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春色 (西风紧)


  他也没觉得寂寥,圣人言君子慎独,何况高贤宁早就习惯如此光景。当年为了科举寒窗苦读,经历这样的夜晚数也数不清。
  不过他没有继续拿起书来读,却饶有兴致地看着那盏油灯。灯盏像个碗儿,桌面上一片灯光,但碗儿下面却一团漆黑;整张桌面上,碗儿下面那块地方、离灯芯最近,却是最暗的所在。
  这样的阴影,让他恍然想起昨天凌晨、去耿通家门口放东西时的光景,长街上点着灯,但他站的地方正在一片黑影里。
  那封告密信有一个陷阱,如同灯下黑一样、最妙的地方就是郭铭!
  看到信的人,通常都会只盯着郭铭,或许会猜测有人要陷害郭铭、或许会猜忌郭铭确实心怀怨愤;却很容易就忽略内容的本身,那便是皇帝与嫡长子的关系。
  如果不是告郭铭,那么效果恐怕会恰恰相反。
  所以高贤宁才会自作主张,修改“李先生”的计谋,冒险直接拿汉王的岳父做文章!
  会不会因此得罪人?那是当然的。不过高贤宁再次寻思了一下老师(齐泰)、以及汉王的为人,至今没有后悔这样干!
  如果将来汉王对此有丝毫责怪,高贤宁就准备马上归隐了。不仅为了自保,而且他觉得这样的上位者、根本不值得辅佐,若非知己,何必谋事?他高贤宁仅仅一个生员,但就是有这个傲气!
  ……次日一早,皇帝朱高炽到了东暖阁,他准备先看一下重要奏章,然后到御门与大臣议事。
  不多一会儿,朱高炽忽然把一份奏章生气地扔到了地上,骂道:“这些人,不为朝廷社稷分忧,成天只会琢磨这些锁事!”
  “皇爷息怒。”宦官海涛跪伏在地上,捡起地上的奏章,看了两眼,忙小心翼翼地放到御案上。
  翰林院侍读高贤宁的奏章。而今前方平叛战争正是要紧之时,那儒士竟然上书劝皇帝早立嫡长子为太子、以安社稷!道理说得冠冕堂皇,引经据典写得好文章,但朱高炽非常清楚这帮人、还不是想为他们自己长远打算?
  朱高炽十分生气,又骂了两句,看其它奏章时、已经没啥心思了。
  儒士确实不分轻重,但似乎没必要这么生气的。连朱高炽也没想到自己会那么恼火,那么不高兴。
  他张开肥肉中间的嘴,下颔往下一挤、下巴的层数更多了,他喘了几口气才尽力平息心中那股火……片刻后昨日那烧掉的告密信却又像鬼魅一样,忽地又窜到了心头:太宗因喜爱皇孙朱瞻基,以为“类己”,才勉为其难封了今上;太宗的皇位是想传给孙子,并不是儿子。
  朱高炽没吭声了。悄悄一想父皇浓眉大眼的面相,又想了一下九岁多儿子的模样,瞻基稍微一长开、模样真的与他爷爷十分神似,完全不像朱高炽这张白胖圆圆的脸。瞻基贪玩、最喜到处跑,也爱骑马射箭,性子与他爷爷差不多;而朱高炽本身喜静不喜动,让他出门瞎晃,还不如安安静静在家里读几本书。
  更多的往事涌上朱高炽的心头,他想起自己当太子的时候,非得苛刻他吃粗茶淡饭;东宫的人,独独瞻基受他爷爷宠爱,接到皇宫里跟着吃山珍海味。先帝御门听政,不让太子来学,却常叫瞻基坐在旁边……
  朱高炽觉得心头被甚么堵着,好像听到周围很多人在笑,甚至有人在催促他早点交出皇位!
  他心里似乎藏着另一个声音,自从母后临终前又悲伤又慈爱的遗言之后,那个声音很久没出现了;而今那个声音似乎又隐隐可闻。
  这间屋子里还有别人!除了朱高炽和周围这些奴婢,还有谁在说话?
