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二申饬的两个媒体主官直接红了眼,亲自从办公室里出来,拿上笔记本和水笔,跑到秋收的第一线,记录起军民鱼水情的一点一滴,巴之不得把百姓和军士的故事挖个一干二净。
可惜,他们看到的写下的仅仅只能是其中的万分之。
被教导员制度洗礼过的军队绝非旧时代军队可比,面对老百姓时那种和善的面容装都装不出来,如同秋日里的一股清泉,在老百姓的心底缓缓流淌。
如果说当他们看到军士们为他们扩建粮仓、收割作物时,他们还觉得是作秀,那么,当军士们把地上的粮食用手指头一粒一粒地抠出来,放到他们的簸箕里的时候,作秀一词还没被他们知道便消失在了大唐的历史长河里。
特别是秋收第七天一场莫名其妙而来的暴雨,无情地便要摧毁他们一整年的辛苦时,得到消息的李二百忙之中亲自下令,让军士们迎着风雨,拉着仙界技术开发区里制作的热气球帆布,让他们抓紧时间收割,从那些军士坚定而有力的眼神里,浑身浇透的身躯上,老百姓们终于认可了军士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若不是,谁家孩子会为自己遮风挡雨,只为他们口中的一粒粮食?
秋收结束后,老百姓们捧着鸡蛋、凉水守在路旁,求着收功回营的军士们手下他们的“重礼”,而军士们则好言拒绝,气得老百姓直跺脚的场景,最终变成了整整一个版面的文字,飞向大唐的各个角落。
“大唐的军队是新式的军队,他唯一的职责便是在皇帝陛下的指挥下保护老百姓,这种保护也不是简简单单的生命保护,而是以生命为核心,从内在和外全方位执行的保护。既然粮食是老百姓的命,那么,大唐的军队便要保护老百姓的粮食,既然房子也是老百姓的命,那么,大唐的军队便要帮助老百姓修房子。”
“以此类推,只要有大唐军士所在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命和他们生命相关的财产便能安然无恙!”
“此次秋收作战,一共出动军士十六万人,大唐十二卫,卫卫皆出人,死伤者数以百计,他们或许是被田地里的蛇虫咬了一口没了命,或许是被镰刀削掉了手指,看起来死伤得好无所谓,比起对外作战而死,他们的死伤看起来更加像是一种玩笑。”
“但是,对外作战是保护老百姓,为老百姓收割作物,保住老百姓一年到头的辛苦成果,同样也是保护老百姓的命,既然都是保护老百姓的命,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仙师多次提到,军士口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老百姓供给,身上所穿每一根线都是老百姓纺织,老百姓便是军士的爹娘,若不是,哪会有人如老百姓一般,为军士们耕作制衣却毫无怨言?如此,军士便是老百姓的孩子。大唐的军队便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同时,陛下降下旨意,为老百姓死伤的士兵,不论如何死伤,皆以战时相同,家人亦能得到战时而死同样的赔偿和待遇。”
“夹道迎接军士,以往都是为作战归来的军士,而这一次,却开天辟地般是为了迎接秋收回营的军士,如此开天辟地的一遭,当于史书中精彩飞扬的一笔,也大可作为新旧军队的分界线。”
“从今起,大唐军队部分各卫名称,对外只有一个名字——大唐子弟兵!”
《学院杂谈》发表的特刊上,贵为太子殿下的李治亲自写稿,用官方的名义,正式为大唐军队下了定义。
文笔因为受到沈晨的影响,显得不文不白,甚至是稚嫩,也没有太多的新闻专业术语和格式,反而更像是口水话。
然而,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老百姓可不喜欢那些文绉绉的词汇,如此贴近他们生活的文法登时让他们和李治之间的隔阂消失得一干二净。
也在这一天,老百姓在认可大唐子弟兵的同时,认可了大唐第四位太子殿下——李治!
