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人,俘虏一千三百四十九人,余者或是趁乱潜水逃往附近的岛屿,或是沉入海底,不可统计。”
杨勋记忆力惊人,将账簿交给朱振查看,自己却对各个数字张口到来,显然早已记在脑中。
朱振翻阅着账簿,脸色渐渐阴沉。杨勋心中有些忐忑,难道自己记错了数字?不可能啊……以往自己读一本书,往往十次八次朗读之后便能记得七七八八,虽然算不上“过目不忘”的神通,可也绝对不会在几
个数字上记得差了。
正在他心中诧异之时,只听朱振冷声问道:“阵亡士卒的名字,可有另行统计?阵亡士卒的尸骸,可有专门收殓查看,可有遗漏之人?”
杨勋张了张嘴,一脸茫然……
伯爷,您不是打算找我的茬吧?想收拾我您就直说,统计阵亡士卒的名字没说的,还要一一收敛查看士族的遗骸?您开什么玩笑呢!全世界都没有这么一说啊!咱能将伤亡的数字精确到个位数已经是尽
职尽责的表现了,放在别家部队,战报之上写着“阵亡者百余人,伤者两百余”那是正常状态!
可是收敛遗骸怎么说?
战场之上打生打死,人踩马踏面目全非者不计其数,若是一一收殓验明正身,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更别说咱们现在是海战,死了掉进海里,上哪里去捞?
若是当真一一捞取,然后收殓验明正身,恐怕打一天仗下来,收殓兵卒尸体就得三五天……杨勋觉得朱振有些吹毛求疵,只好说道:“伯爷,卑职从未听闻军队有收敛阵亡将士遗骸的规矩,非是末将狡辩,也无此必要。况且伯爷治下,各县皆有每一个兵卒的名册,每一年这些府县皆会派人前往从其地征调兵员的部队一一核实,阵亡者将会在名册之上勾去,然后按照其功绩给予抚恤或者授勋,如此足矣。至于阵亡者的尸骸……家人
都不甚在意的,军中又何用多此一举?”处于元末的动荡,能够活下来的人都已经见惯生死,对自己的命、家人的命、别人的命,都有一种惘然蔑视的态度。人死则已,伤心难过是一定的,但是对于亲人的尸骸
,却并不重视。“埋骨何须桑梓地”是一种豪放、一种洒脱,但是在这些兵卒和他们的家人看来,却是一种无奈。历经动荡,多少人为了活命背井离乡辗转求活,祖宗的祠堂或许都已经长
满了茅草倾颓崩塌,谁还能记得家乡的模样……
埋在哪里不是埋,何须是桑梓?
常茂和朱沐英也觉得朱振有些小题大做,自找麻烦。大丈夫马革裹尸,死了便死了,何须如此啰啰嗦嗦大费周章?
唯有茹太素,虽然是一介书生,深知朱振的心性,默然不语,却心中慰贴。哪怕现如今的朱振身居高位、执掌一省之地,却依旧未曾失去昔日的哪一颗赤子之心。
不抛弃,不放弃!朱振面无表情,不过却明显不悦,瞪着杨勋说道:“你若是你没做,本伯不会责罚于你,毕竟正如你所说,天下军队从未有这样的规矩。但你说你从未听闻,本伯却是不信
,本伯从初掌军山大营开始,每次出征,所有战死将士的尸体,本伯亲手交于其家属手中,难道此事你也未曾听闻?你若是没听过,你哪里来的脸去做检校。”
杨勋一拍脑门儿,暗呼不妙!
这件事情他怎么可能没听过?只是一时大意给忘记了而已,却还要质疑朱振的话语,甚至狡辩,这可是犯了军法……
这位伯爷不会拿我立威,以正军纪吧?
杨勋颓然说道:“是末将疏忽,一时忘记此事,但是……”朱振摆摆手,肃容说道:“军中严苛,军纪严谨。你一时失语,明知有此事却遗忘,反而措辞狡辩,已是冒犯军纪,不过本伯念你初犯,不与计较,若是再有下次,两罪并
罚,你可心服?”
杨勋正容道:“卑职知错,绝不再犯。”
他知道,质疑主帅的话语、甚至措辞狡辩,的确是军法不容。军中,主帅的话语便是铁一般的事实,只需要无条件的去执行,不能有任何怀疑,更遑论狡辩!
朱振面容缓和下来,问道:“你可知本伯为何要你收殓阵亡将士的遗骸,并且一一验明正身?”
杨勋说道:“请伯爷赐教。”
朱振看了看杨勋,再看看茹太素、刘青山,最后将目光投注到常茂和朱沐英脸上,说道:“茹太素,我看你一副了然的模样,你且来说说,本伯为何要如此做。”
“遵命!”茹太素站起身应了一声,说道:“说实话,当初下官也不理解伯爷如此大费周章所为何故,男人汉既然从军,若能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固然美好,埋骨沙场马革裹尸岂不也是应当?”
