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钺本来就是军中的将领,对于军中的情况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拟定了一批名单,这些人都是军中的老将,有些人的资格并不比神瑛差多少,只是以前受到文官们的压制,所以在爵位上比不上神瑛与仇钺,但若论起真正的功劳,却并不比他们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德加紧时间给陆军学校招揽教员时,最后竟然引来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名叫徐俌,字公辅,徐达的五世孙,同时也是这一代的魏国公,之前曾经掌管过左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现在年纪大了,这才在几年前退了下来,这次听说正德准备开办军校,竟然自己请命希望到军校任职。
当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世代镇守着南京,另外徐达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宁国公,宁国公一系则呆在北京城中,一门出现两个公爵,整个大明历史上也就只徐家一门,而且魏国公府与宁国公府虽然分居两地,但却是联系紧密,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个公府的后人中也是人才济济,五军都督府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徐家的人,可以说是大明军中的第一豪门。
徐俌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他年轻时就开始进入军中,几十年来也是数次带兵剿灭大明的边患和叛乱,这些实打实的军功再加上他们徐家的名头,使得徐俌在军中的威名极盛,根本不是神瑛、仇钺这样的人可以相比的,所以之前仇钺在拟定军校的教员名单时,根本不敢把徐俌列上去,甚至就算是正德想要让徐俌出山,也必须事前与徐俌商议一下,只有对方同意了,正德才敢把对方的名字列在军校的教员名单上,不过正德却觉得没必须打搅到徐俌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没有通知徐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俌在听到军校的事情后,竟然立刻派人上书,请求到学校任职,同时他也已经从南京动身,不日就会到达北京。
对于徐俌的忽然加入,正德一方都是大喜过望,要知道魏国公府和宁国公府一向都是大明权贵中的代表者,特别是徐俌本身也极有才能,早年又立下不少功勋,可以说更是大明勋贵之中的头面人物,在勋贵中也极有影响力,可以说有这样的人物加入,一来可以减少军校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二来也能极大的提高军校的权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正德对于徐俌的到来可谓是欢迎之至,甚至他和杨一清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校监的职位让给徐俌,毕竟无论是从威望还是功劳上,杨一清都无法与徐俌相比,而且若是由徐俌担任校监,日后无论谁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军校,都得乖乖的遵守军校的纪律,否则军棍打起来可就丝毫不留情面。
正德这边的陆军军校有徐俌这样的人物加入,另外还有杨一清、张永和仇钺等人从旁协助,所以整个军校从建造之初就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所有人都集中在这座军校上,文官们对它是咬牙切齿,武将们则把自己家的儿孙准备好了,只要军校开始招生,他们就会把子孙送进去,无论能否在里面成材,至少出来时就会多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更重要的还能在军校里结识一帮朋友,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相比北京陆军学校的轰轰烈烈,松江那边的海军学校却要低调的多,一来大明上下都对海军不怎么重视,虽然这几年海贸发展的很快,但人们的目光却依然习惯性的盯在陆地上,除了少数一些人外,几乎没有人关心海洋上的事情。二来陆军军校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所以对于与陆军学校一起开办的海军学校,却被大多数人忽略过去了。
不过这种不被人重视也正是周重梦寐以求的,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北京城的陆军学校时,海军学校却已经在松江破土动工,而且建造的速度比北京更快,整个海军学校使用砖石和水泥做为建筑材料,很快就建造起第一批的军校建筑,然后那些被招收来的读书人就立刻进入军校,跟着海军中的一些老人和周重高薪聘请来的天文和算学高手,以及葡萄牙战俘学习。
除了上面的那些读书人外,周重还开始在南洋海军中选拔一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然后让他们进入海军军校学习,毕竟现在海军扩张的太快,不但缺少士兵,同样也缺少将官,那些读书人只能做为技术官员使用,至于真正指挥海军打仗的人,还需要真正的海军军官才行。
