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这样的操作,既打击了一批,又笼络了一批,政策良好推行。
  于是乎乾圣皇爷英明啊!
  乾圣朝!
  盛世之朝啊!
  乾圣十五年,这一年里,地方上没报什么大灾,就连同往年时而发生水患的淮河,也因为黄河回归故道,淮河重新入海,而不见水患多年,甚至就连洪泽湖也在日益缩小。
  而现在秋收已过,又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丰年了。尽管本土的粮食依然不够用,但每年数千万石南洋米粮的输入,倒也让大明再没有饥食之忧。
  其次,还有一件大喜事,就是从日本传来了好消息——在大明瀛王的一阵猛攻之下,东逃日本后看似实力雄厚的建奴的根本禁不住揍,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就举国覆灭,只有少数残余远循海外。瀛王明军获其酋首次子、妃子等百余人,官属三千,军士男女共三万余口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建奴覆灭!
  对大明而言,这个自从神宗皇帝时,崛起辽东白山黑水,给大明带来太多痛苦记忆的建奴,终于灭亡了。
  这可是桩大喜事啊!
  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万夷归复,古之盛世莫过如此。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这天,秦淮河畔的码头停泊了一只从江上划过来的客船,船刚靠岸,舱里客人就纷纷提着行李上岸。
  踏过跳板上岸的客人们身份各异,有商人、有读书人,当然大多数都是寻常百姓。在这群客人中,有一对父子倒挺引人注意,少年在后面紧跟着父亲。走在前面的男子约摸四十一二岁年纪,中等身材,宽肩厚背,穿着一身劲装,腰间胯着倭刀,满面皱纹的他上岸后,就领着儿子直接进了城。
  过了通济门,大忠桥下,这人特意驻足说道。
  “志儿,你看这里就是大忠桥了!”
  大忠桥!
  是南京的众多桥梁中的一座,不过他的声名最为显赫,当年建奴兵临南京城下,南京城内勋臣百官意欲投降,但有官员不愿附逆,被计杀于大中桥。故而“时人以大中桥改为大忠桥”来纪念这些以身殉国的忠烈们。甚至有人专门著写文章,并编进书目之中。
  由此,大忠桥也就成了南京最知名的桥梁。很多初来南京的人,总会到这里感受一二。
  在儿子看着大忠桥桥头的碑文时,梁敏的神情平静,对于经历过崇祯末年天下大乱的他来说,或许历史的改变让他没有机会像在另一个时空中那样,成为榆园军的头目,但是,并不妨碍他把“忠”字放在心头。
  刚到南京,就特意带儿子来了大忠桥,接下来,他还会带儿子去忠烈祠,那里同样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的地方。
  为什么到这些地方?
  一来是想让儿子记得那些忠烈,至于二……他自己也想看看,毕竟,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南京。将来总得有个吹牛的资本吧。
  总不能说,到了南京,也就只去过皇城根吧。
  他可不是京城人,更不是什么正黄不正黄,更没有什么通天纹,别说他这个外地人,就是京城人,也不敢说自己长在皇城根吧。
  不过即便是如此,梁敏仍然显得很是小心,没办法,谁让他是外地人呢?万一要是碰到了地头蛇什么的,那怕手里有刀,腹中有剑,也扛不住人家地头蛇啊,要是再碰着一个什么“正黄”的又有“通天纹”的,不定这性命都没了,指不定给你外地人来个“满门抄斩”。
  呃,对了,大明没有正黄。当然也就不会满门抄斩了。
  哦,况且梁敏还是送儿子来南京读国子监的,南京的国子监,大明的天字号学府,虽是如此,可南京国子监却也是按各省人口名额分配的,绝对不会因为南京是国都所在,给天子脚下的百姓丝毫优待。
  公平,这才是公平。
  还好,这会的京官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不是京城户口,要不然指不定就会定个什么名额分配,把名额尽可能的留在京城。
  终于,带着儿子在南京游玩了两天,于儿子一同到国子监报道后,在儿子将要入学时,梁敏瞧着儿子有些担心的目光,便拍着胸膛说道。
  “儿子,你放心吧,等你进了国子监,你爹我就去寻一个活计,到时候,保准饿不着!”


