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上了奏折言说京中详情,守护京城的兵力都嫌少,哪有多余人马防备京郊的皇家园林?
尽管跑路到承德行宫‘避难’的咸丰帝没有说什么,传回来的信息或多或少都有安抚和理解意味,可是恭亲王却一点都不敢大意。
他四哥咸丰是个什么角色,没谁比他更加清楚,当初的皇太子之争时,他恭老六才是最大热门,结果却被他那位平素并不出众的四哥狠狠摆了一道,才落得眼下这种不尴不尬的地步。
这事在后世的影视小说中也多有提及,恭亲王和咸丰帝的老爹道光帝是十六周岁那年被皇父秘密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但他自己做了二十二年皇帝,年届六十,仍未确定继位人。
道光帝迟迟没有确定皇太子,有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他深知当皇帝是天下第一份苦差事,尤其想当个好皇帝更不容易,祖宗打下的江山绝不能随便交给哪位皇子。
他是在大清帝国急剧衰败之时坐上龙椅的。执政以来,勤政图治,事必躬亲,力倡节俭,甚至穿破裤临朝,想干出一番辉煌业绩,但诸如吏治、河工、禁烟、漕运、盐政等方面均无明显起色,到头来反落下遗恨无穷的内忧外患。
尤其是鸦,片战争,使他暴得名声,就知名度而言,超过大清国有史以来任何一位皇帝。
然而,鸦,片战争给他带来的不是什么好名声,这场战争使他蒙受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这一点作为道光帝第六子的恭亲王,实在太过明白。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帝头三个皇子先后夭折,使得他的精神备受打击,希望一再落空,而其他儿子又都是在二十四虚岁的长子死后才出生的。
再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帝老气横秋的目光在自己晚年生育的几个娃娃皇子身上来回逡巡,他尚拿不准谁更适合于继承皇位。
就在道光帝痛失长子奕纬以后两个月,皇四子呱呱坠地,没过多少天,皇五子又来到人间,第二年皇六子降生,接着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相继出生。
五十虚龄之后竟得六个儿子,这使道光帝得到很大慰藉,他可以在皇子中间好好选拔一番,看谁更有资格做皇太子,来日君临金銮殿,统治大清江山。
经过日复一日的用心审察,他将青睐的目光落在皇四子和皇六子身上。这两个皇子哪个更适合接班呢?道光帝左思右想,盘算来盘算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而皇四子与皇六子相比,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皇四子的优势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是皇后之子,皇六子则不是。
其次,老四比老六早出生一年零五个月,身为兄长处在封建宗法和礼教的汪洋大海里,即便皇室,也不能不对嫡庶、兄弟之别视而不见,身份绝对超然。
但皇四子(就是咸丰帝)也有明显劣势:其一,他是一个瘸子。
少年时期有一年,他到南苑打猎,从马上重重摔下来,伤及骨头。
上驷院正骨御医用尽一切手段,妙手无法回春,皇四子奕詝从此落下后遗症,走路不能如常。在相信天命的时代,瘸子似乎不合真命天子之相。
其二,其生母孝全皇后病逝时,皇四子奕詝也才八周岁多一点,道光帝将他交给皇六子的生母静贵妃抚养。
这一事件,不仅意味着奕詝由其生母地位带来的微妙优势的丧失,而且意味着道光帝对静贵妃的信任和宠爱,命运的天平开始向皇六子倾斜。
而皇六子(也就是恭亲王)的优势在于:一是天资聪颖,很讨人喜欢,道光帝非常宠爱他。
有一位叫芮尼的洋人记述了奕欣少年时的形象:“恭亲王表情很和善,是个典型的鞑靼人。他的右颊上长了两个伤疤,显得有点脏,可能是两个小疡肿伤疤。”
但不管怎么说,皇六子生理上只有一点小缺陷——脸上长了两个小伤疤,要比瘸子皇兄的形象强多了。
二是皇六子工于骑射,皇四子奕詝则稍逊一筹。
每次行围打猎,老六都有很多猎物。骑射水平如何,对在马背上得天下的满洲民族来说,尤为看重。
三是生母博尔济锦氏健在,而且深受道光帝宠爱。特别是在奕詝生母孝全皇后去世后,她在后宫的地位上升至第一,统摄六宫之事,道光帝把皇四子也交她养育。
