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刘秀曾经派尹敏校对前朝图谶,还组织人编撰谶纬,这些东西都能编的话,那还有什么神秘可言?
  刘钰觉得,刘秀很大可能是在利用谶纬,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赤伏符对他有利,作为利益既得者,为什么不信呢?
  朝中众臣都在争先恐后地批判赤伏符,论证他们的建世皇帝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君,唯有太中大夫郑兴沉默不语。
  皇帝问道:“郑卿,你说说看,此事该如何处之?”
  郑兴道:“子不语乱力怪神,臣也不敢语奇怪虚诞之事,臣不懂谶,也不敢言谶。臣愿陛下以仁义正道为本,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大修仁德,使百姓归心,得士民效力,则何愁不王天下?”
  郑兴的话一说出来,朝堂上立刻就安静了。
  这种话在当时简直是石破天惊,因为他几乎是否定了谶纬之学,直接将其归入乱力怪神之列。如果在邯郸朝堂上有人敢说这话,以赤伏符作为自己称帝依据的刘秀必定会索然大怒,立即加以处罚。
  可是刘钰听了这话,还是稳稳地坐着,并没有发怒的迹象。
  正当群臣都偷窥着上面,揣测皇帝心思的时候,刘钰说话了:“有的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这话有些模棱两可,但是确实没有怪罪的意思,提着心的朝臣们算是舒了口气。
  作为现代人,刘钰当然不信什么谶语。可是他也不能断然否定,因为他也曾利用过什么托梦之说,也有过石牛祥瑞,也需要一些东西来为自己加上一圈神秘的光环,来强化自己的君权神授。
  其实无论是刘秀还是刘钰都很清楚,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靠的还是实力。
  建世皇帝对着众臣说道:“谁才是天命之子,将来自会验证。不必造这些东西出来蒙蔽世人。朕将与不义帝会猎关东,让刘秀不服来战!”


第366章 都是同窗
  刘秀接到刘钰的回信,大概意思是:你说的什么赤伏符,不过是和哀章为王莽做的策书一样的东西,都是用来糊弄人的。
  刘钰把金匮策书和赤伏符做了对比。
  还别说,这俩个东西真的差不多,都是几句谶语,说明王莽(刘秀)应当成为皇帝,后面跟着一长串名单,都是辅佐新皇的功臣。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当时人的造假水平完全没法和后世相比,造假的路子都有迹可循。谶语加名单是标配,因为造假者要夹带私货,或者如哀章把自己列入天书名单,以王兴、王盛掩人耳目,来谋求富贵,或者如强华把王梁和孙咸放进去,或许这两人和他有什么私交。
  刘钰嘲讽刘秀,人家王莽可比你认真多了,硬是提拔了没有一点功劳的看门大爷王兴和卖烧饼大爷王盛。可你不义帝呢?谶语里明确提到孙咸,你竟然违背符谶不提拔。
  还有没有点敬业精神?
  赤伏符是完全照扒的金匮策书,刘秀的众臣都假装把这作为所谓的天命,因为刘秀称帝符合他们的利益。等到刘秀应谶要封孙咸为大司马时,大家就不干了,立即闹腾起来,改为民主选举了。从这就可以看出,包括刘秀在内,所有人都在装糊涂,一句话,什么信不信?想信的就信,不想信的就不信。
  刘钰犀利地指出了这一点,最后说道:咱们都是成年人了,不要玩这套虚的,还是来一场爷们和爷们之间的决斗,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刘秀可没敢像刘钰一样,把回信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因为刘钰的反驳很有力。他一个灭莽兴汉的皇帝,竟然和王莽同样的玩法,编造痕迹太重,套路太明显了。
  但是长安汉的敌后工作是无孔不入的,刘秀虽没把长安的回信公开,这信的内容却慢慢地传扬开,已有朝臣在暗暗地讨论这事儿了。
  大司徒府,邓禹与一个三十余岁的瘦弱男子对坐,这男子神态颇有些疲惫,他就是几年前为刘秀献上赤伏符的儒生强华。
  强华垂首道:“听说放牛皇帝说了些赤伏符的事,陛下很不高兴,不知可有此事。”
  邓禹道:“放牛皇帝攻击赤伏符,说其和哀章金匮策书如出一辙,陛下。。。确实有些不悦。”
  强华的呼吸忽地急促起来,他抬起头,将两手拄在席上,向前倾身道:“仲华,大司徒,这赤伏符其实真是照着哀章的天书所写。”
  邓禹笑道:“强兄,赤伏符乃是天书,陛下能登基称帝,全赖此书,你可不要乱说呀!”
