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这事兴许只是演给世人看的。”
  当大臣的自然要为君父分忧,绝对不能坐视君父沦为不孝吧!
  于是朝会当天,德藩的奏折一出,立即就有很多大臣站出来的进行反对,他们倒没有说什么“移藩”涉及十几万宗室。
  说实话,对于大明的文官来说,他们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宗室,那怕就是现在,在陛下口口声声说着什么“恢复高皇帝祖制”的时候,他们也没把宗室放到眼里,过去没拿正眼瞧宗室,现在更不会。
  宗室的死活,于他们有何关系。
  他们说的不是宗室,而是“孝道”。
  德藩移国,你们一个个的起什么哄啊!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朱国强没想到大臣们会反应这么强烈。
  “启奏陛下,臣以为德王移藩此举不妥,分封藩王制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而陛下念亲亲之谊赐土于藩王为诸侯,实在是恩重如山,但今德王为陛下之父,德王年迈,不可远行是为一,二,陛下为人子,焉能放父远行海外……”
  这边的话声刚落,那边又有人出班道:
  “启奏陛下,臣也以为不妥!德王年迈,理应于大明安享晚年!”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群文官跳了出来,义正言辞的反对,几乎没有什么官员持以观望态度,毕竟,大明是以孝治天下,有些话,他们必须要说出来。况且,他们觉得自己说的肯定是陛下的心里话啊!
  其实,陛下也就是想借德王的奏折,逼一逼各藩而已。
  但是他们显然打错的算盘。
  朱国强扫了他们一眼,道:
  “怎么,以你们看来,朕要是同意德藩移国,就是不孝了?”
  “臣等不敢!”
  众臣纷纷言道:
  “臣等以为我大明以孝治天下,陛下理应为天下表率!”
  朱国强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在拿高帽子往自己的脑袋上扣呢!
  这些个官员一个个的说的什么为天下表率,一个劲的把“孝道”挂在嘴边,看似没有指责自己不孝,可是要是照他们这么一说,德王要是去了海外,估计自己可真就不孝了啊!
  历朝以来,当皇帝的那是一个累,既要防着武将,又要防着文官,不是考虑打这个,就是考虑压这个,寻思拉拢那个,整天算计的着实辛苦。
  不得不说,想当相有为的君主,累得很!
  可归根到底,还是当皇帝的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职责,就像防着武将一样,除了安禄山之外,古往今来,太平盛世里头,有几个武将作乱的?
  当皇帝的最好是平衡,平衡好权力。
  相比于武将,文臣专权才是最普遍的现象,对于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平衡好文武之间的关系,只要平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勋臣与武将平衡文官,令其不能一家独大,这个皇帝作起来也就轻松了。
  掌握不了军权的文官的,屁都不是!
  但是朱国强似乎忘记了一点,这些文官都是久经宦海的主,他们最擅长的是什么?
  就是权谋!
  而所谓的权谋,其实是最没用的东西!
  权谋之术来源于法家。法家理论区分为“法”、“术”、“势”。“术”就是“权谋”传说申不害精于此“术”。后世很多人觉得“权谋”无所不能,似乎只要会了“权谋”,就可以操纵一切。但是法家的老祖宗韩非子却认为,“权谋”是一个小成的东西。在法家看来,“法”、“势”才是重要。“法”是皇帝操纵臣下和臣民的手段,“法”是皇帝意志的体现,谁不服从,就可以抓谁。而“势”也很重要,所谓势,其实就是那个地位。纵观历朝历代皇帝,实际上贤君少,昏君、暴君乃至于幼子登基,这些人怎么能够慑服群臣就是要用势。百官跪着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个地位,是这个皇权的标志。如果这个龙椅之上,只是一个幼童,百官尽管都高于他,他也跪下喊万岁。只有在“法”和“势”的配合下,所谓权谋才是有用。
  只有在“法”和“势”的配合下,所谓“权谋”才是有用的。
  可为什么,在大明,文官可以制约皇帝?
  不是文官制约了皇帝,而是文官用大义去制约了皇帝。
  就像现在,他们一上来就给皇帝戴上了一个“孝”的高帽子,我大明以孝道治天下,没错啊。
  你要是一意孤行,那就是不孝,皇帝不孝,怎么治天下?
  你瞧,直接把皇帝给埋进坑里了!
