予汇丰银行协助自己拿下和记洋行,是不是也不再十拿九稳了呢?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予在汇丰银行了!”吴光耀喃喃自语道。
  此时,和记国际市值45亿港币,动用资金收购股份显然不划算;
  自1967年股市暴跌之际,吴光耀也收购了和记国际15%的股份,但是用处不是很大;
  所以只能另外采取办法了!
  吴光耀有不得不收购和记洋行的三大理由:
  第一,如果自己收购了和记洋行,那么就是华人第一个入主英资洋行,九龙仓毕竟不算是一个洋行;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吴氏家族的影响力,这个和记洋行就是非收购不可;
  第二,和记洋行是屈臣氏、黄埔船坞的联营公司,控制着这两个公司30%的股份;只要收购了和记洋行,稍微进一步,就能将这两个公司拉为附属公司;屈臣氏在零售、化妆品等领域发展的非常不错,而黄埔船坞在红磡的200多万地皮更是价值不菲。
  第三,和记洋行的码头,这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资产。
  最重要的是,万一和记洋行最后流落到李超人手中,吴光耀前面所做的一切,岂不是效果大减!
  如果吴光耀想收购和记洋行,在股灾来临逢低吸纳和记国际的股份,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
  但这并不保险,而且事情也干的不够漂亮!
  到时候,祈德尊万一依旧选择接受和汇丰的收购建议;
  那吴光耀岂不是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汇丰银行?
  倘若光大银行是和记洋行的最大债权人,那么吴光耀就拥有了优先购买权;
  就算发动恶意收购,也算是出师有名!
  想到与此,吴光耀火热起来;
  因为祈德尊确实找吴光耀谈过贷款事宜,不过自己当时并没有全部答应他的请求;
  虽然说此一时彼一时,但是吴光耀知道,祈德尊依旧需要大量的贷款;
  此时祈德尊掌握的和记洋行,不禁大肆在海内外投资,而且还热衷于炒股;
  自己要是暗示可以贷款给他,祈德尊肯定是多多益善。


第517章 【满城尽是吴氏物业1】
  农历新年前的一个周末,吴光耀兴致勃勃的招呼一群地产高管,一同欣赏港岛;
  说是欣赏港岛,其实就是查看港岛的地产,这个大家都心里明白!
  此时,吴光耀已经确定了吴氏家族的地产之路;
  在未来,吴氏家族在港岛拥有四个地产集团,分别是长江实业、长实地产、九龙仓集团、和记黄埔;
  其中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保证上市地位,不做私有化准备,这也算是践行自己的一向行事风格——有钱一起恰!
  长实地产、九龙仓集团,则选择不上市,已经上市的九龙仓就团将在股灾来临的时候,私有化退市。
  除了这四个地产集团,还有牛奶公司、青州水泥、香港电车拥有大量的地皮,将全部出售给长实地产和九龙仓集团,归为私有地皮,作为战略储备。
  在前世有这样一种说法:置地雄踞中环、九仓称霸尖沙咀、希慎(利)割据铜锣湾、信合独领风骚尖东。
  置地雄踞中环,目前置地在中环确实拥有很多顶级物业,但是吴氏家族亦不弱;
  除了中环心脏地段,拥有的大厦少了4幢以外,在中环其它地方,吴氏家族则更多;
  所以此时,‘置地雄踞中环’要改成‘二虎雄踞中环’。
  九仓称霸尖沙咀,吴光耀表示这个说法,前世今生都说的不错;
  不过这一世,九龙仓的主人却换成了吴氏家族;
  而且,吴氏家族更具统治性;
  新世界中心、长江中心、星河中心(半岛酒店旁,九龙地王)、星光行大厦,这些物业都是尖沙最好的物业,都是吴氏家族所属。
  希慎割据铜锣湾,说的是香港利家在铜锣湾拥有大片地皮和物业,是铜锣湾的扛把子;
  不过呢,这个说法恐怕又得改了;
  吴氏家族在铜锣湾拥有香港电车总厂90万平方尺地皮(前世时代广场);
  拥有牛奶公司在铜锣湾的奶牛厂、制冰厂等共计130多万平方尺地皮(前世的怡东酒店、会议中心、世界贸易中心、温莎公爵大厦、及一些高档住宅);
  加上吴氏家族本身拥有的铜锣湾物业,这个铜锣湾扛把子,还得是吴氏家族来扛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