第398章 自我怀疑的李治
秋收是李治登上大唐帝国政治层面的第一仗。
这一仗很漂亮。
虽然在大唐初期严苛的政治环境下,他没办法指挥军队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依托于大唐政治生态对太子的巨大扶持,他还是凭借手中的左右春坊和太子十率,照样有差不多五六千人的指挥范畴。
在秋收中,太子十率专挑硬骨头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太子十率,以及已经成了秋收中所有人对太子十率的口头禅。
太子十率本是李承乾的十率,按照传统,李承乾倒台后,应该从上到下进行一番清洗,但是,大唐此次的换储太过平稳,平稳到几乎不可能留下任何隐患。
随着李承乾和忠心于他的东宫署官远涉海外,李承乾在大唐的所有政治影响也一并被带走,东宫里剩下的都是不可能反对李治的人,剩下满坑满谷的位置,只需要李治往里面填人就行了。
可以说,这种变相的清洗方式比起李治亲手清洗还要来得干净,来得纯粹。
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大唐追随沈晨时间最长的人,哪怕他对东宫各部个十率没有过多干涉,但是,潜移默化中也把仙界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
比如说针对十率的思想清洗,针对左右春坊的报表系统和政治规划等等,在李承乾走之前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治接手东宫之后,根本没有为东宫系统能不能学习他的仙界知识而犯愁,而是抓破了脑袋想各个部门的主官。
而且,在寻找之中,也并非单纯的找信得过的人,更多的则是寻找能和东宫这一套仙界政治系统搭边的人。
比朝廷还要先进的政治系统的,东宫这一套系统可以说超越得太多太多,依照李承乾的习惯,几乎翻版和复刻了后世的政治生态。
而这些,都还只是李承乾无意为止,并非刻意去摆弄的,由此可见,先进便能抢占落后,这是一句极为经典的话。
比如,李承乾想要知道东宫现在有多少人,每天吃多少粮食,下个月需要购买多少粮食,又有没有必要搞几次晚宴。
按照大唐原本的政治生态环境,李承乾需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开无数个会议,然后在一大群东宫署官的争吵中相互妥协,最后得到一个众人都欢迎的方案。
而李承乾有意无意中继承了沈晨的办事风格,根本没心思开那么多会,浪费那么多口水,直接让人用表格做一份统计,然后再看看有多少钱,最后分门别类把资金分配完毕,签名盖章 结束。
一套操作下来,两个时辰都不要。
一开始,东宫署官自然很不适应,为了填个表格,没少闹笑话,但是,随着表格内容的逐渐完善,很多数据无需变动,即便变动也有前一份表格数据作为参考,所以,反倒减轻了东宫署官们的负担。
以前从早忙到晚都忙不完的事,现在还能有时间约在一块聊聊天,喝喝茶。
李治要的便是能够驾驭这种生态系统的主官。
可惜,朝廷里的主官那么多,偏偏熟悉这一套的无一不是李二的心腹,李二现在自己都缺这方面的人手,怎么可能放人到东宫来。
“不行啊,如此下去并非办法,我看还得从咱们内部自己解决,完全可以进行一次考核,把下面的人提升来,一方面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可以让下面人看到出头的希望,提振士气。”
“可若是达标怎么办?哦,大家辛辛苦苦考试了,结果一个也录取,还是得便宜外人,这不搞笑吗?我看,考试可以考,但难度需要再往下降低一点。”
“降低一点可行,但若是一个位置出现几个高分呢?要了这个放掉那个,怎么说也不舍得,到时候还会落得人埋怨,我觉得,录取方式可以采取择优录取,不看有没有过关,只依照分数,从上到下,如同学院考试那般,到哪个满位置了,就到哪个,成王败寇,剩下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对对对,臣附议!”
“臣附议!”
在崇教殿里,两三个东宫目前最大的署官围坐在李治身旁,习惯了李承乾头脑风暴似办公习惯的他们,上来就提出了自己部门遇到的问题,然后阐述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根本没看到李治尴尬的神色。
他虽然在学院里学习,可是,学习环境和政治环境仅仅只是类似,想到他从小接触的政治环境,他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看到的那种主官讲话,下官想解决办法,上官又总结,下官又不答应,最后拖拖拉拉两三天的时候。
此时刚坐下,两三个署官就把他想说的话统统说完了,他都不知道如何往下接。
顿了好几个呼吸,他才反应过来,这一套不就是学院里老师们开会办公那一套吗?
得,有了参照物,他便知道怎么办了。
挪了一下有靠背的高脚胡凳,李治清咳一声,道:“如此提议很好,就照此办吧!”
出了崇教殿,被徐徐的暖风一吹,李治的脑袋终于完全清醒过来,他发现他在东宫的地位好像可有可无。
如此一般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东宫参与秋收时,他便遇到过一次,和此次一样,所有问题和所有解决方案被署官们说了个一干二净,还没等他把事情完全弄清楚,署官们已经达成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梳理这个方案中的缺漏,然后下旨就行。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风起大唐) 七猫中文网VIP2021-11-23完结119.88万字穿越大唐,成为八岁孩童,大唐皇帝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开局觉醒系统,参...
-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起点VIP2021-08-29完结自从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的霍刚,发现自己面前的汉代玉门关活了之后,这个残酷的西域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