  这就是文官们的权谋。
  事实上,纵观有明一代,皇帝昏庸也好,英明也罢,往往都会被迫或主动,或被动的被文官给忽悠进这个大义里头。
  嘉靖有手腕吧!
  可在“大礼制”时,那也是战战兢兢的才争了个两败俱伤,到最后干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专心修仙去了。
  至于万历来说,他一辈子最想的是什么?
  前期励精图治,后来虽然因为小儿麻痹症有损威仪,不能上朝,但在“国本之争”中,也是争了个心灰意志,来了个几十年不上朝。
  这两位皇帝在明朝,说起来也都是颇有手腕的主,可即便是强说他们,在文官的面前,想要达到目的,那也是难的得很。
  到最后,都是选择了退避三舍!
  做皇帝做到这份上,够可怜的吗?
  文官们是用“权谋”把皇帝逼到这份上的吗?


第870章 皇帝文官都是厚脸心黑的主
  当然不是!
  不是“权谋”的话,那是为什么?
  可以是一切,但绝对不可能是“权谋”。
  “法”在皇帝那,“威”也在皇帝那。这意味着全同样也在皇帝的手中。对于掌权者,施以“权谋”?这是多么大的玩笑?
  既然不能够对皇帝实施“权谋”,那文官的手里还有什么?
  还有“势”!
  说白了,就是文官逼迫皇帝时用的从来都不是“权谋”,而是“势”!
  文官之间的争斗用的是“权谋”,可是当他们面对皇帝的时候,每每都是“借势而为”。
  权谋?
  能大得过皇权?
  所以他们才会用“势”!
  这个“势”是什么?
  不是借天下的“势”,而是借着大义,借着大道。
  所谓的大义在我,大道在我,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就是这个道理。
  就像现在,他们直接给皇帝扣上了一顶帽子——“孝道”。
  怎么破?
  如果皇帝不顺从他们的意思,就是“不孝”。大明,大明是什么?是以孝道治天下。
  这个治天下,哪里“治天下”。分明是治天下的百姓,毕竟,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的用一些道德文章去约束天下的百姓,让天下的百姓在那个框子里生活的,在那个框子里受到他们的管束。
  什么孝道,什么所谓的忠义,什么所谓的仁义礼智信?
  说白了,不过就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他们需要这些工具来约束天下的百姓。为什么需要这些工具?就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变得更听话,更顺从,更服从。从而让他们好去压榨他们,好去把这些百姓变成一根根韭菜。再然后一茬一茬的割着这些韭菜。
  这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当然对于这种帝王心术,普通的百姓肯定是不了解的,但是这些官员非常了解,他们非常清楚,对于皇帝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不是文官,不是武将。
  而是皇帝怎么凭借着所谓的大道,来约束天下的百姓。
  好嘛,皇帝都不孝了,那还怎么治天下?于是乎,自然证明了一点,皇帝是昏君。甚至可能会引起所谓的“统治危机”。
  有时候,那怕是皇帝,即便明知道是坑,那也只能装作看不见。不说其它人,就像海端一样,嘉靖为什么杀不了他?
  嘉靖不是说他“无君无父”吗?
  那文官们就是给海端扣上一顶“孝”的帽子,他死谏是因为对君父“尽孝”,要是嘉靖杀他,就是“虎毒食子”,你瞧,这一个个的都坏的很。动不动就给皇帝挖坑。
  甚至坑就摆在那里等着皇帝跳哪,一不小心,皇帝掉进去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就像崇祯一样,他能不想南巡吗?
  他又不是真的傻,可问题是那一个个大臣动辄就把祖训拿出来“天子守国门”,你要是逃了,那可就是背弃了祖宗。
  诸如此类,有明一代,不,古往今来屡见不鲜。
  这都是借“势”,看似被人吹上天的“权谋”之术只不过是小道,一旦掌权失去势力,就是破鼓万人锤。就像赵高和李斯在那里指鹿为马”一样。秦朝那些官员,不知道马是马,鹿是鹿吗?不知道赵高此举,就是要试探是不是政治同盟吗?都知道,但是大家都装不知道,还要配合演戏。
  可一旦两人失势呢?
  无“势”之“谋”,屁都不是。
  这些文官们想要“借势”的时候,他们显然忘记了一点,面前的这位皇帝,即不是外藩入统的嘉靖,也不是身残志冷的万历,更不是无能为力的崇祯,而是靠着刀子力挽狂澜的乾圣皇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