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有朝一日,长安的平民也能买一件棉布深衣,幽州并州的士卒能穿着塞了岭南棉花的棉袄守卫烽燧呢?
到那时,不单是岭南需要中原,中原也需要岭南,单纯政治上的捏合,将变成经济上的密切拥抱。
“至于隔着海的珠崖,谁说没用?可以作为海上丝路的补给站,还能和西域一样,作为流放圣地啊!就该让儒士们也去体验一下天涯海角蓝天沙滩椰子树的美景。”
今年,大将军霍光为了专事西域,便裁并了象郡,除了为朝廷省钱外,也欲让博士贤良文学们消停会。岂料他们竟得寸进尺起来,今日打个雷要弃珠崖,明天下个雨,说不定就要弃整个交趾刺史部,弃港澳广州所在的南海郡了!
这便是让任弘最不舒服的地方,这文章明明能好好说事,却非要和冬雷牵扯上关系。
董仲舒往学说里塞的私货,不仅帮助儒家成了唯一被认可的官方学派,也打开了儒学神学化的大门。
“董生当年便欲借辽东高庙火灾,证明上天在警示孝武皇帝,此文为主父偃盗走后上呈孝武,孝武令董生弟子吕步舒评价文章,吕步舒不知此乃董生所作,认为甚愚……”
虽然闹了这出乌龙后,董仲舒几乎身败名裂,董氏公羊再未能登堂入室。不过天人灾异说,早已深入人心。
任弘就曾听说过,易、尚书和赢氏公羊的弟子,在描述汉武朝史事时,基本是这样的套路:
“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也。是岁,四将军征匈奴。”
“元鼎五年秋,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及西南夷,开十余郡。”
“元封六年秋,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开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
一打仗就闹蝗灾有大旱,毕竟大汉十三刺史部,百多个郡,几百个县,水旱无常,只要想找,总能找出遭灾的地方,只要他们想,总能将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联系起来。
可就是这样的说法,却颇得民间认可,如今长安挨了冬日少见的雷击,死了几个人,正人心惶惶,这文章散播开来,还真能在士人圈子里制造一些汹汹浪潮。就是靠着一次次的洗脑宣扬,即便暂时无法被当政者重视采纳,但一两代人后,大汉朝还真被忽悠得“纯用德政”了。
任弘自问,对博士和贤良文学是十分克制的,本想先混入左传学派再大打出手,可现在……
他笑道:“张匡,你说得有道理,彼辈再不抽打抽打,就要上房揭瓦了!”
张匡闻言大喜:“西安侯要在御史大夫集议时与之驳辩?”
“驳辩有什么意思。”
任弘却摇头:“与儒生讲道理在珠崖之事上阐明利弊优劣,这种事,交给苏公和汝等即可。”
“我要做的,是釜底抽薪!让儒生们从此以后,再也不能用天上的电闪雷鸣来大谈灾异!”
任弘低下头,早在昨日朝会听了儒生的歪理后,他就默默回到典属国,开始写一篇文章,开篇两个字便是:
“《雷虚》!”
……
第193章 论衡
“好文章!”
和某个财大气粗的年轻君侯不同,两袖清风的赵广汉在长安买不起地也没人送房,只能住在官府提供的小小邸舍里。
他的妻儿都留在燕地老家,邸舍中只有一个奴仆料理衣食,连暖床的婢子都没有,所以入夜后连能做的事都极少。
秉烛夜读,算赵广汉为数不多的爱好,好歹是六百石京官,这点薪油钱还是烧得起的,毕竟赵广汉白日忙于案牍,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夜幕笼罩长安时,若是外头出现狗吠惊呼,他就得投简出门了。
而这篇让赵广汉拍案叫绝的短小文章,名叫《西门豹治邺》。
这大概是从十月份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事:每隔四五天,都会有一篇小短文在长安士人、官吏圈子里传抄,或朋友相约聚会时念诵,或官吏办公时偷偷传着看。
作为协助执金吾负责京兆缉盗的京辅都尉,赵广汉有的是线人,已经打听清楚这些文章的出处了:尚冠里。
“敢告于京辅都尉,这些文章的来源,不是御史大夫杨敞家,就是隔壁的西安侯任弘家,应该就是御史大夫家所藏的《太史公书》中节选公布的。”
最初只是为了看看这书中是否有诽谤朝政之言,若有,赵广汉少不得要登门拜访御史大夫和西安侯,告诫一下两个小后生。
一看才发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但笔力惊人,长于叙述故事。比起复杂的相如之赋,贾生之文更易理解,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总有被某一篇章打动的时候。
轻侠少年读《信陵君窃符救赵》,直欲轻生行侠;心存理想却未能得到赏识的文士大夫读《屈原贾生列传》即欲流涕。
而赵广汉最为喜欢的,却偏偏是流传不太广的《循吏列传》。
里面共写了五个人的故事:楚相孙叔敖与郑卿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皆清廉自正,严守法纪,当公利与私心发生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纲纪!
