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择路 (搞笑的我来了)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搞笑的我来了
- 入库:04.13
刘基身负秘术,但同时也刻苦勤学前贤典籍。在他二十三岁时,就考过平周朝的朝廷公试。但他当年看出时局凋敝,朝政败坏,很明智地没有出仕当官,而是老实回家闲居。
后来他又忍不住拳拳报国之志,终于接受朝廷征召,出仕为官。他从基层县令做起,治理地方,首先严惩乡间豪绅恶霸,明察秋毫,为民除害,接连打掉几个抢男霸女,鱼肉百姓的豪强污吏。短短几年功夫,就把一县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刘基也因功升迁,但过了不久,他因大胆上疏弹劾而得罪在朝中颇有背景的地方监察使,最后不得不辞官归隐。
随着突辽人破关南侵,六百载平周朝一朝覆灭,战火在整个天下蔓延。刘基也只能找个安静的乡间,老实隐居下来。
后来朱禄臣横空杀出,在一众枭雄的激烈拼杀当中脱颖而出,顺利打下大片土地,势力渐渐扩展到,应天,东杭,双湖三省。
朱禄臣求贤若渴,听人说起刘基这位乡野遗贤,就立即派人把他礼请出来,作为自己的谋士。刘基向朱禄臣提出一系列策略,使得朱禄臣成功避免两线作战,把周围的强敌各个击破,成功做大做强。
现在,刘基已经官居太史令。
他这次找李得一来,也是有事相商。
朱禄臣称吴王之后,下一步必然是称帝,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如今欠缺的,不过是称帝大典尚未准备好。刘基与胡庸备,李擅长等一干文臣正在全权负责筹备登基大典。
刘基在筹办这开国大典时,主要就是参照六百年前,史书上记载的平周开国太祖所办的那次开国大典。
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此时朱禄臣虽然准备登基称帝,但毕竟仅仅才据有三省之地,离着一统天下还差得远。
平周开国太祖当年,可是一统天下之后,才顺势登基称帝。所以朱禄臣这次登基大典,在规模上,肯定要相应缩小,若是完全仿照平周开国太祖当年那次开国大典,恐怕会被世人耻笑不自量力。
但减少多少,这度也十分难以拿捏,就少减一点,肯定依然会被世人耻笑不自量力。可要是缩减幅度的大了,朱禄臣肯定也会不满意。
一边是天下人的口舌,一边是朱禄臣的皇帝之威,到底该如何取舍,负责操办此事的一干文臣也是颇为两难。
最终,还是刘基心眼儿多。他看这位李副团长颇有些歪点子,很能解决问题,因此今天特意邀请李得一过府一叙,与他商讨此事。其实最关键是,李得一是定备守备团副团长,到时候出了事,皇帝不满意,往李得一身上一推,轻松就能把自己摘干净。
不大会儿工夫,李得一带着朱标,一起来到刘基家中。
刘基亲自把李副团长迎进屋中,落座之后,开门见山,直接就提出这个两难的问题。
李得一皱着眉头寻思一阵,道:“刘大人,你方才说已经有所规划,可否拿来给俺看看。”
刘基拿出一副绢书,上面一条条写着相应安排。打头的,还是群臣三请,朱禄臣三辞这套老把戏。演这套把戏好似在说,吴王,天下苍生需要你啊,我们这些人也需要你啊,没有你我们就好像没有了爹娘一样痛苦。你可怜可怜我们,登基称帝吧。
然后朱禄臣就勉为其难,勉勉强强,勉力而为,终于点头答应,登基称帝。随后就是择吉日,举行开国大典。这其中的重头戏,就是朱禄臣的那道登基诏书。
这道诏书有专人高手代笔,暂时不需操心。刘基要操心的,无非就是这开国大典上,应该用护卫几人,皇帝的仪仗队,又该安排多少銮仪卫,番旗几面。这一类具体数量上,实在是难以取舍。
李得一打量几眼手里的绢书,道:“不如就用平周开国太祖当年的规模,一应人手,旗帜,等等诸般事物,皆不必缩减。”
刘基道:“可如今吴王尚未一统天下,如此夸大,恐为世人耻笑。”
李得一直接道破天机:“被世人耻笑,总比被另一个皇帝李势銮耻笑强。若是让朱禄臣知道自己登基大典不如那李寺乃,可不大好。那李寺乃当年的登基大典,一应安排皆是比照平周开国太祖当年,丝毫不差。”
刘基听完这话,立即瞪大眼睛,表示对这个情报非常重视。他未曾见过李寺乃的登基大典,当然对此事不大清楚。定北守备团在洛都城里,可是有一家老店,对南边邻居那场大典,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李得一眼珠子转转,心里有了个主意,对着刘基低声耳语一番。
刘基听完,耳朵动了动,道:“李副团长所说,臣闻所未闻。不知李副团长可有把握?”
