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新军主力部队的临战反应还有装备的火力持续力远远的超过了那些暴动起来的水手们的想象,往往在不过几十秒内的时间内,串联起来的敌水手就会遭到迅速的处置。而且一个问题是:这些水手们分散在几十艘海船上,相互之间很难有进行仔细规划和沟通的机会,往往是一艘船上的水手起事的时候,临近几艘船上的西欧各国水手就被迅速的控制起来。
经历了荷兰沿海附近的惨烈的决战,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们对于战争的承受力也显然大了不少。虽然说如果在遇到那样的恶仗一些人的意志或许就会开始动摇。可是在这里斯本港口附近遇到的敌人同荷兰海岸的联合舰队战斗力和规模的差距也太为悬殊了,而且战斗意志也要薄弱的多,甚至让不少的官兵们疑神疑鬼起来,甚至怀疑一些轻易在战斗中选择投降的敌人很可能就诈降。
不过这次远征的准备还是充分的,重点连或营级单位都配备了不少通译,因此,在遇到有敌船升起白旗要求投降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就会向敌船以重箭射出早已在战前就准备好的三国语言文字构成的劝降书和要求书。
这些书要求敌人在短时间内所有的人都要离开船,并且放弃武器装备用小船接受新朝大军由自己的小船派出的受降代表的检查,并在火炮近距离的抵近瞄准下,派遣少量几名新军远征部队官兵去在对方的船只上进行全面的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力争把伤亡损失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因为在如何于海上接受敌军投降方面很早就做了认真的规划和准备,因此在里斯本附近的港口战斗中对那些被俘敌船的接受工作并没有花费太大的时间,已经上船的一些西班牙富裕平民也被强行勒令“净身出户”
这样,原本携载有三万多人的五十艘船终于得到了足够的船只来进行全面的人员分配和安排,船舱也终于显得不太拥挤起来。
里斯本港口附近的这场战斗新军远征部队海上突击部队原本是做为一场诸如荷兰沿海之战那样的大仗和恶仗来打的,可是战斗的过程却短促而轻松,新军主力部队在战斗中不过付出了一人战死十余人负伤的代价就让数以万计的敌军海员和船员最终放弃了抵抗。这里面还有几名战士的负伤是暴动的英国水手造成的。
同大型海船不一样,这些中小型海船中有一些安装了人力螺旋桨装置,这也让刘洪涛的信稍稍宽松下来。如今的水上远征部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显然就是缺乏能够操作西洋海船的水手。而缴获到这些安装了人力螺旋桨装置的中小船只后,至少在冬天的时候依托地中海的机动就不成为问题了。
因为很多伤员还没有恢复,在队伍登陆上岸并轻易的攻取了里斯本一带后没有派遣部队继续向更深的内陆展开进攻。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一万左右可以用于战斗的机动力量还是太少了,在有效的看守船只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分出几千人来执行陆上任务。只能等到入冬的时候大部分轻伤员和中伤员恢复,看守船只之外的机动力量达到一万五千人之后再执行向内陆的进攻任务了。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不论是大西洋沿岸还是地中海都会并不平静,不过按照外情部的了解,即便是“不太平静”的东大西洋或地中海,海况也没有中国东南沿海某些季节那样的危险,加上伊比利亚半岛上也并不缺乏良港,船队在岸边的存在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起码这里的海上风暴要比中国外海的风险小上很多。
针对那些被俘的人所进行的新一轮的甄别审讯工作也很快结束了。经过外情部随军人员的调查和审讯,终于得到一个还算靠谱的消息:西班牙新军主力以及不少的贵族甚至百包括核心军工场的不少匠人早在七天前的时候就已经乘坐规模不小的船队出海了。目的地也无许多说,是美属西班牙殖民地。
如果在这个时候新军主力船队打算展开出海追击任务其实还来的及,至少在那西属殖民地可以供养数以万计官兵和其他人员的地方也是屈指可数。不过此时的刘洪涛却知道这样做是并不明智的了。在敌军了解了决战弹药的特性之后,再加上海上突击部队并没有可靠的远洋水手,实际上根本没有把握在同残敌的决战中获胜的绝对把握。
