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厮是个倒霉蛋,是在通州购物时被捕,跟巴夏礼一样以为打着休战标志的白旗可以保护自己,结果还是被捕了。
吴可听到这些之后大惊,尼玛的这做法也太过了吧,两国交战可是不斩来使,这些洋人又不是大清子民,用这等恶劣手段对待,就不怕洋人真的攻下京城之后大肆报复?
他立即要求看押人员对这些被扣押的谈判代表随员和护卫好生‘招待’,该治病的治病好吃好喝的先供着,至于那几位已经死去的也好生安葬了,同时在他们的尸体上做点手段,弄成因病重不治这才挂掉的摸样。
有了他的插手和关注,英法两国谈判代表巴夏礼和洛奇遭遇立刻好了不少,比那些随从的待遇可好多了,他们来到北京后就被关在刑部牢房,和一些朝廷的囚犯关在一起。
跟他们同一屋里面的都是一些小偷和杀人犯,然而这些囚犯并未去歧视和嘲讽他们,相反对其相当尊重。
甚至巴夏礼问起,为何自己的镣铐比他们的重,这些人还跟他说,这是因为清廷将巴夏礼当做“谋反”犯,所以镣铐最重。
最初几天,巴夏礼在几次审问中要下跪和受到了一些轻度刑法,心中自然充满了憋屈和愤怒。
可是9月22日英法联军拿下通州后,巴夏礼立即便被带到了一个相对较干净的单独牢房,后巴夏礼再受到审讯时,就不再被强制要求下跪,也基本上没有用刑了;巴夏礼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官员害怕随时可能攻入京城的联军会因为虐待人质,而报复。这些官员让巴夏礼给额尔金写信,让额尔金攻入北京后优惠对待自己和家人,巴夏礼答应,但要求将自己和洛奇放出牢房。
“这家伙倒是会找机会替自己捞好处!”
听了负责此时的官员如此这般汇报,吴可只是摇头笑笑也没做其它指示,更没有对那些审讯巴夏礼的官员下手,只让他们不要再做审讯和要求人家写信这样的无用功,有这心思还不如早早的做好迎敌准备呢。
吴可处理这些事务是时候,桂良一直坐在旁边没有哼声,直到吴可处理得差不多了这才摇头苦笑,道:“这些家伙做得确实过了点,不是逼着洋人攻打京城时下狠手么?”
因为参与了多次与列强公使的涉外谈判,桂良对于列强的行事方法却是有些了解,加上被扣押的巴夏礼等人又不是什么重要角色,朝廷如此作为除了激怒对方以来基本上不会有其它作用,这又是何苦来哉?
“算了,事已至此再多说什么也无意义!”
吴可轻轻摇了摇头无奈道:“最重要的是挡住洋人对京城的攻击,不然让他们知道了咱们的手脚,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哎,国事艰难至厮,实在让人有种心灰意冷的无力感!”
桂良摇了摇头一脸苦笑:“还要靠梦臣多多费心了,除了你之外其他人我都信不过!”
“尽人事听天命吧!”
尽管吴可心中很有把握拦下英法联军的攻势,可嘴里却不能这么说,而且京城眼下的兵力实在太少,防守偌大一座城市确实有些不凑手,能不能挡住拥有不少火炮的联军进城还真难说得很。
跟桂良讨论了一阵子应对联军的举措,一夜眨眼即过天色蒙蒙发亮,吴可实在不放心那些京营清军会老老实实听命做事,不得已之下只得强大精神匆匆洗嗽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而后便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绕着京城一路巡查,凡是发现做事不用心或者干脆偷懒的直接处理,一点眼面都不留。
这样的凌厉手段手段一出,倒还真唬住了京城清军一干将领,眼下可是关键时刻,就算他们心中再不爽吴可,可也不敢轻易落下把柄给人,努力整治手下将士不出差错。
这些京城清军将领自以为表现还算不错,岂知吴可匆匆巡视了京城一圈之后心都凉了半截。
尼玛的坑爹啊,这些被跑路皇帝留下的清军人马,竟然还大多手持长刀长矛这样的冷兵器,就算鸟统和火统都不多见,难怪不受跑路皇帝看重留下来当炮灰。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他发现自己错误估计了需要防守的区域,不仅仅京城城防需要派驻大军守护,就连城外不少皇家园林也都要布置兵力小心守护……
第495章纷乱
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皇家园林都在京郊,占地广阔加起来比得上小半个京城,加上又没有坚固高大的城墙防御,想要看住兵力少了可不容易。
可眼下一万多兵力做京城防御部属都觉紧张,更不要说看顾城外的园子了。
兵啊,兵啊,还是严重缺兵啊!
