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皇甫思思嫣然笑道:“不要钱,不瞒长者,妾身与顾侯爷是朋友,侯爷也经常来我店里用饭,他从来没给过钱,反而还要我倒贴呢……”
  冯树惊讶地道:“啊?顾青他……不像是白吃白喝的人呀,他怎能如此,姑娘放心,待见到顾青后我定会教训他,虽然他如今官高爵显,但在村里也要叫我一声叔……”
  皇甫思思顺势便改了口,笑道:“阿叔莫恼,什么钱不钱的,妾身与顾青闹着玩呢,朋友之间哪里在乎这个,侯爷平日也帮了我不少,能在妾身的小店用饭已经是我的荣幸了。”
  冯树仿佛察觉到了什么,认真地打量了她一眼,见她芙蓉玉面,娇媚如花,心中不由一紧,试探问道:“姑娘与顾青……只是朋友?”
  皇甫思思笑道:“是朋友。”
  冯树点点头,也笑了,笑容憨厚无害,像没见过世面的老农。
  “朋友好啊,呵呵,或许过不了多久顾青的未婚妻也会来,怀玉姑娘是个不逊须眉的好姑娘,你与怀玉也一定能成为朋友。”
  皇甫思思脸色立变,接着心下凄然。
  这个叫怀玉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上次那两个小同乡意有所指地告诉她,怀玉是顾青的未婚妻,今日来了个同乡又告诉她同样的事,尽管没有直言,但皇甫思思能看得出顾青这些同乡对怀玉的维护之情,他们生怕有人抢了怀玉未婚妻的位置,若有若无地形成了一个保护圈,保护着这位女子。
  那么,顾青对怀玉的用情有多深呢?
  傍晚时分,顾青匆匆从城外大营赶来客栈。
  见到冯树和魏参,顾青无比喜悦,三人聚首,一番喜相逢,道尽别后事。
  皇甫思思殷勤地忙里忙外,亲自下厨给众人做菜,门外的骆驼也有伙计端着精细草料喂饱。
  “冯阿叔,来了就安心住下,我给你们在龟兹城弄了四间位置最好的商铺,以后村里烧出来的瓷器,除了一部分当作贡品送入长安兴庆宫,剩下的至少一半要运来龟兹城,这里卖瓷器的利润比大唐关内高出两三倍,是巨利。”
  冯树点头笑道:“既然来了,自然听你的安排,听说你在安西做得不错,我在客栈听那些客人们说起龟兹城,话里话外都提到了你,顾青,你有一身大本事啊。”
  目光一瞥,看到前堂后面忙里忙外的皇甫思思,冯树努了努嘴,道:“那位姑娘是何来路?与你不止是朋友那么简单吧?”
  顾青正色道:“当然不止朋友那么简单。”
  “哦?她是你的……”
  “她是债主,是厨子,是食堂大妈,所以不能得罪,得罪了大妈,打饭时她会手抖。”
  冯树呵呵笑道:“你啊,都是侯爷了,说话为何还是那么不正经,跟当初在村里一样,做官要体面一些,莫失了官仪。”
  随即冯树正色道:“不管你与她是什么关系,莫忘了怀玉姑娘,她才是你的正妻。我知道你们当官的娶多少房妾室都不打紧,但怀玉姑娘必须是正室,你若做了薄情郎,全村老少都会指着你的脊梁骂。”
  顾青叹道:“阿叔放心,我的正妻一定是怀玉,不可能是别人。待此间事了,我便……”
  话说到一半,顾青说不下去了。
  “此间事了”,此间之事如何能了?
  安禄山眼看要造反,从此天下大乱,顾青必然要领兵征战天下,他与张怀玉连见一面都不容易,成亲之事何其艰难。
  ……
  长安城,杨国忠宅。
  杨国忠拜右相后,朝堂风气大变。
  以往李林甫在位时,朝事皆与众臣商议,到了杨国忠这里,他却大权独揽,鲜少有与别人商议的习惯,就连左相陈希烈,杨国忠也不怎么给面子。
  有一次商议朝中补缺官员名单,陈希烈刚摆出商议的架势,谁知杨国忠瞥了一眼名单,说了一句“左右相皆在,给事中亦在,此事就当已过门下省了”,说完杨国忠便将名单按照资历高低随意排了一遍,不到一炷香功夫便定下了官员名单。
  气得陈希烈半晌说不出话来。
  如此草率的行事风格,可见其人昏聩弱智到何等地步。
  今日此刻,摆在杨国忠面前的,是顾青的一封信,以及堂前整整齐齐的十个大箱子。


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吐蕃策
  狐朋狗友也是朋友。
  顾青与杨国忠的关系便是典型的狐朋狗友,有福保留地同享,有难肯定不会同当,说不定还会落井下石。
  当面大哥小弟叫得亲热,背地里时时刻刻盯着对方的前程,一旦有前程不稳的迹象,马上划清界线,翻脸不认人。
  这才是成年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朋友固然是塑料朋友,但……钱财是真真实实摆在眼前的呀。
  顾青的信一如既往的热情洋溢,“杨相”“杨兄”亲密得能让人当场融化。
  信里的意思很明确,要战马,要粮草,要兵器,安西需要杨相的鼎力支持。
  然后顾青还在信里给杨国忠画了一张大饼,安西兵强马壮,有兵器有粮草,战斗力更强,横扫西域随手就能为大唐立功,给陛下长脸面,陛下高兴了,捷报上再带几句感谢杨相多年对安西不遗余力的后勤支持,这份功劳自然也有杨相的份,陛下龙颜大悦,杨相当然也能沾点雨露。
  虽然已是人臣之巅了,多干点立功的事,国公晋为郡王它不香吗?
