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他知道朝堂将经历一场血雨腥风,顾命大臣和皇室贵胄以及帝后党羽为了权力将展开惨烈争斗,稍一不慎便有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

老话常谈,不说吴可没有直接参与朝堂争斗的想法,以他此时的地位和年龄,基本上已经没有上升空间,又何必冒险参与这种要命的游戏?

了不得成功后爵位抬升一阶,可对他而言公爵和侯爵的差距并不大,只是听起来名头响亮点而已,诱惑还没大到让他挺而走险的地步。

与他情况相似,张亮基和左宗棠也基本面临如此状况。

可能云贵总督张亮基还有些犹豫,毕竟他年纪大了必须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如果参与朝堂争斗换来一个高等爵位的话,就算子孙后代能力一般,起码可以保证五十年荣华富贵。

不过吴可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张亮基作为南方联盟资历最老辈分最高的总督,他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吴可跟左宗棠的态度,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的决定必须得慎之又慎。

敏感察觉到张亮基心中的纠结,吴可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写信安抚并明确表明了态度,不希望张亮基参合进激烈的朝堂争斗中去,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毫不隐讳道出,同时还知会了闽浙总督左宗棠一声。

不知道左宗棠跟张亮基私底下怎么说的,这两位的关系那才叫做亲密无间,不过眼前这两位中年文士的到来,估计也代表了两人的态度,想要弄清楚吴可心中的真实想法。

毕竟左宗棠和张亮基不是后世之人,可能他们的智商比吴可高上不少,但限于眼界和环境的影响,对于京城局势的看法有些偏颇也可以理解。

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对于权力斗争特别是涉及到皇权的权力斗争极其热衷,要说左宗棠和张亮基对于王爷们的拉拢一点心思没有傻子都不相信。

“对于京城局势,你们都是怎么看法?”

知道眼前两位中年文士都是左宗棠和张亮基的心腹幕僚,很多隐秘事情都不会瞒着这两位。有些不太重要的决定这两位甚至可以帮着做决定,所以吴可也没客气直接开问。

“不知大人说的哪方面?”

两位中年文士再次互对了一眼,其中一位起身拱手问道。

“你们认为哪方会赢?”

吴可眼睛微微一眯,轻笑着直截了当问道。

“这个……”

那中年文士脸色一僵,很有些不适应吴可的说话方式。

“没什么,你直说就是!”

吴可轻轻摆了摆手,了然的点了点头鼓励道。

“区区以为,顾命大臣奉了先皇旨意拥有正统名分,而且个个出身不凡势力庞大,眼下比起帝后与王公大臣们的联合势力虽然处于烈士但也差不到哪去!”

见此,开口的中年文士也没再推让,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后便将心中想法道出,说话的当口脸上更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人,学生认为短时间内顾命大臣们将占有不小优势,不过时间一长就不好说了,毕竟他们的对手可是新皇……”

另一位中年文士也不甘落后的插了一嘴,显然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思考。

“说得好!”

吴可微笑点头,算是认可了两位中年文士的说法。

顾命八大臣既然如此得咸丰信任,自然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大佬,一个个势力庞大能量也够大。

里头有宗室勋贵也有军机大臣,联合起来的势力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都不为过。

能与之正面对抗的势力不是没有,以桂良和花沙纳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合南方三大总督的实力足可与顾命大臣抗衡一二,不过桂良和吴可等人算是朝堂中间派,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主动参合进京城的争斗中去。

当然指的是实权方面,真要论名义的话,顾命大臣们跟新皇太后以及王公们比起来屁都不是。

这也就造成了眼下顾命八大臣在朝中的势力,至少在实权方面一家独大的特殊局面。

因为咸丰帝挂得太过突然,还没给新鲜出炉的帝后势力发展壮大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别看同治小朋友坐上了皇位,其真实实力在朝堂几方人马当中却是最弱小的一方,稍一不慎可能都有被彻底架空的危险。