生母在皇父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对奕詝是一笔重要的政治资本。确定皇太子之事,历朝历代本来不乏爱屋及乌的先例,何况皇六子很能干,很讨皇父喜欢。
不过,老六也有自己的劣势,除了身份为庶出又为弟之外,在玩弄权谋方面,也远不是其兄奕詝的对手。在角逐皇冠的道路上,权谋心计恰恰是绝对少不得的。
这一点,从恭亲王痛失皇太子之位,之后处境尴尬就可看出一斑,这也是恭亲王后来才想明白的,可惜明白得已经太迟了一点。
江山社稷交给哪个皇子好呢,老四抑或老六?道光帝心中的天平左右摇摆。就在这左右摇摆之中,道光帝日复一日走向衰老。他眯着那双昏花的老眼,在他的几个年轻的儿子中间游离不定。
当然在师傅的问题上,恭亲王少年时期也落后咸丰帝一筹,这是他心中最大憾事,少了个工于权谋的师傅帮衬和指导,使他在之后的争夺皇太子位置时连连失手被咸丰抢了不少风头。
按大清惯例,皇子虚六岁进上书房读书。
按照清廷这一规定,皇四子奕詝与皇六子相继读书就学,步上十分严格、正规的学习生涯。
两个尚挂鼻涕的学童,读书时间在师傅威严的目光下一道苦苦用功,课余时光一起娱乐玩耍,童真无邪,全无你争我斗的心思。
对皇四子奕詝影响最大的是师傅杜受田,其对皇四子夺得皇帝宝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所传授的知识学说,“悉本唐虞三代圣圣相传之旨”,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摒弃一切可能扰乱正统观念的旁门左道。他教授的帝王之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启迪心智,使皇四子大受其益。
而道光帝为皇六子选定的师傅是卓秉恬。此人德才兼优,有丈夫豪气,却是不喜耍弄政治手腕。
上书房是较量智谋的角斗场。在皇子们童真稚嫩的读书声中,看上去师傅们不露声色,实际上却在暗中较劲,试图将自己的学生辅导成未来的天子。但他们深知结局的残酷:无论如何,天子只能有一个!
应该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还是立皇六子为皇太子?
因为两个儿子各有优劣,道光帝一直决断不下,他在赐奕詝锐捷宝刀的同时,又将白虹宝刀赐予奕诉,这两个儿子各有优劣之处。
自己万年以后,该将皇冠交给谁呢?他自问过千百遍,却总也决断不了。
储位争夺之战,也在皇四子和皇六子相继步入少年时代,终于拉来帷幕并越演越烈,咸丰帝和恭亲王在各自师傅的指导下手段频出,各用奇谋想在道光帝面前露脸得胜。
可惜的是,在权谋方面恭亲王少年时代表现太挫,连连在咸丰帝手上吃亏不说,最后更是把皇太子之位以及皇帝宝座输了个干干净净,每每想到少年时的往事恭亲王便忍不住一阵心酸加心寒……
第515章因祸得福?
恭亲王可是知道,如果咸丰帝因着圆明园的事儿找留守京中大佬麻烦的话,头一个就不会放过他,谁叫这位跑路皇帝就是在圆明园出生的呢?
更不要说,两人之间的嫌隙可不是闹着玩,搞不好就得以其中一人挂掉为代价终结。
自从咸丰登基以来,他老实做了十来年的温顺亲王,为的不就是不想引来咸丰帝猜忌,最后把自己给玩死么?
眼下,作为留守京中地位最高之人,他是能少沾麻烦就尽量少沾麻烦,免得给自己带来不测之祸。
他永远也忘不不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春天,也就是在那年他彻底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同时也与皇帝宝座彻底无缘,最后搞到眼下这种不尴不尬的地步。
那年他皇阿玛道光帝旻宁无奈地批准西方列强强加的一系列屈辱条约之后,带着毁损祖宗基业的愧疚心情踏上祭祖之路。
祭祖,对道光帝来说是孝举,更是心灵的自,慰,这使他得以一时卸去败家之子的内心重负,抛开国事衰败的重重忧虑。
于是在三月十五(4月10日),他似乎一身轻松,在一行车马的簇拥下,顺道来到皇家猎场南苑。他要跃马挽弓,好好过一番骑射之瘾了。
而就在皇家狩猎场的南苑,发生了皇太子之争最激烈的一幕,成了两位皇子之间极具重要意义的角斗场。
较量的一方是皇四子奕詝(咸丰帝)和他的师傅杜受田,另一方是皇六子(恭亲王)和他的师傅卓秉恬。
不管是朝野传闻还是吴可后世看过的影视小说,其中都有说过身为皇四子奕詝之师的杜受田,早有拥戴奕詝成就帝业之心,他十分注意窥探揣摩道光帝的心思,以备关键之时起到作用。
而这天,道光帝命各位皇子校猎南苑。
按照皇家规矩,正在读书的皇子要奉命外出,临走时必须向师傅请假,以体现尊师之道。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