吴可此时只觉一个头两个大,早知道京城是这么一副烂摊子,打死他也不会自投罗网,在外头带着两江轻骑打游击多轻松?
可是现在他已骑虎难下,却是没机会抽身后悔了。
不仅如此,因为皇帝跑路的缘故京城人心惶惶,笼罩在一种大难临头的阴影气氛压抑,一些街面上的混子和青皮则趁此机会活跃异常,搞得京城治安迅速恶化,顺天府的衙役每天光是接案查案就累得个半死。
还有那溜鹰走狗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捣乱,京城里的局势可以说得上混乱一片,他还得分出部分精力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怎么说他都只是个外官,尽管得到恭亲王的委派负责京城防御事务,可毕竟不是京官很多事情只能看着根本没办法插手。
就比如前头说的京城治安,要问京城治安对清军城防有没有影响,自然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还不小。
总不能京城防卫清军在外头打生打死,后方却因为治安环境恶化妨碍了后勤补给和兵力输送吧?
到时候防线出了问题,责任归谁的?
可是他一个外官确实不好插手京城民政,而恭亲王此时也是不后世那个老奸巨滑的洋务运动领袖,加上一直以来被咸丰帝国防备很少接触实务,除了个王爷的名头唬人之外对京官们的威慑力真的一般般。
恭亲王指挥不动京城里的官员们,吴可这个接手了京城防御部属的外官自然也讨不了好,要不是还有桂良等朋友的帮忙,只怕他根本就在京城立不住脚。
也正是因为如此,跟着吴可进京的那一千两江轻骑可就受了罪。
负责京城外围警戒巡逻的是他们,弹压京城各处清军的也是他们,传递消息充当信使的还是他们,总之自从进了京城之后他们就没过一刻安生日子,时刻忙碌四下奔走叫苦不迭。
无法之下,吴可只得从跟英法联军前锋主力纠缠的三千骑兵当中,强行抽调一千轻骑增援京师,缺口就由在通州城外游荡的蒙古骑兵补充。
忙得焦头烂额之余,他时刻关注外头局势变化,不放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
英法联军真不是好招惹的,别望了他们的陆军总兵力达到两万之巨,眼下出动的人马还不到一万,就算被刘铭传部生生吃下一千,可英法联军的机动兵力依旧高达一万以上。
这不,眼见前线吃紧,一直囤住天津按兵不动的联军主力终于有了动静,又是两个旅六千来人的部队出动,浩浩荡荡杀出天津直扑通州而去。
游荡于天津外围的两江骑兵刘铭传部第一时间探知消息,一边分成小股并不队沿途骚扰偷袭延缓其行军速度,一边派出快马向京城传递紧急军情。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是如此!
英法联军增兵的消息首先传到通州,正在通州外围游荡并威逼留守英法联军不敢出城的清军近万兵力一阵骚乱,而后犹如潮水般主动退回了廊坊城。
没办法,这近万清军还没从之前的八里桥之战中彻底恢复,不论是吴可还是这部清军各路将领,全都认为这近万清军没胆跟英法联军大股人马交手,不然后果实在难料得很。
英法联军向前线增兵,不要说威逼通州的近万清军成了惊弓之鸟,就连专门拖延英法联军前进脚步的三千骑兵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
这样的重要情报,吴可也不可能瞒着恭亲王和一干留守重臣,顿时在京师上层也引起一片哗然,对于守住京城的信心又下降不少。
总之,随着英法联军的增兵行动,局势一下子对京城清军十分不利,对于能否守住京城产生巨大影响。后果就是,在消息扩散开的同时,京城就有大户匆匆带着家眷和细软迅速离开,引起一阵小小的离京潮。
吴可对此倒是无所谓,少了一些扯后腿的家伙也好。
可是被皇帝亲哥狠坑了一把的恭亲王却咽不下这口气,尼玛的被皇帝抛弃了他只能惹着还不敢露出任何不满之色,可是京城里的豪门大户们也想要跑路,这是他万万难以容忍的事儿。
“对于这些动摇军心的家伙,必须坚决惩治!”
这就是恭亲王气急之下,给吴可下的严令。
对此,吴可除了苦笑还能如何,只能虚应其事的派出半个中队心腹骑兵,加强京城周边巡逻,但凡发现拖家带口慌乱撤离京城的人马,立刻上前狠狠敲上一笔这才放行。
没错,吴可和手下骑兵将士并没有贯彻恭亲王下达的严令。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