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 完结+番外 (历史系之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历史系之狼
- 入库:04.13
“所以攻克敌国,不罪及百姓....还要举荐敌国有才能的人....寻找他们的孤儿寡母,救济他们,会见他们的老人,尊重他们...散发仓库里的粮食,来安抚他们...”
“假如有个人,能够使一死人复生,那天下的人一定争着服侍他了。而仁义之师救活的人也太多了,人们谁不喜欢?所以,仁义之师一到,邻国的人民归向它就象流水一样,被伐国家的人民盼望它就象盼望父母一样。正义之师走得越远,得到的民众就越多,兵不血刃人民就迅速归服了。”
赵括终于有了兴致,他点着头,认真的说道:“您说的很对啊,您准备怎么做呢?”
“我要禁止屠城,还要进一步减少斩首所可以得到的奖赏,增加俘虏所可以得到的奖赏,渐渐转变为按着军队所攻占的土地来进行赏赐的制度,明令军队不许杀死俘虏,不许残杀敌国境内的百姓,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术,不烧掉财物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
“正如我所说的,征战之前必定分发檄文,告诉所有人,秦国所要施行的战争是仁义的,是正义的!”
“我还会安排官吏在攻下城池之后及时安抚城内的百姓...”
赵括瞪大了双眼,这还是自己所想的那个商贾吗?
赵括站起身来,对吕不韦说道:“若是您真的可以施行这样的制度,那就能救下数百万百姓的生命...这对秦国也是有利的,如今秦国是各国中最强大的,若是还保持原先的杀戮制度,这对秦国是没有好处的。比起我这样空谈的人,您才是真正的贤人啊!”
得到赵括的认可,这让吕不韦非常的开心,他不只是开心自己的政策得到了支持者,更开心的是他自己得到了承认,自从他担任丞相以来,因为他商贾的出身,常常能感受到群臣藏在心里的那种不屑与轻视....而如今,天下之间最有名望的武成君,说出了不如自己有贤德的话,吕不韦的心里自然也是非常激动的。
吕不韦急忙说道:“我所以能设定如此详细的政策,也是《马服书》所给与我的启发,请您不要这么说。”
等到吕不韦再次坐在赵括面前的时候,赵括已经不再将他当作一个奸商来对待了。
“请问您的第二项政策是什么呢?”
“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我听闻:凡给天下人民作君主的,考虑施政大计莫如扶植有德,消除暴虐,奖赏正义,惩罚不义。如研习墨家之学的人多反对攻伐,反对攻伐就必然选取救守;如果选取救守,那么方才所说的扶植有德、消除暴虐、奖赏正义、惩罚不义的方针就无法实施了,给天下人民作君主的,其利害全在于是否明察这个道理。”
“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吕不韦说起了自己的改造秦国的想法,越说越是激动,手舞足蹈。
而赵括坐在他的面前,吕不韦的这番言语完全颠覆了他对吕不韦的所有看法。
吕不韦并不只是个成功的商人。
第两百九十三章 吕不韦变法
赵括自己也没有想到,吕不韦居然真的说服了自己。
他通过自己的三项制度来说服了赵括,第一项的义兵,第二项的仁政,还有第三项的举贤...第一项和第二项都很好理解,而第三项,其实也不难,吕不韦从马服书内看到科举制度之后,结合如今秦国所施行的学室制度,所弄出的新制度。秦国的学室,跟科举制还是不太一样。
秦国在各县设立学室,有军功的将士,他们的后人,如果想要当吏,要进入学室来学习,然后经过简单的法律考试,毕业之后就能来任吏。因为要担任官吏,不只是需要军功,还需要有文化,懂法律,不然光是通过厮杀来得到爵位,也不能成为官吏。爵位和官吏是分开的,虽然没有详细的规定,可是相应的官位也需要一定的爵位。
吕不韦想要在扩大学室的影响,不再拘束与律法,而是培养官吏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扩大考试的范围,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培养出这些人才之后,却不能再像往常那样直接给与官职,而是针对不同的官职再次开展考核,这些从学室里毕业的弟子就可以参与这些考试,通过的人可以担任。
秦国本土的学室制度加科举再加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就形成了这么一套东西。
