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杨国忠却笑了笑,道:“陈相可有想过,陛下为何三番两次召我等商议此策?”
  陈希烈目光一闪,试探地道:“莫非陛下有何想法?”
  杨国忠缓缓道:“顾青的平吐蕃策究竟是好是坏,我不予置评,但毫无疑问,陛下是很动心的,否则不会三番两次召我等商议,哪怕反对的朝臣不少,陛下仍要咱们没完没了的商议,为何?陛下分明是在研磨你我,磨到所有人不得不赞成了,此策便可颁行下去……”
  看着陈希烈那张老迈沧桑的脸,杨国忠微笑道:“所以说,陈相的目光不能老是盯着手里的奏疏,要多抬头看看陛下的脸色,奏疏写得花团锦簇或是祸国殃民又如何?陛下的脸色才能决定天下事。”
  陈希烈摇头,老头儿一生保守懦弱,难当大任,但三观还是很正的,对杨国忠这番言论颇不赞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陈希烈很有风度地呵呵一笑,聊天就此结束。
  杨国忠也呵呵一笑,盯着陈希烈的侧脸瞥了一眼,眼神轻蔑。
  迂腐古板的老东西,自以为踏实做事便是忠良之臣,连天子的脸色都不懂看,难怪混到快进棺材了也当不上右相。
  一个嫌弃对方是老古板,另一个嫌弃对方是奸佞小人,两个三观不合的人互相微笑,心里各自奔腾着一万头狂吐口水的草泥马。
  宦官走出殿外,朝二位宰相笑道:“二位相爷,陛下召二位觐见。”
  二人除履入殿,殿内温暖如春,主宾座前分别搁着一盆烧得正旺的炭火铜盆,李隆基穿着轻便的常服,赤着双足斜躺在正中的胡床上,正阖目养神。
  杨国忠和陈希烈来得较晚,殿内已有两位朝臣落座了,分别是左卫大将军郭子仪,武部尚书韦见素。
  见两位宰相入殿行礼,李隆基睁开眼,淡淡地点点头,道:“既然都来了,那么,继续议事吧,此策事关机密,不可宣之于众,朕便与你们几位朝臣商议。”
  环视众人一圈,李隆基缓缓道:“顾青所奏平吐蕃之策,有利有弊,利弊难以权衡,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也,故朕希望各位认真思虑,此策是否可行,全在你我君臣一念之间。”
  接连商议了好几日,在座的几位朝臣大约也琢磨出味道了。
  看来天子是非常希望顾青的平吐蕃策能够施行的,毕竟是除去吐蕃这个百年大患的绝佳良机,难的是大唐盛世多年积累下来的国本可能要因为此策而耗费大半,万一弄巧成拙,耗费掉的国本从此打了水漂,风险太大。
  然而,对于好大喜功的天子来说,利弊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败则从头再来,成则远迈太宗高宗,值不值得赌?
  李隆基的选择很显然,值得赌。
  朝臣们不答应怎么办?没关系,磨到你们答应为止。这才是接连几日召集他们议事的目的,坐到如今这个位置上,殿内几位若还不明白李隆基的心思,这么高的位置就算白坐了。
  利弊已不再重要了,现在看的是在座朝臣的人品,是刚正不阿继续反对,还是见风使舵改口赞成。
  陈希烈虽然保守懦弱,但为人还是颇为正直,于是当先说道:“陛下,臣以为,此策不可行。平吐蕃固然是莫大的功绩,可天时地利不对,天宝九载,大唐在西域刚与大食国打过一场,勉强算是平手吧,但大唐的将士也折损了两万余,西域诸国对西域正是蠢蠢欲动之时,此时若再对吐蕃行此策,若然事败,吐蕃定恼羞成怒,起兵来攻,那时我大唐恐连西域都难保,风险太大了。”
  李隆基嗯了一声,皱眉不悦道:“顾青不是在西域刚刚歼灭了吐蕃两万大军么?此战已然伤了吐蕃的筋骨,几年之内吐蕃不敢再兴兵,岂非天时地利正其时也?”
  陈希烈摇头道:“安西都护府南接吐蕃,西临大食,境内诸多未服王化的游牧部落,可谓内忧外患,顾县侯固然胜了一战,但仍面临无数危机,若再对吐蕃行此冒险之策,臣恐顾县侯难以收拾。”
  一旁的郭子仪忽然插言道:“臣以为,此策利大于弊,可一试。”
  “此策最妙之处是不必兴刀兵,以钱财粮草而削敌之国本,上善也。两国之战,哪有不冒风险的计策,陈相非领兵之人,故而为人稳妥,但对我等武夫将领来说,顾青的计策算是很平和,胜率很大了。”
  “就算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钱粮而已,若是成功,对大唐而言便是莫大的利益,从此大唐周边邻国再无强敌,大唐可放开手脚,将一部分兵力卸甲归田,这些兵力回到家乡便是劳力,不出几年便能让国库再次丰盈起来,故臣以为,此策可行。”
  陈希烈忿然,正待说什么,杨国忠却抢在他面前开口道:“臣也以为此策可行。原因同郭大将军一样,利大于弊,胜大于败,纵然事败咱们损失的不过是一些钱粮,以大唐的国力,三五年内背负得起,至于陈相说什么吐蕃会恼羞成怒,这个……有点没道理了,咱们就算不行此策,以吐蕃的秉性难道就不主动入寇了吗?莫忘了前几月吐蕃入侵于阗,夺其城,屠其民,他们也是毫无理由便入寇的,既如此,为何大唐不能主动行此毒计,反制于敌呢?”