说起来海军与陆军不同,大明的海军本来就是空白一片,所以海军中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这使得周重可以在海军这块大画布上任意挥洒,而现在海军军校的成立,就是周重在这块画布上画下的最浓重一笔。(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鞑靼人南下
正德九年的秋天早早来临,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树叶也开始变黄落下,人们也早早的穿上了棉衣,对于这个早早来临的秋天,所有人都有些担忧,因为人们还没有从正德七年那场寒冬带来的恐惧中摆脱出来,现在再次遇到这么一个早早来临的秋天,这让所有人都十分担心今年冬天会重演之前的酷寒。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正德七年的冬天抱有怨念,比如北京西方的宣府一带,这里的百姓就对正德七年的那场寒冬抱着一种感激之情,虽然他们也在那场冬天中吃了不少苦头,但是由于朝廷及时运来了粮食,所以宣府一带并没有死多少人,反而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不但冻死了不少牛羊,甚至连人也冻死不少,听说等到正德八年开春时,草原上到处都是死尸,而且往往一死就是一部落的人。
也正是因为正德七年的冬天冻死了那么多的蒙古人,所以使得蒙古人是元气大伤,等到正德八年时,休养了一年的蒙古人竟然无力南下,而宣府做为大明与草原的边疆,也十分少见的出现了一年的平静,这让大部分的宣府人都是为之兴奋,毕竟只在不打仗,他们家中的男人就不必上战场,也就不会有伤亡,他们也总算可以过一个安生年了。
除了不必打仗外,宣府的百姓同时也遇到另外一件喜事,那就是地瓜和玉米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他们这里距离北京很近,早就听说过地瓜与玉米的大名,所以当朝廷开始推广地瓜和玉米时,宣府这里的百姓立刻毫不犹豫的从官府领到秧苗和种子,然后种在田地里,结果宣府一带本来十分贫瘠的土地里竟然长出了大量的粮食,宣府也第一次出现了自给自足的情况,经过两年的大丰收。几乎家家户户都储存着不少地瓜干和玉米,几乎足够家家户户吃上一年的了,但就算是这样,却还是没有人愿意卖掉。毕竟所有人都被饿怕了。
正所谓家中有粮,遇事不慌,正德九年的宣府百姓吃饱肚子后,最希望的就是再来一次像正德七年那样的寒冷,把那些狗日的蒙古人全都冻死在草原上,这样他们来年就能再安生一年了,而现在这个早到的秋天,也让所有宣府百姓看到了几分希望。
然而蒙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依然记得正德七年的那场寒冬,在所有蒙古人的记忆中。那场冬天到处都是肆虐的白魔鬼,他们的蒙古包都被大雪压塌了数次,很多人都是为了把蒙古包再次搭建起来,然后冒着风雪跑到外面,结果等到找到他们时。所有人都已经被世了僵尸,另外还有一些部落因为没能储备足够多的燃料,结果整个部落连老人带孩子都被冻死了,至于牛羊就更不用提了,没有人牧民照顾的羊群也是成片成片的死亡,这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八年的狼群泛滥成灾,再次给蒙古人造成不小的伤亡。
也正是有了正德七年那场寒冬带业的教训。所以在正德九年的时候,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实力的蒙古人吸取教训,特别是他们看到今年的秋天来的格外早时,就更加的害怕,于是这时一统蒙古的鞑靼小王子率领五万大军进攻宣府,准备抢劫到足够的物资过冬。
鞑靼小王子本名巴图蒙克。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因为他在继承汗位时年纪幼小,所以汉人称其为小王子,不过现在这位小王子已经不小了,而是已经成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在位时打败了瓦剌和火筛等部落,最终一统蒙草原,号称是蒙古人的中兴之主。
自从统一了蒙古后,这位鞑靼小王子就以恢复大元为已任,每年都会带领大军南下,而且只要入关之后,就会纵兵抢掠,给大明边疆的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所以北方的百姓对这个鞑靼小王子无不恨之入骨。
今年这位鞑靼小王子准备从宣府入关,于是五万大军从草原上杀来,准备攻破怀安、蔚州等地,然后纵兵劫掠,本来这位鞑靼小王子十分自信,了觉得自己带来的五万大军肯定可以抢到足够的物资供族人过冬,但是他却忽视了大明军队的变化。
之前周重献给正德的望远镜和火炮、火枪等物已经开始装备到大明的军队中,特别是像宣府这样的边军,更是优先装备的对象,所以当怀安卫的守将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冲杀而来的蒙古骑兵时,立刻命令城头的火炮与火枪准备,结果蒙古骑兵刚刚冲到火炮的射程之内,城头上就响起了密集的火炮声。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秦皇 (半包白沙) 纵横VIP2014-10-22张角黄巾起义大胜建国,却一朝崩塌,命丧黄泉! 祖龙后裔辗转出山,赳赳老秦重整了山河。 一曲秦...
-
回到宋朝当皇帝 (云天风飞) 17KVIP 黑帮老大林金意外穿越到宋朝,且看林金如何风生水起,做皇帝,玩转N多美女,逍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