赵括对此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而吕不韦所提出的交易,就是赵括支持吕不韦来稳固他的位置,而吕不韦将会施行他所提出的那些政策,会避免屠杀,给与百姓恩泽,在这方面,赵括可以说是钻研了很久的,在这些时日里,赵括都在思索着该如何改进秦国的制度,如何能避免大一统之后的再次内乱,第二次内乱之中,所死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像这样的乱世,是很多枭雄所追求的,只有在这样的时代里,他们才能建立功名,成就一番伟业,可是赵括却不这么看,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群刚刚从战争里走出来,喘了一口气的百姓,再次被丢进战争的火炉里,遭受再一次的苦难。他不是枭雄,大概也算不上是个英雄。
他只是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好人,能够活下去,能够作为一个人来活下去。
赵括很吕不韦聊了很多,他们从军功制开始谈论,军功制是秦国强大的基础,也是给与百姓们往上爬的一条道路,可是这个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塑造了秦国强悍的军队,使得秦国拥有了一大批从底层爬出来的人才,使得秦国能击败自己的对手,可是这样的制度,却因为过度的追求杀戮,使得各国都无比的仇视秦国。
在失去了战争目标之后,秦国没有办法继续维持这样的制度,大概只能再次寻求扩张,可是再次扩张,只能是朝着那些不毛之地,秦国也拿不出土地来赏赐这些将士,只能是用被征服的不毛之地来作为赏赐,到那个时候...秦国就要完蛋了。想要改变这个帝国的弊端,想要避免内乱,那就要改善秦国的制度。
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并不是强国,目标是要活下去并且击败敌人,所以他的制度是国家服务与战争,无论是什么职业,都要服务与战争,这让秦国看起来就好像是一支伪装成国家的军队,可是当下,秦国的目标是统一,目标不再一样,那秦国就不能继续运用先前的制度。
赵括和荀子,公孙龙等学者曾经拿出了四种改变的方法。
荀子认为秦国的制度很好,唯一欠缺的就是仁政,只要能在如今的基础上进行仁政,也就是善待百姓,增加救济制度,轻徭薄赋之类的,就可以了。而公孙龙则是认为秦国的制度需要完全的改变,最好是废除了斩首制度,减少爵位的差异,将爵位的提升途径从注重首级改成注重农桑和纺织等生产活动。
韩非拿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完全的保留如今的军功制,将以后所要奖赏的土地改成其他方式的荣誉,如可以免去税赋,可以得到更多的俸禄之类,免得造成不能赏赐的情况,而第二种办法就是完全的废除军功制,通过开垦的方式来让百姓们都拥有足够的土地,然后采用老师所提到的科举制来代替提拔升迁。
赵括思索了许久,都没有轻易的开口。也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无论要如何改变,都一定要非常的谨慎,不能把未来的大一统给该没了....
而他们无论说什么,不过都是一种理念,尚且不知是否能运用到实践里的理论,而吕不韦,如今却是要直接开始实践,吕不韦不能算是一个学者,可是你也不能说他不是,他就像是个商人和学者的结合体,简单的利己主义者,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他都能吸收过来,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
赵括便跟吕不韦说起了当初众人的想法,吕不韦非常的开心,他急忙拿起了纸张和笔,开始记录赵括所阐述的这些,吕不韦认为,这些东西都能对自己有所帮助。两人一直聊到了晚上,到了宵禁,作为丞相,吕不韦当然不能违背律法,他只能在赵括的府邸里借宿一晚。
到了次日的凌晨,吕不韦这才告别了赵括,离开了这里。
走出赵括的府邸之后,吕不韦顿时就感觉到了一阵轻松,有赵括的支持,他在秦国的地位就没有人可以撼动了,对他而言,赵括并不是一个威胁,赵括若是有意相位,那这个位置也根本不会落在他的头上,要知道,当初昭襄王对他进行赏赐的时候,理由就是他设法将赵括带回了秦国。
吕不韦担心自己的位置,这是真的,他想要做出些有利于秦国的事情,这也是真的。
吕不韦返回府邸之后,便开始重新的构思,在跟武成君交谈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政策上的不少缺陷,而赵括提到的荀子等人的想法,也成为了吕不韦可以借鉴的素材,于是乎,在经过了两个多月之后,吕不韦来到了王宫里,将自己已经改进了一次的想法讲述给了秦王。
相似小说推荐
-
水浒豪杰传 (固执的胖子) 原首发于起点中文网,悠空网VIP2019-01-12完结水浒好汉中,九纹龙史进最先出场。史家庄的高富帅,拜王进为师,收了...
-
两千年不死 (芸阁) 起点VIP2019-12-07完结江晓活了两千年。第一世,她走过先秦的风土;第二世,她随着项羽逐鹿天下;第三世,她和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