第413章 论功行赏
茹太素顿了顿,环视众人,见大家伙脸上都露出了理所应当的神情,便沉声说道:“但在亲眼所见,伯爷亲自护送骨灰回军属家中,那些战士的遗孤、遗孀披麻戴孝,捧着
骨灰给伯爷磕头的时候,下官才终于意识到,虽然是这样,但不应该仅仅是这样。”
见大家都皱着眉头,尤其是刘青山那样的武将,虽然刘青山话不多,但是却很嫌弃茹太素这样,说话拐弯抹角,让他得反思半天的。
干脆往墙角一蹲,假装在听,其实本尊已经云游四海去了。
不过像是朱沐英、杨勋等人却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的点点头,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茹太素继续说道:“为国捐躯,封妻荫子,固然是华夏儿郎莫大的荣耀,但相应的,家中也会失去梁柱,父母子女丢掉依靠,他们如何会不痛心。我们有英烈祠,牺牲的将士都会雕刻在上面,但英烈祠上的贤明,却远远的比不过祖坟中的一堆坟茔!那怕家里只剩下个白发老翁、孤儿寡母,只要他的坟头还在,他的乡邻也会对他家报以无比的崇敬,哪怕有一两个无赖混子欺负上门,全村人都会群起而攻之,即便到了县衙打官司,县衙的官吏都会肃然起敬,是非对错且先不论,就已然高看一眼!这是一个勋
位远远不能带来的尊重。”
杨勋等人默然。
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悖论,都是战死沙场,都是为国捐躯,可是在乡里,一个得到勋位而埋骨他乡的烈士远不及一个没有勋位却能埋骨乡梓的的普通士卒!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百姓是朴实的,对于战死的英烈,他们怀着同样的敬意。但是当战死之后获得了勋位,他们会认为虽然这个人战死了,但是帝国给予了他应得的荣耀;可若是一个没有获
得勋位的人战死,他们并不会认为这个人无能,没有获得功勋,而是认为帝国对他有些亏欠。勋位虽然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它本身是虚无的,这并不能让乡邻们有太多的认同感。相反,一个实实在在的坟头矗立在那里,这不仅仅是全家的骄傲,更是全村、甚至
是全县的骄傲!他们可以指着那个坟头骄傲的告诉别人,告诉自己的子孙后辈——瞧瞧,哪里埋着的就是咱的亲人、咱的邻居,是为了咱军山战死沙场的英雄!当初他战死沙场,是他的
主帅将他的骨灰带回来埋在那里!
这是乡间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杨勋等人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以往只想着上阵杀敌,却从未想过要尽最大的努力将每一个阵亡的将士都带回去,送他回家……
推己及人,若是有一天自己战死,固然是一种荣耀,可是埋骨他乡跟荣归桑梓,却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
想想吧,一种场景是——若干年后,人们指着这座坟头说:“那是个英雄!”
而另一种场景则是——他是个英雄,功勋传给了他的儿子……
天壤之别!
更为重要的是,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战死,被遗弃战场与被战友带回家中……那将大大的增强部队的凝聚力,虽然面对强敌,亦能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杨勋大声答道:“末将这就去安排打捞、收殓阵亡将士的遗骸,定然一个不差的将兵卒们带回来!”
朱振点头说道:“本伯带出来的兵,无论生死,就一定要将他们带回去!”顿了一顿,续道:“不过你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就行了,咱们将此战的收获归拢一下。”
“诺!”
杨勋大步离去,安排人前去交战海域收殓遗骸,稍倾,快步返回。
说起此战缴获,气氛就轻松了许多。
朱振在翻看账簿,杨勋笑道:“此战共缴获铜钱大大约百缸,黄金五千五百两,白银少一些,只有七千多两,不过粮食有将近两万石,算得上是缴获丰厚。”
各人都喜笑颜开。海州的改建日益铺开,所需钱帛物资不计其数,缺口愈来愈大。虽然有淮安世家的百万两白银可以支撑一些时日,但是见过朱振庞大规划的他们都知道,这点钱远远不够…
…
尤其是水师的各种装备,战船的建造,军港的兴建,还有朱振口中的火枪、火炮各种新式的兵器,都需要海量的金钱来维系支撑。指望应天的拨款是不现实的,吴国公现在每一分钱都能攥出水,全都攒着换成粮食和甲胄兵器,憋着劲儿等着东征张士诚,西征陈友谅,希翼与一战功成,成就他统一华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有君子 (臊眉耷目) 起点中文VIP2020-08-04完结返回汉未,变成徐州市刺史陶谦的长子,陶商。我爹是讨董诸侯之一,董卓想弄死我和爹。...
-
帝国枭色 (背着家的蜗牛) 起点VIP2020-08-27完结王朝末年,帝国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刘钧穿越而来,身为九位异姓王之一的他,拥有自己的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