就这样;刘洪涛率领三万余名官兵从荷兰沿海起程的这次海上决战突击终于在入冬前告一段落,新军海上突击部队以接近三分之二的伤亡损失让西欧联军海上力量及最后的精华放弃了保卫欧陆的打算最终退往西属美洲。
以查理一世为首的英王乃至不少的贵族在随后不久也从英国南部港口离开,携带着规模不小的海员和军民前往北美的殖民地了。此时的北美殖民地大部分地区还是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加上少数据点,不过那些新教贵族为主体的人们对于艰苦的环境到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敏感和畏惧。
第1295章 西欧腹地
<
刘洪涛率领三万人左右的海路突击部队不畏风险和伤亡,展开拼死对决并一路凯歌的时候,张海所率领的西征部队主力也没有在莱茵河下游嫌下来,十余万人的队伍自荷兰进入法国境内。
最初的时候,张海并当然并不愿意让大军分开行动。这一路西进以来,特别是自从东欧展开向西的攻势以来,所到之处越来来越富庶。虽然很多地方的平民看起来还并不富裕,缴获到的马料和粮秣却越来越多。已经不像当初在西域那样:如果要将十万以上大军聚集起来,则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时间以免陷入粮草征集困难的问题,还必须沿着少数战略要道前进。
当大军抵达荷兰法国一带的“欧洲粮仓”的时候,往往出现的情况是当地百姓和军队为了抵抗入侵者烧毁了大部分存粮,可是新军主力里部队只要稍微向另一个方向展开几十里的行军,打下多个堡垒,就能轻易缴获到足以维持十万大军少则一周多则一月的粮食。不少的水源被专门的给水部队检查出有问题,甚至被扔了尸体。然而这西欧一带到处是没有动物尸体的干净河流,只要稍微挪动一下地方不仅仅是饮用水足够,甚至就连大军洗澡做饭的水也足够了。
当初大军来到东欧平原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和原野的就曾经感叹西方的富饶,而当大军真正的抵达西欧文明的心腹地带的时候,这里的“富饶”又更进了一步。不仅仅拥有大量的耕地,甚至还拥有远比东欧一带更为密集的人烟,宛如改天换地的中原一般。
新朝开国这数年以来,在队伍出发之前的时候全国不少的地方就已经有了很大的经济改善,可是如果同此时代的欧洲相比,似乎经济差距仍然是明显。或许也就是南直隶苏南浙北一带因为很早就是新朝政权的重心之一,经过**年的经营而由“量变”带来了“质变”,改换了面貌。而在这西欧繁华富裕一带,似乎也是这样一个改换了面貌的地方。不过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能令人意识到西欧的这种“富裕”,同江南繁华一带的不同。
江南虽然富裕,然而大米和鱼类对于军事具有重要意义的马匹却没有太大的意义,水稻田的高产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在这片马耕的土地上,按照随军外情部人员的调查,一个农民往往全部的劳动时间往往只需江南地区的一半就能产出两三倍于包括人马在内的粮草所需。
当然,在此时的欧陆一带也有不少贫困的人,资源的分布在任何地方都不是平均的。不过按照远征部队随军人员的调查,这种“贫困”只是一种伪贫困,原因在于供养了庞大的常备军和军事化的脱产人员。而且恰恰因为这劳动之易,即便相比中原北方不少地方,这欧陆一带的农民对于选种等耕作技术还有农业经验更不重视。
这片土地在数百年前的时候还是一片如同旧时的中原不少地方那样“真贫困”的地区,然而来几百年来随着一些外来技术的传入和人们相比沉迷于宗教世界更重视世俗的经济活动而越来越充分的表现这片土地那处处透露着“强大”的富饶。
“以前的时候,我还有些怀疑那遥远的‘西夷’能够在未来主导世界,并成为我们的大敌。而现在看来,幸好我们及早展开了西征。如果这片拥有庞大潜力的地方都要像西班牙人那样学习我们发展和建立新式的部队,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队伍行进的路上,就连一向显得十分自信而轻视对手的宋子悦也不由的谈道。
队伍休息的时候,滚滚的马蹄声忽然从四面八方袭来,那是数以万计的法国骑兵们牵引着马匹悄悄的逼近到不算远的地方,利用通过民众渠道获得的情报在新军主力部队清晨刚刚完成了早饭的时候展开了猛烈的突袭。
然而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袭,在临时营地内休息的大部分官兵却并没有多大的反应,有的甚至照旧在用早饭。只有轮流当值的人来到外围临时构建起来的低矮胸墙附近看了看那已经逼近到不远处声势浩大的敌骑。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