  朱高炽打了个冷颤,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在东暖阁,坐在软软的椅子上,位于几代皇帝坐过的地方。宦官们战战兢兢地弯腰侍立着,只有他唯我独尊地坐在正上方……没有别的人。
  他从椅子上挣扎着爬起来,海涛等人急忙上前扶住。
  朱高炽径直走出东暖阁,在斜廊上看到开阔的天空,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刚才若不从沉闷压抑又诡异的暖阁里出来,他便有种呼吸不畅的感觉。
  “去张贵妃那边。”朱高炽道。
  “遵旨,皇爷稍后,奴婢把车赶过来。”
  朱高炽坐着御辇,从乾清宫往北走,刚过交泰殿,忽然看见了瞻基、瞻垲两个皇子。宦官们赶紧把车停住,瞻基背着手,把木剑藏到了背后,拽了一把弟弟上来拜见:“儿臣拜见父皇。”
  过了一会儿,皇后带着一群宫人也过来见礼了。
  朱高炽没有呵斥瞻基,只是仔细打量了一番瞻基的模样。九岁多的小子身体长得很好,一点也不胖,面部轮廓清晰、眼睛大;孩儿个儿还不高,但一过十岁,长得会特别快,或许几年之后就能长成半大小子了。
  这时朱高炽发现,他打量瞻基时,屈膝站着的皇后那明亮的小眼睛、也在仔细瞧着自己。
  皇后立刻露出了微笑,柔声道:“圣上今日回宫得早,妾身……”她忽然收了一口气道,“妾身也请圣上保重龙体,切勿太过操劳。”
  朱高炽觉得有点怪异,好像皇后临时改口了一般。他下意识转头看簇拥在身后的奴婢们,却见个个都低着头弯着腰,并无异样。
  “今日正好到坤宁宫,与皇后说说话。”朱高炽也忽然变卦道。
  皇后听罢立刻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声音也轻快了:“中午妾身亲自下厨,给圣上做几道爱吃的菜。”
  朱高炽道:“好,皇后有好厨艺,俺还真是许久没尝到了哩。”
  皇后道:“外边那么冷,还不快让圣上到坤宁宫去?”
  海涛拜道:“奴婢们谨遵懿旨。”


第四百一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在世上有各种身份,哪怕张氏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依旧是妻子、母亲。所以她现在正拿着勺子,往砂锅里放佐料,炖着一锅山药排骨,活似一家的巧妇。
  张氏未出嫁时,就会娴熟地做各种家务了,也是娘家不太富裕、养不起太多人口的缘故。张氏不会做精美的大菜,只会一些家常菜肴,不过完全足够了。皇家的贵人甚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她做甚么菜不要紧,有那份心才是最重要的,何况她做的家常菜肴也挺可口。
  当年张氏在燕王府做世子妃、在皇宫做太子妃。正因她有这一手寻常的厨艺,讨得了太宗皇帝多少欢心、让太宗皇帝多少次享受到家庭的暖暖温情!
  那时,饭厅里弥漫着些许人间烟火味,作为儿媳的张氏忙着做饭菜,瞻基一口一个爷爷地吵闹着,太宗皇帝再与儿子语重心长地谈几句话。每次这样的光景,张氏都能从太宗脸上观察到难得的宁静……见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的帝王,偶尔也对家的淡淡亲情很迷恋的。
  太宗皇帝在心底,至始至终都对嫡长子、孙子保留着一份亲情,张氏功不可没。
  这些事,但愿当今圣上还能记得。
  有时候张氏甚至寻思,为甚么家国天下是君臣父子,就是在利用这些纯粹的情、来绑住人们的心。不过在唯我独尊的皇权下,又有几样东西不被玷污?
  张氏舀了一点汤盛到景德镇的贴金白瓷碗里,朱红的小嘴儿轻轻抿了一口汤,回味了片刻,点头道:“再等会儿,排骨熟了再放山药。”
  “海涛,你瞧着火。其他人都出去罢,去御厨告诉那边的宦官,圣上在坤宁宫吃午膳,叫他们派几个人过来。”张氏用十分随意的口气道。就好像在一个宁静无事、还有点无聊的上午,十分闲散放松地说两句话的样子。
  奴婢们道:“是。”
  海涛果然十分用心地盯着柴火,张氏看了他一眼,走到灶边拿勺子舀汤上面的浮物。排骨明明洗干净了的、但用水一煮就会出现这种脏兮兮的泡沫。
  “圣上乃天子,你在圣上跟前还是不要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张氏轻轻说道。
  海涛愣了一下,忙沉声道:“娘娘明鉴,皇爷起先是说去张贵妃那里的。奴婢寻思着,娘娘事先不知道,怕您主动请皇爷来坤宁宫、在那些个小的们跟前丢面子。奴婢心里慌张、才悄悄提醒了您一下。奴婢知错了,可也是一片忠心!”
  “哼。”张氏轻轻发出一个声音,不再对此多言。
  海涛弯腰有点紧张地站了一会儿,又忽然小声道:“对了,今早翰林院侍读高贤宁上奏章,好像是提立大皇子殿下为太子的事。皇爷可生气啦……”
  张氏的眉头顿时一皱。稍等了一阵,她才开口道:“那个密告郭铭的科官耿通,与高贤宁可有关系?”
  海涛道:“据奴婢所知,这俩人八竿子打不着。耿通一早就是言官了;高贤宁原来只是山东地方上的土秀才,在朝中一点根基也无,因为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出了名儿,先帝非得把他弄到朝里当官。
  是了!纪纲是高贤宁的同窗,不过已被连根拔除。高贤宁逃过了受纪纲牵连,奴婢瞧着这回怕是要倒霉了。还有郭铭,迟早一定会被收拾的。”
  张氏道:“高贤宁只因无知而触了霉头,心还是好的。咱们得尽力保一下他,不然以后大家伙儿说句话也没胆子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