帝后势力就是6岁的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当然他们虽是孤儿寡母,在帝制时代却是皇权的核心。咸丰在临终之前,特制“御赏”、“同道堂”两颗印章,作为日后颁布诏谕的符信。

也就是说,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俟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

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结束)。将“御赏”章,交皇后钮祜禄氏收掌;而将“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载淳收掌,因载淳年幼,“同道堂”章实际上是由其生母懿贵妃掌管。

咸丰的旨意是在他死后,由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专权的局面。

按字面意思上说,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实权在八大臣之上,因为她们均有对于八大臣所决策军政大事不予盖章的大公主(恭亲王长女)、大阿哥(同治帝)否决权。

显然,如果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不加盖“御赏”和“同道堂”这两颗起、讫之章,那么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是发不出“诏书”和“谕旨”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之议决均不能生效。

相反,由内臣拟旨而不经过顾命八大臣同意,加盖“御赏”与“同道堂”两章即能生效。因此,帝后势力是朝廷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势力。

在对待顾命大臣的态度上,帝后一方同帝胤一方的利益是共同的,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在朝臣、帝胤、帝后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力量对比上,显然帝胤势力与帝后势力在正统名义上占有不小优势。

当然,在吴可看来真要狠下一条心的话,顾命八大臣完全可以将所谓的帝后和王公势力不放在眼里,因为朝堂上的实权大多都在顾命大臣手里,很多事情歧视根本用不着下旨顾命大臣内部便可以商量着决定,这才是帝后党和王公党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第572章插手

“朝堂接下来的争斗,估计主要放在政务实权之上,顾命大臣免不了最后失败的命运!”

既然说开了,那两位中年文士滔滔不绝的说道起来。

“不过学生认为,想要彻底分出胜负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就看顾命八大臣内部团结与否了!”

吴可听得连连点头,这两位还是很有能耐的,眼光很是不错朝堂争斗也看得很明白,按照常理来说事情正是应该如此发展。

可问题是,按照正常历史发展,这样的争斗就不是按照正常模式进行的。

赞襄政务八位大臣的共同特点是:满洲贵族(宗室贵族、军功贵族、八旗贵族)与军机大臣结合。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权力平衡的结构,其实不然。因为咸丰没有把帝胤贵族的势力纳入到“赞襄政务”的权力系统内。

比如说,用恭亲王奕訢“摄政”、或“议政”、或“辅政”、或“赞襄”,后来的情况自然就会不一样,这是严肃的立场问题。

当时奕訢30岁、慈禧27岁,当然咸丰可能吸取了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引起叔嫂、叔侄矛盾的教训,这才让能力很强的恭亲王靠边站了。

如果单从人数看,“赞襄政务”大臣八人;两宫太后+同治+帝胤贵族的奕訢、奕譞才五个人,且帝、后为孤儿寡母,貌似也不怎么样。

然而,两宫太后+同治+帝胤贵族奕訢诸兄弟等,却代表两个强大政治集团、两股强大政治势力。

因此,咸丰“赞襄政务”八大臣的安排,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将朝廷三股政治势力加以平衡,特别是咸丰对慈禧与奕两人的政治潜能、对权力失衡形成的政治危局,认识不够估计不足,最后导致后怕的不可控结果。

当然,这点吴可心中清楚,不然原本历史上也不会有慈禧太后独揽朝政,还有恭亲王作为首领军机大臣这回事了。可他不能跟眼前两位中年文士说啊,就算说了人家也不一定会信不是?

“那你们以为,朝堂上的争斗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吴可脸上神色不变,不紧不慢轻声问道。

“学生以为,起码得有三年以上!”

“区区认为,如此下去两三年间必出结果!”

两中年文士稍一沉吟,便毫不犹豫回答,结论却是相差不多。

“可你们那都是按照正常情况推断,要是情况不正常呢?”

吴可满脸微笑循循善诱。

“不知大人此话何意?”

两中年文士闻言先是一愣,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其中一位拱手问道。

“比如,其中一方采取过激手段呢?”

吴可也不卖关子,眼神炯炯目光凛然道。

“这不可能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