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中年文士脸上齐齐色变,同时摇头否决道。
开什么玩笑,顾命八大臣哪有这个胆子,难道他们不担心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除非是帝后和王公们先……
想到这个可能,他们心中顿时一凉,额头冷汗滚滚被惊住了。
果然,真听吴可嘿嘿冷笑出声,毫不犹豫道出两中年文士心中最大担忧:“没错,顾命大臣们想要权倾朝野就不敢胡来,起来在他们的势力没超越帝后党和王公党联盟之前,没做足了架空小皇帝的准备之前,他们确实不敢乱来否则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帝后和王公们却没这份顾忌啊,他们真要是强硬动手的话不仅身份足够弹压事后的混乱局面,就是理由也好找得很,谁让他们掌握了下旨的权力呢,在朝堂话语上的优势实在太大!”
吴可连珠炮似的话语,一下子将两位文士特使给震蒙了,一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心中又是惶恐又是兴奋情绪一时复杂到了极点。
“不知大人有何证据……”
那两中年文士也不是泛泛之辈,跟着张亮基和左宗棠也见识过大世面,之前被吴可突如其来的话给惊到了,不过很就反应过来追根究底。
“呵呵,在京城和承德行宫,本督还是有些人手和耳目的!”
吴可微微一笑,便将之前手下耳目打探到的情况直言相告。
咸丰十一年七月17日,咸丰皇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瑞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八大臣控制了政局。
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激烈的矛盾。
18日,大行皇帝入殓后,以同治皇帝名义,尊孝贞皇后为皇太后即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孝钦皇太后即圣母皇太后。
八月初一,恭亲王奕获准赶到承德避暑山庄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
恭亲王奕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
其获准同两宫太后会面约两个小时。奕在热河滞留六天,尽量在肃顺等面前表现出平和的姿态,麻痹了顾命大臣。
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炘决定破釜沉舟死中求生,睿智果断抢夺先机,外柔内刚配合默契。恭亲王奕同两宫太后密商决策与步骤后,返回北京,准备大事。此时,咸丰皇帝刚驾崩十三天。
2日,醇郡王奕缮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掌握了禁军实际的军事权力。
6日,御史董元醇上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的奏折。
7日,准兵部侍郎胜保到避暑山庄。胜保在下达谕旨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祭奠后,奏请到承德哭奠,并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11日,就御史董元醇奏折所请,两宫皇太后召见八大臣。肃顺等以咸丰皇帝遗诏和祖制无皇太后垂帘听政故事,拟旨驳斥,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激烈辩论。
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据吴可收买的行宫眼线汇报: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两宫太后不让,载垣、瑞华等负气不视事,相持愈日,卒如所拟。八大臣想先答应两宫太后,把难题拖一下,回到北京再说。
18日,宣布咸丰皇帝灵柩于农历9月23起灵驾,29日到京。
“这这这,这是真的么?”
两中年文士特使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没想到帝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已经激烈到这等程度。
如果情况真的如此糟糕,帝后与王公势力已准备不顾一切的话,那么京城朝堂局势将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这对于要求稳妥的南方三总督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
朝堂局势的剧变,意味着朝廷人事的剧烈变化,说不定什么时候吴可或者他们身后的恩主,就成了倒霉的牺牲品了。
这,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吴可微微一笑,没说自己的情报来源可靠不可靠,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表态道:“本督不管朝堂局势如何紧张,但是顾命大臣与帝后之间的平衡,短时间内绝对不能被打破,这对于两广官场没任何好处,云贵和闽浙两地官场也是一样,两位先生以为呢?”
“督台大人所言甚是!”
两中年文士再次悄悄互视一眼,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认可了吴可的说法。
“你们回去后,把情况好好的跟张老和左兄说清楚!”
将两位中年文士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吴可不动声色继续道:“还有,我之后会在京城有些动作,希望张老和左兄不要轻易插手让人抓住把柄!”