“还有多长时间举行登基大典?”
“黄道吉日就在立秋之后,具体时间,请恕臣尚不能说。”
李得一道:“那时间尽够!到时候俺鼓捣好了,先拉着你们几个一起看看!审核一下!”
刘基点点头,表示自己会与其他几位同僚商量。
事儿说完,李得一带上朱标就走。
走在回去的街上,李得一带着朱标,沿街慢悠悠逛着。悍马这回没跟来,在家忙着骑他的赤云兔。
瞅着朱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李得一道:“想问什么就问,给俺当学生,不必那么拘束。你那些师兄们,平时一个个可都活泼的很。”
四百六十九章 开天辟地头一回,王世子沿街吆喝招揽百姓
朱标想了想,试探性的开口叫了一句:“师父,我……”
“你现在还未行拜师礼,也就不必称俺为师。其实你那些师兄们,都管俺叫李大哥,你也不妨叫俺李大哥。来来,叫一声俺听听。”李得一咧嘴笑着,等着老实憨厚的朱标叫出口。
“李大哥,我真有五十二个师兄?”朱标叫了一声,然后问出自己现在最想知道的事情。
“其实你有五十三个师兄,有一个柳重四,至今还是个和合境。”李得一随口答道。
听了这句话,朱标直接长大了嘴巴,似乎不太敢相信。然后,整个人都有些发呆,跟着李得一老实迈步往回走,什么也再说不出来。
李得一也没在意,继续慢慢往家晃荡。
又走了好一阵,快要到家门口时,朱标才从震撼当中缓醒过来,激动地问道:“为何这位柳师兄至今依然是和合境?”
“他有些笨,先后经历六次开蒙,直到十四岁才开始修原气。所以到现在,他仍旧是个和合境。”李得一迈步走进了没有大门的府中。
朱标愣在原地,一动不动,又傻住了。
李得一还在自顾自说道:“所以你不必担忧,只管跟着俺好好学本事,到时必然能开蒙。柳重四那小子,笨得简直不开窍。你可比他强多了,又肯老实照俺说的做,将来肯定能顺利起修原气。你听见没有?”
一扭头,李得一发现朱标正傻站在‘大门’外。
“哎?你搁那儿傻站着做什么?赶紧进来。”李得一把朱标喊醒。
朱标浑身一震,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居然小跑起来。要知道朱标经宋连多年教导,别看只有十二岁,可一举一动都规矩的很。之前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最多也就是疾走,这会儿居然高兴到忍不住小跑起来,可见他此时内心之激动。
“怎么?听到自己有希望修原气,就高兴成这样?嘿嘿,慢慢来,先别急着高兴。你现在这个状态,俺可是没法给你开蒙。”李得一实在不忍心给朱标打击,只好略委婉地说了一句。
说实话,能有朱标这么个聪明的学生,李得一也很高兴。
晌午吃了饭,下午李得一又带着朱标去找他爹朱禄臣办事儿。李长乐依然待在屋里,不肯出来。李得一问了刘安两遍,确认这位七皇子不是重病之后,只能任其赖在屋中。
来到吴王府,守门的亲兵一看是王世子和他师父来了,赶紧进去通报,把李得一直接请进府内。
李得一穿堂过院,直接来到朱禄臣的书房,先坐下等着。朱禄臣正在堂屋与其他文武群臣议事,李得一就先在书房这儿等着。
不大会儿工夫,朱禄臣来到书房。
李得一不等朱禄臣开口,直接就说道:“吴王,俺想要跟你讨块令牌,招募一千兵卒。”
朱禄臣诧异道:“李副团长所为何事?”在我的地盘上招兵,你这不是给我找麻烦么,你这个要求,让我很难办啊。
“是这样,俺守备团当初曾答应平唐国皇帝,给他练就一支精锐兵卒。俺想以后咱们两家若是合作,俺也不能厚此薄彼,故此先招募一千兵卒,练个样子出来。到时候让你看看,你也好有个数。”李得一说道。
朱禄臣道:“不如我分一千兵卒给李副团长统领,如此可好?”
“不行,不行。俺得重新招募兵卒,免得有人说闲话,说俺借着你的精锐练兵,不算真本事。”李得一连连摇头,依然坚持要自己招募。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时代1958 (青山铁杉) 起点VIP2017-05-23 外国历史“有些西方工人认为他们生活的还不错,这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这只是因为苏联...
-
吾乃大官人 (冷氏子兴) 起点VIP2017-03-19 架空历史三皇官社稷,五帝家天下。盛世之朝,游戏红楼,一怒为红颜,不问西北几时春。盛世不再,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