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走私大明 (北冥老鱼)



“嗯,自从周重做了官后,的确越来越放肆了,这次竟然想出来军校的这样的事来取悦陛下,简直是拿朝廷大事当做儿戏,看来我们之前对周重还是太过宽容了!”年老的李东阳也是抚着白须开口道。

李东阳和杨廷和之所以反对建立军校,并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武将们再次团结起来,从而威胁到文官集团的利益,另外他们也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李东阳和杨廷和都是纯粹的文臣,这点他们与杨一清不同,至少杨一清在西北担任官职多年,而且还亲自带过兵打过仗,对于大明的军备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点李东阳两人就无法与杨一清相比,至少他们就一直坚定的认为,武将绝对不能拥有与文官相等的地位,否则大明迟早都会被这些武将搞的一团糟,当初大唐就是因为重武轻文,虽然可以强盛一时,但却给后来埋下了内乱的祸根。

虽然李东阳和杨廷和的职位要比杨一清高,但是对于大明的武备情况,他们却没有杨一清看的清楚,而且他们重文轻武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哪怕是别人把事实摆放在他们面前,恐怕也不容易说服他们,这就是理念上的差别,根本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

“李公,现在周重的奏折已经送到宫里,陛下肯定已经看到了,而且我刚刚接到消息,正在兵部办公的应宁兄忽然接到陛下的召见,现在人已经进宫了,另外一同进宫的还有统领三千营的咸宁候仇钺,听说连宫的张永也去了豹房,这三人都是知兵之人,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被陛下召集到豹房,您看他们会不会被陛下召集过去商议军校的事情了?”杨廷和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并且将自己刚才接到的消息讲了出来。

李东阳听到杨一清竟然也被召入宫中,当时也是脸色一变,沉吟了片刻终于开口道:“陛下把一个将军和一个兵部尚书召入宫中,而且还有一个做过监军的张永,恰巧又是在周重的奏折刚刚送入宫中,看来十有八九是商议军校的事了,其中张永和仇钺也就罢了,我担心应宁他……”

李东阳说到最后时,整个人站在那里沉吟不决,杨廷和看到这里则有些奇怪的道:“怎么,李公是担心应宁兄当着陛下的面反对军校的事,从而与陛下起冲突吗?”

杨廷和虽然与杨一清同朝为官,但他与杨一清仅仅只是熟识,算不得什么深交,对于杨一清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只是他站在自己的位置,想当然的认为杨一清会站在文官的一方,而且杨一清性格倔强,说不定会因为坚持反对军校而与皇帝陛下起冲突。

不过李东阳听到这里却是苦笑一声道:“介夫啊,你对应宁这个人还是了解的不够,虽然应宁他也是进士出身,但是从二十岁时就一直在西北任职,甚至亲自带过兵,从骨子里来说,他像个武将多过像文臣,而且他一直觉得大明的军制有问题,曾经多次和商议过改革大明的军制,可惜他自己也拿不出一个完整的章程,现在军校这个新事物的出现,我担心应宁会觉得这是一个改革大明军制的良机,从而做出什么不明智的决定。”

不得不说,李东阳不愧是与杨一清相交多年的老友,对于杨一清的心中所想也十分清楚,一下子就猜到了杨一清可能会选择支持开办军校,若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杨一清就是背叛了整个文官集团,做为文官集团的首领,李东阳很苦恼日后该怎么与杨一清相处?

“不会吧,若是应宁选择支持军校,那他可就得罪了所有的文臣,日后就别想在朝堂上立足了,难道他就真的没有丝毫的顾忌?”杨廷和听到李东阳的话后,也是惊讶的大叫一声道,他实在没有想到身为文官的杨一清会支持开办军校。

“唉,介夫你对应宁不太了解,我虽然与他相交多年,但是在政见上却有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大明的军制,他就一直觉得十分不满意,甚至认为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大明会有亡国之祸,所以一直想要对大明军制朝廷改革,我虽然劝说过他许多次,但却都没能说服他改变看法,幸好他一直没能找到改革军队的办法,这才一直没有动手,现在有了军校这个契机,恐怕他会不顾一切的支持军校,哪怕为此落的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

