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上方摆着一张桌案,左右有两把大椅子,朱高煦和郭薇便分坐两侧。刚来的人见礼罢,也被邀请坐到了旁边的凳子上。朱高煦屏退了所有奴婢,把宫门关上了。
朱高煦开口道:“有些事,得与你们说明白了,不过事关军机,你们听了之后万勿泄露。”
她们点了头应答,目光看向朱高煦。朱高煦也回顾左右,王妃郭薇是正妃、生了嫡长子,命运与汉王府休戚相关;姚姬的父兄都在为朱高煦卖命,杜千蕊的弟弟也是朱高煦的奸谍,二人跟着他的时间也长了,算是靠得住的人。
“本王起兵之后,麾下人马大致须得分为四路。瞿能部、以及本王亲率人马,两路前后走乌撒达泸州道进军四川,此乃汉王军主力。
西路军,沐晟率军走零关道,进军雅州(雅安),与本王大军会师。
零关道兵力最多的是建昌军民指挥使司(凉山自治区)。前大理总管之女段宝姬,曾嫁昌夷族土司首领阿黎,为之生有两女,欲借夷族兵南下攻元朝梁王、为父复仇;夷族人最终未能兑现承诺,但段宝姬在建昌的情分还在。
而当年沐晟冒着灭族的危险私藏建文父子于大理,这等大事便是托付给了段宝姬的势力,可见沐晟和段宝姬结交之深。
加上沐府在云南近左的土司中威望极高,所以沐晟率军走零关道北上,沿路遇到的抵抗应不强。沐晟的西路军为偏师,兵力不会太多。其协攻四川尚不是重点,主要是打通零关道,将其置于汉王军掌控之下。”
朱高煦停顿片刻,继续道:“盛庸平安军、都督府李执事,加上王斌率剩下的汉王府护卫军,留守昆明城。‘靖难之役’时,盛庸曾守备山东,固若金汤,一直威胁靖难军侧翼。此人在用步兵以及防守方面,颇具大才;又有平安以奇兵轻骑策应配合,在云南应能把仅剩的兵力作用发挥到极致。
若顾成之贵州军至,盛庸应能设法与之周旋,拖住顾成并防守昆明,等待我大军回师合击顾成。
如若张辅军北上,盛庸手里的兵力就太少了。汉王府、西平侯府的家眷,以及诸将士的家眷,会立刻向大理撤离;然后沿零关道来四川,段雪恨留在薇儿身边。到了那个地步,汉王府便只能被迫暂弃云南;不然,若将士家眷皆陷于伪帝官军之手,恐军心动摇。”
几个女子听到这里,良久没有说话,她们也不一定全部都听懂了。不过肯定明白了一些重要的讯息,便是要与朱高煦分开了、今后还要往四川跑。
朱高煦看着她们细嫩白皙的脸,完全没有吃过苦头的样子,叹了一口气道:“薇儿和你们可能要颠沛流离了。我亦不忍,然形势所迫,不得不早做准备。”
郭薇好言宽慰了一句,摇头说没关系:“王爷面临强敌,不必过于牵挂府中内务,妾身必竭尽全力护着瞻壑及王爷诸妾。”
朱高煦又道:“我与瞿能二军,将是此战的主力,必经恶战。瞻壑才三岁,我不敢带上妇孺,恐你们跟着我在战阵之上,更加危险;且王妃王子与诸将士家眷在一起,前方将士或更能安心。”
朱高煦说罢面露担忧、不舍,他长叹了一口气,终于没再说甚么。毕竟此战获胜才是根本,不然就算亲自庇护着家眷,一旦大局崩溃、也得全家一起完!
他忽然打量了一番妙锦,移开目光后,不动声色道:“父皇已崩,伪帝不合法,我无须再请旨册封后宫了,出征之前先封姚姬、杜千蕊为夫人罢。池月真人跟我们走过五尺道、能吃苦耐劳,这次便随军,你可愿意?”
妙锦抬起头,默默地轻轻点头。
郭薇等人听罢,微微侧目悄悄看了妙锦一眼。妙锦假装甚么也没发现,默不作声。
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方的风
九月深秋,世间万物仿佛进入了一个新旧更替的轮回。
西域那边传来帖木儿的死讯之后,大明皇朝在西北布防的得力大将宋晟也死了。只留下宋晟的两个儿子,在京师担心着新君会不会计较一些破事……前两年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向宋晟的两个儿子、以及他们的公主妻子借钱不是很痛快。
而已经七十七岁的顾成,上书表示身体还硬朗,可以再干几年。
……先前郑和船队返航,在占城国沿海遭到了海盗陈祖义的偷袭。陈祖义认为郑和船队装有宝物,而且是个好欺负的阉人,遂准备连夜靠近大明海军,进行围攻。
然而郑和宝船高大矗立火器陈列,仰攻不易。明军反而围了海贼,大败之、几乎全歼了陈祖义的船队。郑和率军追击陈祖义不久,便得到当地人的密报,将其逮获;盖因陈祖义常年劫掠诸国城镇,结怨太多,见其倒霉落井下石者争先恐后。
郑和把陈祖义锁住,九月初沿海路来到了安南国新安。船队停泊于港口,郑和等便派人叫安南国明军将领提供补给。这时郑和等人方得知,永乐皇帝已经驾崩了!