  顾青的信令杨国忠看得很舒坦,开门见山提要求,然后为他分析利弊,最后给他画个又香又甜的大饼。
  如果这些都是虚的,那么摆在面前的五千两银饼和一百两黄澄澄的黄金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杨国忠看完了信,再看看面前的十只大箱子,心情愉悦得如饮琼浆,舒坦极了。
  顾贤弟虽远在千里之外,但仍是个识体面知人情的至交好友啊。
  如今杨国忠虽然官拜中书令位极人臣,但实际上朝堂里很多官员都是看不起他的。天下皆知杨国忠本身并没有什么学问,也没经过科考,他的仕途完全靠的是堂妹杨贵妃,是典型的幸进宠臣。
  自从当了右相后,朝臣背地里给他贴了很多标签,诸如“不学无术”“无勇无谋”“谄上欺下”等等,没一句好话,杨国忠虽然智商不高,但也不是纯粹的傻子,对别人的议论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如今对他一如既往尊重的,顾青算一个。
  重要的是顾青会做人,他与杨国忠从来不玩虚的,先谈感情再聊利弊,最后直接上干货,这年头能遇到这般知情识趣的朋友很幸运了。
  杨国忠决定与顾青的友情一定要再次升华,达到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境界。
  北边有个安禄山与他不合,没关系,我杨国忠不是没有掌兵权的朋友,西边有个安西军的顾青,朝堂上我的腰杆子照样硬气。
  看完信后,杨国忠马上给三省写了一份条陈,命武部尚书韦见素酌情给安西军配给战马粮草和兵器,随后又让门下幕宾写了一道奏疏,详细阐述给安西军拨给战马粮草和兵器的必要性,以李隆基如今好大喜功的秉性来看,顾青全歼吐蕃军的战功尤在,李隆基多半不会反对的。
  写完了这些后,杨国忠坐在书房里沉思半晌,取出刚写的条陈,将“酌情”二字直接划去,想了想又添上了具体的数字。
  “战马增一万匹,兵器弓弩两万件,箭矢弩矢各五十万支,粮草支应安西全军半年所需,征调关中民夫赴送安西都护府。”
  又看了一遍后,杨国忠满意地点点头。
  既然人情要送,就要送得实实在在,数量少了不痛不痒,人家顾青未必领情,容易影响双方山无棱天地合的交情。
  写完吹干墨迹后,杨国忠正打算叫幕宾进来,下人在书房门外禀报,天子召三省朝臣入兴庆宫议事。
  杨国忠叹了口气,他知道天子要议的是什么事。
  说来这位顾贤弟真会折腾,远在安西都不消停,不知怎地弄出个“平吐蕃策”,天子这几日连召几位重臣商议,接连好几日都是夜半才结束,第二天接着商议。
  兹事体大,几乎要拿大唐的国运气数去赌,三省几位宰相和官员们意见不一,反对者赞同者各半,这也是商议多日迟迟无法决定的原因所在。
  命府里丫鬟给自己换上官服,更衣期间杨国忠还顺手调戏了为他更衣的丫鬟,满手的新鲜豆腐舍不得擦,心满意足地将双手拢在袖中,出了书房便换上道貌岸然的右相嘴脸,不苟言笑地上了马车。
  进了兴庆宫,入正殿议事。
  陈希烈站在正殿门外,见杨国忠走来,陈希烈主动行礼问好。
  陈希烈年纪比杨国忠大很多,终究是左相,杨国忠不敢托大,急忙微笑回礼寒暄。
  闲聊几句风月后,陈希烈凑过来低声问道:“今日多半仍是商议平吐蕃策之事,不知杨相可有定论?”
  杨国忠摇头:“顾青之策有些冒险,大唐的国库恐怕也担不起如此大的开销……”
  陈希烈笑道:“老夫与杨相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此计非正道,行的是险招,于国弊大于利,不可为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