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几天之后,强华出游时不幸落水,被打捞上来时身体已泡得肿胀不堪。消息传到宫中,刘秀正与邓禹在议事,两个人不免嗟叹一番,说道:“唉,当年我们可都是同窗。”


第367章 甩锅大战
  刘秀好像写信写上了瘾,在以赤伏符宣扬自己是合法君主的企图失败之后,又亲自给刘钰写了封信。
  刘钰依旧拿到朝堂上公开讨论。
  皇帝说道:“不义帝说,自王莽乱政以来,天下扰攘,盗贼蜂起,百姓苦于战乱十余年,破家亡身,尸骸遍于道路。如今比及二十年前,人口减少不知有多少。他刘秀镇抚关东,安集百姓,复兴汉室,稳定社稷,我刘钰平定关西,攻灭巴蜀公孙氏。如今天下只因有我二人,百姓不得休息。我二人皆为高皇帝之后,刘氏一家,何必非要兵戎相见?他愿与朕罢兵言和,以函谷关为界,分为东西汉,各安百姓,使天下息干戈。。。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侍郎金丹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自古天下一家。古之圣王,如炎黄二帝,各有天下之半,尚要大兴兵戈,战于涿鹿之野,何况当今?黄帝之后,尧舜继之;尧舜之后,夏禹兴起;夏失其德,天下复乱,成汤伐之;纣王无道,武王伐之;周室日衰,天下崩裂,诸侯各行其道,百姓不堪其苦,秦王并天下,不修仁德;高皇帝奋起,一统山河,汉室之德布于天下。大汉乃一家之天下,岂能分为两半?陛下欲行大道,岂能阻于函谷关?关东之民皆引颈西望,望长安之王师,陛下之车驾,如稚子之盼慈母。请陛下兴义师,伐无道,使天下重归一家,使万民皆沐汉德。”
  皇帝摸了摸颌下的小胡子,心道:朕的龙颜,真的像慈母吗?这个比喻有点不伦不类呀!大名鼎鼎的光武皇帝,竟然成了他口中的无道之君,咱一个后世屌丝变成兴义师的有道之君,这个感觉还是比较爽的。
  这时博士冯衍出列道:“陛下,刘秀此举,不过是假作仁慈、沽名钓誉罢了。他若真作此想,为何容不下同姓之刘永,非要攻灭梁国?当年刘秀据有河北,更始帝召之回京,他若真为天下着想,只要遵诏命,交出河北之地,天下早就安定了,何至于至今仍兵戈不息?如今关东百姓贫苦,刘秀粮草不济,无力西顾,故以此说蛊惑陛下,待其修缮甲兵,积聚粮草,一有余力,必将挥兵西进,与长安争雄。陛下切不可中其缓兵之计!”
  刘钰点了点头,冯衍说的对,刘秀此举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他只要有三五年时间,恢复国力,就会选择性地忘记要百姓休息这话,一定会挑起干戈,必欲消灭刘钰而后快了。
  吏部侍郎谷恭说道:“当年景帝削藩,七国叛乱,景帝使周亚夫将兵讨之,使天下重归一统。按照不义帝的说法,是不是不该兴兵,而是复七国之地,使其各安其境?反正都是刘氏之子,用不着大动干戈。不义帝为景帝之后,他为何不去问问先祖,这天下到底该不该一统?”
  众臣纷纷附合,许多人更是上奏说,请皇帝立即发兵关东,攻灭不义帝刘秀。
  刘秀大概想不到,他的一封信,竟起到了反作用,使长安朝堂上的声音出奇地一致,都是要立刻开战,统一天下。
  等到大臣们议论得差不多了,刘钰开口道:“不义帝之言其实也有道理,再打下去,百姓确实太苦了。”
  这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本吵吵嚷嚷的声音全都静了下去,大臣们都看着皇帝,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难道皇帝真的喝了刘秀这碗迷魂汤,休兵罢战,任大汉东西分裂?
  “朕欲听从刘秀之言,让百姓休养生息,不过有三个条件。”
  皇帝稍停了停,又说道:“其一,为解黎民之苦,朕欲请刘秀免关东之赋税,和朕一样,免两年之后,再恢复大汉旧制,三十税一;其二,今年天下有旱灾、蝗灾,眼看又是个欠收之年,因屯田之利,关西仓廪充实,尚无缺粮之忧,但关东人多,百姓乏食,饿殍遍地,朕怜百姓之苦,不忍见其惨状,欲请刘秀开关塞,使关东无粮之民,皆可入关求食,朕将大开官仓,赈济百姓,绝不使百姓饿死一人;其三,刘秀欲以函谷关为界,分东西二汉,如今洛阳在朕之治下,为将士血战所得,若是白白给了刘秀,将士们焉能答应?若是刘秀以邯郸来换,朕可以考虑,洛阳为天下之中,城大而坚,更胜邯郸,朕为了天下百姓,不与他计较,宁可吃了这点亏。卿等看如何?”
