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到最后,因为涉及“降虏案”——有人招供在多尔衮入寇期间,孙之獬曾秘递降书,听说这事后,百口莫辩的孙之獬,那里还敢在大明这边呆着,他见机的早,直接逃了。
  天下之大,那里是他的容身之地?
  孙之獬倒也干脆,直接过海降了建奴。
  这十几年奔波,也就是这几年,盛京城重建后,他才算是消停,在西清,像他这样的投奔大清的明官倒也不多,受到重用的也没多少。当然,人家之所以受到重用,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
  就像他一眼看出多尔衮想当皇帝却又不愿意招惹大明的心思,一个“蒙古大汗”的建议,让多尔衮心花怒放,这不礼部侍郎也就当上了。
  可对于年近七十的孙之獬来说,他的心里还心念念着更高的官职。只是没有机会再进一步罢了。
  享受着夏日的阳光,躺在后院太师椅上的孙之獬,手中捏着《大清时报》,神情显得颇为畅快。
  “哎呀,这流放亲爹到天竺,可真亏他朱慈颖小儿能做出来?那些无知的百姓现在总能认识他的嘴脸了吧!”
  提到朱慈颖,也就是乾圣皇帝时,孙之獬的心里那是一个恨啊!
  甚至是恨之入骨。
  为啥会这样?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当年他北逃,都是这厮做的怪,当初要不是济南的朋友私下通知他,估计这会他早就人头不保了。
  降虏?
  他孙之獬又没疯,那会东虏可没打到淄川县,他降什么降!
  可偏偏有人搜出了他的降书,至于是谁陷害自己,孙之獬不清楚,但他可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一得到消息,就立即乘船带着家人逃到了辽东,真的降了虏。
  后来从山东老家那边传来的消息,他人是逃了,可孙家的祖业都没抄没了。自然的,对“是非不分”的德世子心生怨恨。
  从德世子,到平虏大将军,再到乾圣皇爷。
  可在孙之獬的眼里,那可是让他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仇人。
  现在眼瞧着仇人犯了这么一个大错,他的心里那一个乐啊。
  其实,那怕就是远在万里之外,“西清”君臣们仍然关心着大明,关注着那里的动静,当然,这种关注更多的是他们喜欢放大与大明有关的负面新闻,就像乾圣皇帝把他亲爹“流放”到天竺一样,自然要说道着他的不孝。
  “这件事,有继续发挥的余地啊!”
  突然,孙之獬坐起身来,盯着报纸自言自语道。
  “要是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指不定能大明那边弄出乱子的,到时候,我大清指不定还能再入主中原哪!”
  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孙之獬心里是那个得意啊。
  那怕你是皇帝又如何,你砸我饭碗,我也砸你饭碗!
  在这种情绪之下,孙之獬开始动笔写起书来了。
  打肯定是打不过。
  可打不过,不妨碍他去骂啊!
  皇帝有什么可怕,皇帝怕他才对,毕竟皇帝最怕什么?
  怕名声臭啊!
  皇帝的名声臭了,那可就是昏君,就是暴君,就要失掉民心的!
  当年崇祯真的有遗诏传位给德世子吗?
  那我就写你凭兵权欺压皇太子年少,夺权篡位!
  你不是要流放你爹?
  很好,省得老夫栽赃了,就写成意图死血亲!
  你不是恢复太祖之制吗?
  那我就写你违背祖训,苛待宗族!
  还有登基前的种种,什么逼见皇太极的后妃,什么强抢民女,那些暴行更是数不胜数,什么擅杀大臣,什么侮辱士子,就放大十倍百倍的写!
  不行,这样还不够黑!
  想了想,孙之獬觉得还不够劲爆,于是又改了改。
  书是写好了,孙之獬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在那里出版呢?
  这内容可劲爆了!
  要是在大清国印,印了又有什么用?
  在大清黑大明的皇帝,本身就是政治正确好吧!
  可是在这边黑了大明的皇帝也没有屁用啊!
  孙之獬知道,要搞事情了,就非得在大明印不可!


第872章 一群奴才相
  尚虞备用处,从字面上来说,尚虞备用处不过只是一个寻常的侍卫衙门,可实际上,尚虞备用处却是多尔衮的情报机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为其刺探情报立下不少功劳。
  甚至成为满清征服西域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正因如此,不少出身于这里的侍卫都得到了重用。
  因为是进士出身,按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武将衙门显然是不符合身份,可对于王建南来说,他并不排斥在备用处当差,因为这里的人很容易得到重用。毕竟,这边是近臣,能够进出汗宫的。什么武将,什么文官,搁在我大清,没那一说。都是大汗的奴才而已。
  这天和往常一样,王建南正在衙门里翻看着探子于各地刺探的军情时,收到了一本书。看着那本书时,他不由一愣。
  “乾圣秘闻录……这是什么书?”