“我等回去之后,一定将督台大人的话如实禀告!”
两中年文士脸上神色凛然,急忙起身拱手郑重表态。
“恩,如此我就放心了!”
吴可轻笑出声脸上露出放松神色。
“不知督台大人,打算以何等方式插手朝堂之争!”
厅堂里的气氛突然轻松下来,两中年文士轻松了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全被冷汗湿透,不过心中实在好奇难耐,忍了又忍还是没有忍住好奇小心开口试探道。
“呵呵,有些东西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吴可脸上神色不动,目光轻扫两位满怀好奇之色的中年文士特使,轻飘飘警告道。
“学生孟浪了,还请督台大人不要见怪!”
两中年文士悚然一惊,急忙弯腰拱手连连请罪。
“呵呵,无妨无妨……”
……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就在先行皇帝灵柩抵达京城后不久,京师坊间突然流言四起谣言满天飞,说起帝后党已与王公党紧密联盟,准备武力解决顾命八大臣!
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瞬是件之间便已传遍整个京师,并以飞一般的速度向整个京畿地区扩散开去,等到恭亲王等人得到消息竟怒交加,急忙抽调人手准备扑灭谣言之时已经迟了一步,谣言早已星火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第573章潮汕风云
好好的一场谋划,被京城突如其来的谣言完全破坏!
恭老六气得差点吐血,可是谣言已经彻底传开,想封锁都没办法,只能希望顾命八大臣是聋子瞎子看不见听不到这些流言才好。
结果自然让帝后党和王公党失望了……
谣言的威力是强大的,顾命八大臣第一时间都听到了传言,虽然心中惊疑不定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一个个崩紧了神经不敢有丝毫大意。
新皇同治帝抬举他那两个老娘没有问题,不就是皇太后的称呼吗,反正早晚都要来这一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当两宫太后将郑亲王端华叫进承德行宫,以其兼职太多顾不过来为由,让他御下一部分职权让与他人。
别的职权都好说,可是两宫太后让他选择行在步军统领和京营步军统领之一时引起了端华警惕,坚决不肯放手其中的任何一个,表示自己忙不过来可以先让副手顶一阵子,等回京以后再做安排也不算迟。
两宫太后哪会答应?
她们可是与恭亲王商量好了的,先拿下军权再给顾命大臣一个突然袭击,砌料计划刚刚开始实行就遇到阻碍。
如果没有谣言存在的话,估计端华也就妥协让步了,可是谣言的威力这时也显现出来,不管两宫太后说得多么好听,可是关系到人参安全的军权问题上,端华却是半分都不肯退让。
据说那一天承德行宫两宫太后所在偏殿闹得不可开交,郑亲王端华和两宫太后大吵了一架,而后宾主双方不欢而散。
时两宫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动用咸丰留下的两道大印,下旨任命奕缮为京营步军统领,同时还兼任善捕营统领之职,一下子便掌握了京营兵权成为炽手可热的实权派大佬之一。
可是如此一来,却是坐实了帝后党与王公党联盟的传言,让之前还半信半疑的顾命大臣们眨了锅……
接下来自然是受到刺激的顾命八大臣与帝后以及王公联盟的朝堂争斗了,历史上的那次政变没有发生,而朝堂在三方势力的牵扯下变得一片混乱。
……
“暂时不用担心来自朝堂的阻力了!”
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吴可布置在京城的眼线耳中,得到消息后他人忍不住长长的松了口大气。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地方督抚不在少数,起码从云贵总督张亮基和闽浙总督左宗棠写来的私信中,无不透露出这方面的意思。估计两江那位曾大总督,应该也和他们几个有相同想法才是。
作为地方督抚,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最讨厌的就是朝廷过多插手辖内事物,这一点无论放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既然朝堂上风波不断,短时间内几方势力争斗很难分出胜负,吴可也就懒得过多关注,只要朝堂上的纷争不会影响到两广事物就成,至于其它的还是先做好份内事情吧。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