  郑深道:“刘秀提议要息干戈,分东西而治。陛下若是答应,则中其缓兵之计,陛下若是不应,刘秀便可说陛下穷兵黩武,不恤百姓,将天下纷争的罪名,加在陛下身上。陛下提出三个条件,条条在理,刘秀若是答应,则失其民,失河北,无以争天下,若不答应,则将承担兵戈不息的罪名,陛下此举,实在是高妙。”
  郑深这话,正说在了要害之处。
  刘秀明知道刘钰不会答应息兵,为什么还要写信来说这些废话?
  他不过是在打舆论战。
  刘秀是想告诉天下百姓,他们得不到和平,一直在遭罪,其罪不在他刘秀,而在长安建世帝。他想让天下人看看,他刘秀都不想打了,刘钰却不肯善罢干休,非要动刀动枪,害得天下不宁,黎民受苦。
  说到底,这是刘秀在甩锅,自己占据道德至高点,把屎盆子硬扣在刘钰头上。
  刘钰虽然名字叫盆子,可不想接这盆臭狗屎。他的应对就是把锅再甩回去,刘秀制造的这盆屎还是让他自己消化吧!
  朝堂上众臣齐齐拜下,都说道:“陛下英明!”
  刘秀收到刘钰的回信,却不敢拿到朝堂上讨论,只是与他的几个重臣私下商议。
  刘秀将刘钰的信向案上一丢,说道:“刘钰小儿只会胡说八道,如此奸滑,实在可恨!”
  邓禹道:“放牛小子真是牙尖嘴利,明知道这三件事一件也不可行,却非要提出来为难陛下。”


第368章 河南大案
  刘钰提出的三个条件条条要命,哪一个实行了都会要了刘秀的命。
  第一条免赋税。
  关东一直实行的是十税一,按理说已经不重了,可关西却是三十税一,而且还有两年免税。相比较而言,刘秀的十税一简直可以说是苛政了,这也是关东流民一直向西跑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秀本就缺粮,要是再免税,邯郸朝廷就要破产了。
  可是刘钰提出来了,刘秀要是不答应,关东的百姓会怎么想?必定会心中不平衡,一样的大汉子民,人家都能免税,你刘秀为什么不免?是不想让大家过好日子吗?
  第二条开关塞。
  建武五年又是个灾年,旱灾、蝗灾,这是从王莽时期就开始的天灾,好不容易消停了几年,今天又赶上了。关东百姓已经开始挨饿,甚至饿死了不少人。刘钰说要大开官仓赈灾,长安有粮食吃,只要跑到建世汉就能活命。可是刘秀为了控制人口外流,就是不开关。
  那个年代,人口就是财富,人口就是实力,人口多就是关东对于关西的最大优势。他刘秀敢开关,百姓就敢往关西跑,人都跑光了,谁还替他卖命?
  如今刘钰说要赈灾,要给百姓粮食吃,妥妥的仁德之举。可刘秀非要拦着,不给大家活路,那他就是恶人暴君无疑了。
  第三条洛阳换邯郸。
  洛阳这几年一直在打仗,人口外流,经济很差,几乎都要被军事化了。在刘茂封闭伊洛盆地之后,才开始有了点起色,但比起安定了几年的邯郸还是大大不如。
  洛阳是比邯郸更大,地理位置更好,比邯郸更有作为帝都的潜力。可是刘秀的根在河北,在幽冀二州,这是他的基本盘。要是让刘钰进入河北,幽州冀州都可能一朝反水,刘秀就成了光杆司令,连争天下的资本都没有了,占了洛阳又有什么用呢?
  后世打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人都知道,要先占一个角落城市,有稳定的后方基地,再向外慢慢发展。可是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四战之地,意味着四处都是敌人,比起稳定的幽冀之地,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刘秀要打舆论战,将刘钰一军,没料到刘钰一个反将,把他给难住了。
  人家刘钰答应了分治,提出的条件也都是为了百姓着想,条条有理,现在刘秀怎么办?免税、开关、换城,这事儿到底办不办?
  这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秀问邓禹道:“事已到此,如之奈何?”
  邓禹说了两个字:“不理!”
  还能怎么办?就当没说过,不再提这茬,装傻。
  可是刘钰有汉情局,这两封信自然又会通过不知什么渠道流传出去,让天下百姓看一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仁德之主。
  不仅如此,刘钰又光明正大地向天下人下了一道诏书,大汉建世皇帝允诺,各郡从归入长安朝廷治下的时候算起,全都免税两年,关东也是一样。
  当时的通讯条件实在是差劲,传播渠道有限,只能靠发传单、众口相传这样的方式,若是像后世人手一部手机,全国几百万个基站,恐怕关东百姓立刻就得集体造反,投奔长安大灯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