  王建南翻开一看,顿时愣住了,原来是本骂乾圣皇帝的野史,其中不仅有乾圣帝夜宿秦淮的香艳传闻,还有奸Y黄台吉后妃的内容,而更让他惊讶的是,书中居然写到了大明乾圣皇帝把德王流放到天竺的内因!
  “我的老天!”
  王建南认真的翻看了几页,脱口而出道:
  “这个孙之獬可真,真是……奇才啊!”
  哪怕就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一切不过都是凭空编造的,但是对于王建南来说,还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事情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去编造。只要有人去编造,就会有人相信。
  什么谣言止于智者,不过只是宽慰之言而已,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有时候他们更愿意相信具有传奇色彩的谣言。
  两天后,王建南就把孙之獬约了出来,一顿酒菜之后,王建南问道。
  “先生书中写的可有其事?”
  孙之獬把书送给王建南的时候,就已经料到这个问题,他轻笑道: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愚民百姓,谁会在意?反正这书一旦传来之后,那明国皇帝的龙椅肯定会晃上一晃。”
  凭着一本书,让皇帝丢了饭碗,显然不现实,但是恶心恶心对方,还是可以的,对于孙之獬来说,能做到这个地步,他就已经足够得意了。
  当然要是能够凭借这件事儿,打击他的威信,甚至煽动那边是发生内乱,那可就是再好不过的意外收获了。
  “况且,现在那个倒行逆话,流放藩王,天下藩王谁人不恨之入骨,要是此书流行天下。”
  孙之獬拈着胡子道:
  “要是有藩王趁势起兵的话,到时候,那怕龙椅不稳,恐怕也是要晃上一晃,明国的局势也是要乱上一乱的!”
  王建南闻言,沉默片刻后。
  “先生高才,不过,那些藩王未必敢反吧!”
  “乾圣逼迫宗藩,擅杀大臣,侮辱士子,打压士绅,早就是天怒人怨了,现在所差的,无非就是一个引子而已,我这的书,就是乱明的药引子,只要用对了地方,明国必定是出乱子!”
  说罢,孙之獬得意的抚须而笑,似乎在这一刻,他变成了那个诸葛孔明了,单凭此计,就能让明国大伤元气,此计一成,指不定大汗会论功行赏,升他为尚书,要是大清能顺势重入大明的话,保不齐他就是大清入主中原的大功臣了,到时候衣锦还乡多好。
  想像着衣锦还乡那一幕,孙之獬颇有些激动说道:
  “到时候,要是备用处派人劝说各地藩王起兵的话,那明国可就完了,一旦藩王们连成一片,加上我大清从外稍稍施力,天下形势将大利于我大清啊……”
  王建南被他说得热血沸腾,点头说道: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
  看着孙之獬,王建南犹豫道:
  “这书,在大明那边,恐怕没有敢印吧!”
  那怕就是明国从来不曾禁毁过书籍,可是这样直接把乾圣皇帝名字挂出来的书,而且其中甚至还称其不是德王亲生。这样的书印了,那肯定是会诛九族的,大明那边谁敢印?
  孙之獬轻笑道:
  “明国那边没人敢印,咱们这边就不能印?”
  “咱们印?那该如何把书送到明国呢?”
  王建南皱眉。
  孙之獬说道:
  “通过商人夹带,带过去就是了,此书不要多,只要有个几万册,到时候于各地传播,自然会有对乾圣怀恨的人私印私抄,会有人传播,待到谣言风传天下时,就是乾圣帝位不稳之时。”
  孙之獬得意道:
  “当然,也是我大清入主中原之时。”
  入主中原!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王建南都没有从这句话中回过神来,良久后,他看着面前的书,说道。
  “先生可真是为我大清立下了奇功一件啊!”
  “都是勤于王事而已!”
  孙之獬得意道。
  王建南则是再次表示对孙之獬的佩服之情。
  “先生放心,这件事,我必定是会办好的!”
  当日,二人畅饮半日,孙之獬的心情是那个得意,得意之间,已经酒醉的他似乎真的看到了乾圣皇帝因为他的这本书,帝位动摇,看到了藩王群起攻之,到最后,那看似不可一世的乾圣皇帝,居然像建文一样,在勤王大军的打击下逃窜出南京。当然,也看到了大清国入主中原的那一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