张辅军中有不少文官和宦官,郑和认识不少,渐渐才了解到更多的事情。汉王从京师跑了、太子登基等等。
海边的篝火旁边,海风吹得火堆忽明忽暗,虽已是深秋时节,但大伙儿夜里坐在火堆旁边、吹着风也不觉得冷。不远处的海面上灯火点点,恍若一座座村镇。
同为司礼监太监的郑和、侯显、王景弘,以及几个海军武将一起围坐着,默默地烤着捕捞的海鱼。大伙儿忽然听到噩耗,都心事重重的模样,许久没有人吭声。
郑和虽是“正使”,但他没法决定改变行程这种大事。船队里甚么人都有,以司礼监三个宦官掌权,但武将文官里,有锦衣卫、京营、亲卫等各方的人,不是甚么都听正副使的。
现在除郑和之外,还有两个司礼监太监侯显和王景弘,连这俩人的态度现在也不甚清楚……但文官、武将和军士的家眷都在京师,大伙儿离京两年了,大部分人肯定想回京。此事倒是毋庸置疑。
郑和想了许久,终于没有主动开口提起。
就在这时,一个武将开口道:“太祖曾悬赏五十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而先帝(朱棣)悬赏数百万两,俺们把陈祖义捉回去,圣上会赏多少银两?”
侯显白了他一眼:“咱们的船队是谁出的钱,你还想要赏银?”
武将便悻悻住了口。
侯显看了郑和一眼,不动声色道:“赏钱或许没多少,但郑公公立了大功,回朝给皇爷献份大礼、彰显国威,皇爷必定会嘉奖郑公公。”
郑和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但没怎么附和。
他想的事儿有点多。当年先帝在位时,郑和从未明确表态支持汉王,他只是不想掺和几个皇子争太子的事、而引起先帝的猜忌。但郑和内心肯定是希望汉王能争赢的。
今上不喜阉人,郑和在燕王府、皇宫那么多年,心里很清楚。而赵王身边那黄俨,一向与郑和等人有隙,一旦得势必定会打压郑和。只有汉王,郑和私下里觉得汉王待人不错,很愿意看到他成为皇储。
然而有甚么用?刚才侯显已经暗示,他的意思当然就是回京。连司礼监的太监尚不愿意有所反抗,更别说其他人了。
说白了,无论郑和还是侯显,能做正副二使、掌握权力,全靠皇权撑腰。否则整个船队的文武、不会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们几个阉人。若是不尊皇权,郑和等三人的权力马上化为乌有!
郑和想到这里,又琢磨刚才侯显的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新皇登基,正须大功来彰显声威;下西洋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但击败陈祖义献俘皇城,肯定算功德一件。
“张皇妃乃皇爷结发妻,又有皇嫡长子,将来必定封皇后。”郑和终于开口道,“咱们几个人回京了,先去张皇妃那里走动走动。”
今上不喜阉人,但张氏并不是。
侯显道:“郑公公言之有理。张皇妃信佛,咱们挑几串稀罕的佛珠献上去。”
王景弘也立刻附和道:“还是郑公公考虑周全。”
那船队上从外邦换来的稀奇宝贝,原本大伙儿是不敢轻易私自拿的,但拿了是给即将封皇后的皇妃,肯定没人说三道四。
郑和遂合掌道:“待船上的用度搬上去了,咱们便即刻扬帆启程,回京!”
众人道:“属下等遵命!”
……张辅已把主力移至升龙(河内),这地方位于富庶平原中心,粮秣更加充足。但在清化也保持有一股军力,因为他得到告密,清化那边有人蠢蠢欲动试图谋反!
这时张辅听说郑和到安南沿海了,便马上派人去督运粮草军需,然后叫京师送信的文官前去港口,当众告诉郑和,圣上希望船队克日返回京师!
文官刚刚侃侃而谈,说了很多话、劝说张辅,这时马上露出了笑容,抱拳道:“下官必定将张大帅的忠心,如实奏禀圣上!”
张辅道:“我的奏章你带回去,再帮我带句话。”
文官道:“愿闻其详。”
张辅道:“我要向圣上借个人,胡元澄。奏请圣上万勿杀了,安南军神枪厉害,皆此人督造。”
文官愣了一下,那胡元澄比较有名,是胡氏伪王的长子、左相国,在征安南国之战时多次与明军作战,“罪大恶极”!
相似小说推荐
-
贞观贤王 (大眼小金鱼) 起点VIP2020-06-02完结贞观十四年,大唐盛世已开启。唐高宗還是老实巴交的小王爷。女王已入宫变成武才人。翼...
-
三国之霸主刘琦 (帝夜之殇) 鲸鱼阅读VIP2019-01-30完结生当为枭雄,死亦为鬼雄;一曲英雄泪,回首已黄昏。一名打黑拳的青少年重生在刘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