第936章 捕鲸人
  人的命运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对于梁敏来说,或许他没有像另一个时空中,以抗清义士的身份轰轰烈烈的战死于沙场,但是能够安享太平生活,倒也是人生的幸事,尤其是他的儿子居然还考入了国子监。
  不过,对于家境并不宽裕的梁敏来说,这日子过的也不容易,前几天媳妇染了重病,为了治病他典尽了家产,幸好县学、府学都是免费的,要不然指不定儿子都没办法继续读书。在儿子进国子监读书后,他就离开了南京城,四处寻找工作。
  在上海找工作最容易。
  和所有人一样,他选择了上海,上海作为一个繁忙的商港,单就是这里的码头就需要数万苦力,不过梁敏倒没有去找这样的工作,苦力挣钱太少,相比于码头的苦力,他更乐意到船上去。
  当天傍晚,梁敏乘火车来到了上海,伫立在上海热闹的街头,举目无亲的他倒也没有走投无路的感觉。
  摸摸兜里的那几个小钱,他在心里寻思着——应该去找一个能挣大钱的活。
  能挣大钱的活!
  “想挣大钱的话,就要到了海上去!”
  直到现在,梁敏都记得同门师兄对他说过的话。
  “到海上去,一年至少能挣个一百多两!”
  一百多两银子!
  对于身处内陆的梁敏来说,只要挣上个几年的银子,就足够置办几十亩地了!
  “你是那里人?”
  “山东的……”
  “山东?”
  不等他说完,管事就打断他的话问道。
  “海边的?”
  “不是。”
  “黄河边的?”
  “也不算吧,有个几十里地。”
  “哦,上过船吗?”
  “没有。”
  ……
  整整两天,梁敏都没找到上船的机会,大明的海船需要水手不假,可是,一个没有任何航海经验的水手……一般情况下,还真没有人乐意用。
  在接下来的三天之中,梁敏都没能找到上船的工作。为了生计,梁敏不得不和很多人一样,在码头上寻了一个苦力活,暂时维持生计。
  每天在码头上扛货,辛苦一天下来,也就挣了两三百钱,这样的活还不是每天都有。虽然辛苦一些,但也能维持生,而对于梁敏来说,在码头干活的时候,他总是会向水手询问——“船上要人不?”。
  暮色之中,“暴富号”捕鲸船靠了岸。船刚靠岸,苦力们就在管事的吆喝声中围了到了栈桥上,梁敏也在其中。
  “这船上运的都是鲸肉,你们一个个的动作麻利点,可千万不能耽误时间!快点,停好马车,肉要尽快送到冷库里……”
  管事的在那里大声吆喝着,在码头上,装卸鲸肉、海鱼一直都是最紧张的工作,因为时间拖长了,肉可能会变质,所以装卸一定要快。
  “大梁头,你上舱里头去吊肉。”
  听着管事的吩咐,梁敏就急忙到了船上,在水手领着他进舱时,扑面而来的凉气,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冷不?”
  水手哈哈笑道。
  “冷……兄弟,这船上咋嫩冷?”
  “装的冰,这船上都是装的都是库叶岛的冰,没有这些冻,鲸肉也好,海肉也罢,都运不到京城……”
  鲸肉、海鱼,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冰块的储存技术推广,成了最普通的肉食,进入了千家万户餐桌,甚至在南京,鲸肉的价格也不比猪肉贵。
  和所有的捕鲸船一样,“暴富号”的船舱是双层的,除了有厚尺半尺的软木隔热保温之外,双层舱板之间还有木屑保温,木屑是极好绝缘体。冰块在这样的舱室之中,即便是最炎热的夏天,也能保存长达四五个月之久。
  这也意味着,捕鲸船或者远洋捕鱼的冷藏船舱,可以维持四五个月的低温。这也让鲸肉、新鲜海鱼的远程运输成为了可能,尤其是前者,一条鲸鱼可以提供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优质肉食。鲸鱼皮可以制作成皮包,皮衣,或者是其他皮具,那怕就是鲸鱼的骨头也可以提炼鲸油。
  即便是鲸鱼的内脏,诸如鲸鱼肝、鲸鱼心、鲸鱼肾,按中医的说法都是上好的“滋补美味”,甚至就是鲸鱼的胃、肠,也深受码头苦力欢迎的“鲸杂”。梁敏在码头上可是没少号这样的“鲸杂”,几文钱就能买上一大堆。
  而这些“鲸杂”都是由这样的捕鲸船运来的。
  “你看好了,吊索下来的时候,直接用铁钩子钩住肉,然后喊一声,就吊起来了……”
  在水手的招呼中,置身于“肉山”里的梁敏不停的忙活了起来,一块块重达千斤的鲸肉被钩起来,吊到半空中,然后装在冷藏马车上运到最近的冷库里,它们会在冷库内直接分割,然后冻实经过火车、货船运往各地。最后甚至可能会出现在西安百姓的餐桌上的时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