  强华好似没听见一般,依旧急切地道:“当初你要的急,我也没来得及好好琢磨,就以当年国师刘秀的符谶为蓝本,略作修改,以应陛下之急。。。”
  邓禹打断他道:“陛下的名讳,怎能轻易说出口?”
  “哦,对对!要避讳,当年国师刘,刘歆欲取王莽而代之,便按着金匮策书,写了这篇赤伏符,作为他代新复汉的法理依据,后来刘歆事败被杀,从他家中搜出这符谶,不知怎么就流传了出来,我在长安偶尔听到,就记下了。”
  刘歆是西汉末年的经学大家、史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他的名头很多,学问很大,据说还算过圆周率,精通历法,是古文经学派的创始人,号称是孔子之后的第二人。
  在西汉末年,为避哀帝之讳,刘歆改名为刘秀,
  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目录学鼻祖刘向之子,本是汉朝的宗室,却支持王莽称帝,是新莽的重臣。
  刘歆后来与王莽翻脸,准备劫持王莽,因此他秘密准备了《赤伏符》,准备据此登基,代替王莽,没想到事情还没有发动便泄露了,刘歆被杀。但他的符却传了下来,成为一个神秘的传说。
  当时刘歆已改名刘秀,作符谶当然要用刘秀这个名字,所谓的“刘秀发兵捕不道”说的是国师刘秀要发兵捕获无道君主王莽。
  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捕字如果用到南阳刘秀身上,就有点不合适,刘秀要平定四方无道之人,为什么要用“捕”字呢?
  赤伏符被强华无意中得到,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刘秀。
  强华是刘秀和邓禹的老同学,听说刘秀在河北,特地赶来投奔,正好此时众将劝进,而刘秀说什么也不答应。
  强华半开玩笑地和邓禹说,刘秀称帝早有预兆,有赤伏符为证。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邓禹正为刘秀不登帝位而烦恼,听了这话,竟想出个主意,让强华献上赤伏符。
  在邓禹的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下,强华稍做修改,献上了符谶。刘秀见了大喜。这个符谶为刘秀提供了上位的合法性,证明他是应天命而登基为帝的。
  赤伏符是刘秀的根,他以此登基为帝,当然要极为维护这个符谶,甚至因此大兴谶纬之学。
  听说刘钰批判赤伏符,刘秀十分不高兴,强华很担心,他觉得自己当初有些匆忙,符谶造得不够精细,被刘钰抓住了漏洞。
  因为此事重大,强华越想越怕,就来到此事的谋主邓禹家中打探消息,讨个主意。
  “大司徒,这符我没有打磨好,陛下。。。不会因此而怪罪我吧?”
  邓禹呼地站起,斥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叫你打磨符谶?这明明是天降祥瑞。陛下乃天命之子,才得应此谶。这赤伏符虽是你所献,但与你何干?”
  强华虽然年龄比邓禹大了许多,当年是邓禹的学长,此时被他斥责,却不敢反驳,只擦着汗道:“大司徒教训得是,是强某孟浪了。”
  有的事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谁都得说是真的,谁说破谁是傻子。
  赤伏符就是这样的事。
  强华小心翼翼地道:“大司徒,我,我的父亲年纪大了,几次来信催我回去,我离乡久了,也十分想念颍川家乡。大司徒能不能帮我向陛下说一声。。。”
  “强兄,邯郸繁华富贵,颍川不安定,你何必非要回去呢?”邓禹又打断了他。原本的同学,如今地位上有了巨大的差距,弱势的一方连说句完整的话也不容易了。
  “大司徒,我实在是想家了,陛下日理万机,恐怕也没有时间为我的事操心,那我就自行回去吧!今日正好向大司徒辞行了。”
  强华说了这话,便告辞出来。
  他前脚刚走,邓禹后脚便进宫,见了刘秀,说道:“强华欲回颍川家乡,让我来替他向陛下辞行。”
  刘秀挥手道:“不要提他!他愿去哪儿就去哪儿,别让朕再见到他。”
  他正在为赤伏符烦恼,听到强华这名字就气不顺。
  邓禹道:“强华此人,其实还算老实,倒也让人放心,我只怕他遇到些不老实的,或是别有用心之人。。。赤伏符是他献的,万一从他嘴里说出些什么不该说的。。。”
  其实他想说的是,要是长安方面找到强华,让他把赤伏符推翻,那可就要了刘秀的命了。
  刘秀道:“那就让他留在邯郸吧,严密监视,都是同窗,也别难为了他。”
  邓禹领了旨出来,却找到了诛虏将军刘隆,说道:“陛下的意思,让强华以后不要再乱说话,唉,都是同窗,也不要难为了他。”
  刘隆听了这话,心领神会,什么人嘴巴最严,什么话也不会乱说,刘隆可是最清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