李东阳这时再次叹了口气道,刚才他还有些不太确定,不过现在经过自己的分析,这使得李东阳已经可以肯定,杨一清这次入宫之后,恐怕再次出来时,会与朝堂上的众臣走上一条完全对方的道路,虽然这条路很苦很孤独,但他却会一直坚持的走下去,而且绝对不会后悔,因为他是杨一清。

“怎么会这样?”杨廷和再次有些不可思议的道,他显然无法理解杨一清的想法,毕竟他们本来在思想上就有本质的差别,特别是在对待大明的军制上,杨廷和虽然也知道大明的军制有一定的问题,但他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文官压制武将太过厉害引起的,反而是觉得那些武将们桀骜不驯,不配合文官们的指挥才造成军队的混乱。

“李公,若是应宁兄真的选择支持军校的建造,那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身为兵部尚书,军校正是应该属于他们兵部的事,到时我们又该如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杨廷和这时再次开口问道。

第四百一十七章军校建立

正德九年的秋天,大明朝堂上因为军校的事吵成一团,其中张永这个内廷头子在正德的授意下,以及杨一清的帮助下,第一次与反对建造军校的内阁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对于朝堂上的争吵,正德却是稳坐金銮殿,好像丝毫都不在意,不过李东阳他们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都知道,本来与内阁关系不错的张永之所以对军校的事情上如此强硬,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在背后的支持。

果然,一个月后的朝堂上,内廷与内阁双方都因为军校的事情争吵的筋疲力尽,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德终于出手了,他十分强硬的决定建造大明的军校,并且亲自赐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校”,简称皇家军校,而且军校下属两个分校,其中一个是位于京城的皇家陆军军校,另外一个则是位于松江的皇家海军军校。

对于正德强硬的决定建造军校,下面的大臣们也都是坚决的反对,甚至不少大臣在大殿外长跪不起,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否则他们就跪死在皇城之中。可惜这些大臣们的威胁对于正德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结果外面的有几个年纪大的老臣跪晕了,其中一个因救治无效而宣告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一看没有效果,只能无奈的让家人抬回了府里。

不管大明的文官如何反对,正德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而且杨一清也正式接过建造军校的担子。反正他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之事。谁也插不下手。不过说起来杨一清为了支持军校的建造,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整个朝堂上的文官都将他视为叛徒,不少以前的好友都与他划地绝交,这使得本来头发黑白相间的杨一清在短短数天内,整个人的头发胡子全都变得雪白一片,由此可知他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压力。

不过杨一清也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既然接下了建造军校的重任。而且还是被正德任命为陆军学校的第一任样监,所以现在也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一开始的时候户部和工部都不配合,一个不愿意出钱,一个不愿意出工匠,不过这也难不倒杨一清,因为他们和正德早就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军校的建造费用全都是由正德的内库出的。

说起来自从周重大力发展海贸后,正德手中就再也不为缺钱而发愁了,各个港口收缴的税收自然是要上交国库。不过正德却早早的拿出钱让周重帮着运作,现在这些钱都已经变成了船队。来往于大明与南洋之间,每次都能获利巨万,可以说正德现在也成为一个海贸商人,而且还是最顶尖的那种,海面上除了周重的南洋商会外,根本没有人可以与正德的船队相比,也正是有了这支船队,所以正德根本就不缺钱。

至于工匠就更好办了,大明可能会缺粮粮钱,但唯独不会缺人,至于工匠更是遍地都是,工部下面虽然掌握一批工匠,但是在民间却有更多的工匠,甚至连军队里都有专门的匠户,所以只要杨一清手中有人,而且又有军队的支持,招募一些干活的工匠简直易如反掌。

有钱有人,军校的建造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杨一清带着工匠头子在京城的西效选了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然后立刻开始建造军校。说是军校,其实整个军校就是按照大明的军营建造的,里面的校舍不用美观,只要结实就行,而且军校里还有食堂、宿舍、操练场和火器试验场等等,等到开学之后,军校就会实行军事化管理,任何人都不得外出。

除了军校的硬件设施外,军校自然还需要一些执教的教官,这些人要么得精通兵法,要么就是经历过战阵的军中悍将,也只有在这些人的教导下,军校里的学生才能成材,所以正德对此也十分重视,命令仇钺亲自寻找军校的教官,然后由他亲自考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