  见朝臣们的意见终于渐渐有了倾向性,李隆基的心情越来越愉悦,转头望向一言不发的武部尚书韦见素,笑道:“韦卿有何想法,尽管道来。”
  韦见素沉吟半晌,道:“臣亦附议杨相和郭大将军所见,不过臣还有一事,若欲施行此策,那么安西都护府的位置便很重要了,此策之行大多要靠安西的,如今是青城县侯顾青掌安西军,安西四镇大多也在他的掌控下,这个……陛下,授臣权柄不可过重,臣非是对顾青有仇忌,只是觉得应对顾青之权有所制约才好……”
  李隆基闻言一惊,接着若有所思地点头。
  韦见素的话恰好说中了他心底里的忌惮,眼下已经有一个安禄山权柄过重,难以削除了,若再来第二个安禄山,一个在北一个在西,李隆基恐怕真会愁死。
  确实应该适当制约一下顾青的权柄,都护府里仅仅一个边令诚是不够的,最近边令诚的奏疏里只说顾青如何治城有方,如何领军操练,绝口不提顾青的任何失当之处,李隆基原本还在奇怪边令诚为何最近如此客气,此刻仔细一想,恐怕这个边令诚已靠不住了。
  李隆基缓缓道:“除了陈相,尔等看来是都不反对平吐蕃之策?”
  众人除了陈希烈,纷纷点头。
  李隆基笑道:“如此,便照此策施行吧,杨国忠,你领三省尽快拟个条陈出来,一应钱粮拨给,当须另立名目,此事不可宣扬,收购吐蕃药材之事,便交给顾青去办,所需钱粮由朝廷拨付,前面一两年要花不少钱,各位打起精神小心应付,待这一两年后,吐蕃那边的元气已不知不觉伤了,那时再行第二步。”
  转头望向韦见素,李隆基笑道:“韦卿所言很有道理,朕会思量的。”
  事已议定,君臣心情各异。
  顾青的平吐蕃策正式商定施行。


第三百四十六章 剿匪捷报
  皇甫思思手抖了,顾青亲眼看见她手抖了。
  好奇她是如何做的菜,在缺少各种调味品的大唐竟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饭菜,顾青便窜进了客栈的厨房,观察她做菜的手法,当然,主要是想偷师。
  然后他便看到厨房的灶台上有一个特制的四方形的鼎,鼎的底部是方形,边部倾斜状,式样与后世炒菜的铁锅有点像,如果将底部改成圆形的话,完全就是炒菜的铁锅了。
  皇甫思思的烹饪手法大多是如今的蒸煮一类,没学会炒菜,但调味的香料却用得很合适,将每道菜的味道提了起来,却恰到好处,不抢菜品本来的味道。
  看着皇甫思思用大勺将菜从锅里捞起来,准备装盘时,顾青眼睁睁看到她握勺的手抖了抖,又抖了抖。
  画面很熟悉,依稀回到了前世大学食堂打饭的年代,端着饭盆露出讨好的笑脸,只求食堂大妈的帕金森症不要那么严重。
  “停!再抖就没了!”顾青气坏了,果断喝止。
  皇甫思思吓了一跳,不仅手抖,连肩膀都抖了起来。
  “你,你你……何时来的?快出去,厨房油污之地,侯爷这等金贵人不能进来。”皇甫思思推着他往外走。
  顾青气道:“我若不进来,你打算抖几下?太过分了,虽然我吃饭不给钱,但你也不能缺斤短两呀……”
  说完顾青一愣,这句话……似乎有那么一丝丝混账味道。
  皇甫思思噗嗤一笑,接着咯咯大笑起来。
  娇媚地白了他一眼,皇甫思思哼道:“你还知道自己吃饭不给钱呀?”
  顾青寒着脸道:“一码归一码,不给钱你可以去官府告我,但你缺斤短两就是人品问题了,手抖是病,得治。”
  皇甫思思笑道:“侯爷白吃白喝不给钱,妾身真的可以去官府告你吗?”
  顾青大拇指一翻,指着自己的胸道:“不谦虚的说,我就是官府。本官裁定,不给钱的事以后再说,但你手抖就不对了,明明做了一大锅菜,抖个啥?除了我还打算给谁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