赵广汉读完后不由嗟叹:“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我亦当以循吏为志向!”
又遗憾地说道:“惜哉,太史公已逝,往后不知有无能人,可以为我也作一篇好传。”
只可惜到此为止了,赵广汉很想再看更多的循吏故事,可等了许久都没等到。
文章每五天才从尚冠里放出一篇来,鸡鸣时分派仆从分十多份简牍,投放长安八街九市,再由愿意免费抄写的人,当日抄百多份散播到长安一百六十坊,若是抄慢了,就会被人堵在门口催促。
月余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抄读太史公书的小圈子,自发抄书的人也越来越多。
赵广汉实在等不及的时候,也会差人打听,据说西安侯醉时曾言,这种模式叫“连载”。
每到放出文章的日子,则被任弘称之为:“更新”。
偶尔西安侯和杨恽心情好或喝醉了,决定多放出一篇来,则曰“加更”,总能博得士人官吏们欢呼雀跃。
“更新者,除旧布新,还真有点道理……只是那该死的西安侯、杨恽,就不能一次将书统统公布?非得每次一篇又短又小的放出来。”
赵广汉的同僚,左辅都尉也好这一口,曾如此抱怨:“子都啊,若二人是寻常百姓,我少不得要动用职权,将他们抓到牢狱里,逼着二子将所有篇章都交出来。”
赵广汉却很理解:“或许是谨慎吧,谁知道那《太史公书》里,是否有诽谤之言,我可听说,孝武皇帝曾看此书,震怒下删了两篇,司马迁至死也不敢将其公布。”
嘴上这么说,但没有更新的时候,赵广汉心里还是如小猫挠一样难受。
等了好多天,即便有了新文章,也不是赵广汉中意的,随便看看就完了,不免失落。
直到昨日,这篇名为《西门豹治邺》的文章开始流传,正是它让赵广汉连读五遍,拍案叫绝。
“好一个西门豹!”
前半篇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文笔滑稽,却又精彩无比。
赵广汉不由想起,自己在颍川郡阳翟做官时,当地也有韩国淫祠的陋习,虽不投好女入水,但也让三老和巫祝每年骗了许多钱,他费了很大力气才将其革除。
不曾想西门豹也做过类似的事,还是用这么干脆痛快的手段,赵广汉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做一个像西门豹那样老谋深算、玩强敌于股掌之上的循吏,便是赵广汉的心愿。
可仔细想想,却又为民间依然巫风盛行,百姓愚昧而悲哀,本以为进京能好一些,可那些号称智者的博士文学们,也在大肆宣扬类似的事,说好的子不语乱力怪神呢?
外面的雨雪还在下,赵广汉只在隆隆雷鸣中入睡时暗道:“他日我若再回地方做官吏,遇上类似的事,非得用一用西门豹的手段!”
而到了次日,赵广汉抵达执金吾官署,却发现几个早到的同僚正聚在一起读着墨迹刚干的简牍,这一幕赵广汉再熟悉不过,是近来尚冠里有文章送出后的场景,可距离《西门豹治邺》传出来才隔了一天,莫非是西安侯所谓的“加更”?
“汝等在做何事?”
赵广汉心中好奇,面上却板着脸走过去咳嗽两声,吓得几个下属长拜作揖,又将手中的简牍献上,但瞧他们的面色,却是十分兴奋的。
“京辅都尉,有好戏看了!”
赵广汉皱着眉一瞧这篇文章,顿时愣了一下。
和往常截然不同,简牍第一列写着两个小篆《论衡》。
其后是隶书的篇名:《雷虚》。
直到此时,赵广汉才忽然明白,西安侯昨日放出那篇《西门豹治邺》的用意:造势!
“隆冬之时,偶有雷电,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又以为天示冬雷与朝堂,俗儒云:土干火,则多雷,土为中原,火为南方,当弃珠崖,冬雷乃止。”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
-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起点VIP2020-07-17完结 螳臂当车,向死而生。流寇守国门,海盗死社稷。三百年的煌煌大明,为什么走到了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